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與對策

2014-12-20 23:53余永和
老區建設 2014年22期
關鍵詞:世界史中國史通識

提 要 2011年世界史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難題并未迎刃而解,甚至在短期內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地方院??梢酝ㄟ^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實現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措施,推動世界史學科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地方院校;世界史;發展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余永和(1976—),男,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后。(江西南昌 330031)

基金項目2012年江西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世界史教學改革研究”(JXJG-12-1-22)

1997年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歷史學門類下只設歷史學一個一級學科,世界史只是下屬的八個二級學科之一。2011年新版學科目錄中,歷史學門類下設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世界史一級學科下又分七個二級學科。世界史地位提升讓學界歡欣鼓舞,也為很多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提供了良機,但地方院校的情況則不容樂觀。本文選取江西五所高校進行分析,探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及其原因,再嘗試提出相關對策,以期能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有所助益。

一、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

透過江西五所高校世界史學科面臨的困境,可以窺見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共同的隱憂。

一是世界史師資薄弱的情況未緩解。歷史系師資本來就不多,如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下轄歷史系、中文系與新聞系,總共10個教研室83位教師,歷史學只有1個教研室12位教師。歷史系中,世界史教師數量又遠少于中國史教師。如表1所示,只有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兩個學科的師資相對均衡,其它高校都相差懸殊。世界史教授更是屈指可數。

二是世界史教學依然未受到足夠重視。從四所高校2012年修訂的歷史學本科培養方案中不難看出,世界史課程在通識課程中沒有一席之地,在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與專業必選課中也份量不足,在專業選修課中幾乎淪為點綴。世界史課程偏少,自然影響到世界史師資的引進力度。

三是世界史科研落后的局面遠未改觀。五所高校都設立了諸多中國史的科研機構,包括幾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世界史只有一個科研平臺(贛南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東南亞研究中心)。2010—2014年,五所高校獲批24項中國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世界史只有5項。五所高校的歷史系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與《歷史研究》上共發表了9篇中國史的論文,迄今只有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在《歷史研究》發表了1篇世界史的論文。

二、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落后的原因

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以前世界史屬于歷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地方院校都得對世界史學科進行必要的投入,以免世界史學科跛腳殃及中國史學科的發展。世界史與中國史各自成為為一級學科后,中國史學科更樂意整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政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等學科資源,以獲批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或博士點,世界史的成果反而不具整合價值。1不僅如此,以前世界史可以搭乘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便車,自主設立世界史二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獨立為一級學科后,如此捷徑反而走不通了,而地方院校世界史要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委實不易。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的領導肯定更愿意扶植中國史學科發展,而將世界史學科打入冷宮。另外,中國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由于師資充足,在二級學科碩士點方面可以“全面開花”。而世界史即使有幸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由于師資有限,也難以大規?!芭荞R圈地”。江西師范大學與贛南師范學院世界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其總體發展規模依然遠不如中國史學科。

另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毋庸諱言,一些名牌高校及少數地方院校(如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利用世界史成為一級學科的契機,大力引進師資、申報項目、打造平臺、推出成果,推進學科快速發展。但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除了為地方院校培養了一些師資外(地方院校引進世界史師資的力度不大,因此這方面的貢獻也有限),并未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甚至還擴大了名牌高校與地方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差距,如挖走了地方院校中本來就為數不多的世界史優秀人才,進一步壟斷了學科資源,使得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除江西師范大學外,江西另外四所高校世界史學科近年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方面顆粒無收就很能說明問題。

三、發展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對策

首先,爭取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2005年,中宣部與教育部提出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但世界史課程一直乏人問津。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卷入全球化進程。2003年,胡錦濤就號召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國際意識與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適逢其時??梢圆扇∫韵路绞剑阂皇切略O公共歷史(包括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內容)作為通識課程,既提升學生的史學素養,又增強歷史學服務大眾的現實功能。二是增加世界文明史為通識課程,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值得推廣。如果能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就可以拓寬世界史教學口徑,增強世界史師資力量,為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眾所周知,經濟學下面的外國經濟史與西方經濟思想史、法學下面的國際關系史與外國法制史、政治學下面的西方政治制度史與西方政治思想史、藝術學下面的西方藝術史等學科在申報碩士點或科研項目時,經常整合世界史學科資源。應當承認,這種“被整合”拓寬了世界史教師的發展空間,但對于世界史學科發展的作用甚微,甚至還加速了世界史人才轉行。因此,為了世界史學科的長遠發展,世界史教師要以我為主,積極整合其它相關學科資源,打造本學科的發展平臺,擴大世界史的學術陣地。

