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文化

2014-09-21 00:52魏耕祥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4年8期
關鍵詞:文化課課題組影視

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影視文化課程教育是淄博市教科所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根據新型文化對教育的迫切要求進行研究的。經過十幾年的攻關研究,淄博市教科所構建起在中學進行影視文化課程教育的理論與操作方法。

一、中學影視文化課程的研究與價值評定

(一)“九五”對課程理論與教學方法的研究

影視文化是現代最有影響的文化形態之一,影視文化對中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和文化理念有著深刻的影響,而基礎教育一直沒有開展這項文化教育,使教育落后于文化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一個高潮之際,淄博市教科所自1993年開始將基礎教育中的影視文化教育問題列為重要研究對象,由此規劃成“關于在中小學開設影視文化課及學科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1997年這項課題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課題組傾注十幾年的心血進行攻關研究,著力進行課程、教材與教法的研究與實驗。通過在省內外80多所實驗學校開展教學實驗,研究課程教育對培養中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質、進行智力開發的巨大價值,并根據教育部關于課程改革的方針政策,將中學影視文化課程定位為地方課程,由此解決課程空間問題。經過課題組與實驗學校的辛勤努力,“九五”期間完成了課程理論與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驗工作。課題研究報告于2001年11月通過全國教科規辦專家組的鑒定。鑒定意見認為“根據影視文化對青少年學生影響的新特點,創設一種新形態的課程這在中小學課程改革和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性、創新性意義”。[1]

(二)“十五”期間課程標準與教材建設研究

“十五”期間,課題組在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構建影視文化課程目標體系,研究影視文化課程在中學課程結構中的地位、作用、性質和任務等,研究中學影視文化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

1.研究出臺《課程標準》。課題組認真學習了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方針、政策與理論信息,并參照教育部制訂的有關課程標準,深入研究課程教育思想。經過將近一年的攻關研究,課題組先后五易其稿,撰寫成《全日制基礎教育影視文化課程標準(討論稿)》。對課程的性質與定位、課程教育目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進行了規范,從課程教材編寫、教學、評價、課程資源開發、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對課程實施提出建議。從而使影視文化課程成為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質與審美素質的新型文化課程。并以地方課程的方式列入中學課程體系。經中國教育學會、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中央教科所有關專家的審定,《全日制基礎教育影視文化課程標準》以“實驗稿”的形式作為現階段課程實施的指導文件。[2]這是全國第一份影視文化課程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

2.教材建設研究。2002年9月課題組“關于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教材建設的研究”,列入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建設研究”之中,對中學影視文化課程目標與教材建設、教學理論與教材教法等方面展開了新一輪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別是《全日制基礎教育影視文化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發布,為教材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教材體例在“九五”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的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學文本的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創新研究,努力使之切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并在教學實驗中根據教師的意見進行修訂,由課題組研究的2冊中學影視文化課教材已印出樣書(正在編寫第三冊)。影視文化課程教材建設的研究報告(二萬余字)也已發表。[3]教材研究成果已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專家組鑒定,并在全國地方課程研討會上作為重點成果展覽和介紹。中學影視文化課程不僅在全國中學影視教育中獨樹一幟,而且在地方課程的研究中也有著獨特的價值。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與教學思想

課題組在中學影視文化課程教育理論的研究中,在高層專家的指導下,經歷了從初創到發展與完善的過程,構建起相對完備的課程教育目標體系,對教材的編寫與課程的實施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導意見。

(一)課程教育的基本理念

1.課程的性質與定位。課程性質與課程位置的確定,是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研究中最為根本性的問題。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全日制基礎教育影視文化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了影視文化課程的性質與定位。課程標準確定了中學以“課程教育的方式進行影視文化教育”,[4]通過實施影視文化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與審美素質,從而使課程具有人文性、審美性、綜合性、經典性、趣味性等特點。學習這樣的課程會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特別是審美水平,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影視文化課確定為地方課程,使這門新課程進入中學課程體系有了恰當的空間,也使課題組能夠以恰當的方式承擔起課程教材研究與管理的職責。

2.課程教育目標。課程目標是通過課程教育希望學生發生的預期變化,具有一定的教育構想和藍圖的性質。課題組依據對學生、社會和學科的研究,根據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根據影視文化課程的審美特點和影視文化課程對中學生諸項素質的培養,構建影視文化課程教育的總目標:學習影視文化課程,通過對影視藝術形象進行審美體驗,學習和運用理論知識和審美方法,對作品表現的各種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物形象、人文和科學精神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養成正確的審美態度,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感,追求高雅影視藝術的審美趣味,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培養辨別真善美的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與全球意識,以及關注社會、改造社會、美化社會的責任意識和道德品質,發展學生的科學生活素質,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還要在審美體驗過程中多方面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5]

