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西北馬政探析

2014-11-10 22:28吳承軍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民族關系清代西北

吳承軍

[摘 要]馬政作為中國古代特有的制度,與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和民族關系密切相關。本文從清代西北的范圍;清代馬政的總體情況;清代西北的甘肅、新疆、青海、寧夏地區馬政的具體情況等方面來探析清代西北馬政對政治格局和民族關系的影響。

[關鍵詞]清代;西北;馬政;政治格局;民族關系

首先來明確清代西北的范圍。清代的西北地區范圍比現在中國西北的范圍廣得多。黃慕松在《西文物展覽會與開發西北》中指出:西北可分為遠西北、近西北和外西北。外西北為“蒙、新、藏這一大弧形地域者?!绷簡⒊凇肚宕鷮W術概論》中說:“自乾隆后邊境多事,嘉、道問學者漸留意于西北邊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諸地理,而徐松、張穆桂、何秋濤最名家?!绷硗狻缎挛鞅薄吩驴f:“外西北包括蒙、新、藏這一弧形地域者?!标悓W明的《西北人口概況》說:“今日之西北范圍包括甘肅、寧夏、青海、綏遠、陜西、蒙古、新疆、西藏(一部分)、西康(一部分省份)?!秉S慕松的《西北展覽會與開發西北》中將西北分為遠西北、近西北、外西北。外西北中包括外蒙古和西藏的一部分。(1)根據這些,清代的西北馬政要研究的范圍包括今天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根據清朝的行政區劃,最終將研究范圍定在清代的新疆、甘肅、西藏、陜西、蒙古。

清代西北的馬政情況是很特別的,由于清初的統一戰爭,清朝統治者很重視西北地區的馬政。要研究清代西北馬政的情況,要先明白清代馬政的總體情況。

一、清代馬政的總體情況

清朝初年,清朝統治者學習明朝的制度,設立了御馬監。到了康熙在位的時候,他將御馬監改成上駟院(上駟院是清代內務府所屬的三院之一,三院是上駟院、奉宸苑、武備院,掌管宮內所用之馬)。上駟院負責掌管御馬,以備皇帝騎乘。還有清朝的太仆寺,是清王朝管理邊外內蒙古地方左右兩翼牧馬場事務的機構。初設于順治元年(1644年),無專署,附于兵部的武庫清吏司,當年十二月裁撤,到順治九年復設,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建成本寺衙署辦事。這里分成兩種馬,供皇帝乘坐的馬叫“內馬”,另一種為了禮儀而騎的馬叫“仗馬”。如果選中御馬,還要給它烙印,做個記號。還專門設置醫官來給馬治病?;实鄢鲂嗅鳙C的時候,要提供官馬?;实廴チ昴沟鹊匦枰芏囫R匹,有時候要從察哈爾的牧場征用馬匹。到了嘉慶年間,國家的物力慢慢耗損,皇帝不去木蘭狩獵了。馬政逐漸衰弱下去。到了道光九年,皇帝出巡需要的馬匹和乾隆皇帝時期的馬匹差不多。

順治十五年,政府規定了各級任務出巡所需要的馬匹數量,比如說,“親王出征,馬四百匹,郡王三百,貝勒二百,貝子百五十,鎮國公百匹,輔國公八十,不入八分鎮國公七十,”康熙三十五年,清政府規定,出征的時候,每個士兵帶四匹馬,四人組成伍,一伍主從騎八匹。到了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將各級官員配備的馬匹數量減少了,規定“左都御史十六匹,侍郎以下遞減”。到了乾隆十六年,清朝在都城外養馬,在熱河養馬千匹。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開始圈馬。然后在乾隆五十九年撤銷了圈馬制度,分給軍隊拴養。嘉慶十二年,有大臣復議圈馬。道光后期,馬政基本廢弛。

