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性論域下唯物史觀對人本主義烏托邦的超越

2014-08-15 00:55謝玉亮
關鍵詞:現代性馬克思世界

謝玉亮

(作者謝玉亮系貴州師范大學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

一、現代性的內在邏輯

在討論現代性問題時,關于現代性的內在邏輯或內在動力機制是什么,有著很大的爭議:是主體性原則或理性主義,還是資本,這構成現代性認識上的兩條基本路徑。對這一彼此差異的現代性路徑的分析,揭示了人們現代性自身的問題史。馬克斯·韋伯代表了從理性角度進行文化現代性分析的一路。在韋伯看來,18 世紀以后,宗教和形而上學的世界觀逐漸瓦解,原先在宗教和形而上學世界觀中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理性,被分離成三個自律的領域,即科學、道德和藝術。而所謂的現代性正是這一不斷分化的歷史進程,現代文化也就是在這一展開過程中逐漸獲得了自身的合法化和自主性,成為一個有自身獨立價值和根據的領域。因此,他提出把主體性原則稱為“資本主義精神”,認為“資本主義的一條首要原則”就是“人竟被賺錢動機所左右,把獲利作為人生的最終目的?!Y本主義擴張的動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資本主義活動的資本額的來源問題,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問題”。①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37頁。在韋伯的現代性分析中,理性主義在現代性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理性因此成為韋伯思考現代性問題的核心詞。哈貝馬斯秉承韋伯關于現代社會的分化的思想,并把西方社會和文化的分化與黑格爾提出的主體性原則聯系起來,認為西方社會和文化的分化就是現代性的展開過程,現代性原則就是主體性原則。所謂主體性原則,在黑格爾看來就是個人主義、批判權利、行為自由和唯心哲學。在現代西方社會的宗教生活、科學、道德和藝術等領域,這一原則得到了體現。概而言之,從理性和主體性來考察現代性問題的路徑對西方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 世紀西方興起的文化批判思潮,如海德格爾、薩特等人本主義文化批判思潮,法蘭克福學派等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都深受韋伯合理性思想的牽制。

的確,在現代性的多重建構中,理性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層面。按照哈貝馬斯的認識,理性在現代社會發生了病變,走上了片面的認知—工具化道路,因而對于工具理性的批判成為現代性反思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韋伯早就預料到人類在不久的將來會遭遇這一理性的困境,現代人身不由己地陷入理性化所造設的“鐵籠”,飽受精神之痛。因而,在解析現代性的內在邏輯時,當代西方許多思想家把文化現代性作為基本矛盾的一方加以考慮,這無疑有助于加深對現代性問題的理解。然而,對現代性的考察,僅僅從理性和主體性角度著眼于文化現代性的批判分析是不夠的,或者說,這一分析尚未抓到現代性問題的根本癥結所在。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所代表的資本現代性的批判分析仍然占據著時代制高點。馬克思從現代性的根基——資本邏輯——入手,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對象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看來,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資本和現代大生產運作的產物,或者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同時又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提供理論辯護——把資本的基本形式解釋為社會生產的自然的和永恒的形式?!凹热还诺湔谓洕鷮W實質地反映了作為現代性之根本狀況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那么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就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的批判。這種批判就是一種實踐批判,因為,生產方式是實踐的歷史形式和根本方式?!雹訇悓?《資本·現代性·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 頁。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展開分析,他說:“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勞動生產的不僅是商品,它生產作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1 頁。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資本和勞動都成為一種物化了的社會關系,成為一種外在于人的自然必然性?!皠趧訉と藖碚f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 頁。這實際上是資本邏輯支配下的一種強制勞動或異化勞動。異化勞動是對人性和勞動的本性的否定,這種異己性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 頁。馬克思的分析為我們呈現了現代性的根本問題所在:資本與勞動的分離和對立。這一結論在《資本論》中得到了更為具體、詳盡、科學的說明。恩格斯對此評價說:“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9 頁。。在這一點上,馬克思對現代性的批判引領我們走向了歷史的深處。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對資本邏輯的分析,向我們真實再現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霸谶@里,人的發展采取了物的發展的形式,人類歷史不再是人本身的歷史,而是資本發展的歷史”②張一兵、蒙木桂:《神會馬克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125 頁。。造成現代人異化的根源正是資本。要拯救人的自由自覺的生存本性,實現“人的解放”,關鍵在于解構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現代性體系,從而提出了以實踐原則求解決現代性問題的正確途徑。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正是以資本為邏輯的現代性無限擴張的結果。因此,“就世界范圍來說,現時代仍是以利潤為本的資本主義時代。無視資本主義而空談人本主義,這是迄今為止現代性研究的最大敗筆”③王善平:《現代性:資本與理性形而上學的聯姻》,載《哲學研究》2006年第1 期?!,F代性的根本邏輯并非主體性和理性主義,而是資本。在現代社會中,資本正是那個“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是造成現代社會翻天覆地大變革的力量。吉登斯盡管對唯物史觀持批評態度,但對資本邏輯的認定上,卻又肯定馬克思的指認,他說:“我們能夠贊同馬克思的是,在把現代社會生活從傳統世界的制度方面分離開來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的企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Y本主義的出現,誠如馬克思所言,先于工業主義的發展,而且的確為工業主義的產生提供了許多原動力?!雹馨矕|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上海: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50—54 頁。

