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如“烹小鮮”: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

2014-12-09 17:58崔新萍
中學課程資源 2014年9期
關鍵詞:色香味教學有效性初中化學

崔新萍

摘 要: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如“烹小鮮”,教師應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有效性 課堂“色香味”

何謂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探究,挖掘知識點深層次的內蘊,并讓學科知識帶給學生啟發以及價值,最終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瘜W學科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鍛煉,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推演、促進等方面都有著有益的價值。然而遺憾的是,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將五彩繽紛的化學課堂展現在學生面前,導致學生對化學課堂興趣的缺失,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始終掙扎在理解基礎知識的環節上,更不必談學科所帶來的深層次的內涵以及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了。所以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者認為教學如“烹小鮮”,我們要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

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以下是作者關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色”在精彩:構建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

拿烹飪來比喻,一盤可口的小菜首先要取得食客視覺上的認可,看起來很可口,才能激發食客的食欲,忍不住要去品嘗一下這道佳肴的味道。而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化學課堂精彩紛呈,才能激活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循著教師的引導,去跟隨教師進入課堂活動??梢哉f,“色”在精彩,注重的是一種引導,特別是在課堂導入階段,成功的導入成就了一半的有效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將圖片、情境推演開來,學生面對眼前五彩繽紛的課堂,會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探究“物質的性質”知識點中,作者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以下知識點,學生觀看的時候一目了然,對于這樣的表格,我要求學生記憶的時候要背熟,讓學生自己填寫完整表格中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鞏固結束后作者給出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題目:某個盒子中放著一包白色物質,上面寫著“生石灰干燥劑”字樣,但是沒過幾天,發現這個固體被粉化了。提問:生石灰為什么可以做成干燥劑?是憑借怎樣的化學原理,并將化學方程式列出?為了不讓這包干燥劑粉化,我們可以做一些探究。比如取適量粉末于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的外壁,發現感覺不到明顯的熱量變化,這是為什么呢?隨后學生為了探究這包固體粉化后粉末里的物質,取適量的粉末加蒸餾水溶解,再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這時候看到溶液變成了紅色,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們發現,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只要我們做一個熱愛生活的有心人,敢于探索、敢于實踐,其實任何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二、“香”在高效: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佳肴之“香”激發食客的食欲,香氣撲鼻才能成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美譽,而教學也同樣如此,在有效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中不科學、不合理的教學思維,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在新的課堂中,沒有好學生和差學生之分,教師應該鼓勵差學生: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會晚,著眼于眼前的行動,而不是活在過去的歷史中,為自己貼上差學生的標簽。所以“香”在高效這個階段,作者主張構建民主、自由、積極的學習氛圍,通過多種有效手段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比如復習時在講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作者上課先要求學生將基礎知識點梳理出來,作者提問道:“我們如果想要制取二氧化碳,我們需要哪些藥品呢?”隨后學生一起探討,學生提到:“我們不能選擇濃鹽酸,因為濃鹽酸能揮發出大量的氯化氫氣體,濃鹽酸強烈的揮發性會使得最終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純?!庇钟袑W生補充道:“我們也不能選擇硫酸,因為硫酸會與碳酸鈣發生反應,反應后形成的硫酸鈣沉淀會覆蓋在碳酸鈣的表面?!苯涍^學生的集體探討,最終得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稀鹽酸、碳酸鈣來加以完成。通過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生了解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相關規律,隨后作者用多媒體給出下列裝置,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如下:

關于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請寫出來。在制取二氧化碳時應該選用以上哪兩種裝置相連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怎樣的?如何檢驗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如果實驗室要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我們可以選用哪些裝置?實驗操作的順序是怎樣的?

