?

返本而開新——對2013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文本研究的有限考察和省思

2014-08-15 00:55高連福
關鍵詞:馬哲恩格斯馬克思

高連福

(作者高連福系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后、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

文本研究是基于對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范式的反思而出場,并逐漸在場為國內馬哲研究總體格局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和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就其旨歸而言,可謂之返本而開新。所謂“返本”,并不是簡單地“回到馬克思”、“回到”馬克思的一切現成結論上去,而是回到馬克思文本中,通過重讀、精研,力求更準確、更忠實地把握原文的意蘊,切其真義地弄清馬哲的思想真諦和精神實質,“回到”在歷史演進中被“遮蔽”的馬克思真精神上來,回到馬克思活的靈魂上來??梢?,“返本”是為了正本清源,即澄明馬哲的本真思想,使之從以前有意或無意的“誤讀、曲解、濫用”之遮蔽中開顯出來。所謂“開新”,通常而言,就是通過“返本”破除長期以來對馬哲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義下的錯誤觀點而實現理論突破,通過從文本“原有”的意義中不斷開掘出其“應有”的意義而達致理論創新,開創馬哲研究的新氣象,進而建構馬哲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而建構馬哲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歸根到底不在于解釋世界,而在于改變中國。因此,在根本的意義上,“開新”就是勇于擔當馬哲“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直面當下現實,審視社會問題,并基于對當代中國發展重大歷史與現實問題的反思,著力闡發馬哲思想的當代意義,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思想智慧和實踐力量,引領當代中國的發展,以現實世界的切實改變,開創當代中國社會的新氣象。本文試以“返本”和“開新”為坐標,對2013年國內馬哲文本研究做一有限考察和省思,以期其能夠進入當代中國人的現實生活,真正成為我們建構民族精神、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有效資源,成為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夢想的動力。

一、進 展

在學者們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國內馬哲文本研究繼續扎實穩步推進,取得了較為可觀的進展,涌現出一批可圈可點的研究成果。綜觀這些研究成果,一言以蔽之,可謂是:返本歸源求真道,開新呈現新氣象。這歸源求真道體現為:立足文本,澄清了一些對馬克思思想的錯誤理解,如認為馬克思本人拒斥、批判道德和正義而否認歷史唯物主義中包含道德、正義之維;開顯了馬克思某些原來隱而不彰的思想,如文化思想、精神生產理論;回歸了馬克思哲學的本命,如開始關注馬克思“改變世界”的思想等。這新氣象表現在:對當今中國面臨的一些重大現實問題勇于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文化問題、生態問題、社會沖突問題、城鄉問題;對有些長期“集體失語”的重大現實問題終于敢于作出應答,如關涉當前中國貧富差距的公平正義問題以及國家穩定的民族宗教問題;對國內學術界一直回避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某些重大問題開始有所突破,如政治自由問題、人權問題等。具體而言,這些“返本開新”的新成果和新進展體現在經典著述的編譯出版、經典文本研究、專題思想研究等方面。

(一)經典著述的編譯出版

文本是馬哲研究的永恒性基石。文本的真偽直接規定著研究能否真實地呈現經典作家思想的本真面貌。因此,提供較為原貌的文本依據無疑是文本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之一。這決定了經典著述編譯出版的重要性。為此,針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l 版在收文不全、誤收他人文獻為馬恩著述以及譯文質量有待改進等不足,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按原貌完整展示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其寫作過程的版本——作者注)所作的文獻甄別和考證工作及其附卷所提供的大量新文獻,同時參考德、英、俄等版本,中央編譯局于1986年開始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 版。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起開始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 版,至2008年共出版了21 卷。經過編譯者幾年的努力,2013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 版家族又喜添新成員,即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 版第14 卷和第35 卷。同時,在“專題摘編”方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繼續推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專題摘編”叢書,分別為:張小山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農業、農村、農民》;王希恩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民族》;楊圣明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國際貿易》;毛巧暉、王憲昭、郭翠瀟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民族民間文學》;唐曉峰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宗教》;余斌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政治經濟學》;吳偉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俄國—蘇聯和東歐中亞》;黃平、倪峰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美國》。這些經典著述的編譯出版為馬哲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文獻資源,進一步開拓了文本研究新的學術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國內馬哲研究的文本基石。

