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

2014-10-27 03:30劉蘭蘭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價值生命語文

劉蘭蘭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統一體,缺乏關愛生命終極意義的教育,無疑只能讓生命停留于生物的層次。語文的人文性賦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內涵。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指以學生個體的自然生命為基礎,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個體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梢?,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從小熱愛生活,創造美好人生。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呢?

一、引導學生積極認識生命價值

人的生命還有一個社會化的屬性,語文學科中的生命教育必須突出這一點,以此引導學生處理好自己個體與人類群體之間的關系,勇于擔責、懂得付出、學會感恩、展現自我。顯然,課文中相當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是教師深化生命內涵的依據。

生命的價值在于擔負責任?!渡⒉健芬晃捏w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生命的價值在于學會感恩。朱自清的《背影》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關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無限感激之情。生命的價值在于亮出自我。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則用自己的方式展現著自我的魅力,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出了光彩。通過對這類文章的解讀,我們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觀念——生命的價值在于亮出自己的精神,展現自己的魅力,活出自己的光彩。

二、演繹文本中蘊含的感恩教育

在《海倫·凱勒》一文中,“海倫,雖然身體殘疾,她卻沒有絲毫的恐懼、凄涼、悲哀,依然微笑著面對厄運,依然微笑著迎接每一個燦爛的朝陽,彰顯著令人膜拜的生命韌性!”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充滿愛情、親情、友情等人性情感的作品,教學時要抓住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充分解讀領悟作品中的情感,從而認識到“情”的可貴,認識到自己在家庭、親人、同學、朋友中的重要性,繼而重生、樂生。

人的恩情、親情是最具教化性,感恩教育是所有一切有效教育的根基,也是我們德育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感恩教育已被一些學校當特色與招牌教育來抓、來落實。同時也是生命教育的一個分支,利用語文課程中各類素材,從而啟迪生命意識,提高生命教育的認識。

三、抓住文本亮點深化生命意識

教師要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時機,及時點撥和引導。教師要對教材具有敏感性,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隨時捕捉時機,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靈。如在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描寫親情的,這些課文都可以用來引導孩子感悟親情。這樣的課文都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誕生、成長、是多么的不易,從而,培養學生從小學會感謝周圍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們的親人。愛惜生命、呵護生命,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又如不僅人是有感情的,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博大的是不容忽視的。如《斑羚飛渡》講了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羚羊在拿著獵槍的人們面前無疑是弱者,但是他們在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讓人自嘆不如,看到這樣的一幕誰還下得了手去傷害他們呢?學習后,學生無不為老羚羊的壯舉感動,他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尊嚴。在語文課上,我們應有意識地去喚醒學生熱愛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友善相處的生命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要有敏感性,要隨時引導學生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激發學生生命的潛能,提升學生生命的品質,讓學生捍衛生命的尊嚴,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語文教育自身也要珍惜、尊重學生的生命,對學生的生命要有一種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成長的規律。

四、文道結合點燃學生的生命火花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實現文道結合原則,根據課文內容、作者寫作目的,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機滲透。

《再塑生命》中的海倫·凱勒,一位因病導致又聾又啞又瞎的小女孩,厄運幾乎毀了她,但她沒有放棄自己,她不愿在別人同情的目光里過一輩子,于是她用行動向別人證明,即使是一個殘疾人,依然可以做一個出色的人,她珍惜一分一秒的生命,用自己的筆寫下了對生命的感悟,寫下了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在寂靜中“看”到的最美麗的風景,“聽”到的最美麗的聲音。這就足以引起中學生的思考:無論在什么條件下,我們是否都能熱愛生命?

《登上地球之巔》敘述了中國登山隊員完成北路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文中的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處于昏迷狀態的劉連滿冒著生命危險將氧氣留給他人,并寫下感人的短信。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進行師生互動,開展生命討論,進行生命交流,探究文本中的生命意義。作業就可以這樣設計:以劉連滿為例,聯系現實生命,寫一篇心得體會。

五、習作教學努力滲透生命教育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鏡子,它既能照出一個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個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生命問題的題材,可以促使學生思考生命問題,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可敬,體會生命的意義。教者常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和評講中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自然滲透進去,讓學生探究生命的規律、內涵和本質,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培養積極進取的生命意識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以期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寫作中的生命教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順著學生的思路來做文章。例如幾位同學在考試失利后,灰心喪氣,教者不僅要安慰他們,還要找他們個別談心。事后,教者還可以讓學生以《怎樣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為題作文,讓學生去細細品味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又如,教師可指導學生觀看“5.12大地震短片”,讓學生感受許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那發自肺腑的對生命的聲聲呼喚,讓孩子的心受到震撼,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讓學生懂得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勝利、抗爭命運,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價值與快樂。教者再借機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觀后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到了生命的價值。

澆灌語文教學中的生命之花并非易事,但這正是語文教師的價值所在,因為有限的生命包含于每個人對自我生命無限的超越和追求中,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的職責告訴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生命的價值在學生的心靈中綻放得更加燦爛。

猜你喜歡
價值生命語文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黑羊的價值
我的語文書
放大你的價值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