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基礎教學中文化導入方式策略研究

2014-09-02 10:56黃金萍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文化導入策略研究

黃金萍

摘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語言都有相應的文化背景,文化差異也會反映在語言系統中?;A日語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文字、詞匯、語法、句型、功能意念等日語基礎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語言的實用規則,即學生不僅要掌握“聽、說、讀、寫、譯”的五項基本技能,還要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使語言運用更加得體,進而實現順利進行交際活動的要求。

關鍵詞:日語基礎教學;文化導入;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47-02

隨著語言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語言與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背景就很難正確使用所學語言,日語學習也是如此。但是,在日語初級階段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語言能力、輕文化內涵的問題,這種將語言教學從文化中剝離出來的教學方法是違背語言學習規律的,不利于學生外語綜合使用能力的提高。日語教學除了完成大綱規定的內容外,還應加強文化的導入,突出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加強學生對日本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

一、文化導入內容

從廣義上講,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習俗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文化因素從一開始便滲透至語言的各個方面,文化是語言的內容。而語言是文化的表象特征,不同民族的語言體現著其民族的心理、自然地理環境、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特征。文化內容在教學中的導入包括語構文化、語義文化、語用文化。

1.語構文化。語構文化即與語言結構相關的文化,是指詞匯、句子、篇章的構成所體現的文化特點,不同的文化背景會造成不同的語言結構。雖然中國與日本的語言文字同屬于漢字文化圈,但是從語言結構分類來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獨立語”,而日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粘著語”。漢語的句式是主語-謂語-賓語,而日本的句式則是主語-賓語-謂語。語言結構是由民族心理和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的,在日語基礎教學中如果能夠加強對具有內在支配力的民族思維和民族心理的導入,對以后日語學習者的學習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2.語義文化。語義文化是指因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心理背景,各民族語言包含所特有的文化內容和文化精神。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在語言中最為活躍、最有彈性,與文化的關系最為緊密。詞匯語義文化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對應詞的有無,詞義范圍大小有差別,詞語褒貶意義不同,詞語的引申義和比喻義,成語典故、諺語、俚語包含的特殊含義等。例如:日本人在就餐前總要說“ぃただきます”,而中國人沒有這個習慣。因此,這句話很難譯成貼切的漢語;日語中的“放心”是精神恍惚的意思,與漢語中“放心”意義截然不同;“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常把“櫻花”比作人生,意為人生雖然短暫,但應活得精彩;在日語中“老人”表面意為上了年紀的人,但是也常用“老人”指沒有生活能力、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所以在日本如果稱呼上了年紀的人為“老人”“年長者”會讓對方覺得“我老了,不中用了”的不快感。

3.語用文化。語用文化指語言使用的文化規則,也就是把語言社會背景和人際關系相聯接起來所應當遵循的規則。各種交際場景包括稱呼、寒暄、介紹、拜訪、慰問、邀請、拒絕、提問、道歉、致謝、贊揚、抗議、告別等。日本人在與人的交往中謹慎而小心,在各類交際場景中的日常用語劃分的非常詳細。中國人熟人見面通常會問“吃飯了嗎?”,其實并不是真想知道對方是否吃過飯了,只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而日本人熟人見面通常以談論天氣寒暄。這與兩國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系,中國人“吃飯了嗎?”的打招呼方式源于經濟不發達時代“民以食為天”思想意識,表達的就是對溫飽的關注;而日本人一般不會問別人的隱私,而日本的天氣卻變化無常,所以談論天氣便成了最好的寒暄方式。我們在接電話時通常會問“你找誰?你是誰?”,日本人無論接電話還是打電話,常常先通報自己的姓名或單位名稱,然后再進行交談,否則視為失禮。

二、文化導入途徑

1.培養學生日語思維能力,教學中注重文化背景。中日文化交流歷史源遠流長,中日語言有較為接近的文化背景,這是我們學習日語的一個優勢,但是日語與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每一種語言都有內在的規律,中日文化背景的相似也會干擾日語學習者的學習,要突破這種語言學習干擾必須培養學生的日語思維能力,增強學習者的日語文化環境,了解日語文化背景。在教學中使學生明白語言學習不是孤立的,了解日本文化知識、了解日語文化背景、掌握日語擴文化交際能力是學習的目標。學??赏ㄟ^在學校舉辦日本文化節,組織中日學生交流學習,開展赴日短期學習交流活動,增強學生對日本文化的切身體現,繼而提升文化感受。另外,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日本經典作品,觀看日本優秀影視作品,關注日本社會文化事例并進行分析等,使學生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和思維特征。

2.加強文化對比,摒棄文化歧視。語言文化背景相似的情況下可加強雙方的對比學習,通過學習了解文化中的不同點避免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人。也可通過對比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日本文化,通過雙方文化的對比消除對新接觸文化的陌生感。多角度多方向文化對比可增進學習者對日本民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進而增強學習趣味性。另外,在學習中應客服“民族主義”的偏見,用辯證客觀的問題看待異國民族文化,不可因為中日邦交發展中的歷史陰影而歧視日本文化。

3.改革日語課堂教學課程。日語課堂教學應加強社會文化課程的設置,改變以語言教學為中心的課程設置系統,增加社會文化課程的比重,語言教學與文化導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基礎課和理論課中增加文化因素的導入,例如將日語中的習語、典故、日常生活言語行為及非言語行為作為微觀的文化因素融入課堂教學,將日本人的價值觀、思維模式、民族心理特征等作為宏觀的文化因素體現在日語教學中。

4.改革教學方法。日語基礎教學中的文化導入關鍵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實踐。教師在教學中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是關鍵。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模擬生活場景自編對話練習,舉辦日語演講比賽,開設日語專題講座等,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利用先進的對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集文字、聲音、影像于一體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日本的民情風貌,增加學生的認知體驗和學習興趣,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效率。

5.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意識。課外學習是補充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上幾十分鐘的學習時間不足以把握足夠的日語文化,引導學生課外學習可彌補這一不足?,F在互聯網發展迅速,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F在高?;蚨嗷蛏俣加腥照Z外教,外籍教師可言傳身教地介紹日本的社會情況、文化生活、風俗民情,鼓勵學生在課下多和日語外教老師交流溝通。

日語學習者在掌握語言形式、結構的同時,必須對語言所附屬的文化背景有相當的認知,這樣才能正確地運用日語來進行交流,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在日語教學中不僅要做好日語基礎知識的傳授,也要做好日語文化的導入,使學生成為優秀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曉冰.日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7).

[2]柳珂,廉仙花.日語初級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6).

猜你喜歡
文化導入策略研究
基于應用語言的英語文化導入教育方式
探析民辦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研究
高中英語書面表達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淺談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中的文化導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