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研究生專業選修課程的教與學

2014-09-02 10:56汪友生王娟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

汪友生+++王娟

摘要:研究生專業選修課是為研究生在相關領域的選題做知識和技術儲備而設置的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應根據培養方案來設置,課程內容兼顧本科課程和學科前沿,教學方法突破傳統,大膽采用案例教學、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同時,改接受式學習方式為主動研究性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投入到課程內容的探究之中。

關鍵詞:專業選修課;教學改革;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48-03

研究生的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學位課是必修課,分為共公課、基礎課和專業課三種。公共課主要指政治和英語?;A課設置的目的是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是為了讓研究生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專業理論知識,借此獲得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專業學位課一般指碩士研究生本專業方向的課程,是為了讓研究生在基礎理論之上對本專業的專業知識有深入的認識。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跨學科選修課,是可以讓研究生根據研究方向的不同選擇性學習的課程。有些選修課旨在介紹本學科發展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也有些選修課是為了擴大學生知識面或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選修哪些專業選修課大多是導師根據研究生以后可能研究的課題來確定,所以專業選修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應是為研究生在相關領域的選題做好知識儲備和技術儲備。教師、課程與學生是影響專業選修課程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的三大基礎性因素[1],抓好了這三大因素,可謂抓住了課程教學的牛鼻子。當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全力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教師教學方法改革和學生學習方法改革,也要關注作為聯結教和學的中介與橋梁的課程改革。否則,不管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就很容易淪為無的放矢、無本之木的空中樓閣。

一、存在的問題

在長期的研究生教學中可以看出,專業選修課在教育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研究生學習專業選修課的熱情,同時影響了專業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只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每個研究生個體的發展。具體來說,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計劃不盡合理。高校各學科、專業的培養方案是根據本學科、專業對研究生培養的具體要求,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必修課相對穩定、集中,一般按二級學科設置,有條件的學科可按一級學科或相關學科群設置。而選修課的設置則差異很大,在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上以教師為中心,往往是教師能講哪門課,就開那門課。而且課程設置都由培養方案規定,而培養方案一般都是長期不變,這就導致了課程設置的相對滯后。課程設置調整節奏跟不上社會形勢以及科學發展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就會出現諸多問題: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不相符;課程與課程之間、研究生課程與本科對應課程之間重復;課程當中前沿知識涉及較少等。

2.教學方法千篇一律。從頭到尾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陳舊落后,成為阻礙大學教育質量提升的一個頑疾,其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人格的創新型人才。課堂講授是最古老但又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應該說,作為一種留傳至今還依然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方法,自然有其優勢。但在講授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運用啟發式、研討式教學,也就非常容易把課堂講授變成“滿堂灌”,講授法也就變成了單純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法了,因而這樣的課堂教學往往受到的責難又最多。學生反映“老師把課本上的轉化到口頭上,把口頭上的又搬到黑板上或PPT上,把學習的興趣都給弄沒了”。這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課堂教學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3.學生的重視度不夠。對于學生來說,學分設置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此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他們不是真正從興趣以及為自己今后的專業領域儲備知識這兩個方面進行課程選擇,而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取得學分的課程,或者師兄師姐說哪門好過就選哪門,導致了學生“混學分”的現象出現,這違背了設置專業選修課的初衷。高校應該認識到,專業選修課的作用是在本專業的基礎上讓學生有依個人興趣選擇課程的機會,而不是提供一個讓學生輕松取得學分的“捷徑”。

二、教

1.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課程教學的質量。高校應對碩士研究生本專業的研究方向進行具體細化,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選開專業選修課。在制定教學大綱時,要既能反映當前知識發展的前沿狀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要適應研究生的實際水平,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盡量引導學生閱讀原著,使學生理解理論的誕生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同時要及時將學科的前沿知識通過材料復印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滿足學生掌握知識前沿性的需要。為夯實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把課程設置層級提高,以基礎性、實用性、寬廣性為原則,按一級學科設置基礎課程。重視設置一些和本學科有關的相鄰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課程,體現研究生課程創新性、研究性、綜合性的特點。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體現尊重實際情況、擴展知識基礎、緊跟時代前沿的原則。

