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內政看統一新羅的衰敗

2014-11-10 22:25白洋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新羅

白洋

[摘 要]統一新羅借鑒了唐朝的律令制度,與本土實情相結合,創造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這種制度在初期起到了穩定政局的作用,但是后期卻變成一把雙刃劍,深刻地影響著新羅社會。

[關鍵詞]新羅;政治經濟;衰敗

恵恭王時,統一新羅開始進入下代時期,標志著統一新羅開始走向衰落。但是,從八世紀中葉開始,統一新羅就已經顯露出了衰敗的跡象。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與其政治經濟制度有著極大關系。

一、統一新羅的經濟制度演變和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發展

統一新羅初期,封建政府非常重視對全國人口的控制,為此建立了“帳籍制度”。此外,統一新羅于722年開始實行丁田制:“圣德王二十一年(公元722年),秋八月,始給百姓丁田”。直到九世紀初,丁田制才被廢止。丁田制的主要內容是將土地分為永業田和口份田兩種,分別授予16歲以上的丁男丁女,其中口份田限本人終身使用,不得買賣轉讓;后者在本人死后則可以由子孫繼承。丁田制的實行使得統一新羅的國庫有了可靠的經濟來源。

丁田制規定土地國有,但是這并不影響私有土地制度的發展。當時的新羅存在三種土地制度,即國有土地所有制和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以及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后者比重甚小。統一新羅施行丁田制,是為了增加國庫儲備。但是丁田制只能在國有土地上施行,對于大地主、貴族持有的土地,國家不能丁田。所以,丁田制的適用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種情況之所以出現主要因為是新羅實行食邑制、祿邑制。食邑制就是賜予當時有大功的臣子一定數量的地區的農戶的佃租、貢賦和徭役。祿邑制則是一種根據官位向文武官員賜予一定地區的收租權的制度。食邑制在新羅進行統一戰爭時期廣泛實行:“(公元663年)冬十一月二十日至京,賜庾信田五百結,其余將卒賞賜有差”,“(公元653年)太宗錄其功,授(金仁問)食邑三百戶”。至新羅統一戰爭完結,統一新羅步入正軌之后,食邑制依然存在,甚至擴大了封賞的范圍?!芭d德王三年(公元828年),夏四月,清海大使弓福,……以卒萬人鎮清海?!边@樣的記載,在《三國史記》當中還有很多。祿邑制始于神文王時期,“(公元687年)七年五月,教賜文虎(武)官僚田有差”。起初是授以官員地區收租權,但是兩年之后改為以俸祿代替收租權,但是到了景德王十六年,“復賜祿邑”。除了食邑和祿邑,新羅王還將全國的牧場分配給了各級官署和功臣。

以上新羅的經濟措施催生了統一新羅大地主的出現。在海印寺發現的田莊券(八世紀下半期)是新羅時期的買賣土地文書,這說明土地私有制在當時非常的盛行,加上貴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在九世紀后期甚至出現了私有的農莊。此外,寺院莊園也逐漸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丁田制難以為繼,最終破產。

二、統一新羅的政治措施的隱患

在完成統一戰爭之后,新羅政府為了穩固統治,極力動員真骨貴族和京城的豪族遷移到九州、五小京地區。中央統治階層此為的目的是開發地方經濟,更為重要的是去除京城豪族的深厚根基。此外,對于新征服的高句麗、百濟地區也需要新羅貴族來管理。所以,遷豪政策可謂一舉數得。但是,食邑制、祿邑制與遷豪政策的并行對于統一新羅的社會穩定卻沒有起到好的作用。

