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開放的:MOOCs解讀及發展預測
——訪MOOCs專家Curtis J. Bonk教授

2014-11-28 07:57胡雯璟沈欣憶馬小強
中國電化教育 2014年7期
關鍵詞:學習者課程教育

胡雯璟,沈欣憶,馬小強

(1.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教育系統與績效技術實驗室,北京 100875;2.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遠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3.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 100031)

世界是開放的:MOOCs解讀及發展預測
——訪MOOCs專家Curtis J. Bonk教授

胡雯璟1,沈欣憶2①,馬小強3

(1.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教育系統與績效技術實驗室,北京 100875;2.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遠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3.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 100031)

MOOCs;角色;問題;趨勢

訪談者:您好,Bonk教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知道您一直致力于開放教育領域的研究,并在近年來尤其關注MOOC的發展。當前,MOOC是一個全球熱議的話題,我們也得知您自2012年以來也開設了自己的MOOC。所以,首先請您簡要談談在您眼中,MOOC最主要的優勢和魅力在哪里?換句話說,為什么MOOC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這么流行?

Bonk:好的。在我看來,MOOC的優勢是多方位的。第一,在人們投身一個領域之前,MOOC為人們提供了機會去看看他們是否喜歡這個領域。例如,人們可能面臨選擇研究領域的十字交口,MOOC則可以幫助他們了解這些領域,從而決定進入其中一個研究領域。所以,MOOC可以幫助人們打開眼界,試探水深。第二,有些人因為考試成績不夠沒有機會進入斯坦福、麻省理工或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現在,他們可以利用MOOC學習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課程,獲得學習世界級名校、知名教授課程的機會。第三,MOOC體現了遠程學習的優勢,即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學習,特別的,學習的靈活性方便了很多在職學習者。第四,MOOC致力于提供免費的課程,對于美國來說,高等教育花費較高,而MOOC的出現給更多的人提供了接觸高等教育的機會。第五,換一個角度來看,我認為MOOC的優勢還取決于它的使用對象。例如,對學生來說,可以利用MOOC嘗試學習一些知識,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能獲取學分。如果你是一個教授,你可以在你的MOOC課堂上得到眾多學習者的反饋,你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建立聯系。我現在就有挪威的朋友,南非的朋友等,這是在開設我的MOOC之前所沒有的,我的MOOC幫助我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對于學校,MOOC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和建立社會/公共關系。會有一些已經完成學業的校友因為關注了MOOC重新與母校建立聯系,甚至捐資助學。也會有一些人因為學習了某一所學校的優秀網絡課程而決定申請這所學校,或者口耳相傳,為學校帶來生源。

訪談者:所以,針對您上述提及的第五點,我可以總結您的意思是說MOOC可以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嗎?只不過它取決于你是學生、教授、學校,還是其他社會角色?

Bonk:是的,MOOC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但不是將要改變而是正在改變甚至已經改變,只是對不同的人改變的程度不同罷了。我在威斯康辛學習心理學之前,就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遠程學習,正是這段遠程學習的經歷為我打開了威斯康辛的大門。當初,為了成為威斯康辛心理學系的研究生,我通過電視的方式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先修課程。在學習了幾門電視課程之后,我成功地進入到了心理系研究生院學習,這段遠程學習的經歷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成為了威斯康辛的學生,從而走上了研究之路。我在此談及這些,是為了指出人們已經在遠程教育領域做了很長時間的研究和試驗。而MOOC既源于遠程教育,又克服了遠程教育的諸多問題,因為它可以集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優秀學者,開發極好的學習資源,提供免費的課程。我遇見過一些人,他們有的因為學習了一些MOOCs,以及一些開放教育資源而找到了新的工作。有的人因為學習MOOCs獲得了晉升的機會。有的因為利用MOOCs補習了一些課程從而可以進入到研究所繼續深造。有些人在學習了如何使用數字媒體,如何制作平面設計,如何進行網頁設計后開了自己的公司。我還認識一群人,他們在學習了網絡技術課程后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e-Learning。

訪談者:學者們對MOOC的分類進行了較多的討論。一個是由麗薩·慕·萊恩(LANE M. L)提出的,依據MOOC的實踐形式可分為基于網絡的(Network-based)MOOC,基于任務的(Task-based)MOOC和基于內容(Content-based)的MOOC三種。另一個更被廣泛接受的分類則是聯通主義模式和斯坦福模式,即cMOOC和xMOOC。您如何看待對于MOOC分類的討論?它們的意義何在?

