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導入的藝術

2014-10-21 19:44王再璽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杯口圓片橡皮

王再璽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而生動巧妙的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主意,激發學習興趣,而且還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是作為入門階段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好的開端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筆者就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設計進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設備陷阱,引入新課

初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發展變化的特殊階段,由于年齡小,經歷少,認識淺,所下的結論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錯誤的。教學中有意選擇一些與生活觀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設置陷阱,讓學生碰碰釘子,迫使學生重新認識問題,常常是啟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可先提問學生:維持物體的運動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體是不是一定受一個大的力的作用?對這些問題的肯定的答案是錯誤的,但學生常常認為是正確的,產生這種錯誤的根源在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被假象所迷惑,例如靜止的車,人推它才動;靜止的樹枝,風吹它才動,如此等等。當老師把學生認為是千真萬確的生活經驗給予否定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頓時集中到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上來,這樣就巧妙的導入了新課。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能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的經驗再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之前還是粗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對于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十分有益。

二、從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在新課引入環節中我們要盡量選擇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提出問題,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例如,蒸發這一節,教師可這樣導入:夏天,同學們常常去游泳,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水中并沒有冷的感覺,可是上了岸為什么反而感到冷呢?(許多學生認為水溫比氣溫高)。教師不要急于糾正錯誤觀念,待學生議論片刻后,再追問:為什么將身上的水擦干之后就不覺得那么冷了呢?學生啞口無言,用他們原有的觀念再也無法解釋,于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索。至此,學生便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隨老師進入新課教學了。這樣導入新課,學生感到親切,容易接受,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中發現物理問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三、巧用魔術,導入新課

比如,“大氣壓強”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演“空酒杯”準備兩個相同的敞口杯(不透明),一橡皮圓片(直徑略小于杯口),一條毛巾,課前現在一杯子中倒入白酒,使酒量接近杯口,見橡皮圓片蓋在酒面上,稍用力擠壓,保證橡皮圓片邊緣與杯口內側緊密接觸。表演時將兩杯杯口相對置于講桌,并反復顛倒。接著將有酒的杯子倒立與桌面,拿起空杯向學生展示,表明杯子都是空的。然后用毛巾蓋住有酒的杯子并端起(使杯口朝上),用拇指推開橡皮圓片,另一只手將毛巾及橡皮圓片一起抓走。于是酒香四溢,一杯酒變出來了,學生很想知道酒從何來,教師告訴學生,酒是預先盛在杯子中的。學生疑惑,教師出示橡皮片并對學生說:是這個小圓片阻止了杯中的酒外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學習大氣壓強的知識。至此,學生已萌發出要弄個究竟的強烈愿望,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步入新課教學,這種導入新課的實驗要設計巧妙,新奇簡易方便。

四、巧設實驗,引入新課

比如,在講光的折射一課時,可在講臺前的凳子上放一個盆,讓學生在適當的位置上圍觀,教師問題:同學們,現在你們能不能看到盆底呀?不能!好,我們運用物理知識,使你們不用動也不移動盆就能看到底部。于是,教師把清水徐徐灌入盆中,突然學生激動起來:看到了!看到了什么?牛頓畫像!你們一定要努力學好本領,向牛頓一樣做個科學家。原來教師是現在盆底用透明膠布貼了牛頓畫片,使實驗充滿情感。

五、故事渲染,導入新課

物理學中每一定律的發現都是科學家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有許多動人故事,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講述一些物理學家的傳略和歷史故事,并且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講“簡單磁現象”可通過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導入新課;將“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稱皇冠的故事或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導入新課;講“運動和靜止”時引用飛行員抓子彈的故事來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法,其最大的特點是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有助于啟發學生進行科學思維,也是生動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很受學生歡迎。但在選擇在要注意生活短小,緊密聯系課題。

六、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電教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誘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講“重力”一節時,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高山流水、蘋果下落、宇航員失重的彩色動感畫面,既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到美的情景,美的語言,又可以在美的愉悅中興趣盎然中發現問題,探究新知。

七、創設生活情景,引入新課

在課本中每節課幾乎都設計相關的現象和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由生活經驗走向物理知識的深化理解,但有些例子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熟識的,可是適合在課上演示的,這就需要教者在教學中靈活掌握學生情況,適時設計新的實驗。比如,在講授《杠桿》一課時,我便出示了一個油漆罐,請學生幫忙,“怎樣才能打開這個油漆罐?你能想出幾種方案?”在學生想到用硬棒撬開時接著提問:“生活中像這樣用硬棒撬東西的事情,你還見過哪些?”如此引入,既讓真實的生活情景再現在學生眼前,更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到所學知識。

八、直接出示定義,引入新課

并不是每一節課都要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生活到物理,這樣的認知規律。偶爾的開門見山,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講《功》這一節內容時,我便直接給出了功的定義。然后提問,從這種定義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進而明確“如果說一個力對物體作了功,需滿足哪幾個條件?”“你能據此舉一個例子么?”當有的同學竟然用語文課上學習的句子分析的語法知識而得到兩個要素的內容時,作為教者定會因此而興奮不已的。誠然,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一堂課沒有固定的模式,導入也非千篇一律。除上述之外,學生動手小實驗導入,問題引入,溫故知新,開宗明義,等等,也是行之有效得導入方法。究竟采取何種導入方法,要從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課的類型出發,要從學校及其師生的實際出發,只要在新課開始就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及其思維的浪花,是其以最佳狀態進入探求新知的角色,就是成功的課堂導入。

猜你喜歡
杯口圓片橡皮
杯子翻轉中的數學道理
水,不從杯口倒
我喜愛的橡皮
用圓片擺數
橡皮收了
拼成一個圓片
小靈通取圓片
橡皮山
用數學思想解決“翻轉茶杯”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