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曾說“愚不可及”,這真的是罵人的話嗎?

2014-09-12 03:27何余華
中華活頁文選·高二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員外衛國罵人

何余華

成語“愚不可及”常被用于形容愚蠢無比、蠢到不可救藥,以訛傳訛,以致積非成是。在魯迅的《朝花夕拾·范愛農》中甚至也有“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的句子?!坝薏豢杉啊痹从诳鬃拥囊欢蚊?,那么孔子說這句話的本意真的是罵人還是今人對孔子的話的誤解呢?

【原文】

子曰:“寧武子①,邦有道,則知②;邦無道,則愚③。其知可及④也,其愚不可及也?!保ā墩撜Z·公冶長》)

【注釋】

①寧武子:衛國大夫,姓寧名俞,“武”是死后的謚號。

②知:通“智”,聰明,富有智慧。

③愚:漢代經學家孔安國認為是“佯愚似實”,意為“裝傻”。

④及:趕得上。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在國家太平、政治清明的時候,便聰明;在國家昏暗、政局混亂的時候,就裝傻。他的那份聰明勁,別人也許能夠趕得上;但是那裝傻,別人就趕不上了。

從以上對《論語》原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子說“愚不可及”的本意是夸贊寧武子的某種精神品質,并非罵人的話。那么寧武子的“愚”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品質,是像有的人說的“揣著明白裝糊涂、明哲保身”嗎?若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品質,似乎很難引起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的認可和欣賞。

對名言的理解有時需要“知人論世”,結合主人公的生平事跡來考慮。寧武子青年時代的國君衛懿公嗜好養鶴,給鶴封官加爵卻漠視民間疾苦,以致遭遇滅國之災時沒人愿意抵抗,民眾都說“讓你的白鶴替你打仗去吧”。后來在齊桓公的扶持下,衛文公復國,執政二十多年勵精圖治;衛文公去世后,衛成公繼位,政局再次陷入動蕩之中。但從史料來看,在“邦有道”的衛文公執政期間并未見寧武子如何施展才能的記載,他的主要政治作為恰恰都發生在“邦無道”的衛成公時代,以“揣著明白裝糊涂、明哲保身”去理解“愚”的內涵似有不妥,恰恰相反,他的“愚勁兒”是勇于擔當歷史責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

晉國和楚國當時正在爭奪霸主地位,楚國攻打宋國,晉文公向衛成公借道救宋,國中大臣認為應該親晉遠楚,衛成公不聽,拒絕了晉國的請求。晉楚城濮之戰后,晉文公又想拉攏衛成公結盟,衛成公不顧反對再次拒絕,晉國一怒之下派兵攻占了衛國,敗亡之際寧武子選擇堅決追隨昏君奔逃他國。后來,衛成公想回國復位,卻遭大臣的極力反對,這時寧武子從大局出發勸大家以社稷為重,從中反復斡旋調和,對雙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讓衛成公得以復位。不久,衛成公又聽信讒言濫殺朝中大臣引起晉國強烈不滿,晉國派人拘禁衛成公并請示周王殺掉他,寧武子千方百計買通下毒的人減少藥量,這才保住衛成公的一條命。九死一生的衛成公又通過軍事政變殺害已經繼位的衛君,重掌大權。幾經折騰,衛國已是元氣大傷,被迫遷都帝丘。有一次,衛成公夢見祖先托夢說“夏后相奪走了我的祭品”,于是下令祭祀夏后相。寧武子這時又以死進諫,說祭祀是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不能隨便更改,更何況夏后相與衛國根本沒有任何關系,胡亂祭祀會引起動亂。

以上事件無一不是發生在“邦無道”之時,而寧武子的政治作為非但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明哲保身”,恰恰相反,是在國家生死存亡關頭挺身而出,選擇勇敢擔當,知其不可而為之,甘冒生命危險拯救國家、黎民于困苦邊緣。相對常人來說,這是不識“時務”,是“犯傻”,“知其不可而為之”也是一種不夠聰明的自保做法,但正是這種“愚勁”引起了孔子強烈的政治共鳴??鬃铀幍臅r代“禮崩樂壞”,但他卻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天下歸仁,奔走呼號,游說列國,哪怕遭遇再多的誤解和嘲諷,亦不改其志。綜觀寧武子和孔子的一生,無疑都是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愚勁”作為一生追求的。

可見孔子說“愚不可及”非但不是罵人的話,相反是高度贊揚與自己產生強烈政治共鳴的寧武子的言論。

員外,是古代的一種官職,本來指正員以外的官員,最初在晉武帝時設置,有“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等職。隋朝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員外郎,位在郎中之次。然而作為正員之外的官員,后世亦多可以捐買,所以在古時候所稱的員外大都是富豪一類的人物。元代李行道在《灰闌記》中寫道:不是什么員外,俺們這里有幾貫錢的人,無過是個土財主,沒品職的。

(選自中華經典精粹解讀《唐詩》,中華書局)

猜你喜歡
員外衛國罵人
按兵不動
民間傳說
喧噪
衛國的生存之道
牡丹花的啟示
弱國不天真
罵人大聲機
名畫懸案
“員外”指的是什么人
知己知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