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對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歧視問題

2014-10-27 03:30烏蘭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分析對策學校

摘 要:教育歧視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由來已久,學校歧視、教師歧視、同學歧視使得后進生在教學過程中占盡劣勢。這種現象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教學公平要求我們要平等對待學生的基本權利和均等的發展機會,還要差別對待,因材施教。近幾年來,我國雖然出臺對務工農民子女教育的措施,但實際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因此,防范教育歧視就要完善教育制度,實現教學民主;適應時代的發展,探索新時期教育教學規律,這些方面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采用訪談法、觀察法等實地調查方法,收集第一手資料。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不同層面上對教育歧視現象進行分析,并探索改變教育歧視現象的對策。

關鍵詞:學校 教育歧視 對策 分析

1 我國教育歧視行為產生的原因

教育權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權利應當如何體現并保障其有效實現,是一個在形式上求同而在實質上存異的嚴峻社會現實。早在19世紀末,英法等國就基本普及了免費的義務教育,明治維新時的日本亦實施全國義務教育。在中國晚清政府于1906年頒發了《強迫教育章程》,規定“幼童到七歲須令入學”,但問題的嚴重性在于,到1949年,中國適齡兒童的小學入學率僅為25%,甚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學齡兒童有70%實際處于文盲、半文盲狀態,這些兒童大多生活在偏遠的經濟不發達的農村。1[1]由此可見,導致教育歧視問題存在的現實環境因素由來已久,其緣由大致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差異和不平等是縱觀導致教育歧視現象的客觀現實因素,實際上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其制度淵藪當首指城鄉二元結及戶籍制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是兩個相對獨立相互封閉的空間實體,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事實上存在的教育歧視由于缺乏直接的、感性的比較而未被充分顯現。改革開放帶來人口的自由流動,大量的農民開始離開了農村的土地,帶著他們未成年子女進入城市務工,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欲在城里接受教育所受到的重重阻礙,凸顯出觸目驚心的教育歧視現象。由于社會整體仍然處于戶籍差異和城鄉身份的羈絆之下,務工農民工子女“身體在城市,身份在農村”的境遇,自然形成他們事實上并不能享受城市同齡人所正常享有的權利。

其次是義務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公平的財政體制,其主要原因歸結于中央與地方的教育財政分權以及地方財政水平的差異。在義務教育層面,城市占盡優勢,基礎教育的投入大多投給了城市,有求必應、錦上添花;而經濟基礎條件本來就差的農村學校,無論在軟件或硬件的建設方面日漸衰退,雪上加霜,最終形成了城鄉不公平的教育財政體制—城市的教育國家辦,農村的教育則靠教育費附加和各名目的教育集資,且最終還是轉嫁到農民身上。在中央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相繼出臺后,該情形似有所改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籌措從“以民為主”逐漸過渡到了“以縣為主”的模式。遺憾的是,雖然農民負擔減輕了,但由于縣級財政水平的地區間差異懸殊,經濟欠發達地區對于教育這百年大計的投入依舊力不從心,從中央有限的轉移支付中分一杯羹給基礎教育也困難重重。因此,農村教育經費普遍匱乏的困境目前仍未得以改善,部分地甚至呈每況愈下之勢。簡言之,義務教育實施過程中城鄉差異懸殊的財政投入,可以說是造成教育歧視客觀存在的一個主要原因。[2]

2. 教育歧視現象的表現形式

(1)學校歧視。從小學開始,便按成績的好壞,被分成優等生,中等生,差生,而“優等生”則理所當然地加入少先隊,當學生干部,“差生”則幾乎與這些“榮譽”無緣。到了中學,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將學生按考試成績分成快班和慢班,考試分數高地學生進入快班,考試分數低的學生進入慢班。學校對快慢班的教育,教學管理側重點不同,對快班是抓學習成績,培養優等生;對慢班是抓紀律保證學生在校不出事,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學校安排任課老師優先考慮的是快班,快班的任課老師往往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相對較高,而慢班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對于務工農民子女來講他們在城鎮學校里學習成績方面自然處于弱勢地位。因而很多學校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城鎮學校不愿意接受務工農民子女,他們被排斥在校門外。

(2)教師歧視。經調查發現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行為中常常有失公平,對“差生”有歧視現象。一是座位安排上的歧視。有些教師不是根據學生的身高,視力等因素,而是依據學生的考試名次。第一名首先挑選座位,第二名次之,依次下去直至最后一名。二是課堂提問上排斥,由于“差生”往往對老師的課堂提問不能較好地回答,甚至連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有些教師認為提問“差生”是浪費時間,索性就不提問或少提問“差生”。三是在作業批改上地歧視,有些教師在批改他們的作業時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學生的作業那樣認真,有時為了節省時間,干脆就不批改。四是教師在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理上的歧視,教師對“優等生”往往“手下留情”,而對“差生”卻嚴格“依法辦事”,甚至“從重處理”。 從調查結果看,有的教師在安排座位時,偏向于將學習好的城鎮里的學生排在前排。課堂提問的時候也比較喜歡提問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而且在課堂上表現比較積極的,排在前排的學生,而這種的提問方式無形中就對后排的學生的忽視,而排在后面的學生大多數是屬于外來務工農民子女。

