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撥亮鄉村“燭火”,女教師不畏艱辛鑄造另類“希望工程”

2014-09-10 07:22晨曦
婦女生活 2014年2期
關鍵詞:淑芳燭火農村教師

晨曦

曾做過鄉村教師的她,深知農村教師結構和職業素養等問題困擾著農村教育的發展。為此,她成立了全國首個關注農村教師成長的民間志愿者組織——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為了培訓農村教師,她用自己的新房做培訓基地,拿出全部積蓄當經費,歷盡艱辛組建起龐大的志愿者團隊。如今,她的工作室已接待來自全國各省農村教師數千名,培養出一位全國“最美鄉村教師”、25位全國優秀校長、30位全國優秀班主任……

鄉村女教師城里當上公務員,反哺教育創辦“農村教師培訓班”

2005年3月初的一天,山東省青島市中韓街一個新落成的小區里,新住戶們正忙著喬遷新居。與其他住戶往新家運送漂亮家具、電器等不同,在市教育局上班的李淑芳和丈夫官海濱運來的卻是6張上下鋪的鋼架床。擺好床位,李淑英和丈夫又把一塊黑板掛在了墻上。

前來串門參觀新房的鄰居看到李淑芳家里的布置,吃驚地問:“這么好的房子弄得既像宿舍又像教室,你們到底想干什么???”面對鄰居們的疑問,李淑芳笑著說:“你們猜對了,這房子既是宿舍也是教室!”這下鄰居們更迷惑了。李淑芳賣了個關子,說:“我要用這套房子做一件事,到時你們就明白了!”

兩天后,李淑芳的房子外面掛上了一塊招牌——“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經過解釋,鄰居們才明白,李淑芳想用她的房子做免費培訓農村教師的基地。

其實,義務培訓農村教師的想法在李淑芳心里埋藏很久了,如今在丈夫的支持下,終于得以實現。細究起來,李淑芳癡迷農村教育與她的人生經歷不無關系。李淑芳出生在山東省即墨市的一個偏遠鄉鎮,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讀初中時,市里的歌舞團去當地招群眾演員,李淑芳請假去面試,班主任卻奚落她說:“就你那地瓜面嗓子還想唱歌!”老師的話對李淑芳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不服輸的她,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和向往。

1985年,從即墨市高等職業中專畢業后,李淑芳進入當地一所村辦小學教書。由于學校條件差,許多老師都不愿意來這里教書,李淑芳擔負起了一個班全部課程的授課任務。身為一名民辦教師,李淑芳特別渴望成長、被認可。然而,因為當地教育資源有限,很多正式教師都沒有接受培訓的機會,那些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就更不用說了。

三年后,因為工作出色,李淑芳作為音樂教師被派到青島師范??茖W校學習。培訓期間,她簡單學習了樂理、聲樂、鋼琴和舞蹈基礎知識。那時的她求知若渴,恨不得晚上不睡覺也要多學些東西,而大學對她來說更是夢想的殿堂。

培訓結束后,求知欲極強的李淑芳追著音樂系教授高鴻芳問:“以后我能否再來學習?”高教授欣然答應了??衫钍绶枷氲阶约汗べY微薄,自費來這里學習簡直就是奢望,又有些猶豫。高教授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鼓勵她說:“只要你堅持下來,一定會成為非常優秀的音樂教師,你可以免費來學,我支持你!”

這是李淑芳第一次被一個音樂素養很高的大學教授認可,高教授的愛才、惜才感動了她。此后,李淑芳每隔幾個月都會來青島師范??茖W校學習。1989年,在高鴻芳教授的精心輔導下,李淑芳參加了成人高考,成功考入青島師范??茖W校(現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大學畢業后,李淑芳來到基隆路小學任教,邊教書邊學習。1996年,李淑芳參加了青島市公務員考試,考入青島市教育局,在師范教育處從事教師培訓工作。

一個農民的女兒過上了捧著“金飯碗”的好日子,讓村里的人非常羨慕。然而,李淑芳并沒有滿足于舒適的都市生活,曾經的人生經歷,使她對農村教師的處境以及迫切追求成長的心情十分了解。在長期的教師培訓和經驗總結的過程中,李淑芳意識到:希望工程一年400元可以解決一個孩子有學上的問題,但如果改變農村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就會使鄉下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希望工程。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室,專門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培訓與相互交流的機會。

