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判理論路徑探微①

2014-08-15 00:51沈朝華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齊澤克鮑德里亞克勞

沈朝華

(大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671003)

1968 年的五月風暴,把法國激進的知識分子推向了歷史前臺,但這些滿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很快陷入失望,這場運動以戴高樂政府承諾改革而宣告結束,同時加速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衰落。五月風暴失敗了,但卻催生了一股以德里達、???、拉康、德勒茲、伽塔里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思潮。這股思潮為另外一部分左翼知識分子擺脫馬克思主義所面臨的危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資源和范疇。后現代主義對普遍主義以及宏大敘事的懷疑推動了“后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興起。繼赫斯特、辛迪斯、鮑德里亞之后,這條路徑在拉克勞和墨菲合著的《霸權與社會主義的策略》中以其所標識的“后馬克思主義”而逐漸清晰。拉克勞和墨菲以意識形態為切入點,完成從馬克思主義者到后馬克思主義者的轉向。而二人所特意標識的這一后馬克思主義論域,被齊澤克、巴蕾特、巴迪歐等人進一步地向縱深推進。后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問題的思考,既是對五月風暴豐富精神遺產的繼承,同時也是運用后現代反本質主義的方法、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后維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學重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運動。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衰落到后馬克思主義的興起,二者在理論上既有連續性又存在斷裂,而正是這種斷裂,構成其“后”學特色,并形成了以鮑德里亞、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為代表的三條主要的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判路徑。

一、鮑德里亞:文化批判的意識形態

鮑德里亞在何種意義上算后馬克思主義者?學術界雖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都肯定鮑德里亞是個后現代理論家。就其不停打破規則、不斷刷新自我、游戲文字、還不斷用后現代敘事方法重新解讀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文本而言,我們認為鮑德里亞稱得上是個后馬克思主義者。

德波對景觀社會批判、羅蘭·巴特運用符號學對大眾文化的解碼無疑使鮑德里亞深受啟迪。與大眾日常生活相關的廣告、室類裝飾、休閑方式、街頭時裝、電視媒體、肥皂劇等等都成為鮑德里亞理論分析與反思批評的主要對象,并由此發掘出物象世界背后所謂的“真實”,不過是媒體用文化符號所建構起來的意象,圖像與現實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對“物”這種濃縮意象的閱讀,使其發現在一個醉心于購買與消費的時代,資本正以文化和視角交流的形式更深入地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物品自身也分門別類構成了整個社會的一個意義系統。人們對“商品”這種“符號”的反應,深受社會文化所構建的意義結構的制約?,F代社會的消費指向的并不是物的使用價值,而是物所標識的社會意義。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消費過程就是意識形態發揮作用的過程,而意識形態不過是文化符號的編碼。

從鮑德里亞意識形態批判理論的風格來看,他是在對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前提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形成了以文化研究為直接對象的后馬克思主義話語”。[1]他雖然秉承了法蘭克福學派的傳統,但又和法蘭克福學派有所不同,法蘭克福學派在對消費社會、大眾文化、技術理性的批判當中,遵循的是從生產體制、生產關系層面分析消費,把消費視為資本生產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來探討大眾文化、工具理性對人的支配。鮑德里亞也同意馬克思和法蘭克福學派對商品社會的批判,認為人的需要、情感、文化、知識、欲望都在生產體制中被整合成為商品。但相比法蘭克福學派,鮑德里亞的理論更顯深刻。如果說法蘭克福學派把大眾文化的同質性看作是商品生產所導致的結果,只看到大眾文化的同質性,鮑德里亞采用巴特的方法對大眾文化進行符號學解碼,看到的是同一性中的差異性,從而否定了法蘭克福學派所提出的虛假需求與真實需求的區分、真與假二元對立、自由與異化的問題。鮑德里亞憑借著莫斯、巴特、德波、列斐弗爾的理論,超越了以生產邏輯批判資本主義的模式,而確立新的范式,以消費社會的“符號和差異的邏輯”[2]置換了“同一性”生產邏輯。他洞悉消費社會中的大眾文化、人們的消費行為是符號編碼的結果,而不僅僅是技術理性作用的結果。符號編碼受到意識形態的操縱,資本主義的自由與民主作為人天生的權利在消費中得到滿足,而隱藏在物體系之后階級或階層的區分,重新生產新的等級秩序,進入到人的無意識中而被認同。面對符號編碼所導致的經濟學效應,鮑德里亞走向了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但反對固定化,不斷刷新自我的后現代風格,使他最終拋棄了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