二、唯物史觀對人本主義烏托邦的超越

人本主義的理論旨趣過于熱衷于思想觀念或精神內在性問題,只看到了認識主體的重要性,卻忽略乃至拋棄了客觀規律的重要性。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理性形而上學的一切抽象性、意識形態的全部虛假性,絕非單純的思想觀念問題,而是現實生活本身分裂的伴生物。只有真正領會了唯物史觀的革命性意義,領會了馬克思從觀念批判到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躍遷,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問題才能得以科學、合理地解決。事實上,“在以‘資本’為其生存原則的整個文明中,馬克思思想的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是不可能被撤銷的,它永遠是這種文明無法徹底地擺脫的‘幽靈’,就像一個陽光下的物體無法擺脫自己的影子一樣”①俞吾金:《問題域的轉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總序第2 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性批判的原則高度是人本主義烏托邦難以企及的。

(一)實踐批判意義上的超越

在馬克思看來,一切歷史之謎不應只在理論中尋求理解,而要從現實實踐活動中去解答。問題的關鍵不是對人的感性世界進行描述和解釋,而是徹底變革現存的人的感性世界,是對阻礙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東西的揚棄。馬克思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學說的實質:“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 頁。與形而上學理論家們僅僅從抽象的人或人性出發思考人的存在及其命運不同,馬克思的出發點是現實的人及其活動,始終是在現實的、感性的實踐基礎上來考察人之本質性生存。因而,對于異化問題,馬克思訴諸于現實世界的改變,即在人的現實感性實踐活動中來完成。人正是通過生產實踐活動,才使自己成為一種自我創造的主體性存在?!皞€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也就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 頁。從存在論視閾出發來理解生產實踐活動,才能真實把握人的生存境遇,探尋人的存在方式,解答人的本質之謎,尋求人的解放之路。