Bonk:討論某個東西的分類就好比給它們貼上標簽,可以幫助人們進行識別。就好像我也會區分不同種類的技術,從而引導自己去思考在線課堂環境下激勵人們學習的不同方法和途徑。所以分類系統在前端分析中十分具有價值。貼標簽的方法在認識事物的初始階段是有用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不再需要這些標簽,因為人們將會致力于做這件事情而不是爭論這些容易混淆的名稱?,F在,因為世界科技的快速發展,新的東西不斷涌現,人們使用了更多的標簽從而形成了易混淆的局面。然而,這些標簽也為人們反思自己正在做什么、談論什么提供了途徑。它們提供了一種語言,使得你不再只是簡單地說“我今天很忙”,而是說“我正忙于研究xMOOC或是cMOOC”。人們或許知道它,或許只是聽說過,但至少我們有了一個術語來談論它。

我也將MOOCs做了較為細致的分類,包括以下十種:理論/趨勢驅動下的MOOC(Theoryor Trend-Driven MOOC),補充性的MOOC課程(Remedial Course MOOC),以學位/資格獲取為目的的MOOC(Degree or Program Qualifier or System Bottleneck MOOC),以專業發展為目的的MOO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OC),代替招生、招聘或錄用系統的MOOC(Alternative Admissions Systems, Recruitment,or Hiring System MOOC),幫助快速習得技能及能力的MOOC(Just-in-Tim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MOOC),慈善性質的MOOC(Goodwill MOOC),會議MOOC(Conference MOOC),可循環、可重復、可重用的MOOC(Rotating, Repeatable, and Reusable MOOC),以及口述歷史式的MOOC(Oral History MOOC)。

訪談者:MOOC的核心要素是人。從您《世界是開放的》一書中,我們發現您就學習者和教師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的角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所以,您覺得不同于傳統課堂的,MOOC中學習者和教師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Bonk:我們正在遠離教師控制課堂的時代,所以不再由教師一個人控制所有的事情。以前,因為資源的稀缺我們沒有足夠可用的教育內容,并且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書籍、補充型資源、學習指導等。如果我們購買了所有這些資源,并且有專家基于這些資源來授課,我們就可以控制學習過程。就好比有一扇門阻隔著知識的獲取,學習者注冊課程則有教師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門界內傳授課程。但這導致了一個困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因為它致使了一種精神危機,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每一個人都在同樣的環境中競爭并試圖追求同樣的學位,人們不知道在這個危機中應該做什么。在這樣的環境里,教師成為了一個獨裁者,命令學習者做這件事或是做那件事?,F在,我們有了豐富的資源,并且其中很多都是免費的,學生不再依賴教師獲得學習資源,而是通過網絡、各種書籍和身邊的人,我們都可以獲得資源。這使得教育系統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即不再是由一個人管控整個內容或過程,開啟或關閉學習的門界。伴隨著MOOC的產生,學習的通道來自世界各地,會有全世界的學習者教你一些你從未想過的內容和知識,而不僅僅是教師。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之前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從未發生。

談及教師,我認為當前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材料的創建者和組織者,他們為學習者提供獲取知識和資源的途徑,提供建議和指導。實際上,我用12-15種不同的比喻來描述教學(信貸經理Credit Manager,法官Court Room Judge,咨詢師Counselor,咨詢顧問Consultant,指揮者Conductor,使者Course Ambassador,營旅向導Camping Trip Guide,博物館館長Curator,接待員Concierge,耕耘者Cultivator等)。舉例來說,教師就像是賓館的接待員,當你在旅途中去到一個賓館的接待臺,接待員會告知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景點,分別需要搭乘哪種交通工具,以及當地的美食特產等,他們提供可參考的活動建議供你選擇。教師也是學習的催化師,我喜歡使用“耕耘者(Cultivator)”這個詞,因為教師就好比培養一粒種子或是一個在種植莊稼的農民。學習者不再像是一塊海綿,一味地吸收教師教授的所有東西然后接受考試的檢驗。如今,學習者像是成長中的種子,教師培養并哺育著它們,從而通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習者實現他們的潛能。就學習者來說,我認為他們會變得更加自主,所以我稱之為引導式發現學習(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它是發現學習,但是基于一定的引導,因為我們需要教師提供一些資源,這也是為什么將教師喻為催化師、促進者、指揮師等等的原因。希望這些比喻能幫助你理解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