另外,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還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有關,當家長經常與教師聯系來關注學生的時候,教師對他的重視程度也會提高,而大多數跟教師接觸比較多的還是城鎮里面家長。而務工農民一般不善于跟教師交流。

(3)同學歧視。由于城鎮里的“優等生”倍受老師青睞,常常受到表揚,有很強的優越感,覺得比別人高出一等;“差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感到抬不起頭。目前大中小學教育仍是競爭式和淘汰式的,所以“優等生”往往很不情愿將知識講給別人,不愿和“差生”做朋友,怕耽誤時間。另外值得關注的就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看不起家庭條件差的那些務工農民子女,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與務工農民子女交流。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在選擇自己的玩伴的時候,有的學生在選擇玩伴的時候根據的是自己的愛好,有的學生根據學生之間的長相和學習成績來看,有的學生根據彼此之間的家庭狀況來看。因此很多務工農民子女自然就被排斥在情感交流的同齡群體之外。

鄉下來的務工農民子女到城鎮里面讀書最先接觸的就是自己同班同學,在我們訪問的結果來看,有的學生只選擇跟自己一個地方的學生玩而不選擇跟鎮里面的其他學生進行玩耍,原因很簡單,是因為被他們忽視或歧視。

這種現象無形中給務工農民子女產生一種疏遠感或自卑感,覺得自己跟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些問題的根源來自于無形中的歧視行為。

3.外來務工農民子女教育歧視現象的對策思考

城鄉二元社會體制導致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歧視現象滋長蔓延,而這一歧視現象又阻礙著國家旨在打破城鄉二元社會體制、追求教育公平的相關政策的有效推行,頑固地維護著城鄉二元教育體制。如何突破這一困境盡快消除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

(1) 加強城鄉統籌教育發展。政府要加強統籌城鄉發展的改革力度,逐步消解教育歧視現象滋長的體制基礎。各級政府要切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城鄉就業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改革戶籍管學籍的教育體制;要徹底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生存環境,為他們盡快融入流入地社會創造條件,提高外來民工的生存質量和整體素質,從而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獲得身心健康發展。[3]

(2) 慈善事業的大力發展。大力發動社會慈善力量參與、促進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致力于消除教育歧視現象。政府、市場和社會慈善助學是當前我國教育資源配置的三條渠道,它們配置教育資源、提供教育服務各具特色。政府配置教育資源強調均衡原則,以實現社會公平為目標;市場配置教育資源堅持競爭和效率原則,可以有效地提供多樣化的教育產品和服務,可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但不能實現社會公平;慈善助學堅持公平差異性原則,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的公平問題。因此,慈善助學是促進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重要渠道。此外,慈善助學是人們自覺自愿的一種慈善活動,它帶來的影響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作用,而且還有精神層面的,對消除人們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歧視和關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發揮著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無法替代的作用。

(3) 重點重構城鄉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改革教材和教學內容,重構城鄉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在以往的現代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甚至是整個“三農”的價值和地位只是從手段意義上被加以理解。由此,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農村文明走向衰落,農村教育也沒有能夠引導農民及其子女正確理解他們所生產、所傳承、所享受、所創造、所熟悉的農村文明。于是,一代又一代的農民面對農村失去了自豪感,面對教育失去了自信心。有幸受過教育的農民子女千方百計逃離農村,成為所謂的“城市人”,然后,反過來歧視農村和農村教育、農村文明。 [4]

注釋:

[1] 參見朱永新《新中國 60 年教育歷程及反思》,《中國教育學刊》2009 年第 11 期;

[2]楊東平《我們的困境和選擇》,見黎鳴主編的《中國的危機與思考》,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年,第 222 頁。

[3]參見孫小綠《新時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歧視現象透視—以瑞安為例》社會工作下本月(理論).2009(3) 第59頁

[4]參見孫小綠《新時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歧視現象透視—以瑞安為例》社會工作下本月(理論).2009(3) 第61頁

參考文獻:

[1]楊穎秀.農民工子女就學政策的十年演進及重大轉變[J].新華文摘,2008,(7).

[2]陳美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6)

[3]周遠坤:《教育平等權問題及解決之道》,《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4]陳永明.現代教師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孫愛梅.基于身份差別的教育歧視[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6]吳文勝 李艷華 流動兒童的教育歧視現象及消除對策[J] .教育理論實踐.2011(5)

[7]袁媛.以教育公平看如何做好教育歧視的防范[J].法制與社會.2009(3)

作者簡介:

烏蘭女、1988.10出生、蒙古族、籍貫內蒙古赤峰市、內蒙古師范大學社會學民俗學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社會學。

猜你喜歡
分析對策學校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分析:是誰要過節
回頭潮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學校推介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