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2014-10-21 19:53李洪濤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

李洪濤

【摘 要】“土木工程實用力學”是鐵道工程、水利、道橋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理論與試驗并重的學科。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課程的內容、體系、學時等各種因素也在變化中。那么,如何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該課程,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教學的現狀,然后就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實用力學;教學;改革;多元化;教學方法

一、課程教學現狀

(一)課程教學特點

高職院校開設的《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與本科院校不同,它涵蓋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三大力學的基本知識,課程覆蓋面廣。三大力學自成體系,而又相互滲透,教學內容需要相互貫通,不能隨意刪減。但普遍存在教學內容多,課時相對較少,存在矛盾。

(二)學生學習現狀

1.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物理和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加之《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的學習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接受起本門課程來就顯得比較困難。

2.高職院校的學生總認為自己出去就是施工第一線的人員,認為力學知識只有設計人員及高層人員才用的到,對自己用處不大。這就使得學生對課程的定位不正確,認為該課程是可學可不學的,從而導致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

3.由于《土木工程實用力學》這門課程是專業基礎課程,一般開設于大一第二學期,很多學生還沒有從高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所以習慣于只聽老師講,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學能力差。

(三)教師教學現狀

1.部分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就來到高職院校當老師,現場經驗不足甚至沒有,這就使得理論與實際脫節,授課內容枯燥無味,沒有現場實例可舉,使學生意識不到力學在今后的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認識不到課程的重要性。

2.由于該課程內容覆蓋面廣,而課時往往不夠,有些教師經驗不足,對課程的內容把握不當、取舍不當,完全按照本科的教學方式走,將重點全部放到了設計和計算上面,忽略了高職學生能不能接受和是否需要,出現“教師講課痛苦,學生聽課更痛苦”的局面。

3.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主要采取講授式教學,使得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

(四)教學資源現狀

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相對較少,學生試驗、實踐的環節較少,加之高職院校學生本來的抽象思維能力就有局限性,導致學生對很多試驗和結論理解不夠深刻,不能學以致用。

二、對“工程力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

以“必須、夠用”來規范教學內容。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講清基本概念,強調知識點的應用,淡化推導過程;加強與后繼課程及實際應用聯系較多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方法,對輔助性知識點點到為止;注重理論知識,掌握基本運算技能訓練,不追求復雜、難困的計算題。學完土木工程實用力學全部內容后,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以分析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三方面內容為三條“線”。突出授課過程中的幾個重點問題:各種受力構件的內力分析及內力圖;各種受力構件的應力分析及應力分布;材料力學性質;強度條件及應用;剛度條件及應用;穩定條件及應用;靜定結構的內力和變形;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和變形。

(二)合理安排教學大綱中的實踐課時

教師應改變單一的課堂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增加試驗課、實地參觀等實踐性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材料力學部分,在介紹常用材料拉(壓)時的力學性能和材料拉(壓)、扭轉破壞現象時,帶領學生做低碳鋼拉伸試驗、鑄鐵壓縮試驗。除了一些常規試驗外,有條件還可在現場做鋼筋力學試驗、彎曲梁正應力電測試驗,使學生盡早接觸工程實際問題?!傲W模型”是聯系力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的橋梁,建立力學模型是“以應用為目的”的具體體現之一。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力學模型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力學抽象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把實際工程問題轉化成力學問題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力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到校外實地參觀,將課堂搬到實地,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參觀一些典型的結構,如大型建筑物的屋蓋承重結構,單跨簡支橋梁等。參觀時,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堂上講的計算簡圖與實際結構掛勾對號,讓學生親眼目睹結構的構造特點和使用情況,分析結構的受力和變形。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應用前景,有助于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改進教學內容

時數有限使課程設置因科目眾多與內容龐大而困難重重。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以理論為主。土木工程實用力學這門課理論性較強,內容相對較枯燥,在教學中應盡可能講一段理論之后結合實際,或穿插案例教學,如講解應力時可加入施工中預制梁體起吊運輸時,常加一根扁擔梁,使得在運輸過程中梁體內部不會產生額外的壓應力。還有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在進行抗壓試驗時,沿 45°角被破壞是由于在沿桿軸 45°方向存在有最大的剪應力,混凝土為脆性材料,抗壓強度大,但抗剪強度小,當軸向壓力逐漸增大時,首先達到抗剪極限,所以混凝土是被剪壞而不是被壓壞的。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對專業的興趣,又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應用到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實用力學》這門課程的興趣。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

講授《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時,存在很多抽象概念和試驗,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的內容,用圖片、錄像和動畫等方式來實現,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問題。

2.實例教學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引用周圍存在的真實示例,以及近期發生的工程實例尤其是施工現場與力學相關的實例,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這樣也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力學的重要性。

3.試驗教學

力學中的很多結論都是試驗得來的,光靠語言講解,學生是不能夠深刻的理解其原因的。所以對于一些重要試驗,很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例如金屬的拉—壓試驗。只有親自經歷,學生才能記憶深刻,以后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當然根據各學校的教學資源情況的不同,有的試驗對于學校本身來說并不具備其試驗能力,教師也可以變換方式,適當運用社會資源,比如說聯系當地的試驗站讓學生進行參觀學習,由試驗站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演示實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演示一些試驗視頻,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其過程和結論。

4.現場教學

課堂的講授形式很有限,很多情況下學生想象不出來工程中的實際情況,所以教師可以帶學生外出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各種構件的受力形式、變形形式在現場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很快的理解知識點,并將其與現場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

5.課堂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根據知識點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對于一些選修的內容,可以采取學生自學討論的方式。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學討論,最后各組交流答案,教師總結。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改革土木工程實用力學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也是一種新觀念、新思維、新模式。改革教學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能使教和學達到自然融洽統一和諧。只有和諧才能發展,體現了當前工程力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和諧教學能夠溝通愉快教學、成功教學和創造教學,取各種教學之長,充分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會學生做面包的本領。

參考文獻:

[1]李廣軍,王文仲,馮硯,王靜,張國俠.課時危機下建筑學專業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04).

[2]張興梅.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反思[J].山西建筑.2010(08).

猜你喜歡
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