對文本的歷史和思想語境的把握,是文本研究的資源背景。這一背景顯然有助于較為切其原義地理解馬哲的真實思想面貌。因此,對文本的寫作背景、過程、文體、版本及其傳播歷程等內容的研究也是文本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馬克思主義研究系列”叢書,其中包括:李銳著的《〈共產黨宣言〉的創作與思想:MEGA 視野下的文本、文獻研究》;魏小萍著的《通向〈資本論〉之路:前〈資本論〉時期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探索軌跡及分析:以MEGA2為基礎的解讀》;徐素華著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傳播:MEGA2視野下的文本、文獻、語義學研究》。具體而言,《〈共產黨宣言〉的創作與思想:MEGA 視野下的文本、文獻研究》一書通過重回到《共產黨宣言》“三個稿本”即《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共產主義原理》和《共產黨宣言》的創作歷史中,對《宣言》的創作及其創作過程中的文獻學問題、《宣言》創作史中重要文獻的文本內容、“三個稿本”間的思想和理論問題、《宣言》七篇序言的問題進行了較為綜合全面、客觀公正地探尋,深化了對《宣言》“三個稿本”的思想及其背后的思想家關系原貌的理解?!锻ㄏ颉促Y本論〉之路:前〈資本論〉時期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探索軌跡及分析:以MEGA2為基礎的解讀》一書借助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第二部分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政治經濟學手稿的出版,以馬克思的原文本為基礎,對前《資本論》時期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歷程和研究思路進行了研究,并結合當下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提出的挑戰以及當今社會現實的新發展,對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核心概念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深入的發掘?!恶R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傳播:MEGA2視野下的文本、文獻、語義學研究》一書對馬恩文本在中國的傳播、研究中,自最初的介紹、翻譯出版至新MEGA 被接受這樣一個歷史過程進行了深入、具體的梳理,并對《共產黨宣言》、《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反杜林論》、《哲學的貧困》、《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政治經濟學批判》、《自然辯證法》、《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等經典著作作了文獻、文本研究,尤其對主要著作中部分核心概念如“消滅私有制”中“消滅”、“經濟的社會形態”、“自為的階級”等進行了語義學的探討。這些著述的出版對于人們進行有效的文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意義和參考價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韋正翔所著《〈共產黨宣言〉探究(對照中、德、英、法、俄文版)》一書。該書最大特點是將德、英、法、俄文版進行了字對字翻譯。通過字對字的翻譯,使讀者可以看到五種不同文字的《共產黨宣言》的語言表達之間的細微差別。有的詞在不同語言中,第一個詞義是相同的,而到第二、第三個詞義之后就有了區別,并且有的詞在德文版中沒有貶義,而在其他語種的文本中則有貶義。在有的文本翻譯中出現了加詞或換詞的現象。通過查閱本書,能夠快捷地發現其德、英、法、俄的相應單詞,在對比中可以加深理解,從而有助于更容易透徹地把握和理解原文的思想意蘊。

(二)經典著作研究

經典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沉淀下來的、在關乎人類發展的關鍵問題上作出重大思想原創,并始終能夠經受時間考驗,而被人們公認的、具有典范性和權威性的思想文本,必然為研究者所首重。馬哲文本研究一直非常重視對經典著作的研究。這種研究以經典著作之意義的未完成性及其思想的問題性作為自己的出發點。2013年馬哲經典著作文本研究進一步加強,體現為:

1.以著作形式呈現的研究成果

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了楊金海、李惠斌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系列,包括:聶錦芳、彭宏偉著的《馬克思〈資本論〉研究讀本》;呂梁山、潘瑞編著的《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研究讀本》;姜海波編著的《馬克思〈哲學的貧困〉研究讀本》;李義天、田毅松編著的《馬克思〈路易斯·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研究讀本》;曹典順著的《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研究讀本》;薛俊強編著的《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研究讀本》;裴曉軍編著的《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研究讀本》;白云真編著的《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研究讀本》;李惠斌編著的《馬克思〈法蘭西內戰〉研究讀本》;袁雷、張云飛著的《馬克思恩格斯“論東方村社”研究讀本》。這套叢書的編寫體例主要由五部分內容構成:歷史考證—研究狀況—當代解讀—經典著作選編—附錄。歷史考證部分主要對寫作背景和過程、國內外主要版本和傳播情況進行梳理;研究狀況部分則對國內外研究的歷史流變包括“修正”、重構和發展等進行考察;當代解讀部分則對文本的理論結構和內容、重要理論觀點及其當代性問題予以闡明。同時,中央編譯出版社還出版了楊金海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系列叢書(第一批),分別為:第1 卷《〈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第2 卷《共產黨宣言》研究、第3 卷《經濟學筆記研究1》、第4 卷《經濟學筆記研究2》、第5 卷《〈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研究》、第6 卷《〈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研究》、第7 卷《〈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及1867年后經濟學手稿研究·恩格斯編輯〈資本論〉工作研究》、第8 卷《〈資本論〉版本及傳播研究》、第9 卷《〈資本論〉結構形成研究》、第10 卷《〈資本論〉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第17 卷《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1》、第18 卷《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2》。人民出版社2013年陸續出版了“走進經典”系列叢書,其中包括:陳學明著的《永不消逝的“幽靈”:重讀〈共產黨宣言〉》;魯品越著的《人間正道: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何萍著的《在社會主義的入口處:重讀列寧〈國家與革命〉》;余源培著的《政治是一種藝術:重讀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韋定廣著的《歷史懸崖上的思考:重讀〈論糧食稅〉和〈論我國革命〉》。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孫承叔所著《資本與歷史唯物主義:〈資本論〉及其手稿當代解讀》;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楊麗珍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馬克思歷史觀新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張周志、周樹智主編的《唯物主義歷史觀——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文集》以及周樹智主編的《馬克思的新世界觀: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研究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劉秀萍著的《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

