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創設生活化情景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014-09-26 15:54嚴娟
化學教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碳酸鈣雞蛋殼蛋殼

嚴娟

摘要:化學教學生活化,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文章以“雞蛋殼中的化學”教學為例,闡述了如何利用鮮活的生活例子開展教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生活化;科學探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5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0

一、設計理念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化學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瘜W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如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思考和分析,就能促進學生發揮學習自主性,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熱情,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將生活實際與新課題相互整合,在教學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力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本案例是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雞蛋殼”為研究對象,以“雞蛋殼中的化學”為載體,通過對蛋殼中碳酸鈣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讓學生形成了分析物質的一般思路及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物質、研究物質。通過對定量測定結果的分析評價,提升思維的縝密度,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另外,通過對蛋殼綜合利用的學習,讓學生樹立“變廢為寶”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內容安排整體上突出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書本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筆者教學經歷,確定本活動的教學目標如下:①初步學會物質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②體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理解—運用”的科學方法過程;③通過對雞蛋殼主要成分和含量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④通過對雞蛋殼用途的學習,樹立“變廢為寶”的觀念,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同學們,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在生活中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大量雞蛋殼卻被當做廢棄物丟棄了,雞蛋殼真的是一無是處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教師]小小的雞蛋殼在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妙用,說明它身上一定有許多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化學的視角去研究它。

[板書]雞蛋殼中的化學

[問題1]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學生1]碳酸鈣。

[教師]同學們,其實雞蛋殼中除了我們已探知的主要成分碳酸鈣以外,它還含有極少量磷酸鎂、磷酸鈣等無機物。雞蛋殼不僅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在農業、工業、醫藥等方面更是大有用途。

[投影]蛋殼的綜合利用圖。

[教師]醫藥上:雞蛋殼中含鈣量大,安全經濟,無毒副作用,可制成各種補鈣品,蛋殼粉也可治療胃病。由于蛋殼內膜含角質蛋白,有止咳、止喘的功能。

日用化工上:可制成護膚霜,消除皮膚斑點,減少皺紋。農業上:可制成蛋殼粉飼料,用于盆栽花木,可使其生長旺盛。

[教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雞蛋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同時有大批雞蛋殼被扔棄,據初步統計,我們南通市每月僅各食品廠、蛋品加工廠扔棄的雞蛋殼就有上千噸,這既污染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而我們只要運用化學,使蛋殼變廢為寶,就可以實現化學與環境、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結]引導學生暢談對雞蛋殼探究的體會和感想。

四、教學反思

一堂好的化學課,其教學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也就是使化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力求讓學生能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以生活為載體,以化學知識為依據,以學生情感為基點,實踐從生活走向化學,用化學指導生活的學習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滿足學生求知欲

本案例中,首先通過視頻“雞蛋殼在生活中的妙用”,創設真實、生動、直觀又富有啟迪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

生活化情境導出新課,情景熟悉,貼近生活,不抽象,不枯燥,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求知欲,為高效開展教學搭建了良好的知識平臺。

2.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

本案例中,由問題引發“碳酸鈣存在”的定性探究,通過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得到結論、反思評價等環節來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在“測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的“定量探究”上,則通過問題啟發、動畫啟發、點撥啟發、小組討論等手段完成方案設計并動手實驗,使學生一直處于動腦動手的自主探索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接著引導學生對“實驗誤差”進行分析,對裝置進行反思、改進和連接,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搬屢伞杯h節,則通過小組交流、專家視頻,師生研討等手段達到鞏固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

讓學生在探究生活事例的過程中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繼而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不僅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離他們是那樣近,很容易達到認識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更為生動靈活,效果更好。

3.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

本案例中,首先從定性研究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存在開始,通過實驗探究蛋殼中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的存在,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定性分析物質的理解,也強調了實驗結論的科學嚴謹性。接下來,定量探究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通過學生設計探討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探究,到最后師生研討誤差原因及進一步改進裝置,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培養了學生設計、反思、分析、評價等能力,訓練思維縝密度。最后,拓展交流雞蛋殼在農業、工業、醫療等方面的應用,首位呼應,強化了學生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體現了化學指導生活的作用,樹立學生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認識到化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設計探究性實踐活動,提取其中的化學知識元素,解決實際問題,再回頭不斷反復解釋社會現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認識了化學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綜合的科學觀。

實踐研究表明:科學來源于生活,科學要走向社會?;瘜W教學生活化,應在課堂中還原真實生活中的化學與社會的關系,盡量將真實問題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研究對象,并以此豐富實驗的內容,拓展探究的方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化學的意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本質,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曉紅.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2014,(3)endprint

摘要:化學教學生活化,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文章以“雞蛋殼中的化學”教學為例,闡述了如何利用鮮活的生活例子開展教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生活化;科學探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5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0

