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綱要》頒布以來“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研究

2014-11-16 06:47杰,葛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綱要課程內容設置

溫 杰,葛 青

(1.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2.天津體育學院,天津 300386)

新中成立至今,我國教育部門共頒布了六部關于大學體育課程的綱要或大綱,分別為:1956年高教部頒布的《一般高等學校體育課教學大綱》、1961年高教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材綱要》、1979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1992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和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經歷了多次體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體育課程內容也發生了相應變化。不同的是,1992至2002年,有一學年的內容由教育者確定,有一學年的學習內容(項目)由學生自己確定;2002年以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項目)由學生自行選擇[1]。新的《綱要》于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施行,《綱要》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評價等7個方面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做了詳盡的指導,可見國家對學校體育的重視。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所以高校體育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育興趣的培養,進而影響到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的成效?!?11工程”學校是我國新世紀重點建設的名校,2002年《綱要》實施以來,211 重點高校體育課程的開設現狀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成為我們檢驗《綱要》實施效果的一個觀測點。為此,我們在全國選取了55 所“211 工程”高校(北京體育大學除外)作為研究對象,對它們的體育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查研究。

1 研究方法

通過訪談、電話調查等方式收集了現階段我國202所大學的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運用EXCEL2003軟件對現行大綱設置的體育課程內容進行統計整理,為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2 新《綱要》頒布以來55 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內容設置是體育課程的主體,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與實施教學過程的媒介,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都圍繞課程內容的安排及其結果展開。體育課程的內容具有運動性、健身性、娛樂性和非階梯性等特點。體育課程內容的選用,不僅要考慮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方法、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體育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因此,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

2.1 華北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華北地區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天津市和北京市,共有28所(北京體育大學除外)“211工程”高校,本研究對其中13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

表1 華北地區13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表

華北地區211重點高校的體育課程項目數量不等,最少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僅為7個項目,最多的是清華大學,接近60項。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知,傳統的球類項目(籃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健身類項目(健美操)、民族傳統項目(武術)在13所211重點高校開設率最高。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經過多次課程改革,但這些項目基本都保留了下來。羽毛球和網球是這幾年逐步開展起來的,羽毛球具有很強的健身性,得到了許多男女學生的喜愛,網球這類流行的新興項目在天津的兩所211重點高校都有開設,這可能與天津良好的競技網球環境有關。體育舞蹈、藝術體操和瑜伽這些女生喜歡的項目在部分學校都有開設;有些學校設置了一些如健美、散打、跆拳道等男生比較青睞的項目。此外,輪滑項目在北方的學校開展較好,“211工程”高校亦是如此。一些健身性很強的體能類項目如田徑等項目開設的學校并不多。由于師資和體育設施等因素,像射擊、擊劍、賽艇、保齡球、攀巖、跳水、橄欖球、舍賓、沙狐球、軟式排球和沙灘排球等只有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少數幾所學校開設。華北地區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高校開設了棒球和壘球項目,體現生存技能的定向運動、野外生存等課程開設狀況不理想,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未得到重視。鐵人三項只有清華大學開設,該項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對場地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很少作為公共體育課程開設。

一些學校將部分特色課程作為必修課,每一位學生都要學習,比如北京大學有健美操、游泳和太極拳;天津醫科大學有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醫學類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較少,大部分都是傳統的三大球、武術和健美操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生對于體育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選項課分為初級班和高級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和班次。許多學校把理論課放在實踐課當中,以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基本常識和技術。13所“211工程”高校都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課程,讓他們跟正常學生一樣都能參與到體育課中,有利于提高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2.2 東北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哈爾濱三省,本研究對5所211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地區5 所“211 工程”高校開設科目最少的是大連理工大學(14項),最多的為哈爾濱工程大學(30 項)。課程內容也較豐富,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這些傳統的球類項目在各個學校都有開設,女生喜歡的健美操和男生喜歡的散打在5 所學校都有開設,武術項目亦是如此。其他像體育舞蹈、網球、拳擊和軟式排球在大多數學校都有開設。體能類項目仍然占很小部分,只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開設有健身長跑課,三所高校開設了游泳課程。田徑在課程設置中沒有受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工程大學,體育課程不僅內容豐富,像橄欖球、棒球、沙灘排球、漂流和匹特博等對場地設施和裝備要求較高的項目都納入體育課程中,還把民族傳統體育中的藤球和毽球納入本校課程,達到了國際化與民族化的結合。該地區有個共同的特色就是依靠獨有的地域優勢,將滑雪、滑冰和雪上足球等冬季項目融入體育課程,體現了《綱要》中“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和“開發自然環境資源”這一要求。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為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部分學校設置了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和拓展訓練等課程。東北林業大學在將這些課程融入課堂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投資修建了校本部和帽兒山森林公園青少年學生素質培訓基地,設置了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巖和高空心理行為訓練等項目四十余項,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抗挫折能力、磨礪意志、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表2 東北地區5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表