2.以選讀、導讀形式呈現的文本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編寫組編寫的《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2013年修訂版)》。本《選讀》按照“寫作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延伸閱讀”、“思考題”五個模塊設計編寫,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價值及其當代意義。高等教育出版社還出版了陳新夏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該《導讀》的導讀部分既注重對文本深入淺出的闡釋,也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以便讀者能較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含義及其當代價值和意義。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王桂林、揭臣相、鄭瑜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在內容上,全書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原著選讀三個部分;在體例上,每部分又分為原著選篇、原著選讀導讀、思考題三大板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了李海青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系列”,其中包括:焦佩鋒著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讀》;李海青著的《〈共產黨宣言〉導讀》;唐愛軍著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王巍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趙培著的《列寧晚年著作導讀》。

3.以論文形式呈現的研究成果

就馬克思恩格斯的幾本主要經典著作來看,中國期刊網共收錄以《資本論》為篇名的論文144 篇,論文討論的主要問題包括《資本論》的哲學思想、生態經濟思想、風險思想、經濟危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正義觀、拜物教思想、虛擬社會批判、資本邏輯批判、民生思想、人學思想、倫理思想、空間生產理論、剩余價值理論、生產關系理論、社會形態理論、創作史研究、現代史觀、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等;以《共產黨宣言》為篇名的論文107 篇,論文討論問題主要有現代性思想、生態思想、文化(全球化)思想、人學思想、意識形態思想、純潔性思想、國家觀、共產主義觀、歷史觀、經濟學思想、全球化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關系問題、七篇序言問題、文獻學問題、“兩個必然”理論、空間革命、和諧社會理論等;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篇名的論文101 篇,論文討論內容主要有《手稿》的哲學觀、經濟哲學思想、道德的元哲學問題、文化思想、生態倫理思想、幸福思想、勞動思想、人學思想、美學思想、人道主義問題、共產主義理論、人的需要觀、勞動異化、人的異化、消費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理論、實踐社會觀、存在論、私有財產概念等;以《德意志意識形態》為篇名的論文52 篇,論文內容涉及唯物史觀、實踐思想、交往思想、人學思想、世界歷史思想、精神生產理論、意識形態理論、分工理論、自然觀、“現實的個人”概念等;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為篇名的論文27 篇,論文主要討論了實踐觀、人的本質理論、生活世界觀、唯物史觀認識論、教育思想、兩種“社會”概念、改變世界的觀點、宗教批判思想、對舊唯物主義的批判,并對第1 條、第2 條、第3 條、第8 條、第10 條、第11 條進行解讀或考辨。

其他文本的解讀、釋義、考證等大致有:顧海良的《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路標”——讀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孫承叔的《資本與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0、31 卷的當代解讀》;王學榮的《異化:馬克思共產主義學說史上的“邏輯中介”——基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鏈接式解讀”》;劉同舫、陳曉斌的《哲學的命運與無產階級的救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釋義》;許斗斗的《馬克思哲學的現實性和徹底性轉向——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新探》;寇東亮的《青年馬克思人學思想變革的邏輯脈絡——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到〈神圣家族〉》;張添翼的《論作為同化的啟蒙——從政治哲學角度重釋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田旭明的《馬克思廉政思想的政治倫理向度——重讀〈法蘭西內戰〉》;高健、秦龍的《馬克思〈法蘭西內戰〉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王晶的《馬克思論報紙利益與政治——對馬克思〈倫敦《泰晤士報》與帕麥斯頓勛爵〉一文的考證》;吳璟薇的《馬克思“人民報刊”理念提出的背景考證:讀馬克思關于〈萊比錫總匯報〉被查禁的系列通訊》;岳鵬的《青年馬克思的理性擇業觀及其現實啟示——重溫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陳絢的《報刊的價值:不能讓揭露“失去意義”——馬克思恩格斯〈《新萊茵報》審判案〉一文的原著考證研究》;盧家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政策與黨內意見交流的重要文獻——恩格斯〈給《社會民主黨人報》讀者的告別信〉考證研究》;陳繼靜的《書報檢查、出版法與出版自由——馬克思〈普魯士出版法案〉管窺》;俞良早的《馬克思對俄國走新式社會發展道路可能性的評估——研讀〈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初稿)〉》等。