訪談者:謝謝您的解釋,您對教師角色的比喻很是貼切。那我們再來談談學習者,您在書中提到,學習者需要在開放教育的時代掌握更廣泛的學習技能和能力,可否請您談談這些技能和能力具體指什么呢?

Bonk:首先,是快速尋找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并且理解這些信息。在新的時代,每一天都像是在做一篇文章。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在我們面前的是什么,發現、搜索、篩選和理解信息是一項關鍵的技能;還要知道什么信息是高質量的,什么是劣質的,要選擇評判這些信息的指標,從而確保自己沒有使用錯誤的數據。其次,另一個勝任力則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要能夠跟所有的人談話、溝通,要有領導能力。特別的,還要有團隊協作的能力,要學會與人分享?,F在,我們已經遠離了閉門造車的時代,所有的教師都要會分享,分享他們的領域實踐。最后,學習者還需要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需要批判性思考是因為有太多的信息和數據需要我們選擇和評估,但因為世界需要新的發明,所以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也一直被強調。然而,批判性思維是一項評估技能,是聚合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則是生產技能,是發散性思維。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中,兩種能力同時發生并被強調,如何保持它們的平衡顯得尤為重要。

訪談者: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指出“如果2012年是MOOCs之年,2013年將是反MOOCs之年”。正如其所述,2013年以來,MOOCs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的冷靜期,反對MOOCs的呼聲越來越高。由此來看,MOOC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您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有哪些?

Bonk:我覺得有三大問題,一個是學生保留問題,第二個是教師問題,第三個是否有新的適用的方法幫助更好地評測學生成績,即學生評價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可能我們需要改變會話方式。例如,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正試圖使用參與度代替學生保留率。他們認為相比保留率,參與度是一個更好的變量,它表征了你如何參與到這門課程之中,你是否出勤了,你做了些什么,帶來了哪些課堂貢獻等。參與度還可能存在不同的等級,充分參與的人可能完成了所有的課程,較少參與的人可能只是在獲取一點點課程信息后就離開了。我認為這是一個新穎的想法。在開放課程的參與度這個問題上,已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比如我們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的丹尼爾·?;?Daniel Hickey)得到了Google的資助,目前正在開展一項新的研究,促進學生在開放環境中的交互和參與,以降低學生的輟學率,這個項目叫BOOC(Big Open Online Course),丹尼爾基于知識情境化理論(Situativity)和同伴評價等理論,設計了一系列策略。

MOOC的第二個問題是教師問題,這些教師只知道如何在傳統的面對面的環境中教課,卻從來沒有被告知過該如何在線教學。因此,面對成千上萬的學習者,教師們舉足無措。MOOC面臨著這樣一個嚴峻的“培訓”問題,我也因此為MOOC教師提出了十條指導原則,分別是:計劃并準備(Plan and Prepare),使用同伴評估、機器評估、自我評估等獲得反饋(Use Peer, Machine, Volunteer,and Self-Assessment),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個別化教學(Personalize Where Possible),收集世界范圍內的地理數據(Gather Geographic Data),建立組織并獲取社會支持(Form Groups and Social Supports),結合同步教學和異步教學(Combine Sync and Async Instruction),提供每周回顧知識和共享資源的機會(Offer Weekly Recaps and Share Resources),使用探詢式問題等獲得更多的參與者(Use Polling Questions to Involve the Participants),提前到達以準備同步會話(Arrive Early for Sync Session),分配足夠多的問答時間(Allocate Ample Q&A Time During Sync Session)。

第三個是關于學生評價的問題,也是MOOCs面臨的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如何將評價結合到學習中去,讓評價促進學習和支持學習,而不是單純地使用總結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要結合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并且充分利用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作為評價者參與評價過程,而不只是一個被評價者。另外,在面對面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確認正在學習的人就是學習者本人,而沒有其他人去代替?目前,Udacity已經使用了一種技術,這種技術能夠通過指紋確定打字的就是學習者本人,而且還可以用面部或者眼睛去識別是否是學習者本人在學習。

