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研究

2014-09-26 15:45張云書
化學教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產物水蒸氣裝置

張云書

摘要:文章從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由來、反應裝置的推導、化學方程式的推出、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就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鐵;水蒸氣;教學;產物;裝置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28-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9

作為典型代表金屬Fe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學習,是教學大綱對高一化學教學任務的重點要求。Fe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也是金屬活動順序表中較活潑的金屬之一,還是元素周期表中過渡元素區域副族元素的典型代表。通過學習,可使學生與日常生活中金屬應用相結合;也讓學生復習金屬活動順序表的知識;還對副族元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初中化學已涉及Fe與O2、HCl、CuSO4溶液等的反應,高中化學中就以Fe與水蒸氣的反應作為重點進行研究。

在Fe與水蒸氣的反應中,新課標要求:通過科學探究,給出思路,引導學生提出設計方案,畫出實驗裝置圖等。這樣通過科學探究,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結論來自實驗”觀點。因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上的研究:一是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的由來;二是反應裝置的推導;三是正確化學方程式的推出。

一、從理論上分析反應產物的可能性及反應條件

1.反應產物的可能性

得到的“氣體”能夠“燃燒”,教師繼續描述:“若將產生氣體驗純后,進行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若在火焰上方倒扣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產生水珠,正立回來,倒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同學們說,這種氣體是什么?”學生自然得出該種氣體為“氫氣”。

這里,體現了兩點創新:一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體會學習的過程;二是及時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輕松獲得知識。

至此,鐵與水蒸氣高溫下反應的產物為:Fe3O4和H2。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g)[=][高溫]Fe3O4+4H2。

四、教學反思

教學后的第三天,一位化學素質較好的女生拿著課本問我:“老師,教材第50頁圖3-8中用火柴點燃的肥皂泡,火焰為何不是淡藍色的?”。我一看,教材中給出的:火焰是黃色的。我思考了一分鐘,這不是我們即將學習“焰色反應”的內容嗎。我沒有將答案直接告訴給她,而是給她布置了兩項學習任務:一是從網上查閱資料,搞清楚肥皂的主要成分、蒸發皿的所用原料;二是預習教材第57頁“3.焰色反應 ”內容。第二天,她高興地告訴我,她弄明白了。為了激勵她勤奮好問的求學精神和激發其他同學多提問題,上課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及時表揚了她,她高興極了。因此,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對新知識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時對啟發學生多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也極大地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大綱指出,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的學習,主要通過實驗、圖畫、討論等途徑獲得。按照教材設計,要求:實驗操作與圖畫展示相結合,可以加深實驗的印象,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過程中有些現象和結論不是由老師告訴學生,也不在教科書中敘述,而是由學生自己得出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總結表達能力。教材中安排了“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欄目,不是把知識直接交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以活動形式獲得。在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中,我就是按這個思路設計的,不僅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也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設計中,融入學生的學習思路、暴露學生的錯誤思想,應該成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美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須1)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endprint

摘要:文章從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由來、反應裝置的推導、化學方程式的推出、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就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鐵;水蒸氣;教學;產物;裝置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28-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9

作為典型代表金屬Fe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學習,是教學大綱對高一化學教學任務的重點要求。Fe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也是金屬活動順序表中較活潑的金屬之一,還是元素周期表中過渡元素區域副族元素的典型代表。通過學習,可使學生與日常生活中金屬應用相結合;也讓學生復習金屬活動順序表的知識;還對副族元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初中化學已涉及Fe與O2、HCl、CuSO4溶液等的反應,高中化學中就以Fe與水蒸氣的反應作為重點進行研究。

在Fe與水蒸氣的反應中,新課標要求:通過科學探究,給出思路,引導學生提出設計方案,畫出實驗裝置圖等。這樣通過科學探究,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結論來自實驗”觀點。因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上的研究:一是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的由來;二是反應裝置的推導;三是正確化學方程式的推出。

一、從理論上分析反應產物的可能性及反應條件

1.反應產物的可能性

得到的“氣體”能夠“燃燒”,教師繼續描述:“若將產生氣體驗純后,進行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若在火焰上方倒扣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產生水珠,正立回來,倒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同學們說,這種氣體是什么?”學生自然得出該種氣體為“氫氣”。

這里,體現了兩點創新:一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體會學習的過程;二是及時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輕松獲得知識。

至此,鐵與水蒸氣高溫下反應的產物為:Fe3O4和H2。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g)[=][高溫]Fe3O4+4H2。

