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女書作品談江永當地習俗

2014-11-15 04:52謝燮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女書

謝燮

摘 要: 歷代女書文本由于大多隨著所有者的逝世而被焚化或作為殉葬品,因此所遺存下來的女書作品數量并不算多,但是作品內容卻比較多元化,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女書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的民風民俗,補充和擴展了當地志書等的相關記述,為全面了解和研究當地習俗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關鍵詞: 女書 文本內容 江永當地習俗

女書,是流傳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一帶婦女中間的一種獨特的文字符號體系,用女書這種文字寫成的作品稱為女書作品。歷代的女書作品大多都隨著所有者的逝世而被焚化或作為殉葬品,遺存的傳本又大多在“文革”中遭毀,目前我們還能見到的劫后余燼,加上女書傳人高銀先、義年華和胡慈珠等老太太根據回憶寫下的舊時的傳抄件及個人作品,僅有三百余篇。在這些作品中,充滿著江永婦女在封建重壓下的無助呻吟和反封建禮法的決絕吶喊,然而女書內容遠不止于此。在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對于當地習俗,有著較多的反映。女書流傳區的舊時居民習俗,志書雖有涉及,但多有遺漏,當地居民中五十歲以下者亦多已不甚了了,而女書作品中對此卻有所提及與描述,唯詳略不一。

一、坐歌堂

女書流傳區女子出嫁,上轎前要舉行三天的哭嫁歌活動,叫做“歌堂”,參加歌堂活動叫做“坐歌堂”。由于只有女子出嫁才舉行歌堂活動,因此當地女子都把歌堂活動和閨女時代的結束聯系起來,對歌堂活動非常重視。

如女書歌謠《妹是一心入歌堂》[1]855:“正月十五去走趕,看見哥哥入廣西。廣西鋪上件樣有,金花銀花臺不要,臺是一心入歌堂。鬧熱神堂年年有,鬧熱歌堂兩夜收。兩夜收開不鬧熱,三夜收開真收開。收開日頭有日出,收開女日會不歸!”

這首歌謠里所說的“兩夜”、“三夜”,即指當地的歌堂活動,因為坐歌堂均在晚上,故說“夜”。第一夜叫做“愁屋”。嫁女之家于當天下午在村內選一生辰八字好,會唱哭嫁歌的姑娘作召集人,把村里會唱哭嫁歌的姑娘都邀集起來,一起吃糍粑,吃畢在閨房里伴著新姑娘。另選一位丈夫健在、父母雙全、有子有女、會唱哭嫁歌的婦女,于傍晚時分,站在新姑娘閨樓口的木梯第三梯級上,開腔領唱。唱到第三句時,新姑娘即在房內接聲,唱哭嫁歌,陪歌女齊聲跟唱,約唱兩小時結束。第二夜叫做“小歌堂”,賀喜的親友都在小歌堂日趕到。嫁女之家需在親友中選擇十二個生辰八字好、品貌俱佳、父母健在、會唱哭嫁歌的年輕女子,陪伴新姑娘唱哭嫁歌,叫做“伴娘女”。晚餐時,宗族祠堂大廳內側一字兒并排擺上七張桌子,中一桌置花瓶,內插紅花和帶葉的蠟樹枝(紅花象征興旺發達,榮華富貴。蠟樹四季常青,葉在焚燒時發出爆炸聲,取祝賀新姑娘與新郎恩愛長存之意),不擺酒食。新姑娘身穿紅衣,戴鳳冠,著竹葉披肩,系花裙,獨坐中席。兩旁桌上各擺酒菜,十二伴娘女盛裝艷服,分列新姑娘兩側,每席兩人。座次按本人條件的高低和與新姑娘的親疏關系排定,叫做“坐位”。新姑娘左側第一位叫做“上位”,右側第一位叫做“對花心”?!吧衔弧焙汀皩ㄐ摹倍际前槟锱白弧敝械淖罡呦?。賓客入席后即開始唱哭嫁歌。據傳統習俗,新姑娘和伴娘女都只唱哭嫁歌,不動箸。晚上,大廳內燈火輝煌,地上擺滿火盆(當地居民的婚禮多在冬季)。伴娘女陪著新姑娘圍坐在大廳正中的火盆邊,女性親友都集聚到大廳里,男性親友則在大廳外層圍觀,迎親樂隊不時奏樂。大廳里充滿哭嫁歌聲,逗樂聲,歡笑聲,奏樂聲,熱鬧非常。小歌堂一般坐到半夜就結束。第三夜叫做“大歌堂”。坐大歌堂與坐小歌堂的情況基本相同,只是到晚上10點鐘左右,新姑娘必須在伴娘女的陪同下到村內各家一一哭別(如村子大,則只到關系較親近的人家),再回到大廳與親友共唱哭嫁歌,通常要到次日黎明才止。三夜歌堂到此結束,午飯后新姑娘即出嫁離鄉。歌謠里,“三夜收開真收開”,正是說的三個夜晚的狂歡之后,歌堂停止了,姑娘就真正出嫁了,女子的閨女時代就正式結束?!笆臻_日頭有日出,收開女日會不歸”,即是說日頭降落了明天日頭還會升起,但是閨女時代結束了,就真的不會再有了,表達了歌者對閨女時代結束的惆悵與感慨?!案杼谩彼母璐蠖喔枵{舒緩輕曼,情真意切,具有打動心弦的魅力。

