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主持風格的差異

2014-10-21 14:53王沛寒
中國文藝家 2014年9期
關鍵詞:主持風格中美主持人

王沛寒

【摘 要】受多種因素影響,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異多同少。文章通過對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風格的整體統觀、比較分析,全面查找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中主持人主持風格的優勢、不足,并揚長避短,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輿論環境、受眾特點的主持風格,更好地發揮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宣傳導向作用。

【關鍵詞】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主持風格;差異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全球受眾被裹挾著進入了信息爆炸時代。作為茶前飯后必需的消耗品,各類新聞正從不同路徑、以不同方式把受眾包圍在一場場視聽盛宴中。這其中,新聞評論類節目異軍突起,受到普遍青睞。近年來,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都有了長足發展,但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卻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的背后既有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的作用,也與各類節目所歸屬的文化機構的宣傳導向、主持人自身的能力素質等息息相關。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應在與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比較中找到閃光點,乘勢作為,除舊布新,全面優化主持風格,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一、統觀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

人的主持風格

美國的新聞評論類節目包括時下比較走紅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美國廣播公司(ABC)的《20~20》、《拉里金現場》等,這些節目的主持人無一例外都是美國炙手可熱的明星主持人。例如,《60分鐘》不僅把邁克·華萊士、凱蒂·庫里克招至麾下,還邀請了有線新聞網(CNN)王牌主持,39歲的安得森·庫柏加盟,從他們所主持的節目中,可以窺見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主持風格,他們裝無定式、站無定形、言無定法。

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著裝較為隨意,他們很少穿正裝出鏡,多數場合穿的是便裝,給人一種較為自然親和的感覺;主持過程中,他們很少正襟危坐,常在演播廳內來回走動甚至會抓耳撓腮、左躥右跳;在語言表述方面,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顧忌較少,思想比較開放,敢于直言不諱。主持的時候,立場比較中立,敢于破解事件背后的復雜情況、敢于指出國家政策措施上的不當、敢于向國家權威機構和國家領導人發難,表情自然放松,語言犀利風趣,語速較快,較為口語化,甚至還會說一些臟話、粗話,主持人個性特點比較鮮明,很多觀眾會因為喜歡一個主持人而喜歡上這檔節目。諸如,在美國,每天有900萬人準時將電視機切換到他們熟悉的頻道:The Oprah Win-frey Show(譯為《奧帕拉·溫弗麗訪談》),他們要看老朋友,黑人女主播奧帕拉那熟悉的面孔,富有親和力的笑容,要聽她那犀利如劍、妙語連珠的評論。奧帕拉站在演播廳中心,觀眾圍坐在周圍,她邊走邊談,談論性、虐待兒童、辦公室暴力、減肥困難、自我評價低下等現實問題,并隨時走近任何一位觀眾,與她討論,很多人評價,看奧帕拉的節目更像是接受一次心理治療。

目前,我國中央臺有新聞評論類節目,諸如《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道德與法》等,地方臺新聞評論類節目發展也很快,如浙江衛視的《新聞深一度》、鳳凰衛視的《有報天天讀》、重慶衛視的《網羅天下》等,這兩種不同歸屬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也不盡相同。

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類節目的主持人不管是做時政新聞評論還是做民生新聞評論,著裝基本全是正裝,甚至連衣服的樣式和顏色都有規定,給人一種莊重大方的感覺,但也顯得嚴肅刻板。他們的分析和評論缺少一定的自由度,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特別是評論國內社會熱點話題時,主持人幾乎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解析問題,所起的作用不是為受眾解惑,而是為某個事件定性或者為政府的某些行為解釋、做保證,語言也很正規,有板有眼,很少出現詼諧幽默的評論,主持人主持風格千篇一律,沒有特別明顯的個性特點。

近年來,地方臺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有了一些變化,主持人的著裝趨向多元,著正裝的場合較少,大部分時間以較為生活化的著裝出現在鏡頭前,甚至還會著特意服裝,如唐裝、馬褂等,語言風格也與以往大相徑庭,一改莊重嚴肅的面孔,像日常聊天一樣,嬉笑怒罵,盡顯百態。以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為例。主持人竇文濤衣著簡單隨意,像北京人侃大山、四川人擺龍門陣那樣,招來兩個聊友,用獨特的圈點方式以及亦莊亦諧的語言,從市民的角度去解讀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問題,在節目中,他儼然成為一個“愛管閑事,怪誕”的市民,他的評論言詞犀利、幽默風趣、一針見血、擲地有聲,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善于將嚴肅新聞“軟處理”,用主持人生動幽默的表達方式把嚴肅信息娛樂化,讓觀眾們既喜愛,割舍不開,產生共鳴,又罵聲連連,大呼過癮。