此外,《學習與探索》雜志專門開辟了“《資本論》哲學思想的當代闡釋(系列專題討論)”欄目,陸續刊出了聶錦芳的《〈資本論〉哲學思想研究的學術史清理》、孫承叔的《〈資本論〉哲學思想與馬克思的現代史觀》、周可的《恩格斯晚年對〈資本論〉哲學思想的闡揚》、趙家祥的《資本邏輯與馬克思的三大社會形態理論——重讀〈資本論〉及其手稿的新領悟》、姚順良的《〈資本論〉與“自我所有權”——析柯亨的“馬克思批評”和“后馬克思”轉向》、高廣旭的《資本邏輯的存在論批判——〈資本論〉辯證法思想的當代闡釋》、陳忠的《〈資本論〉對城市哲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等具有相當資料價值和分析深度的論文。

(三)專題思想研究

專題思想研究旨在通過對同一思想在不同文本中演變歷程的梳理、勾勒和提煉,以求總體地把握馬克思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準確含義的一種研究。2013年馬哲文本研究在專題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可觀的進步,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著作。主要有: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彭富明所著《馬克思恩格斯正義批判理論研究》;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劉斐然所著《馬克思政治自由思想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邢媛所著《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胡海波、郭鳳志所著《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研究》;學習出版社出版的陶火生所著《馬克思生態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岑乾明所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常江所著《闡釋與創新:馬克思歷史觀的整體性研究》、李萍所著《馬克思意識形態論》、馬新晶所著《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交往理論研究》、曾紅宇所著的《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熊文所著《馬克思的實踐辯證法思想研究》以及劉從德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列寧專題思想研究叢書”,包括:李曼、車華所著《列寧人權思想研究》、鄭流云所著《列寧民族平等思想研究》、田文峰所著《列寧帝國主義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顧訓寶所著《列寧執政黨學習思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顧海良所著《馬克思主義如何改變世界》、郗戈所著《超越資本主義現代性:馬克思現代性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邊立新所著《馬克思恩格斯哲學形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牛蘇林所著《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這些研究多本著“立足文本、關注現實”的態度,對具有現實意義的重大問題以回歸經典文本的方式作出應答,力求盡可能準確地展現馬哲在相關領域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以及解答現實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路徑,盡可能有效地做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認識現實、分析現實、引領現實。

二、問 題

在前行中反思2013年馬哲文本研究,省察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不良傾向,對之保持高度的自警自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文本研究能夠走高走遠、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概而言之,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著力思考和認真對待:

(一)文本的新舊、多寡能否決定對馬哲思想的研究高度?

毫無疑問,馬哲文本研究矯正了過去研究中存在的無視文本基礎尋章摘句、斷章取義的做法,以對文本的本真意蘊、深刻內涵、精神實質的系統發掘和當代意義的闡發,提升了中國馬哲研究的學術水準,開創了中國馬哲研究的新氣象。顯然,這與國際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的編輯出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如前所述,MEGA2不僅提供了大量我們以前沒有見到的文獻資料,而且通過考證發現過去被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和中文版中的文獻有的是誤收,即把不是馬克思的著作當成了馬克思的著作;MEGA2所做的辨別真偽的工作及其所提供的新的文獻資料,為馬克思研究開拓了新的學術空間,是文本研究興起的資源背景。但是,這并不必然意味著文本越新、文獻越多,對馬哲的解讀水準和所達到的思想深度就越高,因為文本文獻并不就是思想本身,文本文獻只是思想的載體而已。然而,不能不看