再次,實現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世界史與中國史分別獨立為一級學科,并不意味著兩者就分道揚鑣。兩者畢竟共屬于歷史學科門類,也共處于高校的同一院系中,可謂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因此,歷史系內這兩大學科要打破資源分配時此多彼少的傳統誤區,加強合作,共創雙贏。有關評估也要綜合考慮院系整體發展情況,尤其要將學科平衡發展作為重要指標,以扭轉一些地方院校中國史與世界史學科嚴重失衡的局面。

最后,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首先要加強本地同行的交流,如江西可以利用江西省世界歷史暨國際關系學會的平臺,凝聚學科力量,合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學術品牌,擴大江西世界史學科在國內學界的影響力。2另外,地方院校世界史教師也要爭取與名校同行建立固定的交流機制與溝通管道,在項目申報、課題研究、資料利用、師資交流、學生培養等方面開展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的合作,以縮小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之間的學科差距。

注釋:

①贛南師范學院官網未顯示各專業教師數量,但該校研究生部官網《關于公布2014級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資格審核結果的通知》中顯示,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導師名單中,專門史導師11人,與中國史關系密切的社會學導師8人,學科教學(歷史)5名導師也都是從事中國史研究的,世界史導師只有4人。

參考文獻

1王加豐.普通師范院校世界史學科建設的一些問題J.史學月刊,2012,(2).

2余永和.江西的世界史研究:成就、差距和期待J.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責任編輯:程文燕

提 要 2011年世界史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難題并未迎刃而解,甚至在短期內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地方院??梢酝ㄟ^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實現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措施,推動世界史學科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地方院校;世界史;發展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余永和(1976—),男,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后。(江西南昌 330031)

基金項目2012年江西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世界史教學改革研究”(JXJG-12-1-22)

1997年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歷史學門類下只設歷史學一個一級學科,世界史只是下屬的八個二級學科之一。2011年新版學科目錄中,歷史學門類下設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世界史一級學科下又分七個二級學科。世界史地位提升讓學界歡欣鼓舞,也為很多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提供了良機,但地方院校的情況則不容樂觀。本文選取江西五所高校進行分析,探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及其原因,再嘗試提出相關對策,以期能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有所助益。

一、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

透過江西五所高校世界史學科面臨的困境,可以窺見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共同的隱憂。

一是世界史師資薄弱的情況未緩解。歷史系師資本來就不多,如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下轄歷史系、中文系與新聞系,總共10個教研室83位教師,歷史學只有1個教研室12位教師。歷史系中,世界史教師數量又遠少于中國史教師。如表1所示,只有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兩個學科的師資相對均衡,其它高校都相差懸殊。世界史教授更是屈指可數。

二是世界史教學依然未受到足夠重視。從四所高校2012年修訂的歷史學本科培養方案中不難看出,世界史課程在通識課程中沒有一席之地,在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與專業必選課中也份量不足,在專業選修課中幾乎淪為點綴。世界史課程偏少,自然影響到世界史師資的引進力度。

三是世界史科研落后的局面遠未改觀。五所高校都設立了諸多中國史的科研機構,包括幾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世界史只有一個科研平臺(贛南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東南亞研究中心)。2010—2014年,五所高校獲批24項中國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世界史只有5項。五所高校的歷史系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與《歷史研究》上共發表了9篇中國史的論文,迄今只有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在《歷史研究》發表了1篇世界史的論文。

二、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落后的原因

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以前世界史屬于歷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地方院校都得對世界史學科進行必要的投入,以免世界史學科跛腳殃及中國史學科的發展。世界史與中國史各自成為為一級學科后,中國史學科更樂意整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政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等學科資源,以獲批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或博士點,世界史的成果反而不具整合價值。1不僅如此,以前世界史可以搭乘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便車,自主設立世界史二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獨立為一級學科后,如此捷徑反而走不通了,而地方院校世界史要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委實不易。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的領導肯定更愿意扶植中國史學科發展,而將世界史學科打入冷宮。另外,中國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由于師資充足,在二級學科碩士點方面可以“全面開花”。而世界史即使有幸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由于師資有限,也難以大規?!芭荞R圈地”。江西師范大學與贛南師范學院世界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其總體發展規模依然遠不如中國史學科。