四、教學反思

教學后的第三天,一位化學素質較好的女生拿著課本問我:“老師,教材第50頁圖3-8中用火柴點燃的肥皂泡,火焰為何不是淡藍色的?”。我一看,教材中給出的:火焰是黃色的。我思考了一分鐘,這不是我們即將學習“焰色反應”的內容嗎。我沒有將答案直接告訴給她,而是給她布置了兩項學習任務:一是從網上查閱資料,搞清楚肥皂的主要成分、蒸發皿的所用原料;二是預習教材第57頁“3.焰色反應 ”內容。第二天,她高興地告訴我,她弄明白了。為了激勵她勤奮好問的求學精神和激發其他同學多提問題,上課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及時表揚了她,她高興極了。因此,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對新知識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時對啟發學生多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也極大地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大綱指出,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的學習,主要通過實驗、圖畫、討論等途徑獲得。按照教材設計,要求:實驗操作與圖畫展示相結合,可以加深實驗的印象,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過程中有些現象和結論不是由老師告訴學生,也不在教科書中敘述,而是由學生自己得出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總結表達能力。教材中安排了“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欄目,不是把知識直接交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以活動形式獲得。在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中,我就是按這個思路設計的,不僅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也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設計中,融入學生的學習思路、暴露學生的錯誤思想,應該成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美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須1)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endprint

摘要:文章從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由來、反應裝置的推導、化學方程式的推出、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就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鐵;水蒸氣;教學;產物;裝置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28-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9

作為典型代表金屬Fe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學習,是教學大綱對高一化學教學任務的重點要求。Fe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也是金屬活動順序表中較活潑的金屬之一,還是元素周期表中過渡元素區域副族元素的典型代表。通過學習,可使學生與日常生活中金屬應用相結合;也讓學生復習金屬活動順序表的知識;還對副族元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初中化學已涉及Fe與O2、HCl、CuSO4溶液等的反應,高中化學中就以Fe與水蒸氣的反應作為重點進行研究。

在Fe與水蒸氣的反應中,新課標要求:通過科學探究,給出思路,引導學生提出設計方案,畫出實驗裝置圖等。這樣通過科學探究,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結論來自實驗”觀點。因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上的研究:一是產物的分析及反應條件的由來;二是反應裝置的推導;三是正確化學方程式的推出。

一、從理論上分析反應產物的可能性及反應條件

1.反應產物的可能性

得到的“氣體”能夠“燃燒”,教師繼續描述:“若將產生氣體驗純后,進行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若在火焰上方倒扣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產生水珠,正立回來,倒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同學們說,這種氣體是什么?”學生自然得出該種氣體為“氫氣”。

這里,體現了兩點創新:一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體會學習的過程;二是及時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輕松獲得知識。

至此,鐵與水蒸氣高溫下反應的產物為:Fe3O4和H2。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g)[=][高溫]Fe3O4+4H2。

四、教學反思

教學后的第三天,一位化學素質較好的女生拿著課本問我:“老師,教材第50頁圖3-8中用火柴點燃的肥皂泡,火焰為何不是淡藍色的?”。我一看,教材中給出的:火焰是黃色的。我思考了一分鐘,這不是我們即將學習“焰色反應”的內容嗎。我沒有將答案直接告訴給她,而是給她布置了兩項學習任務:一是從網上查閱資料,搞清楚肥皂的主要成分、蒸發皿的所用原料;二是預習教材第57頁“3.焰色反應 ”內容。第二天,她高興地告訴我,她弄明白了。為了激勵她勤奮好問的求學精神和激發其他同學多提問題,上課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及時表揚了她,她高興極了。因此,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對新知識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時對啟發學生多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也極大地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大綱指出,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的學習,主要通過實驗、圖畫、討論等途徑獲得。按照教材設計,要求:實驗操作與圖畫展示相結合,可以加深實驗的印象,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過程中有些現象和結論不是由老師告訴學生,也不在教科書中敘述,而是由學生自己得出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總結表達能力。教材中安排了“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欄目,不是把知識直接交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以活動形式獲得。在Fe與水蒸氣反應的教學中,我就是按這個思路設計的,不僅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也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設計中,融入學生的學習思路、暴露學生的錯誤思想,應該成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美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須1)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endprint

猜你喜歡
產物水蒸氣裝置
為什么會下雨?
流水LED燈裝置
時代的流行產物
水蒸氣變戲法
美聯儲加息的產物研究
轟趴裝置指南
關于幾個重要保護定值完善的探討
化學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