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現狀反思與未來探究

2014-09-21 08:20劉華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4年8期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語文課堂情感

在素質教育蓬勃蔥郁的今天,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已是一股澎湃的大潮,一道飛揚的風景。兩者“牽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造成閃耀學生“眼球”的心理效應,包括觀者眼里的“熱火朝天”,而是通過“聲色光影”的融融氛圍,涌起學生強烈的自我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本源探究能力。

一、現狀明鑒,革古之旨

首先,不妨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在轟轟烈烈的語文“網絡媒體化”運動中存在的“山那邊還是山”的狀況。其誤區主要存在于以下三種形式:

(一)“展覽會”式

此誤區的觀摩狀主要表現為“油鹽醬醋、雞鴨魚肉”或你唱罷,我登場,或群起而露臉。知識系統在此成了“皮偶”,而多媒體技術存在于幾類玩偶背后的那根線,學生和老師在紛紜嘈雜中渾然不知所歸:語文課怎么了?

推往究因,過去的教學模式形式上曾為“一本書,一張嘴,一只粉筆打天下?!钡浔锥怂?,并不僅僅在于粉筆的知識傳輸速度及書本的認知范圍局限,而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執掌著“話語霸權”,簡單局限了學生的認知過程,甚而漠視學生的認知成果。

(二)“喧賓奪主”式

此教學狀貌唯信息技術為乾,唯網絡知識為坤,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能動意義微乎其微,主人翁地位更是薄弱不堪。由此,應像水一樣流動、云一樣飄逸的課堂內涵需重新眸亮。事實上,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信息知識、信息技術的“拔山為寨”過程,它應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并獲得質化的過程。

(三)“隔靴搔癢”式

在語文教學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媒體或網絡的存在,并不是針對性地輔助課程結構的藝術化、知識容量的最優化,以及學生獲取信息并發展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性,而是顯得有些“浮光掠影”,說本質一點,即類似于“隔靴搔癢”。

具體表現為如下種種:其一,從教師角度分析,他所擇取的網絡資源(文字、聲音、書畫類)與所需解決的問題處于遙遙相對的狀況,不能激發學生的“躍馬”意識或啟示他們對問題的自主反饋,另外,也有可能教師對學生在網絡媒體環境下的“反饋”信息沒有給予足夠的“通渠”,從而導致學生“徘徊復徘徊”;其二,從學生角度來說,有時會因觀念上的模糊,他們只是“走馬看花“式地對待媒體信息,而非積極的融會、自主的發現。

二、反思針砭,鑒今資明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信息化必將涉及許多具體的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因緣于此,它使得一些人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籠統知識以媒體的包裝粉墨登場,并以熱鬧效應作為評價課程創新力度的標準?!罢褂[會”式的畸形運世,只不過用知識的出現方式改變一下而已,其話語的霸權性質并無本質動搖。另則,其過于招搖、過于喧囂的場面破壞了語文課堂應有的人本氣息的醞釀。

就“喧賓奪主”而論,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權柄。而“喧賓奪主”式的誤區正是忽視了這一點,把多媒體的功效提高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本應“生旦”地位的學生群體淪落至“雜”類角色,有時教師也不免“作繭”于媒體技術的翻新狀態。因此,除了知識容量的膨脹之外,課堂的彈性活化因素依然沒有得到激蕩。信息化課堂依然要以教師的創造性教為主導,以學生的探索性學為主線,為學生提供一個利于觀察、思考、發現的互動環境。

談及“隔靴搔癢”,此誤區在認識區域相對模糊。在中國人傳統的思維觀念里,盡管也強調“盡善盡美”,提倡“水滴穿石”,但是相對來說,敏銳意識與“究根”觀念不強。延及開來,信息與語文課程整合之所以會出現“隔靴搔癢”的狀況,亦有此思想淵源。但是,從本質上探討,還是應歸咎于教師與學生對新課程中網絡媒體的功能認識不夠。

