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思茶館文化與城市生活的互動

2014-11-24 03:54葛傳海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微觀世界公共空間茶館

葛傳海

[摘 要]《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是王笛先生繼《街頭文化:成都的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之后的另一部力作。該文既對中國近代城市史進行了深度剖析,也對大眾文化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探索,深刻地反映出在20世紀中前葉“天府之國”—成都的茶館文化和城市社會生活的互動關系,乃是一部現代版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關鍵詞]茶館;城市生活;成都;公共生活;公共空間;微觀世界

蜀漢時期,文獻上已有蜀地種茶、賣茶的記載。歷經魏晉南北朝,茶樹種植拓展到長江流域,飲茶漸成風俗,茶葉貿易初具規模。唐玄宗開元年間,已經出現茶館的雛形,茶葉還大量流入吐蕃和回紇地區。唐代陸羽的《茶經》問世,被譽為“茶葉的百科全書”,使得“天下益知飲茶矣”,飲茶之習還流入北方。宋承唐飲茶之風,徽宗朝翰林圖畫院畫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里生動地描繪了都城汴京繁華的市井景象,其中亦有大量茶館和茶樓,當時的茶館已具有喝茶聊天、品嘗小吃、做買賣、談生意等功能。到明清之際,飲茶品茗之風更加盛行,茶館業形式愈益多樣,茶館功能也愈加豐富。

進入近代以來,茶館在中國城市生活變遷中的愈顯重要的角色,是非常理想的觀察社會、經濟、思潮文化和地方政治變化的場所。

一、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的創作

關于探討近代茶館的文著,主要以上海茶館的研究居多,而對于近代成都茶館的,卻是比較少的。而作者在編寫《街頭文化》時不斷發現成都茶館的文獻資料,這給作者萌發了撰寫專著的念頭。

文中導言部分敘述了茶館(成都人稱為“茶鋪”)在20世紀前半葉成都這樣一個城市公共空間里存在的“特殊性”和“文化解讀”,分為“城市和茶館”、“茶館的攻擊者和捍衛者”、“城市史視野中的茶館”、“茶館敘事中的地域論”、“茶館的生態與環境因素”、“資料與文本解讀”等六節,。貫穿此時城市改良和現代化過程中有兩條主線:一是國家和現代化加強時的地方文化削弱,二是以茶館為代表的地方文化對國家權力和現代化的對抗。

全文主要內容分了四部分:

第一、茶館與城市生活的社會互動,即茶館的社會史。茶館是成都市民公共生活的主流空間,市民就猶如茶館里的血脈,成為日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二章考察了茶館中各種人物的公共生活,揭示了茶館怎樣成為人們社會化的地方,人們怎么樣在那里建立人際關系,以及人們在茶館中進行的其他各種活動。第三章討論茶館里的娛樂活動,作為地方戲和曲藝表演的場地,茶館則提供了場地。從茶館里表演的內容,這能夠使我們看到一般民眾得到什么樣的通俗教育:大眾娛樂使得那些缺乏教育的人們,被無意識地灌輸了傳統的價值觀,這成為地方精英和政府力圖改良和規范大眾娛樂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章分析了茶館的階級及性別問題。茶館為來自各個行業、各種社會集團和各個階層的人們提供了空間。過去,婦女是不能進入茶館里的,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逐漸開始接受婦女,20世紀初期婦女開始進入了這個男人的世界,婦女的參與使得茶館的生意和運作有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婦女的社會地位也有了慢慢的變化。

第二、茶館與城市生活的經濟互動,即茶館的經濟史。此部分著重考察了作為盈利性的商業機構的茶館運作本身。第五章從經營角度分析茶館,包括茶館的數量規模、管理競爭、雇傭勞動、資金利潤、環境衛生、稅務負擔等。還特別分析了茶館“這樣的小本生意”在日益惡化的經濟狀況外加國家控制的強大干預下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第六章考察了茶館職業公會(簡稱“茶社業公會”)在政府和茶館行業之間扮演的角色,公會所發揮的作用,如處理與政府的關系、控制本行業等日常大小事務??刂苾r格和協調稅務是公會處理的首要事務,同時也是公會和政府發生矛盾沖突的最經常的領域,但在控制茶館數量則是公會與政府合作最為密切的方面。第七章集中討論茶館的雇傭(“茶博士”、堂倌、“女茶房”)問題,特別是勞動力、工作狀況、性別沖突以及職場文化。茶館工人必須應付各種人物和問題,他們的經歷揭示了茶館中的各種社會關系。因此,茶館成為一個切入點,透過這個切入點可以觀察小商業的勞動力和工作環境、性別沖突、大眾文化、公共生活以及中國勞工階層的另一面。

