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早期維新思想代表之宋恕

2014-11-24 18:22黃溯倪珊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黃溯+倪珊

[摘 要]宋恕是近代一名維新思想家,本文通過對宋恕漢后儒學陽儒陰法觀點的闡述,論證了宋恕所持的歷史觀,又結合其托古改制思想的實質,分析了宋恕民本思想與民主制度的區別,展示了他在維新思想上的不同側重點和局限性。

[關鍵詞]宋??;維新;陽儒陰法;托古改制

一、宋恕生平及其思想產生的背景

宋?。?862-1910),溫州平陽人,家境寬裕,后趨拮據,晚年改名衡,字平之,號六齋。自幼聰穎,才思敏捷,有“神童”之譽,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孫鏘鳴賞識,許以小女。孫家藏書十萬卷,其中有孫手抄清朝禁書——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對宋恕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宋亦在之后向譚嗣同、蔡元培等推薦此書。1887年后隨孫鏘鳴出游上海、南京等地,結識了譚嗣同、梁啟超等變法人士,也閱讀了不少西方書籍,又大致了解了當時的國內外形勢,進一步推動其思想的形成。1892年,宋恕決心謁見直隸總督李鴻章,撰寫了《上李中堂書》并附《六字課齋卑議》,《卑議》是宋恕維新變法思想的總結,李鴻章比較欣賞,他評價宋恕“洞悉民瘼,真通治術,此等奇才,生平稀見”,譚嗣同也寫詩贊到“卑之猶可后王師”。其后,宋恕家境陷入困頓,加之體質羸弱,自幼多病,生性謹怯,又遇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喋血,宋恕不敢再公開、激進的闡述自己的思想,也無力或不敢刊發著作,逐步退往了維新運動的二線,是故聲名不顯,著作留傳較少。

宋恕出生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失利,洋務運動興起,太平天國運動方盛未敗,清朝內憂外患之時。彼時清廷已被迫對外開放,上海、寧波、南京均為通商口岸,有不少西方書籍和西方思想被西方學者、傳教士或中國的有識之士引進,孫鏘鳴亦在宋恕青少年時常向其介紹魏源。待宋恕出游時,上海、南京等地已有不少倡議變法的維新人士,他們積極提倡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改革政治與教育制度,發展民族工商業。宋恕不僅結識了譚嗣同、梁啟超等人,還在上海與一些日本文人、僧侶相交,了解了明治維新后的日本,進一步看清了中國當時社會模式的落后。

二、宋恕的退化史觀與陽儒陰法論

法國博物學家布豐提出了退化論,認為部分高等生物會退化,從而形成了某些低等生物。而對于中國歷史,自漢代開始有很多文人儒者認為三代時期是一個理想社會,春秋戰國之后逐漸禮崩樂壞,形成了社會制度的倒退,可以稱他們這樣的觀點為退化史觀。

1897年,宋恕在對友人的書信中寫到:“中國事事不如古,宜也,治化不日進則日退,故無怪我國之好古?!庇纱丝梢?,宋恕也是退化史觀的支持者。同年在《〈自強報〉序》中寫到:“自戎秦任鞅,禁民議令,五三良法,蕩然罔存?!痹凇读终n齋津談·宗教類第十》中也認為:“自戎秦吞中國,以商鞅之教愚民,而孔氏之教隱,中國乃長夜矣?!边@些說明宋恕也贊同上古三代是中國古代社會制度最良好的時期。而在《批高任之文稿》中更是直言:“神州自秦人師戎翟之法,長夜數千年,成一上下交征利、毫無公理之世界;而泰西政教日新月異,豈但不可與秦后之神州同年語,即持較秦前之神州,亦實遠過!”在他看來,西方的制度已經超越了最受推崇最民主的三代時期。

宋恕退化史觀的核心是陽儒陰法論,在《書陳蟄廬〈治平通議〉后》中寫到:“周后明前,儒家興西,法家熾東,董、韓、蘇、程之倫,莫不以法亂儒,長夜神州,孤識隱痛?!痹凇顿涀T復生》中亦提到:“秦以前儒自儒,法自法,世主能苦儒不能亡儒。自叔孫通首以法亂儒,媚泗上劇盜,而武帝時曲學以阿酷吏者加甚焉。于是儒法混而儒乃幾亡!”法家思想重刑,專制,反禮而好利,儒家則重仁政,重禮義,重民本。宋恕認為,自秦采用法家商鞅之后,又有大儒如董仲舒、韓愈、蘇軾、程頤等為了取悅統治者,維護統治者的利益,“陽述孔孟,陰祖商李,媚上專權”,儒家的外皮下流淌的是法家的血,在這樣的愚民教化之下,中國陷入了長夜。而之所以得出陽儒陰法是中國退化根源的則是開眼看世界后與強盛西方的對比。