隨后作者又出了一道閱讀題:“二氧化碳本來無毒,但一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一般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多通風換氣確保新鮮空氣的流通?!遍喿x這個短文,請提出一個探究的問題,對于以上的問題想一個合理的猜想,并運用實驗驗證猜想,填寫表格。

通過論證、猜想,最終完成知識點的鞏固,在猜想和驗證的過程中又能有所創新,這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近年來中考化學考點的新動態、新方向。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步步為營,從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到難點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三、“味”在回味:呈現化學學科的深層內蘊

美味的佳肴總會讓食客不斷惦記、回味無窮,吃完了還想再吃,所以我們會看到大街小巷中美味佳肴的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食客們不顧及時間上的等待,因為腦海中有了回味的那一刻。而教學也是如此,回味無窮的課堂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基于對課堂的回味,會在課堂結束后去探索、去質疑、去解惑,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主動預習并且對下面一節課充滿了期待,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自覺去完成課時練習、探究實驗教學……這種回味還會進一步對學生產生影響,基于化學學科的實踐性、應用性,學生會自覺去挖掘學科知識點的價值性,最終形成學科意識,形成科學的理念,久而久之,這種學科的深層內蘊會內化為一種內力,進而對學生內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人生觀都能產生有益的影響。

比如針對“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個實驗,學生發現銅與稀硫酸在常溫或短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均不能發生反應,銅與濃硫酸是否能發生化學反應呢?如下圖。

學生大膽提出猜想:一是在常溫下能反應;二是在常溫下無法發生化學反應,只有加熱了才能發生反應;三是即便在加熱的前提下也不能發生反應。結合學生的猜想進行實驗探究,作者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對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理念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如“烹小鮮”,讓有效教學注重“色香味”的呈現,這對于學科教學來說,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教師不再僅僅關注一堂課的教學成效,而是關注學生、關注課程帶給學生深層次的影響,這也是“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目標。我們的教學如果能實現“色香味”的呈現,我們的有效教學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摘 要: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如“烹小鮮”,教師應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有效性 課堂“色香味”

何謂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探究,挖掘知識點深層次的內蘊,并讓學科知識帶給學生啟發以及價值,最終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瘜W學科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鍛煉,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推演、促進等方面都有著有益的價值。然而遺憾的是,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將五彩繽紛的化學課堂展現在學生面前,導致學生對化學課堂興趣的缺失,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始終掙扎在理解基礎知識的環節上,更不必談學科所帶來的深層次的內涵以及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了。所以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者認為教學如“烹小鮮”,我們要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

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以下是作者關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色”在精彩:構建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

拿烹飪來比喻,一盤可口的小菜首先要取得食客視覺上的認可,看起來很可口,才能激發食客的食欲,忍不住要去品嘗一下這道佳肴的味道。而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化學課堂精彩紛呈,才能激活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循著教師的引導,去跟隨教師進入課堂活動??梢哉f,“色”在精彩,注重的是一種引導,特別是在課堂導入階段,成功的導入成就了一半的有效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將圖片、情境推演開來,學生面對眼前五彩繽紛的課堂,會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探究“物質的性質”知識點中,作者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以下知識點,學生觀看的時候一目了然,對于這樣的表格,我要求學生記憶的時候要背熟,讓學生自己填寫完整表格中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鞏固結束后作者給出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題目:某個盒子中放著一包白色物質,上面寫著“生石灰干燥劑”字樣,但是沒過幾天,發現這個固體被粉化了。提問:生石灰為什么可以做成干燥劑?是憑借怎樣的化學原理,并將化學方程式列出?為了不讓這包干燥劑粉化,我們可以做一些探究。比如取適量粉末于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的外壁,發現感覺不到明顯的熱量變化,這是為什么呢?隨后學生為了探究這包固體粉化后粉末里的物質,取適量的粉末加蒸餾水溶解,再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這時候看到溶液變成了紅色,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們發現,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只要我們做一個熱愛生活的有心人,敢于探索、敢于實踐,其實任何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二、“香”在高效: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佳肴之“香”激發食客的食欲,香氣撲鼻才能成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美譽,而教學也同樣如此,在有效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中不科學、不合理的教學思維,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在新的課堂中,沒有好學生和差學生之分,教師應該鼓勵差學生: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會晚,著眼于眼前的行動,而不是活在過去的歷史中,為自己貼上差學生的標簽。所以“香”在高效這個階段,作者主張構建民主、自由、積極的學習氛圍,通過多種有效手段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比如復習時在講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作者上課先要求學生將基礎知識點梳理出來,作者提問道:“我們如果想要制取二氧化碳,我們需要哪些藥品呢?”隨后學生一起探討,學生提到:“我們不能選擇濃鹽酸,因為濃鹽酸能揮發出大量的氯化氫氣體,濃鹽酸強烈的揮發性會使得最終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純?!庇钟袑W生補充道:“我們也不能選擇硫酸,因為硫酸會與碳酸鈣發生反應,反應后形成的硫酸鈣沉淀會覆蓋在碳酸鈣的表面?!苯涍^學生的集體探討,最終得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稀鹽酸、碳酸鈣來加以完成。通過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生了解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相關規律,隨后作者用多媒體給出下列裝置,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如下:

關于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請寫出來。在制取二氧化碳時應該選用以上哪兩種裝置相連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怎樣的?如何檢驗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如果實驗室要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我們可以選用哪些裝置?實驗操作的順序是怎樣的?

