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城市建設初探

2014-10-21 20:01羅曉梅潘韜校峰張敏
建筑遺產 2014年1期
關鍵詞:生態城市生態文明環境保護

羅曉梅 潘韜 校峰 張敏

摘要:生態型城市建設是目前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首選的城建之舉,文章分別從生態城市的科學涵義,建設生態型城市的重要意義,規劃要求及在生態型城市建設過程中應該解決的問題等四個方面加以論述,強調走健康、穩定、協調、環保、可持續的良性城建之路。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生態城市

引 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建設,經濟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展開,城市的高層建筑和高架路迅速增多,建筑密度不斷增大,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然而,也有少數城市只注重短期經濟效益,忽視長期環境效益,缺乏遠景規劃和生態規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民的生活空間間隙逐步縮小,生態貧困現象逐步顯現,熱島效應、峽谷效應逾加明顯,而人民對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渴望與需求則越來越高。

1.生態城市的科學涵義

什么是生態城市?生態城市的內涵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生態城市是人與自然互用,以人與自然的均衡整合為本,以人與自然的動態和諧及協調發展為中心,以高度的生態文明為特征,兼顧生態、社會、經濟三方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具體到衡量某一特定城市是否是生態城市以及確定生態城市建設的目標時,筆者以為必須構建衡量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因此,生態城市是一個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三者為一體,且能保持高度和諧,技術和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城鄉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從而能最大限度發揮人類創造力、生產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穩定協調與永續發展的自然和人工環境復合系統。我國古代形成的風水理論與技術,蘊涵著豐富的生態氛圍,是我國最早的生態思想萌芽,是古代人民融合對人與自然的崇拜,探尋安居樂業理想城市模式的重要方法,對當今生態型城市理論構建與建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2.建設生態型城市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同志在云南調研考察指導工作時曾經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果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而又得不到有效治理,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而且會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這既是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的任務和新的更高的境界,也是我們建設生態型城市的重要指導思想;這是順應城市演變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一是搶占科技制高點和發展綠色生產力的需要,發展建設生態型城市,有利于高起點涉入世界綠色科技先進領域,提升城市的整體素質,提升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二是發展城市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三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更高生活環境的需要;四是促進生態文明,增強社會發展內涵,充分體現城市個性和魅力的需要。

3.建設生態型城市的規劃要求

3.1綠地、景觀設計規劃

城市綠化建設,是體現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城市生態規劃的基礎,不僅可以美化城市景觀和市容,更是緩和城市熱島效應、防洪防風、減輕城市環境污染、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所必不可少的。生態型城市的綠地系統應本著生態性、適地性、經濟性、需求性、觀賞性等原則,做到喬、灌、草、藤本植物科學搭配,針闊葉混交,花卉點綴,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色彩,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熱、土、肥、氣等資源,構成一個和諧穩定的群落。

在規劃景觀時要做到: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面、經濟功能與社會生態功能、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外國經驗與民族傳統的有機結合。還應做到:注重歷史、注重傳統、注重文化、注重特色、注重環保。

3.2交通、水系規劃

城市交通系統是城市進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城市基礎設施。因此,我們要科學合理地搞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從城市遠期發展的人口規模和各種交通工具的規模,從保證城市交通運輸安全、暢通、方便、舒適、無污染出發,充分考慮城市景觀整體布局,來規劃城市道路的布局、網絡。

我國是一個水土流失嚴重的國家,38%的國土遭受水蝕和風蝕之害,每年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億噸以上,損失的土地在 100萬畝以上[1]。水土流失不是一個局部環境問題,而是一個全局性的環境問題。因此,建設生態城市必須有一個完善完美的水系統。

3.3環境污染治理規劃

當前建設生態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關鍵在于依靠科技進步實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資源綜合利用設備,節能和節水設備,實施環保工程,農業生態工程等,并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形成環保支柱產業,發揮技術市場規模優勢,增強治污技術裝備和能力。按照循環經濟的原理,把污染源變成資源和能源,把治理污染與加快發展結合起來,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3.4產業規劃

現代化城市需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才能建好,我們必須按照建設生態型城市的標準和要求來規劃新產業,建立生態化的示范園區,建設由生態型科教產業、軟件和知識產業、綠色產業、現代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及相應的服務業組成的城市經濟生態系統,努力提高生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2]。

4.建設生態型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

4.1深入加強生態道德教育

我們必須有計劃地對市民加強系統的生態道德教育:一是向市民傳授生態道德知識,使市民了解其內容和意義;二是提高市民生態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人民的自覺行動;三是樹立市民生態道德信念,它是支配市民道德行動的依據;四是培養市民生態道德意志,敢于同不道德行為作斗爭;五是養成市民良好的生態道德習慣,生態文化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

4.2全方位創建城市文明

文明創建活動對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環境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要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生態文明是人類繼追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又一次偉大覺醒和升華,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理性發展的道路。要把生態文明融入建設生態型城市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把城市精神文明創建提高到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通過生態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促進人們逐步把保護環境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

4.3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

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前者要求加強經濟過程中智力資源對物質資源的替代,實現經濟活動的知識化轉化,其主要技術載體是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后者要求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其技術載體就是可持續發展技術,或稱環境無害化技術、環境友好技術、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的線性經濟而言的,旨在建立一種以物質閉環流動為特征的經濟,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環境與經濟雙羸。

4.4加強法制建設,把生態型城市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

要盡快制定生態型城市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立法步伐,在清理、修改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有針對性、指導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要做好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執法檢查和群眾參與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障和促進生態型城市建設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的健康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張坤民、溫宗國、杜賓等,生態城市評估與指標體系[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7-9

[2]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

[3]楊士宏.城市生態環境學(第二版)[M]:科學出版社,2002.297-298

作者簡介:

羅曉梅,出生于1983年1月,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2006年7月畢業于陜西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F就職于陜西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猜你喜歡
生態城市生態文明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