唯物史觀的優越性體現在它是一種以把握真正的社會現實為旨歸的現代性批判,開啟了對現代世界及其本質的具有原則高度的批判性分析。①參見吳曉明:《論馬克思對現代性的雙重批判》,載《學術月刊》2006年第2 期。以“改變世界”為主旨,馬克思創立了唯物主義實踐哲學范式。借助于實踐范式,馬克思徹底打破了內在性的藩籬,瓦解了西方近代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確立了現實生活世界的根基,終結了傳統形而上學。與馬克思通過實踐所開辟的存在論有著原則性區別,存在主義雖然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但最終仍未能逃離形而上學的藩籬。馬克思把人的異化狀態置于歷史性的動態語境中和人的實踐性生成圖景中考察,才科學地解釋了現實異化與人的解放的歷史性關系。正如海德格爾所說,馬克思在體會到異化的時候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的一度中去了,而只有在此一度中方有資格與馬克思主義交談。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 頁。,現實世界的基礎是“歷史的感性活動”,離開人的感性的歷史實踐,即無“世界本身”?!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 頁。馬克思強調,任何觀念、意識的產生與消亡取決于人的現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實踐活動,而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愿望,因此,必須從人的對象化活動中來理解“對象、現實、感性”?!罢軐W對世界的詮釋不是哲學家空洞的幻想,而是要回到生活中來,立足于實踐活動以實現哲學的真理性。如果哲學僅僅從抽象理性或直觀的、片面的感性原則出發進行純思辨性建構,那么,它只能是一種脫離實際生活的‘世界觀’,對于現實生活的異化,它至多只能在抽象人性論立場上,從純理論形態上進行批判。而在馬克思看來,哲學不是與人的現實生活無關的純粹理性的‘建筑術’,而是源于現實生活又回歸于現實生活的非哲學之哲學,哲學之所思是以人的實踐活動為中心的生活世界整體性生成問題。這樣馬克思哲學摒棄了以往作為‘世界觀’、‘知識論’的本體論構架而轉向‘實踐哲學’、轉向‘生活哲學’,轉向對人的現實生活、人的本真存在的現實生成路徑的‘生存論’拷問?!雹贄铋旱?《馬克思生活哲學引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182 頁。馬克思對現代性的批判是立足于存在論的根基處的具有原則高度的批判,擊中了近代以來人類處境的要害和根源,戳穿了近代以來黑格爾哲學所謂理性的自我意識的“意向”的神話。

如此,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就從傳統的物質與意識、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轉變為從“已然”的事實世界是否可能、又何以可能生成為“應然”的價值世界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以歷史的、辯證生成的方法論邏輯構架來轉換這一哲學主題?!榜R克思把理性與價值的背反與沖突看做是破解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基本方法,而對理性與價值關系的分析又可以轉換為對于歷史與道德關系的省察?!雹卩u廣文:《馬克思的現代性視野及其當代啟示》,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在馬克思看來,必須把德國古典哲學的最高命題“人是目的本身”置于歷史的、現實的、生成性的語境中,追問“現實的個人”如何以現實方式而成為“目的”本身?或者說人本真存在的現實性如何?為此,馬克思訴諸人的感性活動,訴諸無產階級革命以摧毀資本主義異化的生存結構,重構新的社會制度情境,從而為人的解放與自主生成確定了可靠路徑。③人的本真存在不是被懸設在半空的“應然”或先驗之“彼岸”,而是在現實生存境遇中孕育出的一種真實可能性。馬克思提出,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對市民社會統治關系的顛覆,從而進入共產主義,達到揚棄異化,實現人生存之本真意義。在這一點上,馬克思的實踐原則、共產主義的構想與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內在統一的。

(二)“世界歷史”意義上的超越

對馬克思來說,現代性既是最好的東西,又是最壞的東西:一方面,它消滅了封建制度,使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以往任何社會階級或社會改革方案所無法比擬的革命性變化,帶來了新的產品和技術,新的通訊與交通方式,一個新的世界市場和豐富的新關系與新需求。另一方面,它也產生了新的異化,新的剝削和控制,帶來了循環不斷的經濟危機,這一危機最終將葬送資本主義的命運??梢哉f,馬克思持有一種辯證的現代性理論,并從現代性的歷史發展軌跡中預見了一個更加美好未來的可能性。①參見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后現代理論》,張志斌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 頁。馬克思正確把握了理性與歷史之間的張力關系,實現了對現代性的合理理解,從而為人類最終解決現代性難題指出了方向。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性所做的辯證分析,是建立在“世界歷史”理論基礎上的,他“在歷史地肯定了現代性為世界歷史的展開、為人的本質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的同時,也指出了它所造成的罪惡的殖民統治以及人的本質力量的異化”②鄒廣文:《馬克思的現代性視野及其當代啟示》,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基于“生產力普遍發展”和“世界交往普遍發展”兩個前提,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世界歷史性事業的思想,認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業——共產主義一般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 頁。。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首先離不開個人的解放,而單個人的解放程度則與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程度是一致的。因此,馬克思把人類解放視為世界歷史性的事業,個人將從狹隘的地域性走向自由的世界歷史性,而“自由聯合起來的個人”建立起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人類的一次重大的歷史性飛躍,“它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基礎,并且第一次自覺地把一切形成的前提看做是前人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它們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 頁。。世界歷史的完成、個人解放的實現、共產主義的誕生將在這一刻匯聚成真正的人類歷史的開端。