隨后作者又出了一道閱讀題:“二氧化碳本來無毒,但一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一般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多通風換氣確保新鮮空氣的流通?!遍喿x這個短文,請提出一個探究的問題,對于以上的問題想一個合理的猜想,并運用實驗驗證猜想,填寫表格。

通過論證、猜想,最終完成知識點的鞏固,在猜想和驗證的過程中又能有所創新,這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近年來中考化學考點的新動態、新方向。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步步為營,從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到難點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三、“味”在回味:呈現化學學科的深層內蘊

美味的佳肴總會讓食客不斷惦記、回味無窮,吃完了還想再吃,所以我們會看到大街小巷中美味佳肴的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食客們不顧及時間上的等待,因為腦海中有了回味的那一刻。而教學也是如此,回味無窮的課堂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基于對課堂的回味,會在課堂結束后去探索、去質疑、去解惑,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主動預習并且對下面一節課充滿了期待,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自覺去完成課時練習、探究實驗教學……這種回味還會進一步對學生產生影響,基于化學學科的實踐性、應用性,學生會自覺去挖掘學科知識點的價值性,最終形成學科意識,形成科學的理念,久而久之,這種學科的深層內蘊會內化為一種內力,進而對學生內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人生觀都能產生有益的影響。

比如針對“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個實驗,學生發現銅與稀硫酸在常溫或短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均不能發生反應,銅與濃硫酸是否能發生化學反應呢?如下圖。

學生大膽提出猜想:一是在常溫下能反應;二是在常溫下無法發生化學反應,只有加熱了才能發生反應;三是即便在加熱的前提下也不能發生反應。結合學生的猜想進行實驗探究,作者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對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理念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如“烹小鮮”,讓有效教學注重“色香味”的呈現,這對于學科教學來說,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教師不再僅僅關注一堂課的教學成效,而是關注學生、關注課程帶給學生深層次的影響,這也是“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目標。我們的教學如果能實現“色香味”的呈現,我們的有效教學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摘 要: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如“烹小鮮”,教師應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有效性 課堂“色香味”

何謂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探究,挖掘知識點深層次的內蘊,并讓學科知識帶給學生啟發以及價值,最終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瘜W學科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鍛煉,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推演、促進等方面都有著有益的價值。然而遺憾的是,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將五彩繽紛的化學課堂展現在學生面前,導致學生對化學課堂興趣的缺失,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始終掙扎在理解基礎知識的環節上,更不必談學科所帶來的深層次的內涵以及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了。所以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者認為教學如“烹小鮮”,我們要注重激活有效課堂的“色香味”。

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堂,勢必要滿足“色香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看起來是精彩的,品起來是香氣四溢的,回味起來是感動而具有價值的,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才是一堂成功的、滿意的、高效的課堂。以下是作者關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色”在精彩:構建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