二、清代西北馬政概況

清代西北地區的馬場大規模設立從雍正年間開始。在乾隆年間,繼續發展,后來慢慢衰弱,最后到了道光年間,逐漸消失。有史料為證:

“雍正十一年,陜西總督劉于義疏言:

國家馬政為武備之要,連歲西路軍需調解馬匹,陜甘兩省購覓甚難,俱從北路歸化城等處解送,不惟靡費錢糧,且長途遠涉,難免疲乏瘦損之弊。

臣留心體訪,聞西寧擺羊戎地方可設牧場,隨委原任西寧府知府黃澍前赴查勘。黃澍稱:擺羊戎周圍約三百四、五十里,其間荒地甚多,且驍水草可牧馬六、七千匹。又肅州嘉峪關外之花海子湃帶湖一帶周圍約二百余里,水草富裕,至甘州之大草灘、涼州之黃羊川,水草尤屬豐裕,皆可設廠牧放。

臣請于擺羊戎、花梅子、大草灘、黃羊川地方各設馬廠一處。每廠且先采買騍馬一千匹,兒馬二百匹,臣查兒騍馬西寧口外及陜甘內地尚易購覓。如此經理數年,馬匹蕃息于邊疆,防守永遠有益矣。

況語云“地用莫如馬”,即將來大兵凱旋,邊防要區,原宜多為畜養,以備應用??紳h時廣置廄苑,設立牧師苑監,分別河西六郡。北魏時,以河西為牧地,滋息馬二百余萬匹。唐時置八坊,為四十八監,自貞觀至麟德年間畜馬七十余萬匹。是河西諸郡,水草豐善,原系前代畜產馬匹之所。

高宗乾隆元年,定陜西甘州提標、涼州、西寧、甘肅三鎮,各設馬場一處,十三年,定甘州提標、涼州、西寧、甘肅三鎮,各設駝場一處,十八年十一月,曾甘肅牧馬孳生廠地。至道光間,馬大藩息,多至二萬匹。

甘肅提標轄馬廠一,提屬永固協轄馬廠一,涼州、西寧、肅州三鎮標各轄馬廠一。肅州鎮屬安西協沙州、靖逆二營,轄馬廠一。甘肅提標,涼州、西寧鎮標所轄馬廠,各分五群。每廠設統理游群一人,沒群設牧馬千總、把總各一人,牧副外委一人。永固協所轄馬廠為一群,設統理都司一人,牧長千總、把總各一人,牧副外委一人。每二十四匹,設牧丁一人。(西寧)鎮屬各營兵丁額馬四千六百二十四匹,內標營馬二千四百匹,協路各營馬二千二百二十匹。備戰駝五百只。又備炮駝一百只。額設孳生馬一千二百匹?!?/p>

在甘肅地區,有古書記載:“犏牛蕃種也,乃黃牛與毛(牦)牛交而生者”,而這種新的品種在“蘭州以西多有之”。甘肅“俱為產馬之區,且地又宜馬”,所以馬匹的產量很多,而且在民間飼養牲畜非常普遍,其中如甘肅永昌縣,“牛、羊、豕肉甚賤,故貧家亦得常食”,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新疆地區,有記載表明: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同哈薩克進行絹馬貿易后,便責令有關部門將“其兒騾馬,皆于屯田處所加意放牧,將來孳生蕃息,使成好牧群”,并且將此作為一種定制而付諸實施。清廷認為,“內地馬匹原以儲備調撥”,既然新疆統一后便不再需要“接濟”,這樣退役的馬匹“與其收槽充數,又不若立廠孽生”。因為“即水草以善牧養,于公私均有裨益”。新疆布防駐軍、臺站卡倫都需用大量馬匹,清廷不得不考慮,“必須設立牧場,擎生牲只,方為久遠之計”。

