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語文”的教學模式

2014-10-21 19:44任淑梅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大語文語文孩子

任淑梅

摘要:“大語文”的教學觀念要求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語文教學要側重讓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多占有新鮮材料,“找米下鍋”。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堂,不能囿于學校的四堵墻內,要樹立“大語文”觀念。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有語文素材,處處有激勵學生創新的契機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環境和氛圍。建構一種立體式的具有全新思維的大語文教育方式,從而以一種極具豐富性和靈活性的創造活動來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塑造和完善。

“大語文”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哪幾方面呢?

1、努力優化學校大環境。堅持把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作為重要的育人課程來抓,利用宣傳櫥窗、教室、走廊墻壁等處,展示學生作品,每月一次更換學生作品,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發展自己的才能?!皯覓煺故緦W生的優秀作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歡樂”,是我們在優化教育教學中所蘊含的新的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為學生鍛造自我、展示自我搭建的新舞臺。設置宣傳牌,創辦校報刊,編播學習征文,使學生置身于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鼓勵學生結交品學兼優的同學,學會與人合作共處,關注同齡人的成長,在全校形成和諧、寬松、融洽的教育群體氛圍。

2、創新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傾心傾力,耳濡目染,身臨其境地教,學生就會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案褂性姇鴼庾匀A”,“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從來不讀書的人,會是一個修養良好、內心豐富的人。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

(1)、優化課堂人文環境,這是基礎。優化人文環境就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語文是學生的,語文是為學生學習的,語文只有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義的。

(2)、把握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這是關鍵。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喪魂落魄癥”,淪為“空心課”;意識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時代和民族倡導、尊崇的主流價值觀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語文課程不能不重視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能不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語文課程應該從對人的終身發展、對民族未來負責的高度來選擇教學內容。

( 3)、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是提升。語文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舒展自由精神的過程。學生自有學生的感動,學生自有學生的詮釋,學生自有學生的情懷,學生自有學生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學生,學生的語文世界必須得到尊重。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與作者相逢與案前燈下,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對作者的認識、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認同,或發問,或共鳴,或陶醉,這都是生命與生命的平等交流。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4)與課堂評價語言共優化, 提升人文素養的高度?!墩n程標準》明確說明:在課程理念上,體現以學生為本,即在價值觀上一切為了學生,在倫理觀上高度尊重學生,在行為觀上充分依靠學生;在教學方法上,不再是“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而是“蹲”下身子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在學習評價上,盡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如我在教學朗讀時,自由選一個同學作為競爭對手練習,然后上臺比賽,平時讀書不流利的學生,只要他感于挑戰優秀的學生,就應該給予肯定,進步的給予表揚,優秀的學生需經過自己的努力,表現更優秀才能得到表揚。課堂上,只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努力,積極舉手發言的就要進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給予鼓勵,不要因為答案的不標準或錯誤就冷落他。如當學生說錯時,我們可以寬容的說:“說錯了也表揚你,因為沒有你的錯誤,就沒有我們的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边@樣,使學生在受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人,在受到鼓勵的同時學會鼓勵人,被寬容的同時學會善待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升人文素養。

3、依托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引導學生利用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傳媒,豐富知識內涵,現代社會,各種媒體傳播著大量的信息,其中有許多是可以被語文教學所利用的新型資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進學生的閱讀,包括名著閱讀。如在教學中定期向學生播放“讀書時間”、“焦點訪談”等電視節目,學生能夠從中直接聆聽到作家以及一些專業學者的論述,從他們的談話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這類新型的教學資源比較生動,而且富于變化,能夠拓展學生的讀書視野,能夠使學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閱讀信息,能夠使學生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能夠穩定高效地為“大語文”教學服務。此外還可以把古典名著改編而成的電影或電視片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與原著進行對比閱讀,在比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題、人物或精彩之處。通過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開放式創新型的思維習慣得到了培養。關注社會人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組織夏令營游覽自然風光,陶冶情操,培養對祖國的熱愛;組織大家去敬老院、居委會做好事,參加植樹、宣傳、協助交警執勤等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奉獻精神;組織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社會調查實踐,提高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積極優化家庭環境。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也就是說父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其實家庭教育的優勢是父母全心全意地關注自己的孩子,切實有效地引導自己的孩子。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就要首先做好學生父母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認同“學生與父母同讀”對家庭生活、對孩子教育的意義。只有這樣,父母才會真心地帶孩子到書店買書,把自己喜歡的名著推薦給孩子,認真閱讀孩子喜歡的名著,愿意與孩子多進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共同討論,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心靈、人格和情感正常地發展,使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使父母的教育更具成效。通過開展家庭讀書會,努力創設學習型家庭;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學會洗衣做飯、做家長的“好幫手”,學會關心幫助和理解他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學書法、繪畫、攝影、歌舞等藝術,培養自主意識,發展個性特長。

猜你喜歡
大語文語文孩子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利用小農場 開展大語文
“大語文”觀下如何實施綜合性學習
“大語文”視野下的閱讀培養方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