鮑德里亞在不斷試圖超越自己理論的過程中,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馬克思,認為生產的邏輯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致命的缺陷,只要馬克思在生產領域批判資本主義,就無法走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鏡像結構,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受符號政治經濟學的支配,社會的生產體系已經被符號控制,符碼操縱著拜物教意識形態的再生產,人類要超越資本主義,拋棄符號政治經濟學,用象征交換來代替符號體系,因為象征交換不是專門用于資本主義的生產與積累。他認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并沒有達到否定資本主義的目的,相反卻成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同謀。

二、拉克勞和墨菲:政治哲學的意識形態批判

從葛蘭西的霸權以及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理論出發,以政治哲學為視角試圖恢復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政治的內在聯系,拉克勞和墨菲算是較為典型的代表人物。作為激進的左翼政治家,他們相比一些立場搖擺不定的左翼知識分子,更顯示出不妥協的批判精神。根據葛蘭西的思想,拉克勞和墨菲提出了新的霸權理論,試圖為左翼提供可行的政治規劃。相比“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除了盧卡奇、柯爾施、葛蘭西能提出意識形態革命的斗爭策略,之后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沉迷于對意識形態批判的批判,且越來越缺乏斗爭精神。而拉克勞和墨菲把20世紀70年代末在西方蓬勃發展的新社會運動視為拯救馬克思主義、恢復馬克思主義斗爭性的重要契機。他們在堅持“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立場的同時,提出激進多元民主的政治規劃。他們居于政治哲學的視角展開的意識形態批判,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解構主體

拉克勞和墨菲認為,笛卡爾所說的獨立自主的主體是不存在的,雖然阿爾都塞提出“歷史是無主體的過程”、意識形態建構主體,但還不夠徹底,因為主體是虛無的、破碎的,真正的主體不過是“他者的欲望”,意識形態所賦予的“位置”。所以,他們強調“無論什么時候我們在本文中使用‘主體'范疇,在話語結構中都是在‘主體位置'的意義上去這樣做的?!盵3]主體不可能先于話語而存在,而是在話語中被建構。就如霍爾所說的人們是在一種意識形態的話語當中去理解或者領悟他們自身的歷史處境,是在“意識形態鏈條”所形成的文化意義中成為其所是,而不能把這種理解還原為他們的社會經濟或階級地位或社會位置。[4]不同的意識形態通過話語“招募”自己的追隨者,在意識形態的質詢當中,個體實際上被質詢到不同的主體位置當中,同一主體可以認同由不同的意識形態話語建構起來的主體位置。由此,拉克勞指出:“‘反資本主義'斗爭的主體是多種樣的,并且不可能被歸結為一個像階級范疇那樣簡單的范疇?!盵5]應充分利用西方國家民主傳統的游戲規則,接合各種不同的主體立場,借助新社會運動出現的政治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斗爭,打造“霸權”的話語,改變各種話語應用規則,以爭取自由民主斗爭為依托,更深入推進社會平等。

拉克勞和墨菲解構主體其目的無外乎有二:一方面否定無產階級作為革命主體的地位;另一方面否定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先驗假定。

2.意識形態旨在掩蓋社會對抗

拉克勞曾這樣鑒定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構成并不是對某種確定本質的誤認,確切地說,恰好相反:它對任何令人懷疑的確定性都深信不疑,對最終縫合的不可能性茫然無知。意識形態就是由這些話語形態構成,通過此類話語形態,社會試圖把自己建立在一個封閉的、意義固定的、對差異的無限游戲茫然無知的基礎上?!盵6]在他們看來,一個真實的社會并不存在。所謂社會的客觀性不過是本質主義的幻象。社會是由話語符號建構起來的,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不過是話語與權力的游戲。為迎合紛裂的主體對完滿自我認同、完滿社會的渴望,意識形態對“社會是不可能的”缺乏認識,而是誤認為一個和諧完滿的社會最終會實現。而完全無視社會對抗是不可更除的,因為由話語建構的社會缺乏固定的中心,總會有多余的意義從固定的話語鏈條中滑落造成裂縫。對抗是某些沒有被“縫合”的創傷、裂痕在不經意間的暴露,意識形態發揮的實際作用就是掩蓋這些傷口并試圖去縫合它。如蘭德利和麥克利安所說,拉克勞和墨菲提供了一個策略性的人體,皮膚是永久性的裂開的,使得外科手術室中醫生的輪流值班成為必要。[7](P237)

3.意識形態“霸權接合”的實踐——激進多元民主

拉克勞和墨菲把馬克思視域下單數形式的意識形態(Ideology)演繹成了復數形式的意識形態(Ideologies),如同德里達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時,使用的是復數形式。表明其追求差異性,非同一性的立場。在這里,非同一性不是對同一性的拒斥,而是要肯定同一性中異質性存在的合理性,其意義類似阿多諾的理論中無中心無等級的星叢。在激進多元民主的策略中,復數形式的意識形態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一是西方國家自由民主的傳統,使多種意識形態話語的存在具有可能;二是只有存在多元意識形態,民主所要求的不同的話語和解釋之間的競爭才可以展開。