到,目前的文本研究中存在這樣一種傾向,那就是認為:文本的新舊、多寡,直接決定著對馬哲思想的研究高度,即文本越新、文獻越翔實,就越能體現或貼近馬克思的本真思想,反之離馬克思的思想就會越來越遠。如有學者就認為,只有利用新材料,才能作出新結論;在MEGA2新材料不斷發表的情況下,如果仍然局限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第1 版)50 卷,就會在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中落伍;因此就中國學者來說,應在充分占有和利用新材料上下工夫。為此,他提出要進一步深化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研究者至少應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方法論自覺:第一,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要基于MEGA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國外馬克思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第三,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要以馬克思文獻學研究的新成果為基礎;第四,馬克思文本解讀研究要善于參照主要語種的馬克思著作版本。①聶錦芳、魯克儉、韓立新:《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文本學派》,光明日報2007年4月10日。在這些建議影響下,有些文本研究總是一味地標舉自己在研究中使用的新文獻、新成果、新材料,出現了以“新”為美、唯“新”是尚的不良傾向。而就這些建議而言,尚且不論“充分占有和利用新材料”之“充分”是否可能,僅就參照德、英、法、俄“主要語種的馬克思著作版本”而言,國內的絕大多數馬哲研究者要弄懂這幾國語言,恐怕就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了,更別提直接通過原文通曉文本內容了。更何況,歷史地看,盧卡奇在寫作《歷史和階級意識》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包括《手稿》和《形態》在內的文獻,但其所達到的理解水平和思想深度,豈是蘇聯教科書所可比擬的?日本學者三木清在20 世紀20年代末,僅僅憑借梁贊諾夫版《德意志意識形態》所達到的對馬克思思想的解讀水準,又豈是當時手中掌握了這個版本的蘇聯馬克思主義者所可比擬的?以此觀之,把文本文獻的新舊、多寡作為衡量馬哲思想研究高度的標尺,恰是以占有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思想道德境界和人生品味高低的標尺一樣,顯然是不妥的,而且是有害的。

(二)研究的學術性是否就等同于研究的思想性?對文本的忠實真的就是對思想的忠實嗎?

文本研究中,有的學者提出要“回到學術層面”進行探討,還設計了“文本學解讀”的一般路徑,這就是對文本的產生背景、寫作過程、版本源流、文體結構、內容與思想、研究歷史與最新動態以及現實價值與意義等多個方面一一進行翔實的梳理、考證、分析和闡發。在這種路徑指導下,文本研究越來越走上了學術規范的軌道。這也就是說,文本研究的學術性越來越強。然而,目前的文本研究(不僅僅是文本研究)卻出現了以研究的學術性來取代研究的思想性的傾向,或者是把研究的學術性當做研究的思想性的問題。比如,一些文本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形式上非常精致,精致得你無可挑剔,先有一個觀點,再有材料支撐,并且加以論證,有大量的參考文獻,還得有外文的,非常地符合所謂的“學術規范”。似乎越如此,越能體現一個人的學術水平、代表一個人的學術思想。也就是說,文本研究越來越變成了學術成果表達上的一系列技術性的操作。這樣的研究,總給人一種變了味的感覺,一種缺了點什么的感覺。缺點什么呢?缺的恰恰就是思想,即人們常說的“學術凸顯,思想淡出”。換言之,文本研究的學術性恰恰遮蔽了作為文本研究宗旨的思想性。這種遮蔽具體表現為:一些文本研究把馬哲研究等同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哲學文本內涵的簡單發掘和理論闡釋;一些文本研究聚精會神于版本的枝節考證而遺忘了對思想的總體關注;還有一些文本研究似乎特別忠實于文字表面的意義,實際上離馬克思的本真思想越來越遠,出現了阿爾都塞所批評的“青年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只滿足于對馬克思著作字面上的理解而沒有抓住精神實質的現象。如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多處提出“消滅勞動”,其本意無非是指消滅不自由不自覺的異化勞動,恢復勞動的自由自覺性;如果囿于字面的意義,執意地認為馬克思就是要通過消滅人類的一切勞動、人人都不需要勞動,來實現人的自由和解放,顯然與馬克思的本義南轅北轍。這樣的研究無疑背離了馬哲文本研究的初衷和旨趣。因此,如果按照這種路徑來研究馬哲的話,馬哲文本研究就真的變成了一種純粹技術性的文本分析,而與思想無涉。這樣走下去的話,就不僅害了文本研究,而且害了馬哲。

(三)文本研究怎么樣才能關注現實?關注誰的現實的問題?