李淑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丈夫官海濱,官海濱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對妻子的想法很支持。搞義務培訓得有啟動資金,當時,李淑芳家只有4萬元積蓄,夫妻倆全部拿了出來。辦培訓班還要有固定的場所,剛好李淑芳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她決定用來做工作室的辦公地點,一家人仍擠在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2005年3月6日,李淑芳邀請到青島市熱心教育事業的各界人士,在大家的關注下,鄭重地掛上了“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的牌子。

率名師送教上門,

城鄉教師同上一堂課

在李淑芳的努力下,2005年4月中旬,“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迎來了第一批農村教師。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李淑芳把青島市一些優秀教師請過來,和農村教師歡聚一堂,探討有關備課、上課、把握學生心理、營造課堂氣氛等方面的業務知識。

隨后,李淑芳安排這批農村教師到青島一些中小學掛職培訓、上公開課,業余時間還帶他們觀看3D電影。在李淑芳看來,讓農村教師走出去,多與同行交流,也是開闊眼界的一種方式。

有了好的開始,李淑芳的工作漸漸繁忙起來。很快,李淑芳就發現,很多剛入行的年輕老師剛來時情緒都不高,普遍認為自己從事農村教育沒有奔頭。要想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必須先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

23歲的石冬梅來自山東省費縣,李淑芳發現這個年輕女教師剛來時郁郁寡歡。當天晚上,李淑芳打地鋪住在了工作室,并和石冬梅促膝談心。在她的誘導下,石冬梅說出了她情緒低落的原因:去年,她從省內一所師范院校畢業后,由于找工作不順利,不得已來到一所農村中學。當初的男友也離她而去,因為心情煩躁,她教學總進入不了狀態,學校便派她來青島接受培訓。

弄清石冬梅情緒低落的原因后,李淑芳沒有講大道理,而是把自己當年在農村當教師的經歷講了出來。她說:“城市教育資源豐厚,處處藏龍臥虎。農村教育資源相對貧乏,只要調整好心態,真正地熱愛教師這個職業,一定會贏得大家的認可,將來才有可能到更高的平臺發揮自己的才能?!?/p>

經過李淑芳的點撥,石冬梅豁然開朗,人也逐漸活潑起來。培訓結束后,她和李淑芳依依惜別。后來,石冬梅經常向李淑芳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跟她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一年后,石冬梅被評為費縣優秀青年教師,并獲得優質課一等獎。

在邀請農村教師上門培訓的過程中,李淑芳經常遇到學校人少、教師走不出來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李淑芳決定送培訓下鄉,并開創了“同課異構”實境研修培訓模式。所謂“同課異構”,就是送教下鄉,安排青島市的名師和農村教師同上一堂課,課題由農村教師確定,最后現場評定兩位老師的優缺點。由于城鄉教師自身素質的差異,兩堂課會表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構思、設計和理念,農村教師在城里同行身上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山東平度市大澤山鎮有關領導和李淑芳取得了聯系,想邀請青島市的名師送一堂三年級語文《我的自畫像》作文指導課。接到“任務”,李淑芳馬上與加盟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取得聯系,不料卻被他們一一婉拒。一位老師說出了拒絕的真實原因:“李老師,你聽過這么多堂示范課,其中有幾堂是作文課?”原來,沒有一位老師有十足的把握能夠上好這堂作文課。

實在沒有辦法,李淑芳決定親自上陣。為了上好這堂作文課,她精心設計了課堂上的每個細節,力求把作文課變得輕松,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課堂上,李淑芳先是放了一些名人的肖像幻燈片,引導學生找出這些人物外貌最有特點的地方,并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來。她還隨機挑同學上臺,讓其他同學給上臺的同學來個現場“畫像”,描寫得好的同學有獎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進行完這些步驟后,李淑芳讓學生對老師來個“畫像”,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李老師,您的眼睛像大澤山上的葡萄!”“您的小嘴像大澤山的紅櫻桃!”“老師,您的頭發像隨風飄揚的柳枝!”在李淑芳的啟發下,孩子們的想象力被充分激發。這堂作文課也在其他老師的贊許聲中完美結束。

除了邀請農村教師到青島培訓、上門送教以外,李淑芳還有一個法寶——督促教師寫成長日記。她平時有個習慣,走到哪里都把日記本帶到哪里。目前,她已經寫了近60本教育日記,記錄了自己對教育的觀點和日常感悟。她還把教育日記推薦給工作室的老師們。

在李淑芳的感召下,很多老師都開始寫教育日記。青島市天水路小學校長王淑芬,從2007年6月開始寫校長“教育敘事”,6年來已寫了50萬字。她對寫教育日記的感悟是:“這不是一種負擔,是一種樂趣,是與心靈的交流,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p>