一、設計理念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化學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瘜W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如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思考和分析,就能促進學生發揮學習自主性,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熱情,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將生活實際與新課題相互整合,在教學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力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本案例是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雞蛋殼”為研究對象,以“雞蛋殼中的化學”為載體,通過對蛋殼中碳酸鈣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讓學生形成了分析物質的一般思路及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物質、研究物質。通過對定量測定結果的分析評價,提升思維的縝密度,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另外,通過對蛋殼綜合利用的學習,讓學生樹立“變廢為寶”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內容安排整體上突出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書本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筆者教學經歷,確定本活動的教學目標如下:①初步學會物質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②體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理解—運用”的科學方法過程;③通過對雞蛋殼主要成分和含量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④通過對雞蛋殼用途的學習,樹立“變廢為寶”的觀念,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同學們,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在生活中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大量雞蛋殼卻被當做廢棄物丟棄了,雞蛋殼真的是一無是處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教師]小小的雞蛋殼在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妙用,說明它身上一定有許多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化學的視角去研究它。

[板書]雞蛋殼中的化學

[問題1]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學生1]碳酸鈣。

[教師]同學們,其實雞蛋殼中除了我們已探知的主要成分碳酸鈣以外,它還含有極少量磷酸鎂、磷酸鈣等無機物。雞蛋殼不僅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在農業、工業、醫藥等方面更是大有用途。

[投影]蛋殼的綜合利用圖。

[教師]醫藥上:雞蛋殼中含鈣量大,安全經濟,無毒副作用,可制成各種補鈣品,蛋殼粉也可治療胃病。由于蛋殼內膜含角質蛋白,有止咳、止喘的功能。

日用化工上:可制成護膚霜,消除皮膚斑點,減少皺紋。農業上:可制成蛋殼粉飼料,用于盆栽花木,可使其生長旺盛。

[教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雞蛋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同時有大批雞蛋殼被扔棄,據初步統計,我們南通市每月僅各食品廠、蛋品加工廠扔棄的雞蛋殼就有上千噸,這既污染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而我們只要運用化學,使蛋殼變廢為寶,就可以實現化學與環境、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結]引導學生暢談對雞蛋殼探究的體會和感想。

四、教學反思

一堂好的化學課,其教學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也就是使化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力求讓學生能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以生活為載體,以化學知識為依據,以學生情感為基點,實踐從生活走向化學,用化學指導生活的學習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滿足學生求知欲

本案例中,首先通過視頻“雞蛋殼在生活中的妙用”,創設真實、生動、直觀又富有啟迪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

生活化情境導出新課,情景熟悉,貼近生活,不抽象,不枯燥,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求知欲,為高效開展教學搭建了良好的知識平臺。

2.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

本案例中,由問題引發“碳酸鈣存在”的定性探究,通過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得到結論、反思評價等環節來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在“測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的“定量探究”上,則通過問題啟發、動畫啟發、點撥啟發、小組討論等手段完成方案設計并動手實驗,使學生一直處于動腦動手的自主探索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接著引導學生對“實驗誤差”進行分析,對裝置進行反思、改進和連接,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搬屢伞杯h節,則通過小組交流、專家視頻,師生研討等手段達到鞏固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

讓學生在探究生活事例的過程中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繼而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不僅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離他們是那樣近,很容易達到認識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更為生動靈活,效果更好。

3.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

本案例中,首先從定性研究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存在開始,通過實驗探究蛋殼中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的存在,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定性分析物質的理解,也強調了實驗結論的科學嚴謹性。接下來,定量探究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通過學生設計探討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探究,到最后師生研討誤差原因及進一步改進裝置,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培養了學生設計、反思、分析、評價等能力,訓練思維縝密度。最后,拓展交流雞蛋殼在農業、工業、醫療等方面的應用,首位呼應,強化了學生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體現了化學指導生活的作用,樹立學生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認識到化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設計探究性實踐活動,提取其中的化學知識元素,解決實際問題,再回頭不斷反復解釋社會現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認識了化學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綜合的科學觀。

實踐研究表明:科學來源于生活,科學要走向社會?;瘜W教學生活化,應在課堂中還原真實生活中的化學與社會的關系,盡量將真實問題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研究對象,并以此豐富實驗的內容,拓展探究的方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化學的意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本質,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曉紅.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2014,(3)endprint

摘要:化學教學生活化,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文章以“雞蛋殼中的化學”教學為例,闡述了如何利用鮮活的生活例子開展教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生活化;科學探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5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0

