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博弈論的我國制藥工業創新驅動研究

2014-11-08 08:35董洪年黃泰康
中國藥業 2014年12期
關鍵詞:原研新藥制藥

董洪年,黃泰康

(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1]。

1 創新驅動與我國制藥企業的現狀

1.1 創新概念與創新驅動

創新的概念:1942年,熊彼特最早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2002年,Malerba提出了產業創新(生產)系統,他認為創新是一系列針對特定用戶的新開發的及已有產品的集合,以及那些為創造、生產和銷售這些產品且相互之間有著市場及非市場相互作用的機構的集合。

創新驅動的意義:我國一定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不僅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也是我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世界經濟史證明,世界經濟的發展就是靠創新引領的發展,用創新促使經濟發展,不斷從已有的層次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眾多的經濟學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察了創新,認為經濟發展并非是已有產業的單純數量增加,而是質的飛躍,是產業突變基礎上的經濟增長,創新“驅動”著經濟發展。

創新驅動的真正主體是企業家:毫無疑問,人類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消費性需求,社會的消費性需求拉動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和企業家的重要性就在于把人們潛在的需求變成現實的需求,把抽象的需求變成形象的、可操作的需求,甚至可以理解為在新的層面上創造一種新的需求。由此讓本企業盈利并長期生存,使社會經濟充滿活力,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顯而易見,在當今世界,哪個國家或地區能夠造就千千萬萬的企業家,哪里就充滿生機,經濟就蓬勃發展。

1.2 以生物技術為背景的創新驅動

以生物技術為背景的創新革命:當今,在信息技術革命之后,以生物技術為背景的生物醫藥革命序幕已慢慢拉開。從1953年Watson和Crick闡明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開始,世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發展日新月異。相繼有了重組DNA技術的問世和克隆羊多莉的誕生,特別是人類基因組等生命組學計劃的完成,為解決世界人民飽受困擾的健康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帶來了福音。由于疫苗技術和診斷試劑的不斷創新,為全人類抗擊諸如艾滋病、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手段。而且基于生物信息學的藥物設計技術大大縮短了新藥研發時間,降低了研發成本,極大地提高了對新疾病的反應速度。

生物醫藥技術的創新驅動:據統計,生物技術專利總數已占世界專利總數的30%。在近期上市的新藥中,20%屬于生物技術藥物,而超過80%的新藥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生物技術開發手段。生物醫藥產業在生物創新技術驅動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世界權威醫藥咨詢機構IMS Health發布的《2009年全球制藥和醫療前瞻性報告》,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每5年翻1番,已成為發展最快的經濟領域。2011年生物醫藥產值約982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生物醫藥占全球藥品的比重將超過1/3[2]。

1.3 我國制藥企業創新的現狀分析

研發投入的差距:我國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偏低,通常不到年銷售收入的2%,從表1的統計數據能看出新藥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但出現了一個怪現象,2011年我國研發投入強度下降為1.46%,而2006年的同期數據為1.76%。這充分說明我國制藥企業創新動力大幅下降,3年“醫改”(2009年至2011年)沒有讓我國制藥工業的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轉變,不符合我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制藥工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任重而道遠。盡管我國藥品的研發投入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但與發達國家相差很遠。由表2可見,排名第一的輝瑞制藥2010年研發投入為94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06年我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的10倍多,是我國2011年的近3倍。

單品種銷售的差距:如果用單品種的年銷售額與國外相比,那么我國制藥企業的差距更大。由表3可見,2010年我國單品種年銷售額最高的是奧美拉唑,銷售額為119 600.7萬元,約12億人民幣。然而,由表4可見,全球最暢銷藥物排名第一的阿托伐他汀,2010年年銷售額為118億美元,是我國排名第一的60多倍。充分說明,我國制藥企業集中度低,研發創新能力薄弱,特別是缺乏高端原研藥品??萍紕撔率翘岣呱鐣a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我國制藥工業也必須把科技創新或創新驅動發展,放在更加核心的位置上。首先,制藥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原研創新的重要性,不要怕風險,要更加看重未來高額的收益;其次,要充分學習和借鑒國外最先進、最前沿的藥物創新方式、方法;最后,要改變現有的醫藥不分的體制,加快醫藥分業。

表1 2003年至2006年及2011年中國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

表2 2010年全球研發投入前5位的制藥公司

表3 全國主要城市重點醫院用藥金額排序前5名藥品

表4 2009年至2010年全球10大最暢銷藥物

2 博弈論及制藥企業創新博弈模型

2.1 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博弈論:經濟學中的博弈論考慮游戲中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并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在這類行為中,參加競爭或博弈的各方分別具有不同的目標或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或利益,各方必須考慮競爭對手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并力圖選取對自己最有利或最合理的方案。

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博弈中的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在這樣一個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此時若改變策略,其收益將會下降。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

2.2 制藥企業的新藥創新類別

2.2.1 原研創新與仿制創新

從制藥企業新藥創新程度上,我們把新藥創新分為原研創新與仿制創新。原研創新是創造高質量(療效)的新藥,是國際通常的新藥創新方法,比如試圖發現新的化合物分子、創造性地改變給藥方式、發現新適應證等創新。仿制創新是創造和原先藥品質量沒有差別的或略微提高的新藥,比如模仿原研或國家專利過期的藥品,添加沒有任何作用的成分,簡單改變劑型、給藥途徑等方式。