在馬克思看來,隨著單個人的活動擴展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人們將日益克服狹隘的“地域性”眼光,將自己的意識提升到“世界歷史”的水平。共產主義的實現有賴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勞動者在“世界歷史性”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世界歷史性”使命,確立起自覺的階級使命意識,從而在世界范圍內凝聚成一種階級的力量。革命的歷史主體在此重新現身。馬克思預言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歸宿,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規律。人本主義不具備這種宏觀的“世界歷史”視野,在其烏托邦視野中,資本主義的現代性呈現為一種自我生產的、穩定的商品生產體系,一種以虛假需求驅動的消費體系和不會遇到任何重大革命性對抗的政治體系。在這樣一種組織化的資本主義體系下,革命理論失去了它在一個革命的無產階級中的歷史基礎,變成了一種烏托邦理想。除了“大拒絕”之類的個人抵抗之外,他們未能提出任何其他政治策略。

(三)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歷史性飛躍

按照馬克思的理解,從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史前時期。在這一時期,人類自身還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只能生活在外部客觀力量強制支配的“必然王國”中。在馬克思提出的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三大形態中,第一形態由于人的自然生產和對自然界的依賴,自然必然性支配著人的活動。在第二形態中,人從外部的自然必然性的枷鎖中走出來,卻又落入經濟必然性的奴役之下。人類的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到第三大社會形態。馬克思在《資本論》第3 卷的結尾,提出了“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的論斷,他說:“自由王國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于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個自然必然性的王國會隨著人的發展而擴大,因為需要會擴大;但是,滿足這種需要的生產力同時也會擴大。這個領域內的自由只能是: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但是不管怎樣,這個領域始終是一個必然王國。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但是,這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5—926 頁。

很顯然,馬克思所講的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絕不是黑格爾觀念意義上的邏輯演進,而是物質生產過程客觀發展的結果。這里不存在任何來自主觀價值論的非現實的“應然”因素,完全來自人類主體自身物質生產實踐(實然)的客觀建構。這一飛躍主要是生產力發展創造出來的現實前提,馬克思從未設想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基礎上,能夠炸毀資本主義進入自由王國。他說:“如果我們在現在這樣的社會中沒有發現隱蔽地存在著無階級社會所必需的物質生產條件和與之相適應的交往關系,那么一切炸毀的嘗試都是唐·吉訶德的荒唐行為?!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6 頁。因此,只有在物質生產力的一定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這種轉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前提的。

人類要獲得自由全面發展,首先要獲得自由時間。在馬克思哲學中,消除異化、達致自由和解放,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縮短工作日實現的。因此,馬克思所展望的,不僅是這一必然王國內的自由,更是建立在縮短工作日和豐?;A之上的經濟世界本身的揚棄?!斑@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工作的縮短是根本條件?!雹垴R克思:《資本論》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27 頁。要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必須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最低限度,這樣才能騰出時間和創造手段,使每個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發展。在這里,充裕的時間成了人發展的空間。有物質的豐裕和縮短工作日,才能為揚棄勞動的社會分工和進行創造性實踐建立真正的社會經濟基礎。每個人都有可供自我支配的自由時間來發展自己,單向度的人將變為全面發展的人,社會就開始向自由王國邁進了。