如何協調意識形態的“一”與“多”的關系,拉克勞和墨菲提出霸權接合的策略?!鞍詸唷笔嵌藦母鹛m西那里繼承的概念。葛蘭西所提出的“霸權”概念強調以無產階級為領導力量構建統一的政治聯盟,用無產階級意識形態鑄造統一的集體意志。而拉克勞和墨菲否定了階級與意識形態之間線性的對應關系,實際上否定了同質性的、統一的意識形態的存在。他們認為葛蘭西把霸權和無產階級捆綁在一起,是因為無產階級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具有的權威地位——肩負全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正是無產階級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處境,使霸權接合具有某種必然性。而在拉克勞和墨菲看來霸權接合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充滿著偶然性、隨機性,因為主體立場的彌散、飄移,沒有任何主體能夠擔當起擔當起解放全人類的重任。社會錯位衍生出來是一系列支離破碎的身份,每種身份認同的話語訴求都會在激進民主的運動中發揮積極作用,沒有任何意識形態話語能夠永久占據“霸權”的地位。因此,霸權接合應遵循“普遍性和特殊性接合”的原則把各個意識形態要素統一起來,統一并不需要犧牲每一種意識形態要素自身具有的特殊性。

拉克勞和墨菲的霸權接合理論付諸于實踐的政治規劃,就是用“激進多元民主”置換馬克思主義,將社會主義的諸目標納入到民主歷史進程之中,使之與自由民主制度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他們認為新社會運動使平等與自由的話語向各個領域的滲透。實現民主具有可能性,因此,左翼應該根據形勢變化“重新制定社會主義方案”,用激進多元民主代替無產階級奮斗目標,即不再提實現共產主義,主張放棄人類解放的宏大敘事,重構一種新的“霸權”,進一步深化民主,并使之多元化。[8]

三、齊澤克:拉康精神分析學的意識形態批判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揭示意識形態的積極作用,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補充馬克思的理論,從“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賴希、弗洛姆就已經開始,不過賴希、弗洛姆還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框架下來補充新的范式。而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心理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范式,而馬克思的理論在其運思中微乎其微,這種拉康式的馬克思主義,主要代表就是齊澤克。如果說傳統意識形態理論探尋的“知”的問題,而在齊澤克看來意識形態是“行”的問題。作為一個研究拉康的專家,齊澤克把拉康精神分析學的很多術語概念運用于分析意識形態,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批判風格。

1.重構意識形態與現實的關系

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批判,主要是祛蔽,還原一個真實的社會現實。而齊澤克反對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這種模式闡釋意識形態,在他看來,傳統意識形態概念的問題就是在認識論上糾纏于“真實”與“虛假”,把意識形態視為對現實的表征,對現實歪曲、虛幻的反映。齊澤克認為意識形態并不是一個表征現實的概念,因為,“現實”客觀上就不存在,在拉康的視域中,“‘現實'是通過符號化(象征)和形象的特有形式(想象)來表達的?!盵9]而“真實”是不能被符號化的實在界,但只是作為永遠的缺失而存在。因為在拉康看來,現實從來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被語言符號象征化,因為象征化“它永遠也不能成功地完全‘覆蓋'真實,永遠包括一部分未被處理的、尚未實現的象征債務?!盵7](P19)所以在象征界之外存在著一個人們無法抵達的真實域(實在界),“它們保持原貌,拒絕化約為幻覺鏡像的普遍游戲?!盵10](P67)只有在象征化失敗,實在界才會呈現。這種呈現往往是以對抗、創傷的形式出現。意識形態就是試圖縫合這種創傷,填補由真實域(實在界)的闖入而給象征界留下的裂口。意識形態不是用來逃避現實,“就其基本層面而言,意識形態不是掩飾事物的真實狀態的幻覺,而是構建我們的社會現實的(無意識)幻象?!盵10](P45)意識形態不是對現實的扭曲虛幻的反映。而是重構了現實,通過烏托邦的幻想、激發人們的想象幫助人們為逃離實在界所帶來的痛苦的一種方法。如果意識形態無法掩蓋社會的創傷,某個歷史性的“他者”便會成為破壞人們美好理想的替罪羊,而這一切不過是意識形態玩弄的把戲。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社會結構,是客觀的社會存在力量,左右著人們的生活。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理解為什么人人都知道意識形態的虛假,但是依然與之認同。

