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途徑商榷

2014-10-21 20:07朱和俊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勘查單位改革

朱和俊

摘要:國土資源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管理地質勘查行業。我國地質勘查行業如今面臨兩大利好消息:其一是政策的優惠,其二是市場的優勢,整個地質勘查行業經歷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在變革行業內部管理、適應市場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喜人成績。但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比如:發展不協調、結構性矛盾突出等。本文將從我國地質勘查行業的現狀入手,分析現狀成因,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地質勘查行業;加強管理;途徑商榷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國家宏觀調控開始對到行業發展的不斷關注。地質勘查行業管理機制不斷成熟與完善,管理職能的確立符合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做到了從履行隊伍管理職責,到實現行業管理。這是地質勘查行業的一大改革,對促進地質勘查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該行業的管理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對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目前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現狀分析

(一)地質勘查行業缺乏對管理的重視

在地質勘查行業管理中,關鍵的部門是地政部門,但是機構不斷改革,雖然實現了管理集中,但是對于具體管理職能并未能真正落實,尤其在地質勘查行業的社會管理層面還未加強重視。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在整個礦政管理的地位沒有得以明晰。另外國土資源部組建后,各方面呼吁加強對地質勘查行業的管理,但是具體管理措施和管理思路尚待明確,受到傳統部門管理方式的影響,礦政管理仍然關注審批、技術和業務等方面,對于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仍未予重視。加上對探礦權管理職能的取消,也就使得地政勘查主管部門給人無所作為的印象。

(二)地質勘查行業存在著結構性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多數地質勘查單位發展勢頭十足,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整個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仍存在較多結構性問題。第一,地質勘查行業的主業不突出現象亟待解決。目前很多地質勘查單位產業結構單一化,沒有形成發展穩定、地位牢固的主導產業,經濟效益不突出,這就使得地質勘查單位面臨產業化問題,沒有打下企業文化的牢固基礎。第二,地質勘查單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地區與地區之間發展不協調,單位、部門內部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第三,地質勘查行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原因是由于資源保障不充分,現有單位需要持續的投入才能不斷發現新資源,但是國家投入資金的減少,極大限制了勘查行業的發展,此外技術、設備、人才的影響也會對地質勘查單位產生制約,阻礙地勘單位的改革與創新。

(三)地質勘查單位自身發展的不協調

地質勘探單位自身發展不協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地質勘探單位改革沒有破冰。在我國,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地質勘探單位實現企業化轉型,“百局千隊”的現狀和體制格局沒有得到改革,這就制約了地質勘探單位的長遠發展,沒有激勵機制,留不住人才,做不大產業;另一方面,地質勘探單位產權制度改革落后。截至目前,我國地質勘探單位雖然在經歷改革,但是改革并沒有涉及單位的產權問題,體制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所以的地質勘探單位都還屬于國有獨資企業,在事業體制下實現著企業化管理。在這種“不事不企”的狀態下,改革無法順利進行,單位發展受阻,行業進步受限,整個地質勘查產業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四)地質勘查行業的運行機制待完善

地質勘探行業的運行模式,因其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而導致其運行機制的弊端明顯。主要表現為:一是無擔負經濟責任。地質勘探單位都為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找礦工作的好壞與經濟效益不掛鉤,所以,地質勘探單位只需按照計劃完成工作,而根本不用考慮盈利問題。在這種無動力、無壓力的工作狀態下,必然會導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二是按照礦種劃分管理部門的做法,影響了地方政府對地質勘探單位的支持,使得基層的地質勘探單位不能融入當地經濟發展中去,只能依賴“計劃經濟”,始終無法邁入市場;三是國家計劃影響勘探運行機制。國家對地質勘探行業的統一管理,本無可厚非,但公益性和商業性項目的混亂管理,使得地質勘探單位按國家計劃,為企業或市場找到的礦,而無法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

二、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途徑探析

(一)強化地質勘查行業的日常管理

應該實現地質勘查行業的統籌規劃,不斷強化行業的日常管理事項。從管理現狀來看,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日益增強,對于實現礦產資源的集中管理打下堅實基礎。礦業管理以大地質管理為基本內容,也就使得地質勘查成為工作重點,因此地質勘查行業的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持久的任務,需不斷實現統籌規劃。從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角度來看,其比礦政管理工作具有較好的職能配置和優渥的外部環境,也更容易實現預期目標,因此做好地質勘查管理是對礦政管理工作的補充,使得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得到重視。

(二)地質勘查行業資源要優化配置

地質勘查行業要實現管理的優化,解決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地質勘查單位充分利用市場配置這一優勢,不斷實現對行業要素的合理優化,運用國家的調控政策,引導地質勘查行業不斷良性發展,擺脫地區之間、單位之間和內部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在維護行業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區、部門的良性競爭,使地質勘查單位不斷注入新能量、新活力。同時在維護整個行業秩序的前提下,實現統籌管理,對于人才、設備、技術等實現優化配置。

(三)地質勘查行業符合政策的發展

地質勘探行業的發展,要以政策為導向,以國家宏觀調控為條件,深化地質勘探行業的改革。應加快地質勘探單位產權制度改革,促使從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地質勘探單位放入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提高競爭力,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具體做到以下四點:一是緊跟宏觀調控。根據國家需求,保持地質勘探行業總量,保證結構的合理。二是加強社會管理。通過對地質勘探單位的體制等改革,強化隊伍、廣納人才。三是提升公共服務。為市場提供服務信息,市場反饋需求信號,二者形成良性循環。四是注重市場監管。通過資質、技術、服務等標準,使行業有序、公平競爭。

(四)完善地質勘查工作的運行機制

完善地質勘查的運行機制,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政企分離,將地質勘查單位推向市場。以市場規律為原則,對地質勘查單位做到一面扶持,同時一面分離,具體為,對原有的勘查計劃,通過招標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用經濟利益刺激地質勘查單位,促其政企分離。二是政府部門加快職能轉變,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建立行業標準、市場規范、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三是建立地質勘查行業協會,按照市場化模式制定行業管理、運行規范,利用行業協會的影響,為整個行業的改革提供數據參考、技術服務,統籌、協調、指導行業改革發展,促進、完善地質勘查運行機制的建立,推動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煥平. 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思考[J]. 發展. 2012(01)

[2] 李慧潔,徐婧,李琳潔,左英俊. 地質勘查行業管理運行機制的完善策略[J]. 科技創新導報. 2011(29)

[3] 魏智國. 對于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思考[J]. 門窗. 2013(04)

猜你喜歡
勘查單位改革
淺析水文地質勘查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工程地質勘查的問題
礦產地質勘查的基本特點分析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長度單位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淺析勘查工程的要點及合理布置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