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借詩句扮靚課堂語言

2014-10-21 19:44李才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出師表導語諸葛亮

李才

語文課要上得富有文化品位,教師的語言需要有文學的意蘊和美感,能讓學生聽之悅耳,品之有味,從中既吸收優美的語言,又受到人文雨露的滋潤與審美情趣的培養。而詩句語言精美,蘊涵深邃,凝結著詩人的語言智慧,教師恰當地借用詩句來組織語言,常會使語言雋永精粹,魅力四溢,大大提升語言的表達效果。

一、借詩句打造導語的文氣美

上一篇課文,導語猶如是教師給學生吃的第一顆花生,若花生香、甜、脆、學生的食欲就會大增,便不住接著吃;反之,頭一顆花生苦、酸、澀、味同嚼蠟,學生就會棄之而去,即便余下的都是好花生。

恰當地借用詩句進入導語,是扮靚教學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學《馬》一文,一名教師的導語是:“在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征人在馬背上對親人的深深思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將士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勇武。而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筆下的馬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感受作者人文主義的情懷吧?!?/p>

導語中借用的詩句,讓學生不僅聽出了被人馴養的馬的作用---心甘情愿地運貨騎人、奮勇向前地打仗,而且從中感到馬是人們忠實的朋友,聽話的工具。精煉的詩句于敘事中傳情達意,填補了現代學生心靈世界的空白,詩句中的“馬”又切合課文的說明對象,和課文內容形成補充,有血有肉。形式上,詩句與其他詞句組合自然,既實用又渲染了一種“文”的氣息,顯示了語言的美感。

二、借詩句打造評語的修辭美

師生互動是現代課堂運作中的重要特征,教師隨時都要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矯正錯誤,二是鼓勵學生繼續探索,尤其是后者更為重要。

上《出師表》一文時,一名教師問學生:“從這篇文章中,你們讀出了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此時,有的學生開始朗朗讀書,有的學生開始議論紛紛。一會兒后,有的學生說諸葛亮是一名忠君報國的人,有的學生說諸葛亮是一名謹慎小心的人,有的學生說諸葛亮是一名知人善計的人,還有一名學生說諸葛亮是一名迂腐之人。這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同學們或議論紛紛,‘自在嬌鶯恰恰啼;或朗朗讀書,‘大珠小珠落玉盤。說諸葛亮,‘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底各不同。后一名同學求異創新,‘一枝紅杏出墻來,不過有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原來劉蟬是一名‘楊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的昏君,諸葛亮要不諄諄囑咐,蜀國恐怕在他率師出征不遠就‘山河破碎風飄絮了”。

教師借用詩句對學生的表達質量進行了評價,言辭里充滿了褒揚的詩情和形象的畫意,且詩句借用相連,比喻與借代整合,幽默與贊許相融,極具感染力。詩句“自在嬌鶯恰恰啼”中的“恰恰啼”比喻學生“紛紛議論”,表現了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自主性極高的特點;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學生讀書的聲之美,感情之豐富,寓情于語;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評價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語言充滿鼓勵之意;“一枝紅杏出墻來”表揚學生不拘一格,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用“揚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滿天作雪飛”來形象評定劉禪缺乏知識少有才能,貶意中不乏調侃;用“山河破碎風飄絮”指代國家四分五裂。這些詩句在語言中熠熠生輝,具有修辭美,學生愛聽這樣有文采的語言,也在自然狀態的交流中積累了美的語言。

三、借詩句打造啟迪語的聯想美

詩句大都具有形象的可感性和內涵的豐富性,能引發讀者和聽眾由此及彼或由淺入深的思考。教師如果能借用與所教內容相近相似的詩句啟發學生,會使學生有在“溪回谷轉愁無路”時“忽有梅花一兩枝”的發現與體悟。

教學《武陵春》一詞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學生很是疑惑,“愁”不是物,何以用船載?教師沒有直接作答,而是借詩句來巧妙誘導:“南宋多愁善感的詞人李煜的《虞美人》中有兩句挺有名的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意思是說愁如長江之水向東流去而不會中斷,言愁無盡,用的是比喻的方法;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堪稱佳句,以比喻、對照寫意,言愁多而難以解脫。它們均化虛為實?!鳖D時,學生豁然開朗。

四、借詩句打造“開拓語”的豐富美

漢語語言具有豐富性,開拓語言表達的資源,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借詩句可以展示語言的豐富美,擴大學生的語言視野,陶冶學生的性情。

教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一文中的“可憐白發生”時,一名教師是這樣打造語言的:“這句話語淺意豐,抒寫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此時,詩人的心理定然復雜,也許在想‘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也許在想:‘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也許在想‘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許在想……、大家能不能也找幾句與詩人的心境相吻合的詩句來?”

教師借用的詩句,都與作者的心境相宜,詩人想殺敵報國,但歲月不繞人,他欲罷不能,其拳拳之心可見。他希望“平胡虜”,和平來到,家人團聚;他自然會想到戰場“兵氣連云屯”,尸骨遍野;想到朝庭腐敗,奸臣當道,他心懷憤怒。借用的詩句都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心理活動。這些詩句又被老師鋪成整齊句式,后面設計問題搭橋過渡,能撩撥學生積極去開拓課文的資源的欲望,顯示了語言表達的誘發性和豐富美,為學生自主積累語言給了鑰匙。

五、借詩句打造“結課語”的余音美

結束課堂如讓學生吃最后一顆花生,若花生“香、甜、脆”,學生就覺得余味無窮。教師借用恰當的詩句可將“結課語”打造得余音繞梁,令人回腸蕩氣,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出師表》一文的結課時,一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不愧是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讀了《出師表》,我還覺得他還是一位寫作高手,他的表文先向劉禪提出建議,推薦咨詢人才,可謂周全妥帖;他接著自敘經歷和創業經過,表達知遇之恩的感激,繼而表達興復漢室的決心,最后歸納個方面的責任,也包括自己。情理動人,言辭真摯,閃爍著作者的智慧美,真可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p>

教師在結語中先梳理原文思路,間而用少數語言點評,最后借用陸游的詩句來贊美《出師表》舉世無雙。詩句在前面的敘說之后恰到好處地引出來,作抒情、比較、作結尾,由具體到概括,由“事例”到“結論”,畫龍點睛,令人心服口服,強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

猜你喜歡
出師表導語諸葛亮
出師一表真名世——《出師表》教學設計
導語
出師表
陽光
掌握類文閱讀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以《三顧茅廬》《隆中對》《出師表》類比閱讀為例
本期專欄導語
導語
諸葛亮喂雞求學
論《出師表》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影響
諸葛亮坦然報家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