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喚醒“語境語感語用”,滿足學生生長需要

2014-11-13 17:08孟曉東
江蘇教育 2014年19期
關鍵詞:綠葉雨滴語感

孟曉東

要說語文教學的關鍵詞,一言以蔽之,即“語境、語感和語用”。沈秀慧老師的這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基于兒童詩教學的特點,還原真實的言語環境,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世界,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的語感得以生長。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提高了學生語用能力。

一、創設語境,感悟詩句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任何一種語言的表達都不能脫離語境而獨立存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離不開生動的語境。

在學習“我想變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時,教師抓住“睡”這個詞,通過語言的描述幫助學生還原語境,讓學生閉眼想象,體會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綠葉上的感受。

師:小朋友,閉上眼睛,讓我們也來做小雨滴睡在綠葉上。風兒吹起來了,綠葉兒隨著風搖啊搖,搖啊搖,小雨滴們,我們躺在上面,有什么感覺?

生:我躺在上面,覺得很舒服。

師:讀出你舒服的感覺來。

生:我在綠葉上滾過來,滾過去,感覺像在滑滑梯。

師:呀,這顆小雨滴真快樂,請你讀。

生:風吹過來,我躺在上面覺得特別涼爽。

師:請你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這時,學生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并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用朗讀抒發自己的心情。

又如,在教學“我想變一條小魚,游入清凌凌的小河?!边@句詩時,教師圍繞“這條小魚,你在小河里看到了什么?”展開學習。

師:這條小魚,你在水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水草。

師:呀,你在水里能看到水草,看來這水可真干凈。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小石子。

師:這河水清澈見底呢,真是一條“清凌凌”的小河。

出示“清凌凌”,學生讀好這個詞語。

教師在創設語境過程中,通過現場捕捉、經驗激活、生活引入、語境模擬等多種手法,促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和老師、文本的對話中,學生拓寬了想象的空間,進一步感受到了文本語言的魅力,創造性地促進了理解和表達。

二、以讀為本,培養語感

“誦之不輟,其境愈熟,其味愈長”“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是培養語感的第一要義。讀課題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并通過讀,抓住關鍵詞“真想”“大大”體會題目的字眼。初讀時,教師關注學生對“在花叢中穿梭”這一詞組的朗讀正音,通過點撥“讀的時候可以在‘中后面稍微停頓一下”“放慢語速讀也是一個好的方法”等來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多的詞組;教師關注詩歌中“的”字短語的朗讀,通過對學生朗讀的點評,指導學生將詞組讀正確,并讀出“小小的荷塘”“大大的荷葉”等事物的特點。精讀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想變的事物,抓住關鍵詞語移情體悟、換位體驗、深度體會,進行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地接觸,從而領悟詩句中蘊含的情感。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朗讀方式盡情地表達出來。

三、仿說創編,發展語用

從本質上看,語文教學不是語形教學,不是語法教學,甚至也不是語義教學,而是語用教學。

“以語言帶動內容”是“語用型”教學區別于以內容學習為主的教學的顯著特點。教師能抓住詩歌中的留白處,指導學生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在教學第四小節“我想變眨眼的星星,我想變彎彎的新月”后,教師指導學生口頭練說:我想變眨眼的星星,干什么?有的學生說“我想變眨眼的星星,在天空中玩?!?;有的學生說“我想變眨眼的星星,對著小朋友微微笑”,既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又如:教學第五小節時,教師抓住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模仿句式“ 來了,在荷葉 ?!边M行說話練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盡情想象,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課的結尾處,教師布置作業,拓展延伸,讓學生用文中的句式“我想變 , ?!弊詣撔≡?,既讓學生對語言有所“發現”,又讓學生“親歷”和“歷練”,說寫并重,言意兼得,進一步促進了語言的內化和外顯,強化了應用語言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初步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老師自身有著敏銳的語感,對語言文字和語文現象有著較強的領悟能力,通過引領學生“語言感知——語言體悟——語言應用”,并隨著課堂活動的變化,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p>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副局長,語文特級教師)

猜你喜歡
綠葉雨滴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綠葉和紅葉
真想變成圓圓的雨滴
桃娃娃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還在堅持的綠葉們
小雨滴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語言與言語
粉琢綠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