此外,MOOC面臨的其他問題還包括缺少幫助人們完成課程學習的支持性結構,即如何讓身處不同時區、不同地域的人在MOOC課程中有效地進行團隊合作等,這些都是MOOCs發展過程中需要一步一步解決的問題??偟膩碚f,MOOC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有一些不足或是值得改進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研究和探索變得有價值。盡管2013是反MOOCs之年,但我個人對MOOCs是充滿信心的,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MOOCs會變得更好,我們的教育也會隨之產生巨大變化。

訪談者:您剛剛談及了MOOC應盡可能地提供個別化教學,能否詳細說明下如何在MOOC中實現個別化教學?它是否受到學科限制呢?

Bonk:個別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問題中出錯。在xMOOC中會有基于計算機的測試,例如計算機科學、統計學這樣的課程都有客觀測驗。它會幫助學習者生成錯題庫,通過回顧這些錯題,觀察它們的類型(如幾何或者代數),學習者可以歸納出自己在哪類問題上重復同樣的錯誤。它還會發送一個錄制視頻來解釋這類問題的解析過程,供學習者在再次考試之前復習觀看。因此,在xMOOC中,個別化學習通過基于客觀任務的視頻錄制系統得以實現。cMOOC則有很大不同。cMOOC中的個別化學習可能發生在英文文學、哲學、宗教,或其他不需要統一正確答案的學科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個別化學習在數學和科學學科中較容易實現,而在人文社會學科有待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但是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者針對MOOCs的個別化學習開展研究,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比如知識情境化(Situativity)理論,強調在學習中錨定學習者的角色和背景,學生基于自己的角色學習知識,讓新知識溶于角色,為角色提升服務。這就是其中一個可以應用在人文社會學科的促進個別化學習的策略。

總之,網絡的美好之處在于網絡中人人都是教師,正如我在《世界是開放的》一書中指出的那樣,最后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教師。我們必須尋找到方法來裝備每個人的技能讓他們成為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這將會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幾十年來,我們談論個別化學習環境、個性化教學等,終于我們已經站在了這個臨界點上,可以開始宣布說“是的,我們可以實現這一點”。盡管如此,但是依然任重道遠,這就需要我們這些研究者長期的努力,來真正尊重每一個學習者,真正實現個別化教學。

訪談者:我們知道您去過中國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比較了解,從您的角度來看,MOOCs在中國會有怎樣的發展?您曾說過“全世界都會關注中國發生了什么”,可否請您具體解釋一下?

Bonk:眾所周知,中國是東方巨龍。中國擁有很多的人口,意味著中國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教育問題值得全世界的人去關注。而且,中國發展迅速,包括經濟、軍事、科技,當然也包括教育。在20年以前,很少有中國人在國外學習,也很難獲得政府的經費支持,而現在,像你們,可以在政府的資助下出來學習交流。在印第安納大學,你們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中國的學生,這些學生都非常優秀,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說明中國的教育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國際化。中國經歷著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吸引著全世界的眼球。

在我2004年去中國的時候,MOOC尚不存在。在公眾的觀念里,MOOC開始于2008年,所以MOOC出現并不久。但是,中國很快就感知到“MOOC”的發展潛力,迅速加入了MOOCs。我聽說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都加入了MOOCs,并且清華大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MOOC平臺。MOOCs在中國慢慢發展起來,一定會給中國的教育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機遇。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相信MOOCs的出現,對所有想進入高等教育但沒有進入高等教育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他們將會學習到來自中國的頂尖大學的課程。此外,MOOCs可以促進中國的終身教育體系發展,從而整體提升中國人的文化素質。我聽說在中國,學校之間是相互封閉和獨立的,學校之間的學分是不能相互轉換的,我相信MOOCs的加入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改變這種情況。我建議在中國通過MOOCs采用學分制的方式,打通學校之間的壁壘,打破中國傳統的院墻文化,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促進文化開放。在美國,很多MOOC課程已經采用了電子徽章系統,如果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滿足相應的課程要求,就可以獲得該課程的電子徽章,學生可以通過Facebook,Twitter,Google,Linked-in等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電子徽章,以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專長和學科背景,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也許在中國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

訪談者:您能對MOOC未來的發展給出些許建議么?例如,我們應該對MOOC持有什么樣的態度?以及在下一個十年,有關MOOC的研究將會聚焦在哪里?