有學者曾指出:“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還比較多地停留在學理層面,那種能夠切中今天的社會歷史現實,直面人類發展重大問題的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還不夠多?!雹僖驴∏?《馬克思主義研究必須直面人類重大問題》,載《黨建》2012年第1 期。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應停留在書齋之學、滿足于哲學體系的建構,而要把關注社會生活、解決現實問題、推動實踐發展作為自己的任務。馬哲文本研究對此責無旁貸,理所當然須關注社會現實問題,要在“回到馬克思”中,用馬克思的真精神來回答當今時代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從目前研究狀況來看,無論是馬哲經典文本研究還是專題思想研究,大多能自覺地以“當代意義”或“現實意義”的方式來表達和體現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而問題在于:以這樣的方式關注社會現實,有多少能夠真正有效地觸及現實生活?所謂“有效地觸及”,就是說能夠真正像馬克思那樣透過社會現象,深入社會生活的本質,從學術、學理方面對現實生活進行解剖,指出它的問題和變化的原因,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發現推進社會進步的力量,提供社會發展的路徑,從而變革現實生活。②鑒傳今:《不能用學術性消解馬克思哲學對現實的關注》,載《長江日報》2007年5月24日。依此為衡準,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為,大部分文本研究的所謂關注現實只是對社會問題的簡單描述,“一、二、三”地羅列出當前社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社會沖突問題、生態問題、道德滑坡問題等等,然后草草收兵,再“一、二、三”地指出馬哲的某一理論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現實意義。這根本就是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更何況,這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以這樣的方式來現實關注,既沒有對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分析,也缺少對馬哲怎么就能夠解決這樣的現實問題的論證。這就讓人禁不住要問:馬哲難道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關注現實的嗎?馬哲的現實意義難道以這樣的方式就能夠展現嗎?因此,問題不在于是否需要關注現實,而在于以怎樣的方式關注現實。作為學術來講,怎么樣才能關注現實,這是文本研究一直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注誰的現實的問題,關涉文本研究的價值取向。既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本研究,首先就必須弄清馬克思關注的是誰的生活現實。簡單溫習一下,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公然“把工人只當做勞動的動物,當做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 頁。。這樣,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3 頁。。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個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庸品,使工人受勞動的折磨,從而使勞動失去內容,并且隨著科學作為獨立的力量被并入勞動過程而使勞動過程的智力與工人相異化;這些手段使工人的勞動條件變得惡劣,使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惡的專制,把工人的生活時間變成勞動時間,并且把個人的妻子兒女都拋到資本的札格納特車輪下……”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8 頁。教科書也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現為它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公開申明自己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服務,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很顯然,馬克思關注的是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生活現實。弄清了馬克思關注的是誰的現實,馬哲文本研究應該關注誰的現實的問題,也就不言而喻。然而,關注誰的現實這一價值取向問題,卻是目前馬哲文本研究中一個沒有得到很好地加以解決的問題。

(四)文本研究如何才能擔當起馬哲“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如何關注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的問題?

馬克思在《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曾指出:“哲學把握了整個世界以后就起來反對現象世界?!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6 頁。這里的反對既不是邏輯的反對也不是思想的反對,而是“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為此,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提出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 頁。的科學論斷,從而為自己的哲學確立了“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這就是說,“改變世界”是馬克思哲學的本命。在馬克思看來,觀念地談論“改變世界”是一回事,現實的“改變世界”是另一回事。馬克思關注的重心不是對“改變世界”的理論界定,而是“改變世界”的現實條件??v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變世界”的歷史。既然“改變世界”是馬克思哲學的本命,那么馬哲研究尤其是馬哲的文本研究,如何才能擔當起這一歷史使命呢?這是一個尤需文本研究著力思考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是“改變世界”的理論,也是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的理論。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高價值取向。既然是馬哲的本文研究,那么理應直面這一哲學主題,把如何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這一最高價值取向作為主線貫穿在研究中。然而,目前的文本研究是如何來安頓人的生命的呢?又把人及人的價值放在了什么地方?可以說,在這方面,文本研究并沒有較好地關注人的價值、人的生存和人的發展,做到“以人為本”。如果文本研究忽略或者遺忘了馬哲的這一哲學主題和價值取向,那么就可能不再是與馬哲意義相稱的文本研究了。這不僅是文本研究的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較為根本的問題。

三、建 議

馬克思說:“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 頁。這不僅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②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版,第66 頁。,而且因為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已經蘊含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更何況,大多論文所提的“對策”或“措施”,在行家里手看來,無異于隔靴搔癢。因此,下面主要介紹學者們的建議,兼談自己一些并不成熟的思考,意在促進馬哲文本研究的不斷深入,實現返本與開新并舉、思想與時代共進。