(二)教材體例與教學方法

中學影視文化課教材包括多種載體,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呈現方式與體例各不相同,教材的使用也不同。一是影像教材。根據課程教育目標所選擇的各類體裁與題材的優秀影視作品,構成影視文化課教學內容的主體。影像教材是學生學習影視文化課的根本教材。學習影像教材一般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集體觀賞。只有在學生充分觀賞原片之后,才能實施課堂教學。二是文本教材。文本教材是幫助學生學習影像教材編寫的學習指導用書。是學生學習教材作品的輔導和進行課程訓練的依據,文本教材的內容主要由課文、練習項目的設計、單元專題知識等三項內容組成。課文與練習的設計力求形式新穎富有創意、圖文并茂,活潑多樣。三是剪輯片段。是將教材作品的重點情節剪輯出來所形成的教學課件或教學實例。一部故事片思想與藝術信息量很大,將影片的重要內容分段剪出,根據課堂教學審美的需要適時插播。根據教學實驗,一節課所用剪輯片段的總長度一般不超過15分鐘。四是教學參考資料。是為教師備課準備的具體教材作品的教學資料。對選作教材的影視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藝術表現等方面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價值進行分析,并對剪輯片斷的內容作出詳細說明,以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

影視文化是以影像為載體的新形態文化,在中小學實施影視文化課程教育,沒有現成的教學法。在“九五”至“十五”期間,課題組在省內外80多所學校中開展了廣泛的教學實驗,通過實驗教師培訓會、聽課督導、教學公開課、專題研討會、優質課評選等教研活動,深入探索影視文化的課教學規律,一批優秀實驗教師脫穎而出,先后在全國各種會議上出示教學公開課,并在2002年7月召開的國際研討會上出示兩節教學公開課;通過創辦《影視文化課教研通訊》及時反饋教學實驗信息,進行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的研究探討,課題組在扎實深入的教學實驗中逐步揭示了中學教學影視文化課的基本規律,構建起影視文化課教學特有的“四步教學程序”,以審美心理為基礎的“導引—發現”式教學法,為組織與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模式。

三、課程實施效果與影響

影視文化課具有濃厚的人文性、審美性和趣味性特征,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化人格的重要途徑。這門課程從實驗階段就深受學生的歡迎,上影視文化課成為學生的期盼。課題組從多年進行教學研究與實驗的成效來看,影視文化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審美素質、智力素質等方面有著無可代替的優勢。

人文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主要通過人類創造的文化精神陶冶人、教育人。以選取各種高尚的典型形象為主要內容的影視文化課有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影視藝術形象進行審美體驗,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美感的基礎上,感受和理解高尚形象的道德精神價值,加深對人生真善美的理解,從而促使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觀,形成積極、高尚的人文素質。而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審美教育過程,通過系統的課程教育,培養學生先進的審美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在眾多的媒體信息中選取優秀影視作品欣賞,自覺接受高雅影視作品的陶冶。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式思維都是人類重要的思維方式,影視文化課以各種形式的思維活動為學生打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系統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多重智力潛能,尤其是右腦功能的智力潛能,這能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積蘊新的潛質和能力。這使影視文化課教學成為中小學生發展智力素質的新的增長點。

課題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會議中展示。2001年課題研究成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并出示教學公開課。由于課題研究成果的廣泛影響,2002年7月中小學影視教育國際研討會在淄博召開,課題組負責人作了《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術報告,市教育局長與淄川區實驗中學、張店區實驗中學校長分別介紹了開展影視教育的經驗,周村區實驗中學孟濤老師現場出示教學公開課《逆風而行》。2003年4月課題研究成果被評為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由藍天出版社出版。從而使中學影視文化課程實施形成了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與系統的操作方法。

四、推進課程實施的新階段

2013年10月《積極推進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實施研究》被列為山東省教育科學2013年度重點課題,有115所中小學學校開始進行教學實驗。2014年5月由山東省教科所主辦,淄博市教研室、教科所承辦的“山東省‘積極推進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實施成果展示、研討會”在張店一中召開。青島、濰坊、萊蕪等地的教研員、學校領導老師以及淄博市各區縣教科室主任、實驗學校領導老師等240余人參加了會議。課題負責人做了課題開題報告,簡要解讀了《全日制基礎教育影視文化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關課程性質、課程教育目標體系,以及教材建設研究等內容,重點做了《影視文化課程教學基本理論》講座,從“課程教學的心理學基礎、‘導引—發現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影視文化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任課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等方面介紹了課程教學理論與操作方法。張店九中謝文斌、張店一中楊靜老師分別執教了《被告山杠爺》、《唱詩班的男孩》。教學公開課較好地展示了影視文化課的教學過程與方法,獲得了參會教師的一致好評。與會老師認為淄博的影視文化課程教學理念先進,操作性強,能理解可掌握,教學影視文化課程,可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這次會議為中學實施影視文化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與操作方法,為推進中學影視文化課程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標志著影視文化課程實施進入一個新階段。

(本文為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13年度重點課題“積極推進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釋:

[1]魏耕祥.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2:329.

[2]魏耕祥.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2:336-326。

[3]卓晴君,徐 巖.地方課程建設研究實錄[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143-162.

[4]魏耕祥.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2:336.

[5]魏耕祥.中小學影視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2:340.

(魏耕祥 淄博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255000)

猜你喜歡
文化課課題組影視
影視展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碰撞:故宮文化課與英國中文熱
激勵理論在中職文化課學習中的應用
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中國文化課教學模式
“做”與“作”的推薦用法“做”與“作”的用法研究課題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