2.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與本科課程銜接又要有先進性。碩士研究生一般在本科階段都修過相關專業的課程,但由于學生不是來自同一個學?;蛲粋€本科專業,所以學生的基礎差異很大,教師很難在某個起點上安排教學內容,這是在很多大學都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解決好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內容的銜接問題,研究本科與研究生教學一體化、理論教學與能力培養一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2]。研究生的教育必須突出“研究”,教學內容要能夠反映學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在保持基本理論體系的基礎上,跟蹤當前技術的發展,綜述最新研究的領域、課題、方法、成果與趨勢,讓學生能夠直接了解當前研究的前沿問題、方法、進展與趨勢,提高研究生在相關學科領域的眼界。要保持研究生課程內容的先進性與前瞻性,必須將教學與科研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發揮科研教學團隊的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持高質量的課程與教學體系的建設。

3.教學方法上改填鴨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從創設問題情境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激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形式,鼓勵質疑批判和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是研究性教學設計的精髓。比如案例教學法[3],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課程內容,采用適切案例,組織學生研究、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學是針對實際案例問題而展開的學習與討論,因而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學生通常能設身處地地從實際場景出發,設想可能遇到的困難,從而增強設計多種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又如“探究式學習”或“問題驅動式學習”,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習與問題情境的設立,要求學生的學習圍繞復雜的真實任務或問題展開,通過讓學生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激發其高水平思維,來探究問題背后隱含的概念和原理,并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反思,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倡導無教材上課。針對專業選修課的教材,一般要求有一套完整的、較好體現培養目標要求的選用或自編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學指導書、教學參考書和教學課件,教材及參考資料的知識含量高、具有先進性。對于研究生的專業選修課程,可以打破傳統學科課程一貫“教教材”的課程教學形式,可以倡導“無教材課程”。實際上,倡導“無教材課程”,并非否定教材的價值,而是意味著教材觀的轉變,因為它強調學生在面對生活課題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必須跳出既有的學科知識體系,在科目之間尋求知識的整合。而在探究過程中,圍繞課題的相關教材都可能作為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指導。教材扮演的不再是知識范圍的限定者,而是知識拓展與更新的輔助者。

三、學

目前,在研究生教學中,教學模式基本上屬于“注入式”、“填鴨式”,以知識灌輸為主,講授者“一言堂”、“獨角戲”,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沒有給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的機會。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他們只是一個裝知識的“容器”,只是被加工的“產品”。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旨意”死記硬背,唯師、唯書唯上,“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缺乏探索創新精神。這樣不僅抑制了研究生的主動性思考,創新的發散思維,積極的探討交流,更加不利于其科研的批判性思維,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研究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的地位,這與綜合素質的培養背道而馳。由于課程教學缺乏有效提供研究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這一教學模式也難以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的具有綜合素質的高層次人才。作為與“接受性學習”相對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廣泛滲透于所有學科、活動的學習之中[4],主要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建構知識,鼓勵學生突破教材原有的知識體系,聯系自己的直接經驗和研究課題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研究性學習打破了課程教學中老師講授占主導地位的單調形式,把教學視為研究,教學過程即學生誕生精彩觀念的過程,即師生合作創造知識的過程。專業選修課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實施平臺,使這種學習方式能突破課堂和教師的時空局限,在廣泛便捷的信息共享中深入課題的探究作業。

總之,專業選修課程的教學活動倡導研究生化被動為主動,將傳統的以課堂講解為主的方式變為啟發式的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將傳統的沉悶的學習環境變為輕松積極的熱烈探討的課堂環境,營造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的氛圍,這無疑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研究生與人溝通表達的能力同時也提升其綜合素質。在教學方法的改革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地位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其成為教學中的主體,但是這一切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如何能夠諄諄善誘地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其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學習興趣是作為教師的職責所在。在課堂上,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將意圖傳達給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即采用研討式和參與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學生參與授課過程等方式,達到老師與學生身份互換、互相交流的目的。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研究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提倡精講課程,積極組織專題性的課堂討論,不斷探索適合研究生的教學方法,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慶豐.夯實高校課程改革著力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2,(7):29-32.

[2]吳功宜,吳英,徐敬東,等.研究生“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與教材體系建設的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11):19-22.

[3]郭廣生,李慶豐.培養創新人才呼喚教學方法大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7-10.

[4]張華,劉萬海.論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與教學論意義[J].新華文摘,2005,(10)(教育科學研究,2005,(1):5-9.

作者簡介:汪友生(1965-),男,安徽人,北京工業大學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猜你喜歡
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
研究性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如何通過研究性學習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