Bonk:希望,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它意味著堅持,不斷推進。我認為人們應該對MOOC持有一種謹慎且樂觀的態度。我們不能一味地試驗、評價,然后將MOOC置于風口浪尖之處。因為,MOOC不是唯一能改變世界的東西,它只是眾多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東西中的一部分。我認為,接下來十年有關MOOCs的研究將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向:跨文化交互、全球/國際教育項目、合作或團隊項目、學術欺騙、識別系統、學習社區及參與度測量、學分認證、學生保留、學位完成度等。

人們總說學習是終身的,又或他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人那里得到學習的機會。所以總的說來,我認為MOOC讓人們對教育持有了一種更為樂觀的看法,因為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都可以一直學習。這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它證明了我們從不放棄教育,無論作為學習者或是研究者,MOOC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因為MOOC,所有的“不可以(例如,我不可以在這里學習,我的時間不被允許等)”都將統統遠離和消失。即便MOOCs還沒有解決所有的難題,但僅僅憑借我們可以從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世界各地的學校獲得學習這一點,MOOCs已經讓教育變得更有意義和充滿希望。

胡雯璟: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績效技術(wenjhu@umail.iu.edu)。

沈欣憶: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sxy0710@foxmail.com)。

馬小強:副編審,碩士,研究方向為數字資源建設與開發、支持教學的技術及產品的設計與應用(ma_xiaoq@163.com)。

The World is Open: An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ecast of MOOCs

Hu Wenjing1, Shen Xinyi2, Ma Xiaoqiang3
(1.Lab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2. Research Center of Distance Educ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3.National Center of Educational Theology, Beijing 100031)

Integrating social networking, accessible online resources, and building on the engagement of learners who self-organize their participation according to learning goals, prior knowledge, and common interests,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th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is having a signi fi cant impact on worldwide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interviewed MOOCs expert Curtis J. Bonk, and discussed about MOO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interview, we have firstly de fi ned what is MOOC and its features. Then, we have developed our discussion on three basic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roles of learners and teachers in MOOCs? (2)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3) In the next decade,how will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in China be? From our discussion of MOOCs, we conclude that MOOC will be a good solution to education challenge, and MOOC is a suitable platform to teach and learn.

MOOCs; Role; Problem; Trend

編者按:科蒂斯·邦克(Curtis J. Bonk)現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學系統技術系教授,同時也參與認知科學項目研究并兼職于印第安納大學情報學院。他曾獲印第安納大學信息技術協會數字化新星獎、美國遠程學習協會最佳成就獎、印第安納州遠程教育教學創新獎。2012-2014年,他連續三年被Education Next 及Education Week雜志評選為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者。2014年,他還榮獲遠程教育領域Mildred B. 及 Charles A. Wedemeyer杰出實踐獎。

20世紀80年代初,邦克教授曾任威斯康辛州注冊會計師和公司財務總監;80年代后期,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得教育心理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1992年,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任教三年;1992-2005年,任職于印第安納大學教育心理學系;2005年7月至今,工作于教學系統技術系(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Department)。鑒于邦克教授企業管理、會計、教育心理學以及教學技術的多重背景,他對商科、教育學、心理學及技術的交叉融合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見解。

作為新興的技術學習領域的一位權威專家,科蒂斯·邦克曾在世界各地進行1400多次有關網絡學習的演講。此外,他發表和編著了300多篇文章和出版物,主題涵蓋在線教育、混合式學習、大規模在線課程(MOOCs)、大規模多人在線游戲、Wiki圖書、博客、開源軟件、協作學習技術,以及同步和異步計算機會議等。2012年春季學期,邦克教授還在CourseSites平臺上教授了一門近4000人參與的在線課程。

G434

A

1006—9860(2014)07—0002—05

① 沈欣憶為本文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學習者課程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青年干部要當好新思想的學習者、宣講者、踐行者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