古代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把操持閑暇看做全部生活的目的。實施半天工作日,生產者在半天內把勞動交由他人支配,另一個半天便能“操持閑暇”。在馬克思看來,這種閑暇時間包括“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4 頁。。馬克思認為,在未來社會,人的生產性和創造性潛能將得到自由發展,閑暇和個性的充分發展將是財富的主要源泉。生產者的自主活動也不為既定不變的形式所束縛,逐步接近于“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 頁。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自由而完整的個性在群眾中的普及,會進一步決定社會按何種主導方向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倫理基礎和經濟基礎有可能相伴而生,不再相互脫節。未來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將會成為“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真正條件。一直作為異己力量的客觀規律將被人們熟練地運用,并聽從人們的支配?!爸皇菑倪@時起,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只是從這時起,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來越多地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4 頁。

三、對中國現代性走向的啟示

對于當下中國而言,現代性仍然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后發國家,在其現代化的曲折進程中,一直被現代性問題所困擾。自近代以來,中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強行拖入現代化的進程,也就被卷入一個不斷更新的巨大漩渦之中。在經歷了“中體西用”、“滅資興無”的現代化實驗失敗之后,中國開始以改革開放的姿態融入到目前仍由西方主導的現代性的版圖中來?!凹みM的革命話語和虛假的政治話語消歇,再次響起的‘啟蒙話語’很快轉變為‘改革的話語’;而隨著市場大潮一起涌來的,卻是‘技術的話語’、‘欲望的話語’”①張曙光:《現代性論語及其中國話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3 頁。。在各種話語喧囂中,中國的現代化面對的是一種時空錯位的復雜局面,前現代的、現代的、后現代的東西交織在一起。因而,在當今中國,現代性既是一項正在進行而又未竟的事業,又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問題。面對現代性發展的復雜局面,如何建構一種適合中國自身的現代性理論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這樣一種現代性理論,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同時又要最大限度地克服西方現代性弊端。對現代性不加批判地熱情擁抱,或是冷漠地指責和拒絕,顯然都是不可取的。

社會主義的命運最終取決于人類能否找到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現實替代性選擇。我們將這一替代性選擇視為一種建基于現實生活世界根基之上的烏托邦,一種既具有精神感召力又具有現實性的人類新前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需要在現實生活世界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過程。以往的關于現代性問題的討論,“無論是文化保守主義取向還是激進主義取向,都停留于觀念的層面而沒能觸及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世界這一深層根基”②賀來:《現實生活世界:烏托邦精神的真實根基》,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 頁。。當脫離現實生活去狂熱追求一種超越性價值理想時,社會主義就變為一種馬克思明確反對的先驗原則,社會主義的幸福世界在這種干癟的先驗原則中化為了泡影。經歷了痛徹心扉的刺痛之后,我們終于醒悟:社會主義不在天堂,而在地上。當我們義無反顧地走上市場經濟之路時,歷史的晨光熹微中中國正在發生著近代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范式和生存模式的重大變化?!八?即市場經濟)所代表的市場理性將徹底消除幾千年來中國民眾生活世界與生存模式中所積淀的強大惰性與阻滯,沖刷其自在自發、自然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思維方式和存在方式,因此,它將成為塑造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世界與生存方式最強有力的推動力量?!痹谑袌鼋洕嬈饋淼默F實生活世界的真實根基之上,中國社會開始了從傳統向現代的全面轉型。這一轉型并非如一些人所言是在復辟資本主義,恰恰是在積極探索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在這一點上,我們超越了新自由主義模式,探索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現代性的新模式,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當代中國現代性的建構正進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的新階段,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如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代性的危機和風險,在積極促成現代性成長的同時,又能應對其所帶來的文化危機和意義消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猜你喜歡
現代性馬克思世界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