彼時中國社會盛行一種西學中源學說,認為中國自古繁榮,孔孟之學向西傳播,教化西人,才有了如今西方的強盛,有李鴻章、鄭觀應、王韜、馮桂芬、薛福成等主張,這既是因為當時知識分子的局限性,也是因為提此學說可以減少“師夷長技”中的壓力,雖然是“禮失求諸野”,但歸根結底仍然是找回祖宗法度,方便了西學傳播。宋恕在《六字課齋津談·尊孔類第二》中寫到:“周后明前儒家之學漸行于歐羅巴洲,法家之學盛行于亞細亞洲,非但中國也,印度、波斯及諸小國皆受法家之禍。嘗疑孔子生前已有‘乘桴浮海、棄絕此土之意,或身后神識渡海生西,不昧來因,仍創儒教,彼土眾生罪業輕淺,遂得漸行其學歟!”可見宋恕也是西學中源學說的支持者,而決定他這一想法的則是宋恕對風俗、制度的全面考察和外出游學后與西方社會進行的對比。在教育上,儒家有孔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儀、音樂、鍛煉和算術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當時中國只重時文,西方在教育上卻很重視這些,設有數學、音樂、體育等課程,“白種諸國君臣相接,猶存古禮儀”,“今琴瑟之學幾絕于世,有議及學校宜復琴瑟者,眾大怪之;而日本及白種諸國大小學校,莫不列雅樂于正課,依然唐虞、三代之風”。在言論上,宋恕認為“三代以上,名人議論皆極平極實”,“秦、漢至唐,漸不平實”,“宋后風氣,以好罵為圣賢,談子談史,不按原文,信口大罵,便得高譽”。反觀西國“每事論實論理”,中國則“每事論名論例”,“名與例,昔之黠者所立以便己,而愚者相與死守之”。在政治上,“今宜昭求英、德、法、美、日本等國議院、報館詳細章程,征海內通人斟酌妥善,與學校同時舉行。三大綱領既舉,則唐虞、三代之風漸將復見”,可見宋恕認為西方開議院、建報館等政治舉措皆是三代遺風。在刑訊上,“按白種各國皆無刑審法,聽訟與眾共之,大有三代之風”。在婚嫁上,趙宋以前,“離圣未遠,尚有仁俗”,“元、明之后,禁苛再適,于是夫妻、姑媳或難共居,欲出不能,欲去不得,逼成相戕,比比皆是”,而在西方是“歐洲諸國之俗,則男限一妻,女亦限一夫,許改娶、改嫁”。在對待人民上,儒家主張德治、仁政,行“王道”,孟子也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民為邦本,本固則邦無危象,……海外望國,深明斯理,故極力求富而藏之于民,蓋與法家富國之旨殊矣”,所以,在宋恕看來西方秉承的也是民本思想。雖然因其局限性,宋恕不能完全區分民本和民主,但他確定西方的民主與唐虞、三代時的原始民主相差無幾,西學是繼承的儒學。因此,宋恕認為,秦之后實行陽儒陰法,社會倒退,不僅有相對自身歷史的縱向比較,也有西方施行儒學,后來居上的橫向比較,以此佐證陽儒陰法確為退化,可以說,宋恕不僅繼承了退化史觀,更是創造了退化史觀新的發展。

此外,宋恕對日本的研究是其退化史觀的重要成因和構成部分。歐陽修《日本刀歌》中寫到:“徐福行時書為焚,逸書百篇今尚存”;“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宋恕二十歲時讀到《日本刀歌》,“始知海外有先王大道尚存之日本國”。而在1887年,宋恕游學上海時又讀到岡千仞的《尊攘紀事》、《觀光紀游》,岡本監輔的《萬國史記》,“其后客南北,銳意求彼土書,所見日多”,可以說宋恕是不多在甲午戰爭前就已相當了解日本的知識分子。宋恕極推崇日本的儒學思想,認為它不受法家影響,在讀伊藤仁齋的《論語古義》后不禁贊賞到:“大聲疾呼,力明古義,誠哉孔氏之功臣、百代之儒者歟!”在《〈親燈余錄〉序》中,宋恕描述日本為“真儒輩出,學校書庫殆遍諸州,講堂大開,庶民參聽”,“六藝為教,同符三代”;在《六字課齋卑議》中亦多次提到可“取法日本”。所以,從蠻夷倭寇到超越中國成為“黃種之國,日本最治”,宋恕認為最重要的正是純正的儒學思想,這極大推動了宋恕崇古思想與退化史觀的形成和發展。