三、未來探究,鼎新之成

基于以上誤區,語文多媒體教學應如何走出“山那邊還是山”的窘境,從而走向“山那邊是?!钡膹V闊天地呢?蘇聯教授巴克拉諾夫指出:“采用信息教學就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離開了這些,電教媒體也就談不上比傳統媒體的新與優?!?/p>

(一)“旁枝斜逸”

這一創設既是基于多媒體的工具性效應,也是導源于心理學“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感催化因素。

至于語文課堂借助電腦可以擴大知識容量,加快課程節奏,這一點有目共睹,也就不再贅述了。然而在浩渺的網絡資源中如何精選原料,并巧妙“嫁接”到課堂之中,從而實現“物盡所用”,卻非彈指一揮間。教學思維慣常的狀態是“直道而行”,無形中導致學生的思維興奮點較為疲倦,所以教者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不妨巧妙的旁敲側擊,以自然界的“旁枝斜逸”滲透進人文課堂。比如采用對比化的聲音圖像效果比類引申,采用相關而非直接的文字資料引發學生對源問題的聯想思考,諸多方案應勢而動,不一而足。

不過,此“旁枝”也要旁得如東家之子,恰到好處,此斜逸也不能斜至九霄云外,斜至碧落茫茫?!岸取钡某叨炔粌H是發散性思維需注意的問題,在這里也同樣舉足輕重。

(二)情感點燃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瀧澤武元在談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時強調指出:“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者成為刺激,或者成為障礙?!蔽覈糯拇蠼逃铱鬃哟罅ν菩小皹穼W”即是重視情感的明證,現行的素質教育更是把情感因素置于前所未有的峰巔。而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設施,在語文課堂中應發揮其潛在的“星星之火”博情效應,從而以情促思,以誘激思。

具體來說,多媒體特有的“聲光色影”有利于創造其樂融融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大腦各區交替處于“興奮”狀態,對知識的獲取、處理、創造及表現能力也就順勢扶搖而上??梢哉f,網絡資源下的音樂感、畫面感,包括那些無法借助口頭語言領會然而意蘊深遠的超文本結構,改變了語文課堂以往的“黑白”色調,給于其斑斕的藝術氣息。學生在課堂的藝術里“藝術”其靈感與思維。

面對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本“人情”十足這一特點,適機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氤氳氛圍,點燃情感,可謂大有市場。比如詩歌可以配上朗誦,小說可以抹上畫面,曲詞可以協以唱段,話劇可以調以實況錄像。

(三)對話互動

根據教育學家劉慶昌先生的研究“對話教學是創造的、生成的教學,是以人為目的的教學?!苯虒W的最終產品是具有對話理性的,具有社會交往、溝通對話能力的人?!倍嗝襟w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推廣時最忌諱也是最明顯的誤區即是“展覽會”式,它漠視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使得本應處于騰挪狀態的“深沉對話”顯得弱不禁風。其實,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處理此環節,完全可以煥發其本有的“生命光澤”。

新課程強調,教學就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互教互學,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語文多媒體教學也應在此主旨下乘風破浪,并且可以走得更遠,看得更高。其先決條件是改變“人機”間單一化的輸送模式,實行“生機”間對話,以此融合活化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系統。

事實上“人機”對話即學生不是單一的吸收網絡信息,而是在思維的深處與信息進行生生不息的篩選重鑄工程,以此凸現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創造性。在這基礎上,師生間、生生間再以辯論的氛圍、切磋的語言使新生知識千錘百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為一種思維能力?!痹谡Z文多媒體教學中,對話教學也使此能力獲得長足前行。

荀子有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倍嗝襟w于語文教學而言,也類似于“物”的地位,如果處理得好,動靜之間見風云。從現狀來看,兩者的結合只要能走出某些“山那邊還是山”的窘境,以教師獨具慧眼的創設利用為“經”,以學生潛心奮行的融會立異為“緯”,終會看到山那邊是“碧水長天”。

(劉華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 213100)endprint

猜你喜歡
多媒體教學語文課堂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移植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有效應用
多媒體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插翅添翼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如何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