如今,很多地方臺順勢作為,都開設了類似《有報天天讀》這樣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在充分維護國家利益、滿足受眾心理基礎上,不斷地演變,變得越來越開放自由,這是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與西方接軌的具體表現,也是走向成熟的標志,只要把握準度的問題,新聞評論類節目必然大放異彩。

二、探求影響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

主持人主持風格的要素

中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主持風格的差異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多種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兩個國家的新聞生態環境不同。美國文化中極力崇尚開放、自由和多元化,“天賦人權”、“言論自由”等觀念深入人心,在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眼里,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評論的,如果政府或特定機構橫加干預和管制,就涉嫌侵害了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和新聞自由權。此外,美國的電視臺都是獨立的新聞機構,不受任何政府機構和私人機構的干涉,這樣的文化、法制、運營環境導致美國的新聞生態環境異常寬松,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似黃馬褂加身,主持節目時,無所顧忌,言語非常大膽,甚至竭盡所能,用充滿刺激性、挑逗性的形體和語言,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價值理念去判斷某個事件乃至政府行為的是非曲直。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向推崇的是中庸、尚合原則,這從根本上給新聞工作戴上了“中規中矩”的帽子,在國家嚴格的新聞法規和新聞道德規范的作用下,在傳統的、挑剔的受眾眼光影響下,中國的新聞生態環境相對保守,中國的新聞評論類節目更注重政治性、教育性和引導性,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像被套上了層層枷鎖,往往謹小慎微、慎言慎行,不敢隨心所欲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也不能想用什么形體語言評論社會熱點話題就用什么形體語言,更不能不合時宜的將一些超越道德規范的、觸犯政府威嚴的話語堂而皇之地搬到節目中來。

2.兩個國家的傳媒職能定位不同。美國是世界上傳媒行業最發達、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迄今為止,美國尚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家電視臺,其國內絕大多數廣播電視媒體都隸屬于某個財團或個人所有,電視節目的采編也完全采取的是純商業化運作模式,其首要的、根本的目標就是千方百計地抓住觀眾,以便獲取高額的商業利潤。受經濟利益驅動的傳媒行為,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也不例外,此類節目的主持人過分迎合受眾需求,常站在受眾立場上分析問題,即便戲謔抹黑政府,也毫不留情,甚至用低俗化、挑逗性的語言,對受眾異常感興趣的種族沖突、性文化、暴力事件等毫不避諱地加以評論,在他們眼中,只要能帶來利潤,沒有什么是不能談論的。

目前,我國傳媒產業、事業的雙重屬性,喉舌、經營的雙重功能已被廣泛認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我國的傳媒行業正突破重重舊制,在節目內容設置、新聞語言運用等方面實行了大膽改革,但不管怎么改革,它都在國家新聞法規政策、制度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作為,其作為的目的除了獲得經濟利益,更多的是更好地發揮媒體的喉舌作用。官方文書系統式的宣傳教化,已成為媒體約定俗成的職能所在,這也就決定了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要旗幟觀點鮮明,通過帶有輿論導向性的觀點引導受眾,要語言規范得體,通過規矩恰當的語言,最多是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受眾,達到特定的宣傳目的。

3.兩個國家主持人遴選規則不同。新聞評論類節目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的節目,主持人個人的風格與魅力對節目的成敗影響很大。美國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大多是明星主持人,他們的主持風格特立獨行、獨成一家,很多觀眾往往會因為喜歡這個主持人而喜歡上這檔節目。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陣營中,年輕的人并不多見,因為在美國人看來,社會經驗、從業經歷是無可替代的。美國傳播學者們對新聞節目主持人年齡考察后得出結論,43歲是黃金年齡——性格成熟穩重、權威和個人魅力處在巔峰狀態,容易贏得受眾信任和好感。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隊伍中有年過七旬的老太太,有長相丑陋的老頭,他們雖其貌不揚,但其良好的學識、豐富的經驗和十足的幽默感,幫助他們在主持節目時顯得信心十足,從容老道,并為節目噴上了獨特的、吸力強勁的標識碼。諸如,《拉里·金現場》主持人拉里·金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襯衫、背帶褲外加獨特的沙啞的聲音,成為他的標志,他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睿智的形象,即使一些比較難堪的話題也能在談笑間順利進行下去。

