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如何抓好朗讀訓練回歸語文本色教學的探索

2014-10-21 19:44黨海琴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訓練

黨海琴

摘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把語文課真正上出原汁原味,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拋棄浮華,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蕩,喚醒童心童真,從而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

關鍵詞:語文朗讀 訓練 本色教學

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一、朗讀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一)要做到讀有講究

朗讀的目標應明確、具體。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前,沒有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和要求;學生朗讀時,教師沒有認真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給予點評,這只是一種放羊式的無所收獲的朗讀。朗讀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任務,例如: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子,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是什么?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

(二) 要做到讀有層次

宋代理學大師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于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朗讀訓練要注重層次落實:

一是初讀,抓重點字詞,讀正確,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自由讀,人人讀,把語言文字和文章內容“讀懂”。有四點要求:讀得正確,結合查字典,清掃朗讀字詞障礙;讀得通順,做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讀得流利,做到瑯瑯上口,了然于心;讀時把不懂的做好勾、畫、圈、點。二是精讀,抓重點句段,讀流利,深刻領會課文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去體會重點句段在表情達意上的關鍵作用,點撥學生通過重點句段的流利朗讀,去深刻領會課文內容。三是品讀,創設情景,讀出感情,體悟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地讀出情、讀出神。四是賞讀,聲情并茂,內化語言,賞識文本妙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形成語感,積累、運用、內化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三)要做到讀有方法

為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齊讀、個別讀、接讀、對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等。

教師的范讀。教師的范讀對學生影響很大,能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避免讀錯字,讀錯句,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感情基調,誘發情感共鳴,激發學生誦讀的欲望,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獲得美的熏陶。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于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例如在教《孔乙己》和《范進中舉》時,不同角色的個性化的朗讀,可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配樂朗讀。歌曲有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著美好的意境,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二、搞好朗讀訓練,回歸本色教學

(一)反復誦讀,品味作者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讀作品,品其文,揣其義,咀嚼玩味,將作品中的豐富內涵挖掘出來?!皶x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是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也是體會作者情感之美的最佳途徑。例如在讀《岳陽樓記》時,學生領略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襟;在讀《小石潭記》中“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學生感受到了作者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也正是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學生體會到了“悠然見南山”的恬淡之情,體味到了“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孤寂落寞,懂得了“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拳拳愛國之心,理解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

(二)深入文本,感悟文章的意境

文本是教學之本,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是最好的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緊緊抓住這個根本,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推敲琢磨、涵泳玩味,通過疏通字詞、梳理文脈、賞析景物、揣摩情感、拓展理解等環節,為學生理解文本,感受文章意境之美打通路徑。

(三)咬文嚼字,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課文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詞語,它們運用得準確生動,使全文生輝。如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通過美妙文字的描繪,繪出了濟南冬天山水的絕佳意境。有這么一句“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名手畫的吧”。老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揣摩、感悟文章中的兩個“臥”字,就能體會到這兩個“臥”字情態逼真,把濟南城外的遠山寫絕了,既呼應了前文“暖和安靜地睡著”,又為下文的“水墨畫”這個比喻做了極好的鋪墊,寫出了城外遠山的淡雅靜寂之美。

總之,語文課呼喚本色的回歸,我們應該加大朗讀訓練,讓語文課堂真正充滿語文味,這樣,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語文的無窮魅力,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個性得以張揚,人文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進.加強語言訓練回歸本色語文[N]江蘇教育報,2013,6,21

[2]蘇喬明.語文教材咬文嚼字的語言藝術[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3,11,04

[3]胡秋菊.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2,(4)

[4]蔣芳.充分發揮練筆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10,(6)

[5]吳巧波.課堂練筆讓寫作快樂起來[J]麗水學院學報,2012,(3)

猜你喜歡
訓練
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非智力因素的訓練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膳食營養合理性分析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訓練方法研究
淺談戲曲形體基礎訓練
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研究
初學鋼琴的手指訓練方法
青少年田徑專項運動員選材的影響因素研究
淺談足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
淺談高校體育運動爆發力訓練策略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