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下史料教學中高中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014-11-10 03:54王艷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思維能力新課改

王艷

[摘 要]現下,高考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中,史料教學無論在提高學生思維分析還是拓展課外知識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意在闡述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史料教學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史料教學;思維能力

歷史需要思維,沒有歷史思維便沒有史學。史學作為歷史的解釋,正是一種歷史認識。歷史認識過程或者說歷史解釋系統的生成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過程[1]。而教師引用史料教學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史料是構成歷史的材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如各種典籍、圖表、碑文、筆記,圖畫等[2]。從種類上可以分為原始史料(也稱第一手史料)與二手史料。根據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分為實物史料(也稱史跡遺存)和文獻史料兩大類,一般分為文字史料、圖片史料、實物史料,音像史料和口碑史料五大類[3]。史料教學是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興起的新歷史科所倡導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校歷史學習的重心,不應該再是過去發生了什么,而是學習怎樣去獲得知識。[4]”那如何運用史料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在史料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

《新課程改革綱要》中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中就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但在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非常薄弱。而史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圖片資料,實物史料則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觀察總結能力;影像史料可以培養學生對圖像,語言,動作的理解接受能力,在較短時間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拓展思維能力的案例

1.文言文史料,是教師較多運用的材料,也是學生感到難度較大的一種史料,選取合適的史料,并引導學生獲取有效信息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較好選擇,如在講述丞相權利的變更時,提供以下材料讓學生分析:

史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處理國家軍政要務。嬴政統一全國后,設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職位相對低而權限重,太尉一職虛有其位而無實人。

史料二以天下之廣,四海之重,千端萬緒,須和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是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貞觀政要》引唐太宗語

史料三傳統相權的衰落,宋代是關鍵。據司馬光說:“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想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p>

史料四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

——黃佐《南雍志》明太祖語

對這樣的一段文字,學生應首先看史料中標明的出處,我們可以看到一篇出自《貞觀政要》一篇出自《南雍志》,學生不知道后一篇處于什么時候,那么看后綴是明太祖語,這要就可以從中得到朝代分別為:秦,唐,宋,明。

獲取關鍵詞是取得信息的另一條途徑,關鍵詞怎樣獲取,那就要看材料中出現最多的詞和多則材料中共有的詞,以上材料中都有一個共有詞:丞相,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這四則材料講的就是丞相,再細讀就可知,講的是各時期君主對丞相的態度,這樣就可以明了史料給我們的信息,學生也學習到怎樣分析和思考材料。

2.圖片史料是當前教學和考試過程中常出現的史料形式之一,這類史料較前一種來說要好理解,但圖片的展示必須給予學生背景提示,否則難以獲取正確信息。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能力

《普通高中來說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到“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

(二)對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案例

1.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閱讀史料中,獲取的信息并結合教師講課時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得當,可得到正確的答案。如關于封建社會小農經濟與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方面的推理:

大前提:封建社會實行重農抑商,推行小農經濟,資產階級發展商品經濟

小前提:小農經濟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

結論:封建社會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這就是對邏輯思維的培養。

2.史料教學擴大學生知識面。由于學生面臨升學,所有精力都集中于學習,對課外知識掌握較少。而史料的閱讀,接觸都可以使學生獲取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

三、史料教學中注重的原則

(一)逐句講解,簡明扼要

高中歷史教材在文字中穿插各種圖文史料,對于這些史料,教師要根據重難點引導學生領會,理解,并作出思考,讀出其深層的有效信息。

(二)補充史料,把握深度

補充課外材料,教師要淺入深出,逐層遞進,不要讓學生一眼望去就覺得很難,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論從史出,堅持原則

現在課本上很多內容都被省略,只有結論。學生很難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搜集相關資料,補充史料給學生做教學鋪墊,讓學生自己從中得出結論。

現在史料教學已成為21世紀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自己鑒別和分析史料,從中推出自己的觀點,進而認識歷史的本質,形成積極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武守志:《論歷史思維》,《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5

[2]范光明:《史料教學淺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7):34-35

[3]王亞軍:《高中史料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4]周夢玲:《英國近二十年中學歷史教育狀況及研究成果》[J].歷史教學,1998,(10):45-49

[5]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思維能力新課改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