(一)文本的新舊、多寡不應作為對馬哲思想理解正確與否的標準

很顯然,文本并不就是思想,文本的新并不意味著思想的前沿,文獻的多也不代表著思想的豐富。因此,不應以文本的新舊、多寡作為對馬哲思想理解正確與否的標準。針對以文本的新舊、多寡來決定對馬哲思想的理解高度這種狀況,楊學功曾指出:“把文獻學事實的新舊當做思想解讀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尺,是錯誤的甚至是瘋狂的?!雹蹢顚W功:《關于馬克思文本學研究的幾個問題》,載《學術界》2012年第8 期。為此,他還提出如下的忠告:“首先,過于倚重MEGA2不現實。我以為不能以MEGA2和版本研究的新成果,完全否定以前的解讀方式及其結論的有效性(被證偽的部分除外)。一來MEGA2與原來的版本特別是國際版(MEW)比較,除了沒有定論的手稿和原來未曾收錄的筆記和讀書批注以外,差別并不是那么大。何況MEGA2還有半數以上沒有出版(55/114 卷),研究者不能等,也等不起?!戆姹狙芯康男鲁晒切枰b別的,并非可以拿來就用?,F在有爭議的版本問題主要集中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資本論》及其手稿。我的基本判斷是:即使MEGA2編出更接近馬克思原始手稿面貌的文本,也只是為我們的解讀提供了更可信的文本依據和解讀對象,它們本身并不能構成對馬克思思想解讀的重大改寫,真正有可能構成對馬克思思想解讀重大改寫的還是解讀者自己獨到‘眼光’或問題意識,以及這種問題意識與文本‘化合’所形成的新解讀成果?!雹贄顚W功:《關于馬克思文本學研究的幾個問題》,載《學術界》2012年第8 期。并斷言:僅僅憑借MEGA2和版本考證的新成果,在細節上改寫馬克思思想史是可能的,但要構成對馬克思思想解讀的整體性重大改寫則不可能。對于目前新出版的MEGA 版,張一兵認為這不是具有終極意義的文獻版本,我們對它不能過度迷信,并提醒我們要注意到文本傳入的選擇性(即國外想讓你知道哪些文本)、譯文的準確性等問題;還有“更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理論動向是,西方馬克思學的方法和立場簡單地成為一些人的膜拜對象,而西方馬克思學文獻研究中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許多錯誤觀點被當做是‘新成果’,無批判無分析地推銷到國內學術界來”②張一兵:《回到馬克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 頁。。這些建議或忠告是誠懇的,對于矯正馬哲文本研究中出現的以“新”為美、唯“新”是尚的不良傾向無疑是一副清醒劑。

(二)深化對社會歷史的研究,把握馬哲的真精神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為了解答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歷史發展所提出的種種現實問題。因此,馬克思的每一部著作都有它的歷史,撇開歷史性基礎,就難以理解和把握原著的精神。鑒于此,馬哲文本研究要注重分析時代背景,把握歷史語境,即:在馬哲經典作家思想發生與發展的特定語境中來把握其本真意義,著重把握馬哲的真精神、活靈魂。切不可把文本看成一個孤立的結構,孤立地考辨一些概念、釋義一些具體話語、分析一些具體論述,孜孜不倦于文本、版本的枝節考證而遺忘了對思想的總體關注。而只有當“我們‘得意忘言’,不再固守馬克思的一些具體結論、一些具體論述、一些具體話語時,馬克思思想的精神生命力將得到空前的展示,將真正與我們同行,與人類同行,成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和價值世界的本質性維度和內核”①衣俊卿:《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本質性文化精神》,見北京大學哲學系等編:《21世紀哲學創新:黃楠森教授八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頁。。

對此,有學者建議要深化對社會歷史的研究。因為,依馬克思之見,歷史是“正本”,是原型、原本、根本,而文本則是“副本”,是對歷史的闡發和反映。這就要求研究文本必須研究文本產生時所處的時代歷史。解讀馬克思文本也要求把馬克思文本放在時代背景中,在時代精神中把握馬克思文本,通過對馬克思生命活動和思想肖像的原生態再現,來克服和解決馬克思文本解讀中的問題與爭論。正如楊學功所言:“對于馬克思文本的研究來說,以文本為本位的研究還有可能陷入某種文本中心主義的誤區,把馬克思的文本封閉起來,只注意其內部一定語境中語詞、語句之間的相互關系,割斷文本與環境現實之間的聯系,其結果是不可能揭示馬克思文本的真實意義。因為馬克思的文本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們的產生正是為了回答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歷史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這些文本的意義和存在價值來源于它們對問題的回應。所以,我們必須從它們所面對和回答的問題中,去尋求把握文本意義的線索。從這種意義上說,離開了對產生環境的深刻把握,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文本的真實意義。也就是說,文本雖然是我們的直接對象,但卻不是我們的解讀的最終根據,最終根據只能是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問題。如果封閉在文本自身范圍之內,字面上的忠實有可能使我們離馬克思的精神實質越來越遠?!雹跅顚W功:《從解釋學視角看馬克思文本研究》,載《學術研究》2003年第9 期。阿爾都塞提出了“征候讀法”,認為閱讀馬克思的文本,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詞句上,而應通過文字的閱讀,深入下去,挖掘出它的內在結構來,把文章本身中被掩蓋的東西揭示出來,開顯出其本真的意義和應有的意蘊。這些看法對于解決文本研究中如何永葆思想性的問題是有所裨益的。