二、潑水禮

女書流傳區居民的婚禮中,都要舉行一種向迎親隊伍潑竹葉水的禮節。當地傳統習俗,娶親之家的迎親隊伍必須在小歌堂日(即新姑娘上轎前兩天)的下午到達嫁女之家。當天,嫁女之家親友中的姑娘們需采集鮮竹葉,用盆、桶、缸盛滿清水,將竹葉浸在水里,置于迎親隊伍進村必經的門樓、巷子兩旁或樓層上,迎親隊伍進村時,姑娘們即向迎親隊伍潑竹葉水。潑水的姑娘越多,潑的水越多,越顯得女家對男家的尊重和熱情。因而嫁女之家的姑娘們多要競相向迎親隊伍潑竹葉水。女書《哭嫁歌》中對此進行了夸張的描繪。

如哭嫁歌《水浸門樓無聚樓》[1]823:“一更愁,水浸門樓無聚樓。無者聚樓雙溢水,雙雙溢水淚雙流。二更愁,黃龍溜過親床頭。親者床頭滔滔睡,是女過他淚雙流?!?/p>

這首歌謠里,“水浸門樓無聚樓”描述的是迎親隊伍已進了村,姑娘們都向著迎親隊伍潑竹葉水,所潑的竹葉水之多,都把門樓給淹了。姑娘即將出嫁離鄉,今后都不能與義姊妹們常在閨樓歡聚了,想到此,眾姐妹們個個都在傷心流淚,無比痛心?!八T樓”,這是用了夸張的手法,極言姑娘們向迎親隊伍潑的竹葉水之多,這里表現的即是當地婚俗中的潑水禮這一習俗。

三、女子出嫁須哭別家神、閨房

在中國境內的許多民族歷史上都曾有過女子哭嫁之習俗,但女書流傳區女子的哭嫁有不同于其他地區女子哭嫁的明顯特點。這不僅表現為“坐歌堂”的獨特哭嫁活動形式,更表現在哭嫁對象上的差異。女書流傳區女子出嫁時,不僅要向親友一一哭別,而且要向祖先、家神哭別,甚至向閨房哭別。

如哭嫁歌《排起漆椅接公歸》[1]822:“侍滿橋頭排漆椅,排起漆椅接公歸。接出公歸無別事,接出公歸孫出鄉?!庇秩缈藜薷琛犊迍e家先》[1]831:“壁上先,壁下神,請敬公姥拜家堂。一拜家先孫別去,二拜家神孫出鄉?!痹偃缈藜薷琛犊迍e閨房》[1]834:“右手把起紅燈燭,左手把起紅燈臺。臺親開門同女入,同起女入酬謝房。酬謝龍床睡大女,酬謝衣架掛衣裳?!?