拿烹飪來比喻,一盤可口的小菜首先要取得食客視覺上的認可,看起來很可口,才能激發食客的食欲,忍不住要去品嘗一下這道佳肴的味道。而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化學課堂精彩紛呈,才能激活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五彩紛呈的化學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循著教師的引導,去跟隨教師進入課堂活動??梢哉f,“色”在精彩,注重的是一種引導,特別是在課堂導入階段,成功的導入成就了一半的有效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將圖片、情境推演開來,學生面對眼前五彩繽紛的課堂,會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探究“物質的性質”知識點中,作者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以下知識點,學生觀看的時候一目了然,對于這樣的表格,我要求學生記憶的時候要背熟,讓學生自己填寫完整表格中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鞏固結束后作者給出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題目:某個盒子中放著一包白色物質,上面寫著“生石灰干燥劑”字樣,但是沒過幾天,發現這個固體被粉化了。提問:生石灰為什么可以做成干燥劑?是憑借怎樣的化學原理,并將化學方程式列出?為了不讓這包干燥劑粉化,我們可以做一些探究。比如取適量粉末于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的外壁,發現感覺不到明顯的熱量變化,這是為什么呢?隨后學生為了探究這包固體粉化后粉末里的物質,取適量的粉末加蒸餾水溶解,再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這時候看到溶液變成了紅色,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們發現,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只要我們做一個熱愛生活的有心人,敢于探索、敢于實踐,其實任何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二、“香”在高效: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佳肴之“香”激發食客的食欲,香氣撲鼻才能成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美譽,而教學也同樣如此,在有效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中不科學、不合理的教學思維,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在新的課堂中,沒有好學生和差學生之分,教師應該鼓勵差學生: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會晚,著眼于眼前的行動,而不是活在過去的歷史中,為自己貼上差學生的標簽。所以“香”在高效這個階段,作者主張構建民主、自由、積極的學習氛圍,通過多種有效手段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比如復習時在講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作者上課先要求學生將基礎知識點梳理出來,作者提問道:“我們如果想要制取二氧化碳,我們需要哪些藥品呢?”隨后學生一起探討,學生提到:“我們不能選擇濃鹽酸,因為濃鹽酸能揮發出大量的氯化氫氣體,濃鹽酸強烈的揮發性會使得最終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純?!庇钟袑W生補充道:“我們也不能選擇硫酸,因為硫酸會與碳酸鈣發生反應,反應后形成的硫酸鈣沉淀會覆蓋在碳酸鈣的表面?!苯涍^學生的集體探討,最終得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稀鹽酸、碳酸鈣來加以完成。通過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生了解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相關規律,隨后作者用多媒體給出下列裝置,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如下:

關于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請寫出來。在制取二氧化碳時應該選用以上哪兩種裝置相連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怎樣的?如何檢驗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如果實驗室要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我們可以選用哪些裝置?實驗操作的順序是怎樣的?

隨后作者又出了一道閱讀題:“二氧化碳本來無毒,但一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一般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多通風換氣確保新鮮空氣的流通?!遍喿x這個短文,請提出一個探究的問題,對于以上的問題想一個合理的猜想,并運用實驗驗證猜想,填寫表格。

通過論證、猜想,最終完成知識點的鞏固,在猜想和驗證的過程中又能有所創新,這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近年來中考化學考點的新動態、新方向。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步步為營,從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到難點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三、“味”在回味:呈現化學學科的深層內蘊

美味的佳肴總會讓食客不斷惦記、回味無窮,吃完了還想再吃,所以我們會看到大街小巷中美味佳肴的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食客們不顧及時間上的等待,因為腦海中有了回味的那一刻。而教學也是如此,回味無窮的課堂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基于對課堂的回味,會在課堂結束后去探索、去質疑、去解惑,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主動預習并且對下面一節課充滿了期待,基于對課堂的回味,學生會自覺去完成課時練習、探究實驗教學……這種回味還會進一步對學生產生影響,基于化學學科的實踐性、應用性,學生會自覺去挖掘學科知識點的價值性,最終形成學科意識,形成科學的理念,久而久之,這種學科的深層內蘊會內化為一種內力,進而對學生內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人生觀都能產生有益的影響。

比如針對“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個實驗,學生發現銅與稀硫酸在常溫或短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均不能發生反應,銅與濃硫酸是否能發生化學反應呢?如下圖。

學生大膽提出猜想:一是在常溫下能反應;二是在常溫下無法發生化學反應,只有加熱了才能發生反應;三是即便在加熱的前提下也不能發生反應。結合學生的猜想進行實驗探究,作者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對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理念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如“烹小鮮”,讓有效教學注重“色香味”的呈現,這對于學科教學來說,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教師不再僅僅關注一堂課的教學成效,而是關注學生、關注課程帶給學生深層次的影響,這也是“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目標。我們的教學如果能實現“色香味”的呈現,我們的有效教學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色香味教學有效性初中化學
東坡肉
夏日么么茶
讓小學數學作業評語“色香味”俱全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政治課的“激趣”研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