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策略

2014-09-02 19:20郭長春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自主建構數學教學

郭長春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種認知活動,是學生實現再創造的活動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根本,是內因?,F代教學課堂改革的根本問題是實現“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轉變。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決定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教學;學生;數學;自主建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89-02

現代教育論指出,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要實現“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轉變,這是課堂改革的根本問題。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結構的策略,是在當今教育理論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觀點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再創造的活動策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根本,是內因,學習時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是自我發展的需要,教師的教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外因,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助手段。因此,教師不能把教材當作教學的出發點,要結合教材內容,采取適合兒童特點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激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動機,這是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保證,也是實現學生學習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基礎??梢?,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現有的思維,以此為依據,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學生積累的認識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新知順應到認知結構中,從而達到對新知的理解這一目的。這樣讓學生感覺自己有能力對待和處理新信息,從而能主動地建構學習策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教學“旋轉和平移”時,用多媒體帶領學生走進兒童樂園的虛擬情境,引起學生對玩過的游戲活動的回憶,暢所欲言,激發學習興趣。這時,教師指出,這樣有趣的游樂園里,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數學知識,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旋轉和平移”。接下來,讓學生介紹自己玩過的游樂項目,根據其特點和感受進行分類,從而學會判斷旋轉和平移的現象。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運用生活情境作為引入新知的生動材料,使抽象的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實現用已知的生活經驗解決未知的數學問題的目標。

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新知

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币虼?,這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高級伙伴,主要任務是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參與學生建構新知識體系的過程,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把探索新知的思維活動通過語言展示出來,突出過程的重要性。如教學3.5×0.5時,先復習小數與分數的轉化和因數與積擴大或縮小的關系,因為這兩個知識點的關鍵在于,通過轉化的思想學生完全可以自己總結出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就是延伸式的引導,給予學生的是獨立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避免了教學中部分學生“出勤不出力”的現象。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合作解決

質疑問難、合作解決是學習新知的發展和深化。愛因斯坦指出:“禽獸不如人,重在不會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边@充分說明了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知識時,思維過程是不可能相同的,而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不可能把每個學生的想法都一一展示出來。所以,可以通過質疑問難這一環節實現學生的表達愿望。如教學3.5×0.5的計算方法時,學生分享了算法后,有學生質疑:積為什么是兩位小數?顯然,學生抓住了教學的關鍵,教師不予余力地給予肯定,接著讓學生自己解疑。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學生在獨立思考、激勵評價中層層獲解。不僅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予了學生想說就說、說錯了再說的機會,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通過質疑解疑得到解決。

四、重視信息反饋,激勵評價

重視信息反饋,激勵評價,是使學生處在學習動態中不斷地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反饋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傾聽學生的發言,批閱課堂練習等形式進行,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間接的影響。所以,可以趨利避害,增強其學習信心。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做事情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學習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勵評價,發現并贊賞學生微小的進步,贊賞學生的質疑和體驗,贊賞學生對自己的超越,以此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其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拓展練習,激勵創新

注重習題的拓展是從創新要求出發的,是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礎上發展思維能力的保證。拓展練習是指拓展思維廣度而讓學生嘗試的一種練習,通過進一步延伸,使學生發現更深一層的奧秘,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基本題的練習,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后,發現了一個數中只要有3、6、9,算各個數位上的和,可以不加上3、6、9,這樣的練習,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自始至終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教學是教給學生借助原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過程,教給學生的是一種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識,又在掌握中發散思維能力。因此,以上策略從理論和方法上都適合學生自主精神的體現,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實現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課改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數學問題與創設情境[M].重慶教育出版社:25.

[2]小學數學教法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65-181.

[3]教學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自主建構數學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抓“關系”之課眼尋思維之點睛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