一晃9年過去了,數千名農村教師得到了李淑芳工作室提供的服務,“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網站的注冊會員近2萬人,點擊率260萬人次,每天在線人數高達數千人。李淑芳的工作室無償服務的范圍除本省外,還擴展到江西、貴州、河北等省。

從踽踽獨行到萬人相依,

另類“希望工程”撥亮鄉村“燭火”

“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成立9年來成績斐然,李淑芳說最應該感謝的是她的丈夫。李淑芳與丈夫官海濱曾攜手攻讀了教育學碩士學位,官海濱被分到青島大學從事行政工作。他不但支持妻子的事業,受妻子的感召,他還辭去原本收入不菲的工作,又攻讀了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他投身教育工作,成為妻子的堅強后盾。官海濱說:“干行政工作干得再好,我都未必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將來我若能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我的整個人生都將變得有價值!”李淑芳慶幸自己在教育朝圣的路上,有丈夫的默默陪伴。

正常上班之余,李淑芳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投入到工作室的事務中,很少能抽出時間陪伴正在成長中的女兒。2008年以來,每周到李淑芳家參與“教育沙龍”的老師絡繹不絕。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常常因媽媽的愛被“分流”而備感冷落,對媽媽頗有怨言,認為媽媽不愛她,有時故意和媽媽作對。

2011年7月,山東莒南縣邀請李淑芳做師德培訓,她特意帶女兒一同前往。李淑芳做完報告,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女兒被深深感染了。她覺得媽媽雖然不能經常與她交流,卻影響了許多的農村師生,帶給了他們心靈的頓悟與凈化,由此,她理解了媽媽所做的一切。

11月5日至6日,李淑芳自費組織青島市優秀校長和教師到曹縣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因為培訓任務較重,李淑芳精力透支,但她還是堅持到培訓結束,沒想到回到家就病倒了。

很快,李淑芳和她的另類“希望工程”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每次接到記者采訪請求時,李淑芳總會說:“你們不用采訪我,應該多采訪我們的志愿者!他們才是最辛苦、最可愛的人!”讓李淑芳欣慰的是,9年來,她的工作室已經從最初的孤軍奮戰到現在成為一個擁有海外華人、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大學教授、一線名師和校長、在校大學生在內的龐大愛心團隊。他們秉承著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堅定信念,默默地奉獻著。這些志愿者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卻因一個共同的“振興中國教育”的理念互相支持著。

志愿者隊伍中的周嘉惠教授今年71歲,曾擔任過縣教育局局長,后來辭去行政職務,來到青島教育學院中文系工作,成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對教育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晚年仍把余熱獻給教育事業。周教授對李淑芳專注于培訓農村教師的公益行為非常贊賞,成為工作室最堅定的志愿者之一。此外,周教授還是李淑芳工作室的專職接待員,有外地農村教師來青島培訓,他都會不辭辛苦到車站接送、安排他們的食宿。

正是因為有周教授這樣可敬可愛的志愿者們的無私奉獻,才使得數以千計的農村教師開闊了眼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趙富強是山東曹縣一所回民小學的老師,他先后四次來“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進行培訓,每次都滿意而歸。他深有感觸地說:“李老師的行為洗滌了我的靈魂,提高了我的職業素養,中國有數億農村人口,只有鄉村教育搞上去了,中國的教育才會有前途!”

李淑芳和志愿者們經常收獲來自農村孩子們的感動。2013年9月10日,李淑芳收到了曹縣一所學校的孩子們寄來的上千只紙鶴,每只紙鶴上都寫有祝福。透過祝福,李淑芳和志愿者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這些禮物是他們最大的精神財富……

如今,李淑芳仍在為她的另類“希望工程”忙碌著,雖然疲憊,但她沒有忙事業的滄桑感,倒像是一個充滿了快樂的發光體。李淑芳說,幫助農村教師提高職業素養,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她的最大夢想。在為夢想奮斗的過程中,她每天都過得充實、開心。

〔編輯:劉波〕

猜你喜歡
淑芳燭火農村教師
影 子
Visual Storytelling and Globalization
91歲開畫展
懷念燭光
ChineseStudents’PerceptionofEnglishLanguageLearningActivitiesintheclass
新奇的傘
農村教師的課改觀
報告顯示:超六成農村教師希望流動到城市任教
燭火里的蓮花
吹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