遷豪政策暫時解決了中央內部的矛盾問題,卻加劇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京城豪族遷到地方之后,與當地的大地主大商人勾結,形成新興的地方勢力,再加上受賞的食邑和祿邑,地方勢力就掌握了經濟大權和行政大權,這對中央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以至于地方叛亂頻發?!埃◥{恭王)七月三日,大恭角干賊起,王都及五道州郡并九十六角干相戰大亂”,從《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的記載來看,恵恭王四年(公元768年)的這次叛亂是一次地方對抗中央的全國性的大規模叛亂。自此之后,新羅中央一直處于叛亂的困擾之中,甚至恵恭王都在一次叛亂當中喪命,但是那些叛亂的規模都不大。到了公元823年,“憲德王十四年三月,熊川州都督憲昌,以父周元不得為王反叛,國號長安,建元慶云元年”。金憲昌的叛亂,集中體現了王權與地方勢力的矛盾。金憲昌以為父爭位的名義,直接否定新羅的中央政府,轉而自立國號,開元建國。對于新羅王朝來說,棘手的不僅僅是金憲昌反叛的問題,還有其他地方勢力與之呼應的麻煩?!度龂酚洝飞险f金憲昌“脅武珍、完山、菁、沙伐四州都督,國原、西原、金官仕臣及諸郡縣守令以為己屬”,但筆者認為文中的“脅”字值得考究。從地域面積來看,熊川州并不比其他四州大,實力不一定就強于四州,何況還有幾個小京以及諸多郡縣。而且熊川州遠離王都,沙伐州和菁州與良州(新羅王都慶州所在地)接壤,如果這二州的都督不是自愿造反,只要聯系良州王都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懼怕金憲昌。所以,恐怕僅是金憲昌的“脅”是根本起不了作用的,所以筆者認為,這些州郡的長官應該是自愿造反的,最起碼也是受了利誘。金憲昌的叛亂是統一新羅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叛亂。從表面看,這是一次貴族內部爭奪王位的戰爭,但是從深層次來看,它也是統一新羅經濟政治制度相互矛盾的產物,即使沒有金憲昌的這次叛亂,其他地方勢力在強大之后也會滋生叛變之心。

中央內部爭權問題也是新羅的重要問題?!皭{恭王六年,秋八月,大阿餐金融叛,伏誅”,“十一年,夏六月,遣使朝唐。伊餐金隱居叛,伏誅”,“秋八月,伊餐廉相與侍中正門謀叛伏誅”,“十六年二月,伊餐金志貞叛,聚眾圍犯宮闕”,“元圣王七年,春正月,伊餐悌恭叛,伏誅”,“憲康王五年,夏六月,一吉餐信弘叛,伏誅”。新羅自統一戰爭前就開始著重加強王權,在翦滅高句麗和百濟之后,統一新羅的國王們更加注重提升王權的權威。為此,從太宗武烈王開始,新羅王著力提高執事部的地位,希望借此限制甚至是瓦解以上大等為首的和白會議?!疤谖淞彝跷迥?,春正月,中侍文忠改為伊餐,文王為中侍”,“文王”是金春秋的庶子,由此也可以看出金春秋有意以親近人出任執事部的長官,以此來提升執事部的地位,進而達到加強王權的目的。但是,執事部沒能夠限制和白會議。這主要是因為新羅社會受骨品制影響深遠。骨品制始于公元四世紀,是一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決定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社會等級制度。統一新羅時期,真骨貴族權力被削弱,但是六頭品貴族受到重用。元圣王時“始定讀書三品”,開科取士,但是這種選拔官吏的方式也要受到骨品制的限制。所以總體來說骨品制依然是主要的社會身份制度。

和白會議和骨品制的結合,對于官員任免、對外政策的制定,甚至是王位繼承在很大程度都有制約。新羅雖然仿效唐朝的律令制度,但是受限于本土的實際情況,統一新羅無法達到唐朝皇帝的那種高度集中的皇權。王權不能得到加強,就使得中央內部的各級貴族都有了覬覦王位的心思。

三、結語

統一新羅仿效唐朝的封建制度,試圖建立像唐朝那樣中央高度集權、王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但是囿于自身的原因,這種學習又不徹底。新羅的經濟制度不能沖突貴族政治的限制,導致中央內部不穩,地方與中央矛盾重重。從八世紀中葉開始,這些矛盾開始顯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矛盾日益尖銳,成為新羅滅亡的深層原因。

參考文獻:

[1](高麗)金富軾.三國史記[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64-172

[2](高麗)一然,孫文范等???三國遺事[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73-74

[3]姜孟山.朝鮮封建社會論[M].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31-37

[4]樸真奭等.朝鮮簡史[M].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85-95

[5](韓)李基白.韓國史新論[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78-79

[6]李成德.新羅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J].青海師范學院學報.1980年第4期。

[7]楊昕.從《三國史記》初探新羅社會制度的發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8]李宗勛、高在輝.試析新羅封建律令制的特色—兼與唐朝、日本相比較[J].東疆學刊.2011年第28卷第1期。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新羅
淺析敦煌無明代開鑿石窟及繪塑遺存的原因
新羅入唐僧漢文詩初探
從唐詩看唐朝與新羅友好交往
新羅名僧慧超的《往五天竺國傳》研究
簡述新羅時期與唐文化交流及其影響
新羅詩人崔致遠漢詩中唐朝文化的研究
淺議張保皋海上貿易進行的原因
淺談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曲線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關于對外直接投資中蘊含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研究
高中生學好政治經濟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