第一首哭嫁歌描述的是新姑娘和陪伴她的女子站滿橋頭排放好了椅子,準備接祖先回來,不是為了別的事情,正是為了新姑娘的出嫁;第二首哭嫁歌描述的是姑娘出嫁前在家族祠堂內拜別供奉在壁上方的祖先、壁下方的灶神;第三首哭嫁歌描述的是新姑娘出嫁前和母親一起酬謝拜別姑娘的閨房,酬謝拜別姑娘睡的床,酬謝拜別姑娘掛衣服的衣架。

以上三首哭嫁歌都是新娘在出嫁前向不同的對象哭別,有向祖先、灶神哭別,甚至向閨房、床、衣架等這些普通的物品哭別,表現了當地女性群體的浪漫主義情懷和她們對自己閨女時代的深深眷戀。

四、沒坐花轎的新娘不能拜祖先

舊時代,女書流傳區的女子出嫁,均須坐男方迎親樂隊的花轎,由媒人、送親人(女家送新姑娘去男家完婚的代表)陪送到娶親之家。這樣,女家和男家才有體面,女子到夫家才有身價。如果沒有男方的迎親樂隊、花轎、媒人和送親的女方代表,女子行到男家,即使正式訂了婚,確定了婚期,有男女雙方選定的侍娘(娶親時在男方陪伴新娘的婦女)陪同到男家,也是會被歧視的。

例如在敘事詩《可憐之崽虧凄女》[1]697中,記述了當地一位名叫鳳簫的女子,因父母雙雙亡故,遭嫂嫂虐待,與侍娘一起到未婚夫土方家,土方一家立即忙著辦理婚事。族長卻因鳳簫不是坐花轎來男方家而進行干預,不讓鳳簫和土方舉行婚禮:“叔娘伯娘入來察,即便上樓換開衣。換領青衣轉歸下,轉歸下樓拜家堂。家堂不要你來拜,累丑村坊并六親。兩腳跪下青石板,可憐鳳簫象牛形??蓱z土方二十二,不得交杯吵洞房??蓱z之崽虧凄女,不得為合坐轎來?!薄凹姨貌灰銇戆?,累丑村坊并六親”即是說鳳簫沒能按習俗坐著迎親樂隊的花轎到土方家,因此玷辱了鄉鄰和六親,丟了家族的面子,使家族蒙受了恥辱。所以鳳簫不能叩拜祖先神靈,不能和土方舉行正式的婚禮?!翱蓱z之崽虧凄女,不得為合坐轎來”,即是說可憐了那個孤苦伶仃的女子,因為沒能按常禮坐著花轎過門來,就不能和自己心愛的土方舉行正式的婚禮。由此可見,女書流傳區對婚禮的程序和儀式是非??粗嘏c嚴格的,這和中國舊時的禮教傳統是一致的。中國舊時把婚禮定為一切禮儀之根基,是關系到祖宗家族、后世興旺、國家正本的大事。因此,婚禮必須符合禮數,男女的婚姻行為必須按照嚴格規定的程序和儀式進行,婚姻才會被社會所認可,否則就是為世俗所不容。

五、割封書

女書流傳區居民婚禮中有割封書的獨特習俗。當地傳統習慣,娶親之家在洞房花燭夜的次日晨,必須向女家送一封謝恩書,感謝岳父岳母養育女兒之恩;還要給女家六親各送一份肉,每份肉貼上用紅紙寫的受禮者的姓名,這種禮物叫做“封書”。切割作這種禮物的肉叫做“割封書”。封書由新娘親手切割,一般習慣送給岳家的每份不超過5斤,送給女方六親的每份不超過3斤。

