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品文物霉害預防性控制

2014-11-24 02:33齊偉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齊偉

[摘 要]紡織品文物是霉害的高危群體,霉菌對紡織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預防霉害的關鍵是控制霉菌發生的要素,紡織品文物霉害控制應是防治結合且偏重于防,在特殊條件下可以慎重采取干預性殺菌滅霉措施,且“治”后應當加“防”。

[關鍵詞]紡織品文物;霉害;預防性控制

霉腐微生物分布極為廣泛,堪稱無孔不入,因此文物遭受霉腐的可能性普遍存在。霉腐微生物在常溫常濕條件下最易發生的是霉菌,因此霉菌對文物的危害最大。凡生長在營養基質上形成絨毛狀,蜘蛛網狀或絮狀菌絲體的真菌,統稱為霉菌。

霉菌對紡織品文物有多方面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將紡織品材料本身作為養分分解利用,滿足生存需要,從而直接引起破壞;霉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有機酸使紡織品文物在酸性環境下加快劣變速度;霉菌在代訪}過程中產生色素,會將織物表面污染,并因菌體本身堆積或自身產生的粘性物質,致使腐爛部位高度吸濕,變軟,發潮,發粘,散發霉味;因霉菌是好氧微生物,能將一些有機物經三羥酸循環徹底的氧化,在此過程釋放出的能量部分滿足霉菌自身活動能量需求,其余將以熱的形式散發,因而導致局部升溫和濕度加大,進而促進霉菌生長繁殖,加快文物裂變速度,形成惡性循環。

在不計現代物理防治方法對專用儀器設備的特殊要求和化學滅霉方法對紡織品文物材質的潛在危害和滅霉失效期的前提下,其滅霉效果是很好的,但滅霉處理本身并不能徹底杜絕霉害后患,還需要處理后的科學預防管理,有些霉菌休眠期很長,可以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死亡,一旦遇到合適的生長環境或又有新的霉源感染,文物霉害便會卷土重來。對于紡織品文物霉害的防治,應是“防”字當先,防治結合,而不是以“治”代“防”。在了解霉菌生長習性和所必需生存條件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選擇適宜的預防手段,就可最大限度的避免霉菌的危害。任何有助于避免或降低霉害發生幾率的措施都屬于文物霉害預防性控制的范疇,而了解霉菌生長繁殖條件即霉害發生的條件,是防霉的前提和要素。

霉菌生長的條件是有足夠的營養基,足夠高的濕度,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刂七@些生長條件是預防和控制霉害的關鍵。以下這些要素中,得到控制得越多控制效果越理想,霉害發生的幾率就越低。

1、水分

水分是霉菌最基本的生長要素,是霉菌所有生理生化反應的必需品,離開了水霉菌就無法生存。干燥不利于霉菌的生長繁殖,環境干燥時霉菌細胞失水,細胞內鹽分濃度增高或蛋白質變性,導致霉菌生命活動降低或死亡。霉菌能夠生長出菌絲,伸展到空間吸收水分,在相對濕度高于70%時生長的較好,在相對濕度低于64%時任何霉菌都不能生存。因而控制環境相對濕度低于64%,是預防霉害發生的方法之一。

2、溫度

溫度是影響霉菌生存活性的另一重要因素。霉菌體內進行的所有反應都需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其中很多反應都有酶參與,酶是具有蛋白質性質的有機催化劑,各種酶都有自己的最適溫度。霉菌迅速生長繁殖的溫度稱為最適生長溫度在25~32攝氏度之間。紡織品文物保存環境在至少低于25攝氏度以下,便可大大降低霉害發生的可能性。18~20攝氏度較為適宜紡織品文物的保存。

3、pH

一定的酸堿環境也是霉菌正常生長繁殖的必須條件。環境pH影響溶解度,營養物質的理化狀態,氧化還原電位等霉菌的外環境。pH還會影響酶的形成、活力、代謝途徑和細胞的透過性。霉菌喜歡在偏酸性的條件下生存,其最適pH為3.0~6.0。因而,紡織品文物表面偏酸性的污染物會增大霉害發生的幾率。紡織品文物所用的包裝和存放材料應為中性穩定材料,偏酸性材料會引發霉害,危及紡織品文物。

4、空氣

空氣是霉菌的生存條件之一。霉菌是專性好氣菌,只有在空氣或有氧的環境下才能生存。因而,將紡織品文物存放在無氧小環境中有利于避免霉害的發生。

5、強光

強光除了會對部分菌的激活起到作用外,還有一項問接的影響。在強光尤其是紫外線的作用下,紡織品文物材質的光老化加速,蛋白質長分子連被裂解成更易受霉菌侵害的短分子鏈。尤其是在高濕度的條件下,強光會加大紡織品文物被霉菌侵害的幾率。因此,通過減少紡織品文物曝光時間,采取減少或防紫外線的措施,以及減少紅外光的施加量都有助于紡織品文物防霉。

6、通風和清潔

在高濕環境下,當溫度下降時,會產生凝結水現象。適當的潔凈通風可以緩解這類現象,避免文物遭受損害。清潔工作也是減少霉害幾率的重要方法,清潔間接的去除降落在紡織品文物表面的有可能作為霉菌營養源的有機物質,從而降低紡織品文物遭受霉害的可能。清潔工作同時還可以去除降落在紡織品文物表面的霉菌孢子,避免新的外來霉菌感染。與此同時,一定程度上的對文物存放區之外的大環境進行控制調節,也是降低文物霉害的工作之一。

如何防霉:紡織品文物的防霉策略應該是建立在對防霉要素的充分理解和有效利用的基礎之上的。所有以預防性為宗旨的防霉措施都歸屬于霉害的預防性控制范疇。實際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避免或預防空氣中傳播的霉菌孢子降落到文物表面;避免文物保護中所使用的材料及與文物接觸的材料被霉菌污染;避免激活和萌發霉菌孢子;避免文物區內任何植物生長;在處理或恢復已感染霉菌的文物時,盡量使用無菌技術或注意對環境、工具及材料進行消毒處理;所有過程注意霉菌監測;另外,還應杜絕水患和設計制定霉害應急措施并做好應急準備。

在掌握防霉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將現有工作條件和資源最大化地有效利用,精心管理,定期檢查,就可以做到對大批紡織品文物最大限度的降低霉害發生的幾率。通觀紡織品文物防霉的幾大要素,可見它們都跟文物的保存環境和保存、管理及使用相關。在專業的管理和保存條件下,也就是專業的文物預防性保護條件下,霉菌是可以被最大限度的避免的。文物霉害應是防治結合且偏重于防,在緊急條件下可以慎重選擇使用干預性殺菌滅霉方法,且“治”后必須加“防”。這一問題也突出了預防性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紡織品文物霉害預防性控制的前提下,就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干預性殺菌滅霉的工作量,且事半功倍,不留后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