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成名”的誘惑

2014-09-09 18:04高深
雜文選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名模歌星終生

高深

如今一打開電視,幾乎天天都有各種各樣的賽事充斥熒屏,不是海選名模,便是挑戰歌星,五花八門的“秀”,層出不窮的“選”,尤以各種“最美”、“最好”為火爆,吸引了千千萬萬男女青年乃至少年的眼球。許多人把出人頭地的夢想,義無反顧地押在“一夜成名”上。

父母渴望子女成龍成鳳,子女們巴不得一夜成才,聲名遠播,這幾乎是人同此心,無可厚非。但愿望總歸是愿望,若想真正達到某一個目標,沒有艱辛的努力,不付出心血與汗水,那只能是水中撈月,畫餅充饑。

試看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對國家和民族作出大貢獻的人,哪個不是自幼苦讀,十年寒窗,終生勤勉?沒有一個是靠僥幸而獲得一輩子成功的。換言之,一個文明、強大的民族,歌星、名模自然不可或缺,但是畢竟不能只靠這些“軟件”打造一個富強的國家。表明一個民族強弱的主要標志是生產力水平,是科技和教育水準,是全民族的文化素質與文明程度。

令人遺憾的是,作為大眾傳媒的電視,卻少有倡導青少年認真讀書的節目,更少有介紹科學家、教育家、作家、藝術家如何成才、成功的節目。我們的青少年大多只記住了一些歌星、笑星和名模,并且把他(她)們當作偶像崇拜,追星追到失態的程度,而對于那些把宇宙飛船送上太空,把水稻從畝產幾百斤提高到兩千斤,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建設了亞洲最大的水庫的科學家、建筑家們卻一無所知。有的媒體還公然宣稱:市場經濟需要自娛文化,自娛文化也有載道、言志、審美功能,還有宣泄作用。

自娛文化在其發展的初始階段曾對國民起過文化的普及作用,然而一旦傳媒介入,并以此類節目擔綱,甚至發展到了“泛濫”的程度,就容易造成國民文化水準下滑,民族文化失語,這就成為一個民族的隱憂了。筆者不得不痛心地指出,某些大眾傳媒對極個別的僥幸“成功者”津津樂道,讓年輕人誤入“一夜成名”的陷阱,使本來就浮躁的心越發浮躁,造成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放棄刻苦努力,一門心思探求捷徑。媒體還時不時宣揚一些靠“旁門左道”出名的怪才,像什么倒立唱歌,用胳膊肘寫字,倒著走幾公里路,原地轉幾千圈,一口氣兒喝十幾瓶啤酒等。真不明白,過分宣揚這些東西,于青少年有何裨益?

青少年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他們特有的長處和優勢,但是好奇也易走向偏執,求知也可能被誤導,因此正確引導、給青少年推薦一些好的榜樣至關重要。有人就是因為幼年讀了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后來成了探險家、航海家;有人兒時讀了居里夫人和牛頓的故事,培養了終生熱愛科學的精神,乃至成了科學家。青少年的可塑性極強,除了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之外,大眾傳媒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因此,媒體理當自覺肩起這份社會責任。

【原載2014年8月2日《人

民日報·金臺隨感》】

插圖/我上一輩子山掙得也 沒有她一次出場費多!

/佚 名

猜你喜歡
名模歌星終生
一只狗的終生陪伴
最后一次
都有前途
飄蕩的靈魂
令人矚目的歌星
甩了幾個男友
名人讀《意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