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群眾文化進社區組織的重要性

2014-10-21 19:44劉莉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

劉莉

【摘要】群眾文化作為大眾積極參與的文化形態,它的繁榮發展,對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政治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力量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本文從群眾文化的社會教化作用、精神調劑作用分析群眾文化進社區的重要性,并簡述了群眾文化進社區的途徑。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區組織;社會教化;精神調劑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55-0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和諧的群眾文化,這種文化積淀下來,薪火相傳,就形成一種美好的“和”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發展到今天,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文化作為大眾積極參與的文化形態,已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它的繁榮發展,對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政治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力量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一、群眾文化進社區的作用

群眾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自從在生產勞動中誕生以來,就寄托著先民們的美好愿望,洋溢著和諧美好的精神。群眾文化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地域特征,更呈現出“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核。和諧既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特征,又是其社會功能。

(一)社會教化作用

社區是社會的一個地域生活共同體,是一個縮微版的社會。社區的和諧發展,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發展離不開和諧的群眾文化。好的文化環境對人的教化作用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播過程,就是對社會實施教化的過程,群眾人格修養不斷得到增強,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起著良好的推進作用。而且,群眾文化的參與者們大都精神愉悅、內心充實,客觀上也降低了沾染不良社會風氣的可能性。因此,群眾文化活動在凈化社會風氣,營造淳樸民風,樹立良好風尚,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開展群眾文化事業,人們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分享快樂的同時,又陶冶了情操,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促進了群眾整體素質的提升,激發了大家熱愛祖國、建設家園的熱情。

(二)精神調劑作用

現代人緊張的生活節奏,龐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們急需一種合理的渠道進行有效的疏導與充分的宣泄。群眾文化活動無疑是最好的疏導與宣泄渠道,在城市社區、公園,人們可以找到稱心如意的舞伴,翩翩起舞;可以通過聽相聲、演小品、講故事、唱戲來發泄心中積郁的憤懣之情,排遣內心寂寞,粘合心理裂痕,使人們消除隔閡,增進了解,獲得心理調適,營造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可以陶冶性情,振奮精神,使人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群眾文化的這種宣泄疏導作用可直接轉化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催化劑,具有強大的親和力與凝聚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

二、群眾文化進社區的具體路徑

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積極作用,就要從群眾的需求入手,加強完善群眾文化制度建設,整合各種資源,培養文化骨干,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使群眾文化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一)以人為本,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努力把社區內各個層次、各種人員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建立健全組織,充分調動社區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首先,應完善群眾文化建設的指導機制,建立健全專門人員和志愿者隊伍。加強與相關文化部門的聯系,聘請相關專家及轄區內名人、學者和具有文藝專長的居民,成立社區文化指導委員會。針對目前群眾文化較為單一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黨團員、少先隊員帶文化進社區活動,組建群眾文化志愿者隊伍。其次,充分調動群眾居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群眾文化發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

(二)結合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橫向聯系,積極爭取與劇團、圖書館、高校、企業的橫向交流,籌建社區文化的“資源共建網”,做到資源共享

第一,開辟群眾性科技文化陣地。社區應主動與圖書館聯系協商,在社區建立流動圖書館,在社區開辟“科普文化長廊”,使盡可能多的群眾享受到圖書館的豐富資源,擁有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第二,開辟社區圍墻文化陣地,這樣既可以美化環境,又能活躍文化氣氛。第三,開辟庭院文化陣地,推進樓道文化建設。第四,開辟健身文化陣地,依托全民健身工程示范點,建立各類文化體育娛樂隊伍。第五,開辟“戲曲愛好者聯合會”、“書畫活動中心”等社區文化藝術活動陣地,逐步成立和規范相關群眾社團。

(三)多方結合,多元結合,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第一,結合國際國內時政熱點問題,開展“知識競賽”、“巡回演講團”、“社區風采展”等系列社區文化活動。第二,結合重點問題,開展社區文化活動,與社區服務、下崗就業、招商引資、社區綜合治理相互結合滲透,相互促進。第三,結合企業文化,與社區文化互為補充,鼓勵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持,為社區文化“開源節流”。第四,以群眾文化帶動社區文化向良性方向發展。把開展“文化型”社區與創建“學習型”社區相結合,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推動群眾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居民的綜合素質與文明程度,從而進一步推動社區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群眾文化的全面發展。第五,結合社區人文地理資源,挖掘社區的地域文化,積極探索創建社區精品文化思路,探索公園文化,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四)發展和培養文藝骨干,從根本上改變基層文化人才缺乏的局面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根基,建立一支穩定而優秀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加快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根本保障。社區文化隊伍的缺乏,大大制約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和質量的提高。因此,有關部門應創造各種機會對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培訓和再教育,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及時發現并培育熱愛群眾文化事業并有一技之長的文化骨干隊伍,在精神和物質上予以鼓勵,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提高群眾性文化的層次和品位,更好地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
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策略
探究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淺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打造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以民間文藝團體推動基礎群眾文化的繁榮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