2.3 華中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華中地區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該地區有“211工程”高校11所,我們對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南大學4所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

表3 華中地區4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表

華中地區4 所“211 工程”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基本沒有太大差異,均在15 到20 項之間,傳統的球類項目、民族傳統項目、健身項目以及格斗項目在4 所高校中都為學生開設。該地區的高校重視田徑課程,開設學校占75%,健身類項目有增加的趨勢,但開課率較低。中南大學將舞龍舞獅、地擲球和鐵人三項納入到公共體育課程中。4所學校都把學生的體質健康課程安排到課外活動中。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體育需求,華中科技大學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將每個項目都分為初級班和中級班,有的項目還有高級班,另外體育部還開設了9門人文選修課,用于滿足廣大學子日益增長的對運動理論知識的需求。所有學校都為體弱多病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課程,主要是太極拳和對身體素質要求較低的項目,以及一些保健知識理論課。

2.4 華南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海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本研究對該地區的6所211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和暨南大學。

由于地域和經濟發展程度差異,華南地區6所“211工程”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有很大差距。海南大學最少,僅為10個項目,其次是廣西大學12項,最多的是華南理工大學25項。一些傳統球類項目、健美操和武術課程6所學校都有開設。網球這個近幾年才流行并發展起來的新興項目在這6所高校都有開設。發達地區的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樣,也與時俱進,中山大學的擊劍,暨南大學的橋牌,華南理工大學的無線電測向、皮艇、高爾夫和釣魚等項目的開設不僅需要較強的師資力量,而且對場地和設備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

雖然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有差異,但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體育課程。海南大學的體育課程有三個特色:特色一,實施“海大學生人人學會游泳”戰略。依據學校所處熱帶南方島嶼的特點,以游泳教學為核心,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育專長,培養學生掌握生存技能。特色二,把木球這項新興休閑項目引入到體育教學中,豐富了教學內容。特色三,體育課程實施俱樂部模式,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有利于體育課程的開展。華南理工大學結合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師資情況,開發課程資源,引進時尚體育,開設了無線電測向、定向越野、攀爬與釣魚、跆拳道、高爾夫球、皮艇、瑜伽等項目。此外,每年一度的中國女排與華南理工大學男排對抗賽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中山大學專為大學一年級當中身體素質較差、參加其他專項體育課學習有較大困難的學生開設了身體素質提高課,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初步掌握幾個較為普及的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以適應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教學內容以發展身體素質的理論、方法和練習為主,結合健身、籃球、排球、游泳等項目的基本技術,促使學生了解提高身體素質的原理,掌握有效的練習方法和手段。

華南地區6所“211工程”高校都為身體異?;蛴新圆『蜕眢w虛弱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康復課,傳授一些基本的健身理論和太極拳、氣功等養生功法。

表4 華南地區6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表

2.5 華東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華東地區包括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和上海六省一市,我們對16所211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為華南師范大學、河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同濟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和安徽大學。