2.閱讀資本主義的“癥候”

“癥候”是拉康理論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盡管拉康把“癥候”這一概念的發明歸之于馬克思。但他并沒有對此作出解釋。而齊澤克卻以他的才智向我們展現了兩位思想家馬克思和拉康是如何就這一問題進行跨世紀的對話。

齊澤克指出封建制的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過渡,并沒有消除以統治和奴役為核心的主奴關系形式,而是表現得更為隱蔽,它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轉移到了“物與物的關系之中”。統治與奴役被壓抑,建立在商品等價交換原則上的自由平等成為普遍信仰,奴役與不平等被看作是偶然的現象,通過把人變成物,變成與自身完全疏離的客體,主人借助于資本運行邏輯實現對奴隸的支配與剝奪。這種被壓抑的統治與奴役的關系會以“癥候”的形式浮現,“癥候”是未被符號化的實在界與符號建構起來的象征界溝通的橋梁,“它顛覆自己的普遍基礎,猶如屬(species)顛覆其種(genus)”。[10](P29)“癥候”是能夠瓦解普遍的特殊因素。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成為商品導致了癥候的出現。自由平等的意識形態是以商品的等價交換作為根基,馬克思看到了這種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內部存在著不可彌合的裂縫,按等價交換原則簽訂的勞動契約,卻讓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使等價交換原則否定了它自身。當自由對工人來說僅僅是自由地出賣勞動力,自由的真正內容成為資本最大限度地剝削、榨取剩余價值,普遍性的自由被特殊性的自由所顛覆。而形式上的平等、自由遮蔽著隱性的暴力恰好是資本主義社會運作的支撐點,一旦私有財產制度消除,勞動力買賣中實質性的不平等消除,資本主義就會崩潰。

3.揭秘商品拜物教

馬克思發現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產品一旦采取商品的形式就似乎具有了某種魔力,商品、資本、貨幣也仿佛變成了具有生命并支配人的行為一種神秘物。而拜物教的秘密就在于商品形式本身,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剖析為的是要揭示被意識形態的幻象所遮蔽著的奴役,但他并沒有分析拜物教產生的社會心理根源。而齊澤克則試圖從社會心理的層面去揭示商品拜物教的秘密?!吧唐钒菸锝痰幕咎厣⒉辉谟谝晕锎恕倍谟谡`認,一種把“一個‘結構',一個‘網絡'的效果被(錯誤)理解為一個個體的直接屬性?!盵11](P121)人們認為商品、貨幣充滿魔力,是因為把社會活動中各種構成要素的關系網絡效果、以及結構性效果誤認為是某個體要素直接具有的屬性。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商品、貨幣之所以成為超越其純粹物質性的“崇高客體”是居于符號秩序的權威,而錯誤地將客體在社會符號關系中所占據的位置而施加給這個客體的東西理解為客體自身具有的“自然”屬性。[11](P128)正是由于誤認,商品交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如果人們都洞悉了社會現實得以運作的機制,這種現實就會瓦解,所以人們常常假裝不知道事物的真實狀態,依然遵循“拜物幻象”“拜物的信仰”[11](P129)而行動。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判理論的興起與資本主義各個領域矛盾的出現,各種反抗壓迫的新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息息相關。盡管鮑德里亞、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意識形態批判的路徑不同,但共同點都是致力于把思想文化領域中每一個反抗權力的點聯結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抗力量,以推動新規則的產生,這種不觸及生產關系的抗議,只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翻版,試圖通過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來創建一個全新的社會制度,是不可能的。

[1]仰海峰.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邏輯轉變[J].理論視野,2009,(11):43.

[2][法]讓·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M].夏瑩,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47.

[3]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a RadicalDemocratic Politics[M].London,Verso,2001:115.

[4]周凡,李惠斌.后馬克思主義[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196-197.

[5][英]歐內斯托·拉克勞.意識形態與后馬克思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6):114.

[6]Ernesto Laclau:New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M].London,Verso,1990:92.

[7][斯洛文尼亞]齊澤克,等.圖繪意識形態[M].方杰,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8]曾枝盛.后馬克思主義思潮評介[J].教學與研究,2003,(7):66.

[9][斯洛文尼亞]齊澤克,[英]格林·戴里.與齊澤克對話[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6.

[10][斯洛文尼亞]齊澤克.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M].季廣茂,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1][斯洛文尼亞]齊澤克.幻想的瘟疫[M].胡雨譚,葉肖,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齊澤克鮑德里亞克勞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兒童繪畫之父——齊澤克
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與形而上學——對鮑德里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的旋渦中
基于齊澤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區柯克電影解讀
鮑德里亞技術哲學研究綜述
論齊澤克的“死亡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