第三、茶館與城市生活的政治互動,即茶館的政治史。此部分考察了社會沖突、國家和地方政治是怎樣影響茶館、茶館生活和茶館文化的,以及茶館怎樣被政府和精英改良者所控制的。第八章探索了袍哥與茶館的關系,揭示了茶館這個空間充當了秘密社會組織的一個碼頭和公口,支配了地方政治、社會和經濟生活。本章還分析了茶館作為維持社區穩定的“民事法庭”,人們在那里解決糾紛和沖突,在社區治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九章討論茶館里及有關茶館的沖突。由于社會動亂,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在茶館里,民眾為生存而奮斗,流氓橫行霸道,兵痞毀壞茶館財物,盜賊偷竊茶館和顧客的財物等,形形色色大小事件層出不窮。第十章揭示了茶館中的政治。茶館里的“政治”分為三種,即大眾的平民政治、改良者所推行的精英政治、政府統治下得國家政治。改良成為政府和精英的政治議程,隨著政治的演變,各歷史時期的具體實踐則五花八門。從晚清到民國,茶館總是一個政治舞臺,充分展示了地方政治和國家政治以及兩者的復雜關系??箲饡r期,茶館政治更是達到頂峰,茶館被用作進行全民動員和戰時宣傳的場所,日常生活與國家政治的聯系之緊密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

第四、結論為第十一章。對國家權力怎樣影響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進行綜合討論,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地方文化對現代化所推行的同一性作出反應和進行抵制,考察了茶館作為微觀世界是怎樣反映了大的世界的變遷,討論地方知識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全國模式。作者還把茶與西方的酒館和咖啡館進行比較,分析中西方之間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的異同。并探討了20世紀上半葉茶館、茶館文化、茶館生活在多大程度上被改變了,但在多大程度上又頑強地幸存下來。

二、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的學術價值

第一,以小見大、從細微入手、折射出宏偉的歷史畫面?!安桊^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這句民諺一語中的,道出了作者的寫作思想和意圖。此文是作者從新文化史與微觀史的角度來研究中國近代社會史的一次實踐。新文化史和微觀史觀是最近幾十年來國際上的史學新潮,其研究主題包括物質文化史(飲食、居所、家具等)、身體史(性別史)、表象史、語言社會史、旅行史等,其研究方法是相對于宏觀史學對一個人物、一種事件或一個組織或制度所做的考證、排比、敘述性的研究。作者以茶館作為一個微觀物體,力圖再現成都的公共生活和文化現象,勾勒出在基層單位上公共生活的完整畫面,并通過挖掘在成都茶館中所發現的形形色色的大小事件,構建茶館和日常生化的歷史敘事和微觀考察。

第二,序言對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這個概念進行了具體討論,認為它并非過去人們理解的總是一個與國家對立的社會和政治力量,而是指物質空間,并以茶館為考察對象,詮釋了在近代化過程中,“強國家與弱社會”這對力量對比關系是如何在茶館這個這個“公共領域”得以體現的。

第三,關于“宏大敘事與日常取向”,即傳統的政治或官方的史學轉向人們日常生活的史學。作者認為:“地區和地方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個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識。當我們把微觀視野放在民眾、日常、街頭、茶館等問題時,精英、國家、政治運動等也不可避免地納入我們的討論之中。這種取向使我們在研究微觀問題時,也充分注意到宏觀的歷史事件。雖然微觀歷史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或‘小歷史,但其所揭示的問題有助于我們解決大歷史?!?/p>