三、托古改制與宋恕的維新思想

托古改制最初源于西漢末年的王莽,當時土地兼并嚴重,社會矛盾激化,王莽為實踐自己心目中的儒學思想,代漢建新后仿周朝井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稱“王田”,又實行鹽鐵官賣、政府鑄錢等。后有王安石變法亦含托古改制的影子。至清末康有為,為宣揚西方的民主思想,論證變法的合理性,撰寫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將孔子塑造為托古改制的鼻祖。同是托古改制,王莽和康有為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確信存在一種良好的上古制度,希望依托古制來改革社會,而后者則認為上古的大治是莫須有的,托古只是利用了人的崇古心理,在改革時降低人的恐慌和對抗。宋恕的主張在內容上雖然與康有為相近,然而在實質上卻與王莽類似。

宋恕十分推崇上古三代,認為三代的模式與當時西方、日本的制度是相通的,前文有多處提到,在談及西方在教育、民主等方面的先進舉措時多贊其有“唐、虞三代之風”??梢娝嗡”旧泶_信三代時為大治時期。在與友人孫寶瑄談話時宋恕講到:“中國欲步武泰西,必先復三代,由三代然后進于泰西?!痹凇渡侠钪刑脮分懈侵毖裕骸俺芎笾?,反秦前之治?!闭f明宋恕的變法主張是要先回歸古制,所以說宋恕所持的這種早期維新思想是源于他的退化史觀,而思想的核心——托古改制則近王莽而異于康有為。

正因如此,宋恕雖然也主張維新變法,但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與軟弱性。又加之宋恕青年時多受永嘉學派影響,深讀《明夷待訪錄》,宋恕的改制內容多注重經世致用,關心民瘼,幾乎沒有提到政治制度的改革?!读终n齋卑議》是宋恕用來系統性論述其改制主張的,在《卑議》印本中,有民瘼篇十章,全面論述了盜賊、水利、刑罰、吏胥、賦稅等各種民生問題,賢隱篇十五章,講的是教育制度、科舉制度、學風、官風等,變通篇三十七章,闡述了教育(如師范、四科、開化、學會等章)、官制(如樞部、閣院、華銜、九曹等章)、司法(如聽訟、輕刑、司捕、懲罪等章)、財政(如重祿、停捐、泉幣等章)、民生(道路、醫藥、水火等章)、文化習俗(著書、正名、廣譯、服色、倫始、析承、節漸、禮樂等較多章節)這幾方面的改制綱領,而其中圍繞的中心則是民生,無論是教育方面如何教化民眾,官制方面如何淘汰冗官,司法方面如何聽訟輕刑,還是財政方面如何停捐鑄幣,民生和文化習俗更是直接相關,這些都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使人民更好的生活。而他在其他著述中提倡學習西方的教育、醫藥、司法、風俗等制度也是為了改善本國民生。此外,宋恕還在《六字課齋津談·頌揚類第一》中寫到:“國朝家法不立太子,擇賢嗣位,故能列圣相承,文治武功超越往古”;“國朝仁政,無論大小,均非漢、唐、宋、明所曾有?!憋@然,宋恕并未激烈反對封建清朝,他關心的重點是改善民生而非改革政治體制,不能明顯區分民主制度和民本思想。

四、結語

宋恕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重要的思想家。雖然受其歷史觀、性格、見識等影響,宋恕的維新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和軟弱性,但在介紹西方,提倡西學,主張變法等方面仍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出了很多思想,尤其是研究日本,批判程朱理學,提倡男女平等,革除陳俗陋習等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參考文獻:

[1]胡珠生.《宋恕集》(上、下)[M].北京:中華書局,1993-92.

[2]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9.

作者簡介:黃溯(1990-02),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師范大學政社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倪刪(1989-03),女,浙江湖州人,杭州師范大學政社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