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矯正學生自私心理行為

2014-10-21 19:44陳瑩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班風愛心家庭

陳瑩

小學生自私會造成孩子今后形成強悍霸道的鮮明個性,會造成別人對他的遠離,易造成孤立無援,處事為難的尷尬格局。作為教師的我們看到了它的危害,就要耐心疏導,潛心說服,令其走上和諧相處,與人為善的良好局面。從教多年,我一直關注孩子,在接觸,我經??吹礁鞣N性格的孩子,有好的玩具,自己玩而不愿意借與他人,甚至都不愿讓別的小朋友碰一碰;有好吃的東西,躲起來藏著吃;為班集體多做了點事,認為吃了虧……這些事,在老師和家長眼里,往往被認為是小事,不足掛齒。但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孩子的自私心理在作祟。我認為有如下三種原因導致孩子的自私行為:

1、認知能力低下

孩子由于自身知識經驗的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只能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一切從自己出發.這種想法如果得不到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幫助,自私的心理和行為就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萌芽和滋長。

2、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現在父母尤其寵愛孩子,特別是一些留守學生,爸媽長期在外,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管教不嚴,對孩子百依百順,這就造成了孩子完全處于家庭中心的特殊地位,儼然“小皇帝”, 能夠指揮長輩,支配別人。家庭的一切期望似乎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孩子當成了寶。與別的孩子交往時,他們犯了錯誤,家長不批評教育,反而把錯誤推在別的孩子身上,在這種有害的教育影響下,我們的學生就漸漸養成了任性、一切以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

3、父母、長輩、老師自私觀念的影響

有些家庭長輩之間互不尊重,經常為一些小事大吵大鬧;同鄰居相處不和睦,遇事斤斤計較;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不但不教育,反而大加贊賞,甚至教育孩子在外與人相處,不要太老實,千萬不能吃虧,學作狡猾,以免長大了受人欺負……在學校,老師與老師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你爭我斗,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向孩子灌輸自私觀念。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矯正學生自私心理行為,我認為應該以學校教育為中心,以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為輔導手段,才能更好的消除學生的自私心理。而在學校教育里,班主任的工作尤其重要,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一、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我要引導學生們創建團結奮進的班風。

二、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一個擁有愛心的人,往往更容易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并憑借愛心培養出其他優秀的品質。這是因為愛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是專橫跋扈的人,不可能是小肚雞腸的人。愛心是與謙虛、禮貌、熱忱、豁達、寬宏等優秀品質結伴而存在的。為此,要利用班會課來開展切合學生實際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故事會、演講比賽、我為父母親洗腳、我為社會做貢獻等,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接受關愛他人、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孝敬父母等的教育。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見縫插針。平時在為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還可以用一些著名的、淺顯易懂的典故來教育孩子。

讓學生記“心語日記”?!靶恼Z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愿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三、加強合作意識的培養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薄皥F結就是力量?!币盟枷肫返抡n告訴學生,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合作中不斷前進,不斷進步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合作”作為一種生存方式,更加為人們所重視,合作意識將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現代素質之一,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起碼的人格品質。因此,加強合作意識的培養是糾正“自私行為”的有效途徑?,F在的學生在家中都是“小太陽”、“小皇帝”,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針對這些現象,班主任可根據實際多開展一些以“合作精神”為主題的活動。為每個合作小組起一個好聽的、富有象征意義的名字,可以讓他們一起完成某項手工制作,一起“幫貧扶困”,分組討論、唱歌比賽等,以達到從小培養他們坦誠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的目的,培養他們為他人著想,為集體無私奉獻的思想品德。

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學校與家庭相互合作完成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兩面派”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表現截然不同)。糾正學生的“自私行為”除了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外,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從孩子的一生著想,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施加影響。家長應當做到對孩子少溺愛、多嚴格要求。家長過分的嬌慣、溺愛,是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膨脹的發源地。家長應對孩子的日常行為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對他們進行做事應替他人著想,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的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讓孩子在空余時間適當的做一些家務和力所能及的事,鼓勵他們幫同學、鄰居做好事,使孩子在別人的贊許聲中體驗為他人服務所獲得的喜悅。家長要做表率,為孩子樹立楷模。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多給孩子正面的影響。因為孩子最容易對家長的言行進行仿效。假如家長是氣量狹小者,常為小事斤斤計較;或者脾氣也十分暴躁,爭吵不休,并常用打罵、斥責等方法教育孩子,孩子會有自私自利的心理也就不奇怪了。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是楷模,所以在孩子面前要盡量樹立起胸懷開闊、善于克制的形象,言傳身教于孩子。還要教育孩子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不要經常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考好了就獎多少錢等方法要不得。要讓他們知道,幫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是應該的,不能用報酬來做等價交換。家長使孩子漸漸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父母。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這樣才能遠離自私,擁有健康的人生。

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缺一不可。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才能使學生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走向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歡
班風愛心家庭
愛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風——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風:班級教育的場域
家庭“煮”夫
愛心樹(下)
為愛奔跑 愛心滿滿
愛心
戀練有詞
淺談家風與班風的良性互動關系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