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樣的劍橋

2014-12-17 08:20姜豐
青年博覽 2014年23期
關鍵詞:劍橋名牌寶馬

姜豐

轉眼之間,在英國已經是第四年了。

北京和劍橋看起來當然很不一樣:北京很大,劍橋很??;北京灰塵多、干燥,劍橋一年四季綠油油的,空氣清新濕潤;北京很熱鬧,生活日新月異、激動人心,劍橋很安靜,生活永遠以同樣的節奏往前走,歲月流逝,了無痕跡。

我在劍橋的生活和在北京也很不一樣。

我在北京上班掙錢,風風火火、熱熱鬧鬧。住24層的單元樓,出門開車,從不開伙——或吃盒飯、或回家蹭飯、或請客、或被請,穿著有型有款,日日呼朋引伴,手機、微信、電話輪番響個不?!鲩T忘了帶手機那可是一件大事。

在劍橋,我是個學生,過的是純粹的學生生活。住在學院里,房前屋后有花花草草,衛生間、廚房和起居室都寬敞明亮,鄰居們有印度人、新西蘭人、瑞典人、加拿大人。有鄰居好處多多,會天然地有了朋友和陪伴,想找人說話就煮杯咖啡,坐到樓下的起居室守株待兔,不一會兒就準有一只同樣寂寞的“兔子”,穿著拖鞋,端杯咖啡過來。鄰居之間的交往有好的一面,不必組織、不必預約、不必出門、不必打扮,無論男女,大家因住在同一屋檐下,熟悉彼此不修邊幅的一面而多了一份松弛,也多了一份親近。

出門多半是安步當車,除非周末到超市購物。步行有無數好處:不用轉來轉去找地方停車,不用操心路是不是單行線,不怕塞車,更不用付汽油費,抬腿就走的感覺真好,萬事不求人。劍橋不冷不熱不曬不怎么下大雨,只要穿雙舒服的鞋子,走路是一件樂事。

因為常走路,也就很少機會穿高跟鞋、套裝什么的,大部分是牛仔褲、布襯衫之類的休閑衣物,名牌就更不需要。幾年過去,我的購物習慣也因此改變。因為關稅的緣故,過去一有機會出國,總是掃購大牌服飾,好像買得越多省錢越多,甚至還跟賺了錢似的。剛到英國的時候,去倫敦逛街,喜歡的地方是一線大牌云集的Bond Street,買的是BURBERRY風衣,GUCCI手袋、鞋子,現在對于這些東西幾乎是避之則吉,即使路過也是目不斜視。不僅如此,回北京隨便逛逛商場都嫌貴,我現在最愛去的購物地方是“雅秀“(秀水街附近,可以討價還價的攤位組成),純棉的襯衫、T恤、休閑褲子,都幾十塊錢一件,質量一點不差。我在劍橋穿的衣服,大多出自“雅秀”,稱不上有多時髦,價錢也極便宜,可穿在劍橋沒有絲毫不和諧的感覺。反而是回到北京,每個得知我從英國回來的人都會驚訝:怎么出了國還不穿名牌,卻要穿這么樸素的便宜衣服?

總之,我的劍橋生活幾乎恰恰是北京生活的反面。

生活環境不同,人的需求和崇尚的東西也隨之不同。在北京時,我的生活遠談不上奢侈,但是我的確喜歡香車、美宅和一線品牌的服飾這些奢侈的東西,生活里的很多快樂甚至激情都和物質聯系在一起;在劍橋則是“節簡”——節約的消費和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說,在劍橋,物質方面的欲望被一點點滌蕩干凈,因為物質更多地回歸到了物本身的屬性:它們滿足的是人飽暖、居住和代步等切實的需要,而不是帶有價值判斷的附加值。寶馬車比福特車好,但是如果福特足夠滿足代步,絕大多數買得起寶馬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多花錢買寶馬,雖然英國的奢侈品較之中國還是便宜得多,一輛新的五系寶馬還不到中國市場價格的一半,因為沒人會因為你開寶馬而羨慕你;反之,別人沒戴江詩丹頓手表不見得是買不起,可能只是趣味的選擇而已。簡單地說,物質的優越不能使你高人一等。

在北京,幸福如同裝飾品,是給人看、給人艷羨的,而這衡量幸福的尺度,往往是物質方面的,比如說,財富和成功幾乎混淆;在劍橋,幸福是一樣消費品,是拿來用的,不是擺設。大家都沒有多少互相比較甚至攀比的興趣和風氣,日子各過各的,窮人并不那么羨慕富人。多數人都有房子住、有車子開,吃喝不愁,只是房子大小、車子新舊的差別,多數人都不愿意為這在他們看來不太重要的差別而奮斗。

人的多少痛苦是來自買不起一塊名牌手表?但是當手表只是用來看時間,并不標明你的身份和身價,誰要花十幾萬、幾十萬買一塊手表呢?

這是劍橋的可愛之處,它使物質回歸本來的樸素的使用價值,使生活簡單純粹,使人從虛榮和欲望以及由此而來的壓力中解脫出來。

選自《雜文月刊》

猜你喜歡
劍橋名牌寶馬
設計我的姓名牌
歐洲·英國 中國人限游?
請打賞
劍橋歷史
“撕名牌”大戰
只穿名牌的“標簽女”
寶馬戰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