所以自乾隆二十五(1760)年起,清廷先后在伊犁、烏魯木齊、塔爾巴哈臺等地設立馬廠,調撥馬匹,牧放孽生。伊犁馬廠始設于乾隆二十五年。馬廠牧地分布于波羅塔拉、哈布塔海、賽里木諾爾、特克斯、察林塔瑪哈、霍諾海、哈什、峻吉斯一帶。這里地域遼闊,水草豐美,適宜畜牧?!稓J定新疆識略》載,伊犁馬廠每三年擎生一至三歲馬駒九千五百二十四匹,是為定制。道光六年,馬廠存有擎生本馬五萬余匹,其數量在西北各馬廠中居于首位。烏魯木齊馬廠與伊犁馬廠同時設立,但為時不久清廷即令將馬群解送伊犁,歸并入伊犁馬廠。乾隆三十七(1772)年八月,從伊犁移駐烏魯木齊的一千戶額魯特官兵,隨帶有部分孽生馬匹,以后又陸續解到部分孽生馬匹,設立馬廠,至四十二(1777)年,烏魯木齊馬廠共有孽生馬六千七百六十匹,兒馬駒九十九匹。后來,額魯特官兵移駐齋爾,這些馬匹又隨同移往塔爾巴哈臺設廠牧放孽生。巴里坤馬廠設于乾隆二十六(1761)年,稱“東廠”。三十四(1769)年,從東廠均出部分孽生馬匹與從塔爾巴哈臺調取的馬匹合群,另于古城設“西廠”牧放。四十年,東、西二廠馬匹擎生過多,牧地有限,漸形擁擠,又均出八千余匹,于木壘設廠牧放。嘉慶十二(1807)年,木壘廠改歸濟木薩營員管理,又稱濟木薩馬廠。道光十二(1832)年,巴里坤、古城、濟木隆三廠有馬近四萬匹,“孽生日多,不能容牧”,陜甘總督楊遇春奏請挑留變價老殘廢碎小馬一萬二百三十匹,每廠選大兒騾馬六千匹,作為正牧,并帶牧騙馬駒,三廠共留馬二萬六千六百二十五匹。塔爾巴哈臺馬廠設于乾隆三十九(1774)年,牧廠地名齋爾。該馬廠較其它地方馬廠設立較晚,但發展也很快,乾隆末年,馬廠已有大馬九千六百七十九匹,馬駒三百七十一匹。以上為較大規模的馬廠,此外,在天山南路的哈密、喀什噶爾、烏什、英吉沙爾、庫車、喀拉沙爾,以及喀爾喀蒙古的科布多等地,還設有一些較小規模的馬廠,各牧放馬匹數十至數百匹不等,主要供當地駐軍使用。

在青海地區,西寧馬場在當時管理和經營得比較好,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西寧鎮馬場生息繁庶,現有大小兒騍騸馬三千七百余匹”。

在寧夏地區,如《固原州志》所言,今寧夏固原“山深草豐,本游牧所”,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天然畜牧業基地。

這些史料從馬場的建立,馬匹的數量等方面說明了清代西北馬政的基本情況。

三、結語

清代西北馬政的興衰與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有很大關系,在前期,由于統一戰爭的需要,設立了很多牧場來馴養馬匹,提供軍馬。西北馬匹的來源有采買、清哈貿易、孽生分牧、租馬、伯勒克馬等。到了乾隆年間,清朝基本統一全國,茶馬互市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從上面清代西北馬政的歷史演變中,可以發現后來西北地區的馬政逐漸廢弛是因為馬廠制度的弊端和一些西北少數民族的斗爭。

參考文獻:

[1]鄧承偉:《西寧府續志》,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點校本。

[2]清代官修:《續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注釋:

(1)尚季芳:《一部有創見的學術專著—簡評牛海楨清代西北邊疆政策與民族研究》,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猜你喜歡
民族關系清代西北
纏海鞭桿—西北棍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新時期銀川市和諧民族關系的建設路徑
當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關系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贊美夕陽紅
狹路相逢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