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多樣化

2014-10-21 19:44胡冬蓮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品德家鄉兒童

胡冬蓮

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學后還能將升華后的行為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原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在課程中進行整合,使學生有一個學習、吸納、提升的過程,豐富拓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道德的體驗。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景,開放學習。自主學習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人的發展水平“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亦如此。小學生處于人格形成由發展到基本定型的關鍵階段,不同的環境創造不同的個體性格。因此,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千姿百態的個性在合適的環境中得以發展,激發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潛力,讓學生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

(一)激發興趣,進入自主學習之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創新大師都有不尋常的強烈興趣,因而作為教師就要把怎樣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在課堂上激發興趣有以下幾種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如在《56個民族是一家》中,通過學生小品表演的形式來感受和體驗民族團結。然后讓學生思考:在與各少數民族交往中應注意什么?通過這種情境中的體驗,學生感到《品德與社會》不再枯燥,而是興趣無窮。

2、成功體驗

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成功的體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當學生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內容和問題時,經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當得到教師表揚的時候,學生心理有一種愉悅感,學習興趣倍增。

(二)豐富教學內容的認知環境,輕松學習知識

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品德與社會課上能找到許多讓學生參與討論的切入點。討論,是品德與社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們在教學時,合理的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掌握學習方法。品德與社會與現在開設的“思想品德”課和“社會”課相比較,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尤其是實施教育的我們要時時保留一顆童心,讓孩子們跟隨我們的腳步,樂在其中。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說教。

二、貼近生活,走進社會?!镀返屡c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內容包括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和科學教育。內容極為廣泛,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兒童的現實生活。

(一)結合課程設置,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熱愛生活。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便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行為實踐實現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例如,教《城鄉巨變》這一課時,我首先安排在課前先讓孩子采訪爺爺、奶奶,了解家鄉以前的狀況。在上課伊始,我再播放有關家鄉現在狀況的錄像,通過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家鄉舊貌,緊接著我拋出這么一個問題,你怎么發現的?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一層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激情被點燃了。結果學生很快說出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圍繞課程內容,指導學生發現生活、體驗生活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美好生活,體驗他人的奮斗與幸福,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而傳統的書本教學只能造成知識的倉庫,情感的沙漠。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廣泛地接觸了社會,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根據課程特點,引領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真理是在實踐中才能體驗其價值和科學的,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貫的、善良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學校思品教學產生懷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導功能。如四年級上冊第9課《家鄉變化的真大呀》中感受家鄉的交通方式多樣,交通網絡發達,要形象直觀。教材只是范例,要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如:假日里,用什么交通方式,經過怎樣的路線出門?地圖上畫一畫,小組內說一說。出示熟悉的站牌,發現了什么?你最熟悉的是幾路車?為什么?《長江兩岸是我家鄉》“家鄉的習俗”中所舉的例子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漢陽的歸元寺每年在農歷正月十五前后就會舉辦廟會等都離學生很遙遠,如果我們照本宣科,那樣難免會讓學生產生錯覺:我的家鄉沒有這么多的習俗,沒什么好講的,也就根本談不上培養學生愛家鄉、為家鄉自豪的情感了。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百花齊放。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品德家鄉兒童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品德
夏天的家鄉
論茶的君子品德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