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綠色建筑與我國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014-09-24 05:42張詠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人居環境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張詠梅

摘要: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闡述綠色建筑的內涵及在我國的發展狀況,指出目前我國在綠色建筑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綠色建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407.9文獻標識碼:A

建筑和建筑環境在人類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仡櫲祟惖慕ㄖ?,從最初的遮風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快樂和舒服的同時,一系列的嚴重問題也擺在人類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的過度開采,建筑活動對空氣造成的污染等。人與自然的關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綠色建筑登上了歷史舞臺。對于我國而言,人口數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稱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尤為重要。

一、當前我國人居環境發展現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中的用能大戶。據統計,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總量的27.6%。全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20億平方米,85%以上為高能耗建筑,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這不僅是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資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長的過程。預計到2020年,全國城鄉房屋建筑面積還將新增約300億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節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將消耗1.2萬億度電和4.1億噸標準煤,幾乎是目前全國建筑能耗的3倍。然而,我國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資源又嚴重短缺。從能源供求看,在我國化石能源資源探明儲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氣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從土地、水資源方面來看,我國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資源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綠色建筑勢在必行。

二、綠色建筑的內涵及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綠色建筑作為一種建筑規則和建筑環境性能的衡量標準,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用過程)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也被稱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

我國綠色建筑是從建筑節能起步的,以1986年頒布的《北方地區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為標志。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建筑節能工作有了長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已初步建立以節能50%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二是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為主體的法規體系。三是通過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工程,有效帶動了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四是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此同時,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中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開展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在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等建筑類型進行了綠色建筑的實踐活動。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與發達國家相比,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較晚,還處于試點、初步發展階段,因此我國在綠色建筑工作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1.認識不足。目前對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還沒有達到廣泛的共識,相當一部分人尚未將綠色建筑工作放到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

2.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的節約還沒有明確規定各方利益主體必須參與,而建設部頒發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作為一個部門規章,力度遠遠不夠。此外,關于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尚未建立。

3.缺乏發展綠色建筑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長期以來,國家對能源的管理主要偏重工業和交通節能,而對引導和扶植綠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

4.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廣交流平臺。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設計及管理模式的推廣交流平臺。在西方發達國家,綠色建筑起步較早,有的國家甚至已經取得經濟發展和能耗持續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時、系統、廣泛地引進他們的技術和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國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尤為重要。

三、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若干建議

1.加強全社會的生態意識教育。要在全社會普及生態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倡綠色消費,使全民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在居住、出行、娛樂、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華,倡導節能和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會接受并追求綠色建筑體系,才能促使市場各方主體積極營建綠色建筑。

2.重視節能、節地、節水和節材。節能重點在于降低長期使用的總能耗。如充分考慮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減少空調使用和照明;通過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和采用高效保溫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層窗,減少建筑運行能耗。

節地關鍵在于城鄉空間的統籌。重點研究城市發展新增建設用地從節約農村建設用地中獲??;建筑選址及規劃時,要盡量翻新舊建筑,減少道路及服務區域的面積;限制使用和淘汰實心粘土磚,充分利用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料;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和綠色高性能混凝土,保護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節水應重點考慮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節省水資源,可采取鼓勵節水型器具、改變用水習慣和通過水價杠桿調節等措施,從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強屋頂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過采用可滲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層,保持水體循環。

節材重點是走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化道路,同時應精心選擇高效經濟的建筑材料和設備。

3.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及評估體系。建立健全發展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綠色建筑的技術標準支撐體系;建立嚴密的行政監管制度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制訂綠色建筑量化標準和可操作的評估體系。這些體系對指導綠色建筑設計、建設、規范引導建筑業轉向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由于中國綠色建筑起步較晚,需要學習和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因此,政府應采取多種形式建立交流平臺,使世界所有國家在綠色建筑上的最新技術能夠在中國得到及時應用。

四、結語

綠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因此,發展綠色建筑是從全局考慮問題,是從人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的一項“利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英明舉措。

猜你喜歡
人居環境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基于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的人居環境優化探析
綠色建筑技術節能分類探討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