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高專院校德育生態建設探討

2014-11-24 06:32邢獻昆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建設

[摘 要]在了解德育與德育生態內涵的前提下,分析高職高專院校德育生態建設的意義,提出了高職高專院校實現德育生態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生態德育;建設

1.德育與生態德育

對于德育的內涵,國家教育委員會于1995年11月23日頒布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明確界定了其內涵“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體現教育的社會性與階級性,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成部分。它與智育、體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共同育人。高等學校德育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具有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高等學校德育的任務,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p>

所謂德育生態就是將生態學的相關原理滲透到學校的道德教育中,用尊重生命的理念以及整體和諧性、動態平衡性的觀點來認識學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促進影響學校道德教育的各種因素的和諧發展,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新的德育認識觀,把德育看成一個有機性的、復雜性的、整體性的生態系統。它的涵義包括一是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主體性。二是學校德育生態系統具有整體、動態性。三是學校德育生態培養的是完整的“生態人”。

2.高校實施生態德育的意義

2.1改變德育工作者思維方式,觀念實現變革

生態德育提出之后,德育工作者認識到必須確立以“人”為中心,與自然、社會高度協調、和諧的生態德育理念,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工作者只有在思想意識中能確立整體生態的德育理念,學生的主體性的地位和價值,德育的生態性建構才能得以實現。同時,生態德育系統的開放性使德育工作者深刻地意識到,學校德育只是影響學生道德養成的一個變量,是社會文化的生態結構的一部分,它與社會各種因素相關,處于相互制約中。

2.2促進生活中道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學生道德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于生活世界,它能幫助學生確立信念動力源,是道德實踐的土壤。傳統的德育偏于重視精神主體,使道德教育過于理想化、英雄化或至善化,道德與現實生活世界的聯系被割斷,很難落到實處,收效較小。而生態德育則強調德育工作者要關注現實生活,注重學生個體的道德需求和品德心理發展規律,在德育內容和方法上更加貼近生活。

2.3生態德育重視個性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道德建設

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發揮自我,崇尚自由,促進學生完美個性與全面素質提高的創造性教育模式。個性化教育的依據是以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個性。在德育生態系統中,學生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生態位,在參與道德文化建設的實踐中體現自我的道德價值,有利于個性的豐富和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家庭及社區道德文化的建設,為家庭、社區道德文化的生態形成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高校德育生態的實現途徑

3.1順應時代的發展,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

高校德育工作應該體現開放性,并注重時代性。在圍繞德育工作總目標和基本任務的前提下,依據環境、對象的變化進行調整、補充,充分挖掘德育的其他功能。德育要顯現出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并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而顯現其科學功能和生態功能?!叭伺c自然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具有道德意義”“德育是人類自我發展、自我生存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尤其是新時期建設和諧社會的需求。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在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構建中,德育生態性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3.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念

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念,教學生學會做人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在德育工作中要從人的發展出發,教學生學會做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德育工作應遵循的指導思想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要互相學習、互相啟迪、互相幫助,把學生當作的人來對待,認識到學生在教育中處主體地位,在社會上是具有公民的地位。以人為本,教育學生不僅對社會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做現代社會的主人。一些個別德育工作者在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態度蠻橫,缺乏愛心與耐心,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和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實際教學以及與學生的接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疏導,克服其自身的弱點,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健康的社會人。

3.3以師德建設為核心,加強德育師資隊伍

3.3.1重視師德建設

加強大學生德育工作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高校要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地位,采取措施,大力提高教職工的道德素質。通過師德講座、座談會、典型事跡報告會、演講、社會實踐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職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教育學生。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機制,建立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監督機制相關評價體系。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認真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工作。

3.3.2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水平

教師不僅為人師表,還要有科學育人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水平,可以選派一些政治過硬、業務熟練、作風正派的優秀教師補充到德育工作隊伍中去。其重點是加強對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同時要積極開展德育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探索新時期大學生德育工作的特點及規律。做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德育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郭事軍.德育生態:學校德育價值的新取向[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4):135.

[2]喬學斌.論道德教育的生態性建構——當代道德教育困境審視和革新路徑的新視角[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89-90.

作者簡介:邢獻昆(1974-),男,本科,畢業于河南省中醫學院,現工作于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德育助教,發表論文數篇。

猜你喜歡
高職高專院校建設
寒露
質量建設永遠在路上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體育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淺談高職高專院?!痘A會計》教學方法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改革與實踐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改革與實踐研究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策略研究
關于在全國城市建設中實行《公共藝術百分比建設》方案的提議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