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習數學的方法

2014-10-27 03:30劉文華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軸對稱圖形數學

劉文華

教育要使孩子心悅誠服,要讓教學帶有樂趣?,F代教學論也公認: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相輔相成下完成的。情感這條主線在小學教學中特別重要,因為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可以清除緊張的心緒,抵制學習中的疲倦,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使內心世界變得活躍、開朗,從而有效地革新他們的感知、記憶、設想、思維和實踐能力。

《新課標》告訴我們: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必須改變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量練習題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改革教法,學生也要轉變學法。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探索、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實踐、推測、分析和歸納的過程中去理會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應用,使學生都能在學習數學活動中獲得勝利感,建立自信心,加強戰勝勇氣的信心和力量。

下面,就自己近幾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的一些方法。

一、把微笑帶進課堂,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

微笑是我們職業的需求。我們推門走向講臺,同演員出幕走向舞臺一樣,應該馬上進入角色。無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舒暢的事情,都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感染給學生,這節課肯定失敗無疑。給學生溫暖的笑容、溫和的目光,可以縮小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的氛圍定下一個快活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二、動手操作,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

本來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很多動手操作的內容,如用小棒、圓片來理解平均分,用小棒來圍成三角形和四邊形等等。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對數學的理解,可是有的教師卻忽視了。

憑借操作來領會內容的方法多,需要持續開采,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給予學生充裕的思維空間。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孩子依靠直觀活動來完成其思維活動,因此必須有充裕的思維空間;二是操作活動要適量適度,如果孩子的直觀認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應該讓學生及時抽象,由直觀水平向抽象水平轉換。

三、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數學課的愛好與否,取決于任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果孩子們喜歡某位老師,就會無條件地接受他、信任他。同時在其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濃烈的興趣,顯得特別地認真。所以教師要與學生首先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真摯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保護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所有的學生,耐心地引導他們,親近他們,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

四、自主探索,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堅不可摧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激烈。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難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奇奧時,不能簡單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堅信學生的認知潛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踴躍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的再建造數學。其成功后的愉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不斷的再建造出新的數學知識。堅信這些樂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會越來越多,知識會越來越深。

數學教師要給學生必要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覺察問題和處理問題。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出示圓片、長方形、褲子等圖形,讓學生自主觀察商討這些圖形的特征,在商討中覺察:這些圖形都是沿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側正好完全重合。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緊跟著還可以讓學生相互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如個別數字、人體、衣服等來增加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明白。又如:在教學“五的乘法口訣”的操作實踐中,教師不著什么提示,僅出示實踐目標:“你能通過觀察、想、拼,說說五的乘法口訣和所表示的意思嗎?”從而將實踐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測試、摸索、交流,不同方位地探究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每一位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思想指導,始終把學生放在主要地位,盡量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當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并引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數學課堂振奮生命的光澤,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猜你喜歡
軸對稱圖形數學
《軸對稱》鞏固練習
“軸對稱”復習點睛
分圖形
感受“軸對稱”的洪荒之力
找圖形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圖形變變變
圖形配對
欣賞圖形探索軸對稱的性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