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絕大多數是俊男靚女,他們在主持此類節目時充滿朝氣,顯得活力十足,但對于這些年輕的主持人來說,思想深一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新聞評論風格的形成、保持也需要一個摸索和調適的過程。評論類節目要求的是一種深刻感和認同感,年輕人在知識結構、社會閱歷、幽默感等方面往往略遜一籌,這就導致他們主持的新聞評論類節目給人一種沉不下去的感覺,《焦點訪談》起用年齡較大的主持人,如敬一丹、白巖松等,也是考慮到這個年齡段主持人的能力和氣場能夠壓得住此類節目的陣腳,而我國節目主持人在駕馭新聞評論類節目方面,是有欠缺、有斷層的,以至于很難形成有特色的節目,也很難成就有特色的主持人。

三、在比較中優化我國新聞評論類

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

就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而言,有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在比較認知中過濾并擯棄。

在法規道德允許范圍內,在維護國家利益基礎上,允許主持風格多元化。每一個主持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新聞評論類節目更該如此,它不再是傳統的正襟危坐、規矩言談,而是中規中矩路線、親和力路線、詼諧幽默路線、語言形體配合演示路線等主持風格的交融發展。在著裝上,不管是正裝、唐裝、馬褂還是職業制服等,都應該被允許并根據新聞信息議題的不同而自由選擇,這樣會增強評論的現場感;在主持節目過程中,應該允許主持人在特定的語境中,或嬉笑、或怒目、或沉穩、或搞怪,通過主持人紛繁多變的舉止作為,增強節目的活力和感染力;同時,也不應該刻板的要求主持人正襟危坐,雖不能像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那樣上躥下跳,但適當的走場、甚至配合一些形體語言,是應該被允許的。這里只是列舉了主持風格多元化的幾個方面,在新聞實踐中,只要不悖法律、不悖規范、不悖國家利益,不損主持人形象、不超越受眾心理承受范圍,允許多元化的主持風格是推動新聞評論類節目長久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

在法規道德允許范圍內,在維護國家利益基礎上,解放新聞語言。新聞語言是新聞的靈魂,特別是對于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而言,靈活駕馭新聞語言的能力,往往決定了他所支持節目的風格和質量。我國的新聞評論類節目支持人,雖然不能像美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那樣,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常常俗話、臟話連篇,但至少不能太生硬、太模式化,像背誦稿子一樣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應該像與受眾面對面聊天討論一樣,用帶有親和力的家常話、帶有說服力的大白話,帶有新鮮感的時髦話、帶有時代感的網絡語、帶有特色的方言、口頭禪等,傳遞主持人觀點,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同時,有一些表明主持人真實感情、心境的話語,即使顯得粗俗一點,也應該被允許。諸如,主持人在解析令人驚奇的社會事件時,如偶爾用到“我的天啊”、“哇塞”等帶有強烈渲染色彩的詞語時,也應該被允許。這里只是列舉了解放新聞語言的幾個方面,在新聞實踐中,適度解放新聞語言是推動新聞評論類節目形成特色風格的有效路徑之一。

此外,要全面提高評論類主持人的能力素質,實現梯隊式發展。評論類主持人隊伍往往能夠成為受眾的輿論領袖,影響甚至改變受眾對社會事件的認知判斷,因而,全面提高評論類主持人的能力素質,實現梯隊式發展,勢在必行。目前,我國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斷層,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此類節目領域,我國有優秀的、堪稱典范的主持人,如白巖松、敬一丹等,但此類主持人的接續明顯不足。從我國目前評論類節目主持人陣營的現狀來看,年輕人偏多,他們的知識儲備、社會閱歷、從業經驗等,無法支撐其擔綱觀點類節目的“臺柱子”,因而,各新聞傳播媒介在遴選培養評論類節目主持人時,必須在年齡、閱歷、經驗、專業能力、反應能力、語言駕馭能力等方面提高要求,并接續培養,形成此類人才的梯隊式發展,彌補我國目前這方面人才質量不高、特色不足甚至斷層的窘境,培養一批有特色、有名氣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打造幾個在國內外有影響力、在受眾心目中有分量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參考文獻:

①孫寶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的結構方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7)

②李法寶,張駿德.美國電視欄目《60分鐘》與《20/20》的差異化競爭[J].中國電視.2008(4)

③余玉.論電視新聞雜志節目的優化策略——以央視《東方時空》為例[J].現代視聽.2008(2)

④高貴武.中美電視節目主持人群體特征比較[J].國際新聞界.2007(12)

⑤李伶俐.中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比較研究[J].傳媒觀察.2005(5)

猜你喜歡
主持風格中美主持人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國博弈:回顧與展望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成功突圍的中美建交
竇文濤主持風格研究
白巖松主持風格研究
主持風格成就了《奧普拉脫口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