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管理探析

2014-10-21 19:53郭耀峰王居芳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水庫渠道管理

郭耀峰 王居芳

【摘 要】水庫對于當前丘陵地區的發展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在灌溉、發電等方面,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范圍,尤其是運行時間較長的水庫渠道,基于相關設備老化以及損壞嚴重等原因,會影響到對水庫渠道的良好應用,本文本著合理利用和開發丘陵地區水庫水資源的理念,對我國丘陵地區的水庫渠道管理進行了積極探究。

【關鍵詞】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管理

丘陵地區是我國水庫分布最為集中地區域之一,承擔著較為繁重的輸、配水任務,針對當前發展過程中逐漸凸顯的的輸、配水老化等問題,加之管理機制較為-滯后,嚴重影響了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相關功能的發揮,為了能更加有效發揮丘陵水庫水資源的功能,對其進行有效地管理勢在必行,對于水庫灌區渠道的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丘陵地區水庫灌區渠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工程設施老化,損失嚴重,渠道過流能力低

據筆者對我國的丘陵地區的水庫渠道調查研究來看,水庫渠道工程的的設施老化現象較為嚴重,具體表現為一些工程的閘門啟閉機設計裸露,閘門存在漏水情況,出現了很多渠道干枯等現象。另外,由于以前的運用及技術方面的原因,使水庫設計的標準低,某些渠段出現了渠底弓形及反坡等情況,導致其過流能力降低,加之平日里風化等作用,造成渠道滲漏等,灌溉保證率不足75%,不能有效支持所在地經濟的發展。

(二)管理主體缺位

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水庫灌溉渠道一直是集體所有,而在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造成了水庫灌溉渠道管理主體不明確的現象,基于此原因,使得“政府想管不好管、農民管不了”的現狀,管理主體的缺位,不利于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相關資源的高效利用。

(三)對末級渠道的維護投入過少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和個省市加大了對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骨干水庫及相關干渠的維護等投入,綜合來看,在末級渠道的投入方面過少,甚至是沒有,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已經拿不出足夠的資金去進行維護工作。在水庫渠道的運用過程中,農民是最為直接的受益者,由于不是以往的集體經濟形式,使得農民感覺自己出錢維護好了末級渠道,對于自己雖然有很大益處,但渠道流經的沿線居民都會收到的益處,這一原因打擊了農民維護末級渠道的積極性,不愿出工出錢,新建末級渠道等措施更是不可能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影響了水庫渠道的有效應用[1]。

(四)農田灌溉的經濟效益不高

綜合看來,寧夏地區的水庫渠道大多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基于應用及技術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其設計和建設的標準較低,加之后期使用中相關的管護措施不到位,使得寧夏地區的水庫渠道在管理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嚴重的滲水、漏水情況,而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這種現狀使得灌溉成本也隨之提高,導致的結果便是灌溉的經濟效益并不明顯,影響了該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2]。

二、新時期丘陵地區水庫罐區渠道管理的對策

我國人口眾多,對糧食有著較高的需求,結合近幾年的糧食種植情況來看,旱災仍然是威脅我國糧食種植的重要災害,加之丘陵地區水資源的嚴重不足現狀,使得丘陵地區的糧食生產問題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丘陵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水庫灌區渠道的損壞和報廢對其造成了嚴重影響,為有效促進丘陵地區農業生產的進行,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有必要從完善丘陵地區水庫罐區渠道管理入手,進而促進該地農業生產等的進行。

(一)明確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

針對當前丘陵地區水庫罐區渠道存在管護主體不明確的問題,應當積極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有效整合鎮街協助、社村參與及稅務部門等,在此基礎上組成全縣的末級渠道管護領導機構,對相應地區的水庫罐區渠道的管護工作進行統籌負責,確保責任到單位,到個人,全面進行協調和監督,尤其是在縣級水務部門的考核方面,應當加入水庫灌區渠道的管護內容,并將各鎮街的末級管護渠道納入鎮街的考核中,為了有效確定相關的管護主體成為真正的受益農戶,應當遵守“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在具體的管護實施過程中,應當按照行政區域對管護責任進行劃分,在丘陵地區實行分級管理,將第一管護責任人確定為各村委會主任,并具體指定各個管護小組的組長為具體負責人。在進行對水庫罐區渠道的管護過程中,明確管護人的責任和義務,并結合其具體的管護情況給予相應報酬。此外,還要有效監督工程的管護過程,并限期整改發現的相關問題,嚴禁在保護范圍內挖坑、取土等,確保水庫周圍沒有雜物堆放,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為當地的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灌溉服務,保證農產品的收成,并以此引導農民酬勞籌資,積極主動加入渠道管護大軍,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末級渠道的建設和修繕

在當前的丘陵地區發展過程中,針對當地水庫罐區的末級渠道大多已荒廢的情況,應當結合大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斷加大投入, 對其進行有效地修繕,對于毀壞程度大的末級渠道,應當對其進行新建,這種處理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盡管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大,但是能使得該地區的水利工程發揮出自己的功能,與此同時,應當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對應用于對末級渠道的修繕和建設項目中,來完善水庫的應用。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整合涉農資金,以縣為單位通過整合規劃,統籌安排分散在林業、水利、農業等等項目的資金,進行相應規劃下的集中投放,不斷修繕和建設新的末級渠道,縣級宣傳部門應當激勵調動受益農民的積極性,為當地水庫渠道的完善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事前做好渠道的新建、修繕規劃

結合水庫罐區渠道在農村的運用情況,應有效整合土地規劃和農業發展等,對當地的水庫渠道進行有重點、分階段的修繕?;诋斍靶蘅樄ぷ鞯娜蝿掌D巨現狀,加之投入的力度不夠,應當重點修繕為農業發展和服務-方面的項目,最大戶發揮修繕資金的效益,新建和修繕具有產業優勢、土地優勢等的渠道,從而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易于激發收益農民擔負起渠道的管護任務,促進對當地水庫渠道的有效運用。

(四)做好渠道的防漏水等工作

在新時期的丘陵地區水庫罐區渠道的運用過程中,由于存在渠坡 過陡等原因,易導致滑坡現象的產生,此外,丘陵地區的傍山渠道一般為半挖半填,這此過程中,一旦新老土結合不好,便很容易造成滑坡、漏水等現象,針對此,在進行渠線的選擇時,應當對坡度過陡易產生滑坡的地段進行有效的避免,當渠道必須要經過不良土層和巖層時,應當結合渠道的實際應用情況,放緩邊坡和邊修平臺,可按照梯形斷面開挖。除上述措施外,也應當設置排水系統,以此來有效預防雨水的下滲,為了有效增強渠道的抗滑力,也應修建土墻,來完善水庫渠道在丘陵地區農業等發展方面的應用[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水庫渠道在丘陵地區農業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對其進行完善的管理是促進當地農業等發展的前提,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我國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管理過程中存下的問題前提下,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末級渠道的建設和修繕等方面對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管理的完善措施進行了完善,以期能為我國丘陵地區水庫渠道的完善運用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汪靖之.湘中丘陵地區鄉村水系保護利用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

[2]鄒榮添.丘陵地區水庫壩址方案選擇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3]錢郭鐘.諸暨市小型水庫、山塘工程發展探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7:229.

[4]李恒鵬,朱廣偉,陳偉民,高榮平.中國東南丘陵山區水質良好水庫保護實踐——以天目湖水庫保護為例[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4:5.

猜你喜歡
水庫渠道管理
道不盡的水庫釣魚
空中有個隱形水庫
我掉進水里了
貴州省水庫空間分布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營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我也來做中考題
管理的另一半
溝通渠道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