女書敘事詩《姑娘真是好膽大》[1]654中記述了一位敢于向傳統禮節和習慣挑戰的新娘,這個女子竟自不要侍娘陪同,自己獨到新房。割封書時也不按傳統習慣:“先請舅娘又不要,后請叔娘獨位行??缦罗I門跳三跳,撥開侍娘跟樂官。跟入樂官抬頭站,不知甚間他者房。福運今年剛九歲,一列紙炮送入房。二四到來宿一夜,二五朝早割封書。媳娘本是好膽大,姑姨舅表同六斤”。這里描述的是新姑娘下轎時既不要舅娘作侍娘,又不要叔娘作為侍娘,竟獨自下了轎。下轎之后跳三跳,以抖落晦氣,跟著樂官走進樂隊里張望。二十五日早上開始割封書,這位姑娘膽子真大,竟不按當地習俗來辦事,她送給姑姨舅表各家的封書,都同樣割的是六斤,比起傳統習慣送給六親的封書每份最多3斤,足足超出了一倍。表現了這個新姑娘不喜舊禮,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付諸行動,在割封書這個婚俗環節上“好膽大”,不按當地的一般習慣辦事,給了姑姨舅表各家同六斤的封書,大大超出了規定的份額。

六、新婚女子不落夫家

女書《賀“三朝”書》中,在祝賀女子新婚之喜的同時,都會催促新婚女子早日回娘家歡聚。例如:“細時結交好情義,久有煞邊要交頭。早日轉身同共坐,可憐拆開三日天?!盵1]74又如:“用心早回再同坐,時刻念聲姊不聞。實在可憐我一個,好比深山孤鳥形。該不聽書恨不恨,拆開不同三日天?!盵1]107再如:“問聲孫娘可念著,再復寒心到我愁。幾樣幾般者急曲,手取千行淚雙飄。加早回程共歸坐,相伴身邊左右遙?!盵1]201又再如:“只望高門請放量,才曰連襟早回程。不說放冷親門府,父母年高沒倚誰?!盵1]139

“細時結交好情義,久有煞邊要交頭”是說出嫁女子與她的姐妹從小就結成了情深誼厚的義姊妹。雖然任什么事久了都有盡頭,但姐妹的情義一定要結交到底?!霸缛辙D身同共坐,可憐拆開三日天”是讓新娘出嫁完三日之后就趕快回娘家再歡聚。而后列舉的其他詩句中也有類似讓新娘出嫁三日后就趕緊回娘家的句子:“用心早回再同坐,時刻念聲姊不聞”、“加早回程共歸坐,相伴身邊左右遙”、“只望高門請放量,才曰連襟早回程”,為何女子結婚剛三天,親友們就催促她離開丈夫回娘家,而且要長時間地“相伴身邊左右遙”,這似乎于情理不合。然而這正是當地新婚女子不落夫家的傳統習俗。女書流傳區女子新婚后,按照傳統習慣,不在夫家久住,一般在數日或十數日后即要回娘家。此后,只有當節日或夫家有紅白喜事,派人接時,才回夫家暫住三兩日,直到生孩子之前,或滿了三年之后,女子才回夫家定居。這種不落夫家習俗在我國許多民族中都曾盛行過,是一種較古老的婚俗遺留。分析其起源,應產生于一夫一妻制確立之際,是母系制同父系制激烈斗爭的一種殘留和體現。此種習俗的存在,不僅說明從妻居習俗和從夫居習俗之間曾經有過長期而激烈的斗爭,而且說明婚姻制度的發展與演變是那樣艱難與緩慢,從而使包括不落夫家習俗在內的眾多原始時代的婚俗還一直留存到今天[2]397。

歷代女書作品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留存下來的數量并不多,但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坐歌堂、潑水禮、女子出嫁的哭別、出嫁沒坐花轎的新娘不能拜祖先、割封書、新婚女子不落夫家等這些獨特的民風民俗在女書作品中都有樸實而生動的反映,它們補充和擴展了當地志書等的相關記述,為全面了解和研究當地習俗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參考文獻:

[1]謝志民.江永“女書”之謎[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2]齊濤.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M].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女書
文化自信視域下江永女書的散佚與傳承保護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
——女書習俗
文化自信視域下女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思路
深山里的野玫瑰
歌冊,獨特的“女書”
女書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女書傳承和保護的現狀與對策
江永女書的生存現狀以及未來傳承
芻議女書文化傳播模式的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