表5 華東地區16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統計表

表5顯示:華東地區16所“211 工程”高校均為學生開設了籃球、排球、足球和羽毛球課程,乒乓球只有1所學校沒有開設。健美操、網球以及武術在所調查的學校都有開設。就整個華東地區來說,北方的體育課程內容相對來說較少,主要還是一些傳統的項目。南方經濟水平較高,體育課程中引進的新興娛樂休閑項目較多。該地區的健美和手球的開展要比其他地區好,有3所學校將具有民族特色的舞龍舞獅引進課堂。

蘇州大學、東華大學采用俱樂部形式,同濟大學采用協會學分制管理模式,在健美操和武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雙語教學。華東理工大學將龍舟、毽球、排舞、國標、板球、踏板操和高爾夫球這些民族傳統項目和國際性項目引入課堂,具有廣泛的健身性、娛樂性;在理論課方面將其分為體育競賽、體育文化、健身指導、體育工程和針對性課程五個選修模塊。南京農業大學和東南大學在學校體育課程中,引進了風靡歐美的橄欖球;河海大學體育課程中保留了健身性很強的體操項目;復旦大學開設擊劍課程;華東師范大學開設了珍珠球、保齡球、水上救護和瘦身;東華大學開設了舞龍舞獅、健身自行車和腰鼓。廈門大學武術課開設有多個項目,有太極拳(劍)、武術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蘭拳(扇)、自衛防身、形意強身功等;還利用廈門國際馬拉松的賽事資源,將馬拉松這個對體能要求極高的項目開設為一門體育課程,另外籃球裁判和排球裁判作為一門選項課單獨開設。

華東地區16所“211 工程”高校中,華東理工大學和東華大學的體育課程內容最為豐富,在國際化和民族化方面與其他地區相比有著很大優勢,體現了《綱要》體育課程內容的國際性和民族性結合的要求。所有高校都為體質較差或有疾患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與康復課程。

2.6 西南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西南地區包括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市。我們對6所211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為貴州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

表6 西南地區6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表

西南地區6所“211工程”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除電子科技大學較為豐富外,其他學校開設科目較少,且新興項目融入體育課堂較少。電子科技大學開設項目23項,其他在10到14項之間,項目沒有太大區別。表6顯示,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和網球6所學校均為學生開設,其次就是健美操、游泳等。在西南地區,定向越野課程開設的學校較多,這與該地區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豐富的山地資源為這項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這項運動在提高學生體質、磨練學生意志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最具特色的學校是電子科技大學,將籃球裁判、足球裁判、排球裁判、田徑裁判、運動心理學和游泳救護作為必修課單獨開設,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該項目,在提高學生體育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方面是幫助很大的。此外,學校還對學生實行業余運動員等級、業余裁判員等級制度,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各個學校都為體質較差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課程??傮w看來,西南地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仍以傳統的體育項目為主,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引進不足。

2.7 西北地區“211 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分析

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對其中5所211高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為西藏大學、青海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和寧夏大學。

表7 西北地區5所“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統計

西北地區4所“211工程”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基本都是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體育課程內容較少。青海大學和西北大學一年級基礎體育課多為田徑項目和身體素質練習,青海大學在第一學期開設中長跑和武術類項目,第二學期安排短跑、游泳等體能類項目和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技能類項目。青海大學亦是如此。不同的是將體能類變為鉛球、跳遠和健身跑,還開設了具有西北特色的安塞腰鼓和健身秧歌,既拓展了課程內容,又傳承了民族文化。寧夏大學將理論課以講座和網絡教學的形式集中在一年級開設,增加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并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針對學生耐力素質較差的現狀,為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改善學生身體形態和機能,將發展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耐力跑作為教學內容。各學校都設有體育保健課程。

3 對現階段“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存在問題的思考

3.1 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呈現出“三性”特征,普及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具有區域性、地域性和季節性特征,課程內容的設置受到該大學所處的地域位置、該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和該大學自身的綜合實力及影響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東北地區開設有地域特點和季節特色的冰雪項目。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開設游泳課的學校較多,部分發達地區的“211工程”高校還開設有皮劃艇課程,一些學校利用資源優勢和場地優勢開設了對于場地設施、運動裝備和師資力量要求較高的項目,如高爾夫、擊劍、攀巖、保齡球和棒壘球。西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多數學校開設定向越野課程。西北地區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安塞腰鼓、健身秧歌等課程,但對于各地區來說這些項目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沒有大范圍在高校開設。

