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技術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探討

2014-10-21 19:53夏美藝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專業建設培養模式物聯網

【摘 要】物聯網應用領域的高速擴張為高校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論述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開設物聯網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結合學院行業資源及優勢專業培養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新思路,提出融合多專業的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物聯網應用為特色的網絡技術專業培養模式,并對如何構建該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物聯網;網絡技術專業;專業建設;培養模式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傳感網在國際上的通稱。它是以射頻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和M2M 等技術為核心互聯網基礎的延伸,是一種實現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被認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領跑者。物聯網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國內的物聯網熱推動了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研究。自2010 年以來,全國多所高等院校、高職院校相繼開辦物聯網技術相關專業。從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分析、課程設置等入手,將新一代物聯網技術植入網絡技術專業技能培養范圍,以彌補中國物聯網人才的短缺。目前國內許多著名專家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程體系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等研究成果。但上述研究從學科建設角度闡述了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并沒有從如何結合各高職院校的現有學科開展具有行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依托學院現有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探討培養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物聯網應用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的專業建設思路。

一、物聯網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網絡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從技術層面分析,物聯網是通過傳感器、RFID 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GPS 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按約定的協議,實現人與物、物與物智能溝通和對話的網絡信息系統。從其技術構成和學科關系的角度上分析,物聯網技術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依托的,物聯網知識體系的基礎仍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以分為三層,分別是: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傳統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側重于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以及設計和搭建各種計算機網絡環境。在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已涵蓋了大多物聯網知識領域,擁有物聯網網絡層的專業建設優勢,具備應用層的基礎知識,需要補充的主要是物聯網感知層的相關課程??梢?,傳統網絡技術專業與物聯網專業在知識結構上有很多共性, 只要適當補充和調整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就能夠達到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設置物聯網方向是切實可行的。

近三年來,國內許多高職院校均申請增設物聯網專業,但都普遍存在著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教材建設不完備、師資力量薄弱、實驗室配套設備缺乏等問題。有別于物聯網專業,許多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已經開設多年,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條件,只需要在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學院獨特的優勢專業制定具有行業物聯網應用特色的新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絡以及物聯網的相關原理和應用技能。重點結合各學院的優勢專業及地方人才市場需求,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上,強化對物聯網應用層關鍵技術的理論學習和應用實踐。

二、結合學院行業優勢培養網絡技術專業人才

傳統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般是建網、管網、用網3 個專業技術方向,畢業生具有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集成、網絡設備配置、網絡管理和安全維護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網絡布線、設備安裝、調試、配置、網絡運行維護與安全管理工作。這樣的專業培養目標使得學生就業方向過寬,反而影響學生就業。

其實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完全可以結合學院自身優勢及品牌專業、優勢專業,充分依托這些相應的軟硬件資源,研究物聯網與這些專業的結合及應用,參考人才市場的用人需求,改革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本學院特色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以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依托青海省交通行業,依托交通行業完全可以進行物聯網智慧交通方向的人才培養,學院建有“物流專業”、“鐵道機車專業”依托這些專業的優勢和應用背景,筆者認為,目前信息工程系的網絡技術專業完全可以研究這些專業在物聯網為應用領域,融合相關專業的教學資源,拓展網絡技術專業的培養方向。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以交通行業物聯網應用為特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培養體系。

三、優化網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

由于物聯網技術下的網絡技術專業需要融入不同專業學科,所以,在確立了以交通行業物聯網應用為特色的網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對原有專業的課程配置進行科學地增補和取舍。結合學院的優勢學科與的行業背景,依照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方向的培養目標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和實踐環境,形成特色教育,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1、優化專業培養目標

物聯網技術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面向現代信息處理技術,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使學生畢業后可在交通行業、信息產業、企事業單位從事物聯網應用相關技術安裝與調試能力,成為具備行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生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應用能力,能進行網絡系統和物聯網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具有物聯網工程實踐能力。具備從事交通行業物聯網領域的設備安裝、調試、故障排除等能力;了解計算機網絡及物聯網的行業發展動態和技術標準,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熟悉利用Internet 獲取信息的手段,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2、優化課程體系

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方向的課程設置應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向導,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及物聯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掌握網絡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物聯網應用的基本技能。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方向的課程設置可以在現有計算機物理層的相關課程基礎上,融合通信原理、傳感器技術基礎和射頻技術與無線通信等課程,提高學生在物聯網感知層理論知識的理解。對于物聯網網絡層方面,傳統的網絡技術專業已包含該領域涉及的大部分知識,需要增加無線傳感網絡和無線自組網課程,強化學生對物聯網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物聯網應用層的主要作用是依據行業的實際需求開發信息管理平臺,并根據行業應用的特點集成相應的內容服務。結合應用層的特點,學院可結合自身優勢學科增設具有交通行業特色的物聯網信息處理技術、無線自組網應用和物聯網應用程序設計等課程。加強教材建設 依據教育部提出的以“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工學交替”和“項目導向”等課程建設與改革方向,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教材。

3、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及校企合作

建立物聯網實訓室 實訓室的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兼顧當前流行技術的發展趨勢,注重各種技術之間的融合與靈活應用,理論聯系實驗,實驗聯系工程項目,同時注重創新實驗及項目實踐,將物聯網技術真正融會貫通到實際應用中。

加強校企合作,加強與國內知名的物聯網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物聯網實訓項目,針對工作崗位為學生提供項目實訓。依托職教集團,加強與青海省交通廳路網中心、高管局等企業的合作,創建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物聯網的最新技術,為他們畢業后能夠順利地在物聯網行業找到合適的崗位及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通過物聯網專業知識的培訓,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物聯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從增強學校發展能力的角度引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從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為切入點,引導教師密切關注新興產業和產業升級的發展態勢,并通過廣泛的社會調研、物聯網專項課題的研究等形式,跟蹤物聯網發展的趨勢和前沿技術。

四、結束語

物聯網時代的來臨預示著物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在不斷加深, 作為該行業發展根本要素的人才培養也越發重要。為滿足物聯網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本文對物聯網技術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進行了討論,提出傳統網絡技術專業可以與學院的優勢學科相融合,通過跨學科的專業資源的整合,構建具有行業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文章詳盡討論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主干課程設置等,促進了學院網絡技術專業發展,同時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設置物聯網方向有一定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順立.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9(1):36- 37.

[2] 楊從亞.高職物聯網專業建設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35).

[3] 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26- 29.

[4] 桂小林.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6).

作者簡介:

夏美藝(1971.4—),男,江蘇人,學歷:本科,職稱:高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數據庫開發。

猜你喜歡
專業建設培養模式物聯網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