一、設計理念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化學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瘜W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如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思考和分析,就能促進學生發揮學習自主性,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熱情,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將生活實際與新課題相互整合,在教學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力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本案例是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雞蛋殼”為研究對象,以“雞蛋殼中的化學”為載體,通過對蛋殼中碳酸鈣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讓學生形成了分析物質的一般思路及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物質、研究物質。通過對定量測定結果的分析評價,提升思維的縝密度,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另外,通過對蛋殼綜合利用的學習,讓學生樹立“變廢為寶”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內容安排整體上突出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書本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筆者教學經歷,確定本活動的教學目標如下:①初步學會物質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②體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理解—運用”的科學方法過程;③通過對雞蛋殼主要成分和含量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④通過對雞蛋殼用途的學習,樹立“變廢為寶”的觀念,感受化學對于指導生活、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同學們,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在生活中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大量雞蛋殼卻被當做廢棄物丟棄了,雞蛋殼真的是一無是處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教師]小小的雞蛋殼在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妙用,說明它身上一定有許多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化學的視角去研究它。

[板書]雞蛋殼中的化學

[問題1]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學生1]碳酸鈣。

[教師]同學們,其實雞蛋殼中除了我們已探知的主要成分碳酸鈣以外,它還含有極少量磷酸鎂、磷酸鈣等無機物。雞蛋殼不僅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在農業、工業、醫藥等方面更是大有用途。

[投影]蛋殼的綜合利用圖。

[教師]醫藥上:雞蛋殼中含鈣量大,安全經濟,無毒副作用,可制成各種補鈣品,蛋殼粉也可治療胃病。由于蛋殼內膜含角質蛋白,有止咳、止喘的功能。

日用化工上:可制成護膚霜,消除皮膚斑點,減少皺紋。農業上:可制成蛋殼粉飼料,用于盆栽花木,可使其生長旺盛。

[教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雞蛋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同時有大批雞蛋殼被扔棄,據初步統計,我們南通市每月僅各食品廠、蛋品加工廠扔棄的雞蛋殼就有上千噸,這既污染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而我們只要運用化學,使蛋殼變廢為寶,就可以實現化學與環境、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結]引導學生暢談對雞蛋殼探究的體會和感想。

四、教學反思

一堂好的化學課,其教學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也就是使化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力求讓學生能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以生活為載體,以化學知識為依據,以學生情感為基點,實踐從生活走向化學,用化學指導生活的學習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滿足學生求知欲

本案例中,首先通過視頻“雞蛋殼在生活中的妙用”,創設真實、生動、直觀又富有啟迪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

生活化情境導出新課,情景熟悉,貼近生活,不抽象,不枯燥,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求知欲,為高效開展教學搭建了良好的知識平臺。

2.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

本案例中,由問題引發“碳酸鈣存在”的定性探究,通過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得到結論、反思評價等環節來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在“測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的“定量探究”上,則通過問題啟發、動畫啟發、點撥啟發、小組討論等手段完成方案設計并動手實驗,使學生一直處于動腦動手的自主探索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接著引導學生對“實驗誤差”進行分析,對裝置進行反思、改進和連接,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裝置改進能力?!搬屢伞杯h節,則通過小組交流、專家視頻,師生研討等手段達到鞏固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

讓學生在探究生活事例的過程中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繼而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不僅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離他們是那樣近,很容易達到認識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更為生動靈活,效果更好。

3.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應培養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

本案例中,首先從定性研究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存在開始,通過實驗探究蛋殼中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的存在,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定性分析物質的理解,也強調了實驗結論的科學嚴謹性。接下來,定量探究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通過學生設計探討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探究,到最后師生研討誤差原因及進一步改進裝置,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培養了學生設計、反思、分析、評價等能力,訓練思維縝密度。最后,拓展交流雞蛋殼在農業、工業、醫療等方面的應用,首位呼應,強化了學生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體現了化學指導生活的作用,樹立學生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認識到化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設計探究性實踐活動,提取其中的化學知識元素,解決實際問題,再回頭不斷反復解釋社會現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認識了化學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綜合的科學觀。

實踐研究表明:科學來源于生活,科學要走向社會?;瘜W教學生活化,應在課堂中還原真實生活中的化學與社會的關系,盡量將真實問題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研究對象,并以此豐富實驗的內容,拓展探究的方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化學的意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本質,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曉紅.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2014,(3)endprint

猜你喜歡
碳酸鈣雞蛋殼蛋殼
雞蛋殼大變身
蛋殼大力士
史上最難撩的四大星座
簡潔水熱法制備高結晶度羥基磷灰石(HA)粉末
透析日碳酸鈣聯合非透析日碳酸鑭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非低鈣高血磷患者療效觀察
醋酸鈣在尿毒癥透析23例中的應用
雞蛋殼花瓶
蛋殼小綿羊
蛋殼與拱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