3.2 體育課程內容設置較為豐富,覆蓋面較寬,但有些內容未能很好地體現體育課程目標

總體看來,《綱要》頒布以來“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所開設的運動項目是比較豐富多樣的,既包括了學生在中小學接觸到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又囊括了時尚流行的運動項目,可以說基本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擴大了學生選擇的范圍。但有些課程內容如飛鏢、棋類、臺球等,雖然能滿足少部分學生的個性需求,但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內容時,其參與運動、掌握技能、發展與健康有關的體能等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都未能實現,對于改善大學生體質、增進健康、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的作用不大,所以,這些項目作為體育課程內容的合理性不足,不適宜選為大學體育課程內容。

3.3 現行“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大綱所呈現的課程內容構成不夠合理

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包含三方面——體育知識、原有的運動經驗和身體練習,其中知識是統領,經驗是基礎,身體練習是核心。身體練習是體育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征,是體育課程內容的核心部分,應占較大比重。但從現行的大學體育課程大綱內容設置中可以看出,大學體育課程內容構成的三要素比例失衡,對于能夠改善體質、促進健康、強化體能有直接作用的內容設置越來越少,導致身體練習的核心地位弱化;教授身體練習所必備的知識、原理以及該項目所蘊含的體育文化與體育精神的內容安排較少,在一些學校上述內容只針對身體異常的學生,這種課程內容設置削弱了體育課程內容對大學生的認知發展價值、審美發展價值和道德發展價值[2],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傳承體育文化。

3.4 課程內容設置單純追求民族性,卻未能達到健身與體育文化傳承的效果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是《綱要》對大學體育課程內容選編所提出的主要原則之一。在現行大學體育課程大綱內容設置中也列入了許多民族性的項目,如風箏、空竹等,雖然這些項目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具有娛樂性和傳承性,但對鍛煉身體的價值不大,大多數學生只是簡單地知道怎么練習,卻很少能了解項目本身的文化內涵,達不到健身與體育文化傳承的效果。

4 建議

針對當前“211工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地區差異較大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要給予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高校以政策和經費支持,讓這些地區的高校在引進體育課程內容和教師方面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

各個地區的高校應利用自己獨特的地域優勢,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上更進一步,因時因地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彌補體育課程內容的不足,不斷完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東北地區可以開發冰雪項目,華東和華南地區可以利用水上資源優勢引進和開發水上體育項目,西北地區則依靠山地資源改進或開發新項目,西南地區可著重開發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體育項目。

針對當前“211工程”高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以技能為主的現狀,可以通過改進原有項目的競技性,體現其文化性、娛樂性、健身性和實效性,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課程中,達到體育促進健康的目的。

重視體育文化的傳承,豐富體育理論課程內容。體育教育的根基是體育文化,沒有文化的體育是不能持久的,是缺乏生命力的,而缺少一定知識容量和文化底蘊的大學體育課程內容也是不完整的。大學生體育實踐的實效性和長期性及體育認知、體育意識與習慣的養成等需要豐富的體育科學知識和體育人文教育,所以體育理論知識也是大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多種形式進行組織與呈現,真正實現體育的教育功能。

國外部分體育課程采取服務性收費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膨脹,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日益增多,導致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支持性資金相對不足[3]。為解決體育課程教學規模日益擴大與投入資金相對不足的矛盾,我們應該考慮在一些高耗費類體育項目(例如高爾夫球、網球、棒球、水上運動項目等)的教學中,采取收費服務的方法,補充一部分體育課程教學所需資金。

[1]于曉東.新中國60年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回顧[J].體育學刊,2010,17(4):55-58.

[2]霍興彥,林元華.關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6):42-44.

[3]於鵬.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109-111.

猜你喜歡
綱要課程內容設置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水彩畫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解讀
本刊欄目設置說明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三維”綱要促轉型 競進提質再跨越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