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

2014-10-21 20:07趙洋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機制防控法律

趙洋

摘要:國有企業經歷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同時經過數年市場經濟的洗禮,已經初步適應了市場經濟環境并逐步建立起適合本身發展的運營管理模式,但由于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法制建設相對薄弱、法律風險意識與契約意識不強,合同管理不夠規范等,造成越來越多的經濟糾紛案件的發生,因此加強國有企業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設,提高全員法律風險意識已提到國有企業管理的議事日程上。

關鍵詞:法律風險;法律風險防控機制

風險管理在二十世紀50年代的歐美已經逐步形成,但其發展并不平坦,而在二十世紀80年代后,以眾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忽略其的存在而導致紛紛破產的血的教訓的案例中向前邁進著。有著里程碑標志的就是美國國會于2002年出臺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該法案的出臺,使得眾多企業開始重視風險管理,尤其該法案第404條款中,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加強法律風險管理等條款的頒布,使企業風險管理的進程更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在我國,類此于銀廣廈的崩盤、中航油的巨額虧損,均反映出我國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意識的薄弱。所以法律風險防范問題已成為各國企業運營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亟需建立一套適合企業發展的法律風險防控機制,依法治企刻不容緩。

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及特征

(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

風險的概念從不同角度,定義也有所不同,但在學術上對風險的定義為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帶來負面后果的可能性。而企業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或由于包括企業自身在內的法律主體未按照法律規定或未按照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造成負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企業法律風險的特征

企業作為獨立法人實體,可以將企業風險分為財務風險、自然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其中前三種風險分別以資金交易、不可抗力和市場環境為特征,而法律風險主要是企業是否遵照國家地方行業的法律法規執行,如未執行,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它與企業所面臨的前三種風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因此其具有以下特征:

1、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根源是法律本身。主要是由于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等。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執法力度的強弱,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臺、修訂和廢止以及行政執法狀況的變化。但是并非所有的法律因素都會導致企業的法律風險,只有那些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的法律因素才會最終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由此可見法律風險的產生離不開規范企業行為的各類法律法規,以及與企業發生法律關系的各類主體。

2、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存在法律風險。法律貫穿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企業設立到企業終止,都有相應的法律進行規范。同時法律也規范著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內部的關系。所以企業作為法律規范的主體之一,只要其行為涉及法律規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風險。因此企業需要對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進行法律風險監控,建立高效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達到風險可控的目的,從而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3、企業面對存在的法律風險最終發生時,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通常企業法律風險發生導致的后果主要包括企業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企業承擔民事責任主要表現為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傷害等等。行政責任主要是由于企業違反政府或監管機構的有關管理規定而被行政管理機關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吊銷經營執照等。而刑事責任發生在企業的行為觸犯刑法時,依法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主要表現為企業判處罰金、法定代表人判刑的“雙罰制”。

4、企業存在于經濟社會中,必定面臨著諸多風險,所以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也和其他風險息息相關。企業的法律風險具有特有的法律特征但是法律風險并不是與其他風險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

二、當前國有企業法律風險分析

雖然國家已經建立了國資委,并頒布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使國有企業依法治企水平有了較大改觀,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機構不健全、職責劃分不清、從業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清,職能不強。一些國有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法律部門,大多隸屬于辦公室或經營管理部門,沒有相應的話語權,往往法律工作人員難以從根本上介入企業的經營決策、項目論證、工程招投標等重要經營活動,往往是出現法律糾紛時,才會想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人員在其中的作用。二是法律工作人員往往為兼職,并且自身法律專業知識也不強,取得企業法律顧問資質的人員就更少得可憐了。

二缺乏法律和契約意識、合同糾紛增加

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員工對法律重視不夠,造成法律意識薄弱,導致合同行為風險加大。表現為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識,在簽訂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實體上及程序上的諸多問題,規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標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二是合同審查審批不嚴謹、不周密,違約責任條款欠缺或者不全。當前,有的企業簽訂合同時,缺乏對合同主體的事前審查,科學論證及周密調研,再加之風險意識淡??;有的經營人員不按規辦事等等,導致合同權利、義務設定不準確,特別是造成違約責任條款殘缺不全等。這樣一旦對方違約或鉆合同條款的漏洞,就會使企業陷入不便,從中造成相應的損失。

三、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機制

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機制是企業對法律風險進行的一系列評價、控制、監控與處理的系統。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的基本原則是以事前預防為主,以事中處理和事后補救為輔。建立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的目的是要通過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全過程地發現、識別、分析、控制和處理公司面臨的各項法律風險,從中制定、實現相應的應對措施,使該風險被控制在企業所能接受的范圍內,實現企業承擔的法律風險與經營收益相均衡。因此有效的法律風險防控應具備以下內容:一是企業要設立總法律顧問,然后確認其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法律風險控制中。二是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推動企業法律顧問對企業法律風險控制機制的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三是通過風險分析評估、控制管理、監控更新構建法律風險的防控機制。建立法律風險的防控機制要注意增強法律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前瞻性、計劃性和時效性。通過風險分析評估、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監控更新三個主要階段進行法律風險防控。三個階段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協同作用,共同構成科學的動態閉環運行體系,通過落實規則制度、流程管理、組織結構、職能劃分和資源配置為風險防控機制提供基礎保障。

猜你喜歡
機制防控法律
配合防控 人人有責
精準防控 同心戰“疫”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防控疫情 從我做起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案
涉及網絡募捐的現有法律規定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爭分奪秒的防控導彈車組
皮革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