第四,是檔案資料的豐富與翔實,乃是中國第一部茶館歷史的成文書。檔案資料主要包括成都市檔案館藏關于茶館的大量資料,這些有價值的記錄散布在警察、商務、政府商業管理等檔案之中。到目前為止,中外歷史學家幾乎未使用過這些檔案。這些資料提供了大量關于茶館的信息,包括經營、資金、利潤、競爭、價格、征稅等。發生在茶館中的許多事件,像爭執、偷竊、賭博、走私、暴力、仇殺等,在警察檔案中亦留下了大量記錄。民國時期的地方政府和警察發布了許多了關于茶館的規章,涉及公共秩序、秘密社會、娛樂控制、行為規范、政治規范、衛生標準、服務態度等各個方面。這些檔案資料提供了可信的記錄,為研究茶館以及相關問題奠定了基礎。此外,作者還使用了大量國內和國外的報刊、學者筆記、私人記錄、文學作品等,例如《成都晚報》、《成都快報》、《華西日報》、《華西快報》、《四川官報》、《國民公報》、《通俗日報》、《淘金記》等,其中不亞于上百種的英文和日文資料。文中還刊登了大量的漫畫和大量國外傳教士和國內游人學者在川時拍攝留下的真實照片,使得圖文并茂、增強了視覺效果、加強了歷史場景的作用。

第五,本文對于研究區域史、城市史、性別史(尤其是婦女史)很有借鑒作用。四川在中國古代以來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因素、地理和經濟位置,一直以來是史學重地,因此,《茶館》的成功,是對于近代以來四川區域史和城市史研究的一次具有深刻意義的突破。對于婦女史研究而言,抗戰時期,婦女開始在成都茶館謀生,被稱為“女茶房”。1937年女茶房在成都出現是個新現象,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婦女進入茶館充當女招待,在成都代表著一個重大進步,既是雇傭形式的變化,亦為茶館生活和文化加入了新因素,改變了婦女的公共角色和性別關系等。文中第七章通過研究女茶房的不同生活背景、工作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遭受的各種性別歧視和騷擾,以及他們在公眾眼中的各種形象的考察,可以了解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

最后,作者還有意識地將中國成都的茶館和歐美的咖啡館、酒吧、餐廳進行了比較,這樣既給我們提供了參考框架,也使我們看到在不同世界和地區的人們怎樣從事公共生活、怎樣使用他們所建立的公共空間。

三、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存在的問題和疑慮

首先,第一章(導言)和第十一章(結論)部分內容存在累贅重復的現象,即文中對茶館研究的三個主題:茶館的社會文化、茶館的經濟文化、茶館的政治文化。導言部分已經將茶館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總的概況敘述了兩遍,但在結論部分又復述了一遍,我認為還是多此一舉了。

其次,大量的英文和日文資料是由外國人匯編的,由于外國人和中國人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不同,其筆下的資料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就猶如1987年意大利的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末代皇帝》,盡管業內和業外對其的評價非常高,但此片帶有“歐美人眼中的封建晚期的中國,顯得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然后,盡管作者是以專題模式來撰寫的,但是在“1900年到1950年”縱橫半個世紀這樣較長的時間段里描述部分內容,結構還是略顯得凌亂了。譬如第十章(秩序),“千變萬化的政治萬花筒”這部分內容,我覺得可以放到第十章開頭部分講解,或者放到第三章(娛樂)里的“娛樂控制”這塊?!皬摹菡剣碌健桊^政治家”的內容可以連著前面的內容繼續寫,但是標題可以省略。

參考文獻:

[1]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賈艷曉.《宏觀社會生活到微觀茶館的思考—讀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J].傳承.2011

[4]方潔瓊.《小“茶館”里的大“國家”—讀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J].文史月刊.2012

[5]馬敏.《追尋已逝的街頭記憶—評王笛著<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J].歷史研究..2007

猜你喜歡
微觀世界公共空間茶館
微觀世界
《成都老茶館》
生活中的微觀世界
《長沙茶館文創產品設計》
微觀世界
微觀世界真神奇
杯水車薪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