2.2.2 仿制創新的技術特性

技術風險小:由于仿制創新是模仿或改變現有的藥物,相對于發現新的化合物分子來講,其技術風險要小得多。不過由于藥品的開發除臨床前的研究開發外,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這對于仿制創新和原研創新都是相同的,在國外的成功概率大約為20%,即每5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化合物只有1個能夠成功通過三期臨床試驗。

可獲得性易:仿制創新可獲得性較為容易,比如模仿國家專利過期藥品,其化合物的結構在專利文獻里會有明確的表述,而且還能查到其他很多相關的公開研究資料,具備初步藥品研發能力的企業、大學或科研機構都可以模仿這些藥品。而且由于這些資料是公開的,因此模仿者會很多,它們模仿結果的差別主要在于藥品生產的成本、質量和環保等方面。而簡單改變劑型、給藥途徑對所需技術能力要求更低,更多的企業和機構會擁有相關的技術。

累積性較高:同原研創新不同,仿制創新的目的不是發現新的分子結構,而是模仿或改變現有的藥物。由于仿制創新的手段已同質化,比如加入無效成分,同一種無效成分可以加入多種藥品中,因此其累積性相比于原研創新來說要高很多。

專有兩面性:從立法角度上講,在我國新藥研發的專有性比國外還要高,加上我國新藥的范疇比較廣泛,許多國外的專利過期藥到中國后還能享受新的保護。但從執法情況來看,新藥的保護卻很難樂觀,無論是研發機構、制藥企業、執法機構,還是社會公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并無深刻的認識,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時有發生,很多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的企業卻沒有像國外那樣被懲罰得“傾家蕩產”。

2.3 我國制藥企業創新目標的博弈

2.3.1 博弈模型的經濟學假設

假設1:制藥工業由兩個同質的制藥企業構成,并具備創新所需要的資源。

假設2:每個制藥企業獨立作出是否進行“仿制創新”或“原研創新”的決策。

假設3:由于買方需求的影響和同行的競爭,不進行任何創新的制藥企業會被淘汰。

2.3.2 制藥企業創新目標的博弈模型

制藥企業的創新困境見圖1。通過圖1,對制藥企業創新目標的博弈模型進行如下分析。

圖1 制藥企業的“創新困境”

如果兩個制藥企業都進行仿制創新,雖然創新成功的時間會有間隔,但由于仿制創新的周期通常較短,因此這種時間間隔并不能夠使得領先者壟斷市場,兩個企業還是同質的,它們將會面臨醫院和醫生強大的討價還價壓力,任何一個制藥企業都不能獲得壟斷勢力,制藥企業的經濟利潤為0。

如果兩制藥企業都進行原研創新,則任何一個企業都會獲得壟斷勢力,因為此時各自的產品是獨特的,相對于醫院與醫生來說它們就有了討價還價的能力。2007年3月24日《新京報》報道:2007年3月,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過程中,競價藥品總平均降價為40.39%,但專利及原研藥品平均降價為5.1%。一種名叫赫塞汀的乳腺癌用藥每支報價23 538.21元,面對專家輪番砍價,經銷商才勉強讓利0.21元,顯示了真正具有創新性的專利藥強大的討價還價能力。這時,行業形成了雙邊壟斷的局面,制藥企業和醫院及醫生雙方分享超額的經濟利潤。假設制藥企業所分得的壟斷利潤為10。

如果一個企業進行仿制創新,另一個企業進行原研創新。由于藥品的原研創新周期很長,進行原研創新的企業在取得創新成功之前,其原先生產的產品就會被仿制創新企業所淘汰,最終企業不能夠支持進行原研創新,搞仿制創新的企業取得了勝利,搞原研創新的制藥企業破產,假設破產的損失為-10。

3 醫藥分業是制藥工業創新驅動的必要條件

據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統計,中國目前生產的藥品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不到3%,97%以上的國產藥品為仿制藥品,外資制藥企業及合資制藥企業基本占據了原研市場。以2005年為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SFDA)批準的藥品注冊申請11 086件,其中批準新藥1 113個、改變劑型的品種1 198個、仿制藥品8 075個[3]。但我國的新藥概念比歐美國家的新藥概念要寬泛很多,因此SFDA批準的新藥數量和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新藥數量無可比性。有研究表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上市的新藥中,只有抗瘧疾藥蒿甲醚進入國際市場,另僅有重金屬解毒藥二巰基丁二酸鈉和治療晚期大腸癌的伊立替康注射液2種藥得到了美國FDA的認可[4]。

另外,從國家統計局2003年至2006年及201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可見,2011年我國制藥工業研發投入強度為下降1.46%,而2006年的同期數據為1.76%。這充分說明我國制藥企業創新動力大幅下降,制藥企業更趨于低端仿制型創新戰略,而非高端原研型創新戰略[5]。

綜上所述,醫藥分業對于我國制藥工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必要的。只有實施醫藥分業,制藥企業才能選擇原研型創新,才有利于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2]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司.生物醫藥發展戰略報告(投入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

[3]劉國恩.2010中國醫藥產業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08.

[4]張 潔.新藥研發中的藥物經濟學評價[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8.

[5]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201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EB/OL].(2012-10-25)[2013-10-09].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210/t20121025 690008.html.

猜你喜歡
原研新藥制藥
魯南制藥:瞄準“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斯里蘭卡將在漢班托塔建200英畝的制藥區
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
再常見的東西也能被重新設計
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
中國原研抗癌新藥走出國門
中國原研抗癌藥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原研諾氟沙星片與自研諾氟沙星片溶出曲線對比
丙型肝炎治療新藥 Simeprevir
魯先平:一個新藥的14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