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來自于學生的活力

2014-10-27 03:30黃群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讀寫結合生活化

黃群

摘 要:為了營造職高語文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主要采取了:1、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動力。2、質疑性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激活學生的靈性。3、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 質疑性 讀寫結合

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边@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課堂有活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職高生的語文基礎普遍不好,上課積極性不高,課下不復習更不預習。這就更要求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讓課堂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45分鐘成效。

下面我就如何創設活力課堂、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拙見。

一、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語文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只有學生親身經歷、耳濡目染的事物,他們才能從感性認識上升成理性認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好教材特點,注重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銜接,讓學生把生活情感融入到學習中,也把課堂中的知識帶入課外生活中去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具體目的。

教材中的很多課文直接來自于生活,有的課文內容還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事物,又是他們常常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如何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就能幫助他們迅速的把握課文,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為寫作積累素材。

例如: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先布置學生去吃荔枝,觀察荔枝,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上課時我特意買了些新鮮的荔枝,還拿了些荔枝干。把荔枝分給大家,引導學生先觸摸外殼,仔細觀察它們的顏色、形狀,然后再剝開殼,觀察果肉的顏色、品嘗它的味道,并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多觀察外殼內的花紋,以及留意果肉的結構。然后又剝開干荔枝,請幾位同學觀察并品嘗。讓他們說處自己的感受,并對比干荔枝和新鮮的荔枝有何不同。再這樣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因為有了實際的體驗,學生們很快的理解課文。抓住課文的中心,還會提出一些問題,其他同學會主動幫助解決,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會讓原本乏味的說明文,變得有趣和生動。

教學《雨霖鈴》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環節,首先播放幾個送別的場景:淚流滿面,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飲酒告別;送完說聲“再見”就走。然后讓學生就這幾種場景根據自己生活進行體驗后讓學生交流:你喜歡哪種送別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選哪種?為什么?如果是兩個大男人。兩個大詩人應是哪一種……選完后,再讓學生來讀詩。其次,與學生交流生活中我們與朋友送別時會說什么?心情如何?在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場景與文中柳永與情人的送別場景對比的基礎上體悟詩人的復雜心情和細膩的情感。再次,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送別或有關送別的詩,幫助學生積累已學的詩句。最后,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與好朋友、好同學告別,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并讓學生表演。設計這幾個環節的目的只有一個--把送別詩和生活中送別情景聯系起來,并能應用到生活中去。

其實,運用生活中的經驗與文本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的方法,這不僅能形成一種開放式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暢所欲言,更重要的是還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質疑性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激活學生的靈性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边@就是說,在課堂上,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就說明學生在思考、參與、學習。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質疑。其實,不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多么的簡單、復雜、古怪,作為教師,我們都不能輕易否定和回避,而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職高學生本來就多數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成績不好,不敢提出問題,更不敢懷疑“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內心深處對那些敢于質疑的學生及時的給予肯定,寬容地對待那些質疑能力差的學生,允許學生出錯,鼓勵爭辯,讓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廣闊空間。

教學《項鏈》一課時,有個學生指出:“是不是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對于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并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于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在失項鏈時,我不禁想:為什么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的一面?!蔽耶敃r甚感意外,不是因為他的觀點,更是因為他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我立即表揚了這位學生。并以此為契機,要求全班學生以他為榜樣,大膽質疑,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這樣,學習中總覺得沒有問題的學生也會產生疑問;而那些有了問題,確不敢提出來的學生也都主動地提問了。學生質疑求異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了。

老師還要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流于形式。如果為了體現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育理念,也讓學生質疑,但又為了不托堂,只留給一點時間思考,這實際上就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達不到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我們要力求解決一個“問題”,而不是完成一節課時。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不行,做得不好,而是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環境和機會。如果主觀臆斷學生不行,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習無拘無束,師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呼吸,才能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及由此萌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激蕩生命飛揚的活力,觸摸到質疑有效性的高度。

三、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進課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徐特立老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彼嬖V我們,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強調讓學生注重讀書做記號之外,更重要的要引導學生動筆寫。我們知道,讀能陶冶性情,寫才能抒發心志。光讀不寫,就猶如蜻蜓點水,只能獲得一些粗淺的認識。因此,只有把讀寫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在讀書中享受審美的樂趣。

高一會考結束,高二這一年的教學我開始覺得漫無目的,后來我開辟了一條道路,在學習美文時,學會寫美文。例如:課文《我的母親》,我們從小到大寫了很多關于于母親的文章,可是大體上的內容如出一轍,自己生病母親照料,或者雨夜母親背我去醫院,給人的印象很假,沒有真情實感。所以我要求學生仔細研讀本文,分解材料和寫作手法,試著重新塑造自己的母親形象。事情不在大小,在于你有沒有認真的、用心的感受母親。在訓練中,我班的李秀秀同學這樣寫到:“我們來自四川,家鄉比較落后,父母帶著我和弟弟來到這里,希望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母親一年的休息日有限,因為她想多加班,加班費很多,可以用來滿足我和弟弟的零用錢,她不想我們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所以,我和她相處的時間很少……”這位學生的語句雖然平淡,但我很感動,因為她讀懂了母親。我就是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我認為注重在閱讀教學中,抓住每一個訓練點寫作,這不僅能達到寫的目的,還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學語文、寫作文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讀書就是要有自己的體悟。這種讀寫自然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還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更提高了他們的習作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給我們的啟示是無窮的,而我們的探索也是無盡的。語文課堂要充滿活力,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合作、共同努力,離不開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教師應多創設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學得更快樂、學得更有效,也讓每一個學生在喜歡學語文的基礎上學好語文,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華:《研究性學習與生活》,《教育發展與研究》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北師大出版

猜你喜歡
讀寫結合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與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究
結合實踐再探指導寫作之最佳策略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
讀寫結合,分散指導,堅持“下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