(三)立足現實問題,深入挖掘馬哲的當代意蘊

馬哲不是經院哲學,而是實踐哲學。馬哲的實踐本性決定了對馬哲不能進行“純文本”的研究,決定了馬哲文本研究必然離不開對現實問題的觀照。同時,急劇變化的現實世界本身也向哲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迫切需要哲學面向自己時代的現實問題,把問題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列寧曾說:“現在必須弄清一個不容置辯的真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雹佟读袑庍x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 頁。因此,馬哲文本研究必須回歸現實,立足社會現實問題。所謂立足社會現實問題,既不是用理論來圖解、注釋社會現實問題,也不是根據社會現實問題從經典文本中尋找現成答案,而是恢復馬哲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本質揭示和批判性引導,凸顯馬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本質性關系。這即是:以哲學批判性反思的方式,用馬克思的真精神叩擊中國現實問題,追溯問題的現實根源,明晰其發展脈絡,把握問題的本質,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解答現實問題,解決中國現實社會的矛盾,進而實現對中國社會的改造,以此來彰顯馬哲的當代意義。

關于馬哲文本研究如何關注社會現實的問題,有學者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點,馬哲當代意義的展現應當回到馬哲的起源上來看,可從它本身和社會的關系,從它對人和社會的理解上來考察,然后考察它的批判性和改變世界的方式,再然后考察它的哲學的方向及其價值的實現。這是因為從向工業化轉變這一社會發展的階段來看,我們現在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和馬克思當年所處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有著一定相似。所以馬克思的問題恰恰是我們今天遇到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那么他研究問題的方式以及價值取向對我們今天的研究來說仍舊是有巨大意義的。所以真正從馬克思這個角度,從他的哲學原典上來進行哲學思考的話,對我們今天仍舊是十分有效的一個角度。這是馬克思哲學獲得當代意義的一個基礎。第二點,要真正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獲得當代意義的話,必須關注我們今天現實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對現在我們社會所出現的分化,進而對人的存在、人的價值、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發展,這些問題怎么去考慮。第三點,關于公平、正義的問題也成為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馬克思當年盡管還沒有明確提出這樣的概念,但是他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入分析并且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今天,如果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獲得當代意義的話,一定要對這些現象和問題作出分析,甚至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說你對這樣一些現實問題加以回避的話,馬哲的當代性意義就永遠只能是一個抽象性問題。①鑒傳今:《不能用學術性消解馬克思哲學對現實的關注》,載《長江日報》2007年5月24日。這為文本研究如何體現馬哲的當代性意義,提供了非常值得參考的路向。

(四)哲學與實踐互動,思想與時代共進

馬克思為自己的哲學確立了“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從而實現了哲學向現實世界的回歸。這種回歸不是為了達到對現實世界的正確理解,而是為了批判和改變不合理的現實世界,以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這就決定了馬哲本質上是面向社會實踐,以變革現實世界、實現人的自由和解放為己任的哲學。因此,馬哲文本研究必須立足社會實踐,思考:這種研究對社會生活的變革有什么意義?對我們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有什么意義?馬哲應該以何種品格在現時代亮相或登場?如何以馬哲的批判現實之力來履行馬哲的改變世界之職?文本研究如何“做”,才算得上研究者盡了自己的“本命”、擔當起了馬哲的使命?也就是說,文本研究應從抽象的概念世界轉向對人的現實生活的關注,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批判,解答當代中國人生存和發展中面對的現實問題,化解中國現實社會的矛盾,實現對中國社會的改造,為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創造現實的條件。

對此,有學者認為哲學的真正任務是提出一種以實現人的自由與解放為內在尺度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現實的人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并建議研究應“從人直接生活的物質生活條件出發,考察現實社會的歷史發展與人的自由、解放程度及其關系,由對世界抽象的理性‘解釋’轉向對‘改變世界’具體歷史進程的關注;由對世界的道德理想預定轉向對世界過程的客觀經濟分析,在學理上開辟了一條返回生活實踐的路徑”①王志紅:《人的存在與馬克思“改變世界”哲學的價值訴求》,載《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第5 期。。也有學者提出:“以往學界習慣于從體系化的理論知識去解讀馬克思哲學,使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批判的特性被遮蔽,作用的發揮受局限?!瓕嶋H上,馬克思哲學不僅僅是科學的理論思想體系,更是人類解放的革命武器,只有澄明了‘改變世界’的實質,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的革命變革,才能使其更好地溶入時代語境,指導實踐?!雹谇f嚴:《“改變世界”的革命哲學:馬克思哲學的偉大變革》,載《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5 期。

總之,“問題并不在于實現某種空想的體系,而在于要自覺地參加我們眼前發生的改造社會的歷史過程?!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 頁。唯有如此,馬哲文本研究才有可能像高清海教授所冀望的那樣:“從馬克思走向未來、開創未來?!雹芨咔搴?《思想解放與人的解放》,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 頁。

猜你喜歡
馬哲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若干新思考
伊莎貝拉月娥的愛情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九指女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