另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毋庸諱言,一些名牌高校及少數地方院校(如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利用世界史成為一級學科的契機,大力引進師資、申報項目、打造平臺、推出成果,推進學科快速發展。但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除了為地方院校培養了一些師資外(地方院校引進世界史師資的力度不大,因此這方面的貢獻也有限),并未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甚至還擴大了名牌高校與地方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差距,如挖走了地方院校中本來就為數不多的世界史優秀人才,進一步壟斷了學科資源,使得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除江西師范大學外,江西另外四所高校世界史學科近年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方面顆粒無收就很能說明問題。

三、發展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對策

首先,爭取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2005年,中宣部與教育部提出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但世界史課程一直乏人問津。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卷入全球化進程。2003年,胡錦濤就號召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國際意識與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適逢其時??梢圆扇∫韵路绞剑阂皇切略O公共歷史(包括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內容)作為通識課程,既提升學生的史學素養,又增強歷史學服務大眾的現實功能。二是增加世界文明史為通識課程,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值得推廣。如果能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就可以拓寬世界史教學口徑,增強世界史師資力量,為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眾所周知,經濟學下面的外國經濟史與西方經濟思想史、法學下面的國際關系史與外國法制史、政治學下面的西方政治制度史與西方政治思想史、藝術學下面的西方藝術史等學科在申報碩士點或科研項目時,經常整合世界史學科資源。應當承認,這種“被整合”拓寬了世界史教師的發展空間,但對于世界史學科發展的作用甚微,甚至還加速了世界史人才轉行。因此,為了世界史學科的長遠發展,世界史教師要以我為主,積極整合其它相關學科資源,打造本學科的發展平臺,擴大世界史的學術陣地。

再次,實現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世界史與中國史分別獨立為一級學科,并不意味著兩者就分道揚鑣。兩者畢竟共屬于歷史學科門類,也共處于高校的同一院系中,可謂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因此,歷史系內這兩大學科要打破資源分配時此多彼少的傳統誤區,加強合作,共創雙贏。有關評估也要綜合考慮院系整體發展情況,尤其要將學科平衡發展作為重要指標,以扭轉一些地方院校中國史與世界史學科嚴重失衡的局面。

最后,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首先要加強本地同行的交流,如江西可以利用江西省世界歷史暨國際關系學會的平臺,凝聚學科力量,合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學術品牌,擴大江西世界史學科在國內學界的影響力。2另外,地方院校世界史教師也要爭取與名校同行建立固定的交流機制與溝通管道,在項目申報、課題研究、資料利用、師資交流、學生培養等方面開展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的合作,以縮小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之間的學科差距。

注釋:

①贛南師范學院官網未顯示各專業教師數量,但該校研究生部官網《關于公布2014級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資格審核結果的通知》中顯示,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導師名單中,專門史導師11人,與中國史關系密切的社會學導師8人,學科教學(歷史)5名導師也都是從事中國史研究的,世界史導師只有4人。

參考文獻

1王加豐.普通師范院校世界史學科建設的一些問題J.史學月刊,2012,(2).

2余永和.江西的世界史研究:成就、差距和期待J.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責任編輯:程文燕

提 要 2011年世界史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難題并未迎刃而解,甚至在短期內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地方院??梢酝ㄟ^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實現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措施,推動世界史學科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地方院校;世界史;發展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余永和(1976—),男,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后。(江西南昌 330031)

基金項目2012年江西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世界史教學改革研究”(JXJG-12-1-22)

1997年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歷史學門類下只設歷史學一個一級學科,世界史只是下屬的八個二級學科之一。2011年新版學科目錄中,歷史學門類下設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世界史一級學科下又分七個二級學科。世界史地位提升讓學界歡欣鼓舞,也為很多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提供了良機,但地方院校的情況則不容樂觀。本文選取江西五所高校進行分析,探討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及其原因,再嘗試提出相關對策,以期能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有所助益。

一、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隱憂

透過江西五所高校世界史學科面臨的困境,可以窺見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共同的隱憂。

一是世界史師資薄弱的情況未緩解。歷史系師資本來就不多,如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下轄歷史系、中文系與新聞系,總共10個教研室83位教師,歷史學只有1個教研室12位教師。歷史系中,世界史教師數量又遠少于中國史教師。如表1所示,只有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兩個學科的師資相對均衡,其它高校都相差懸殊。世界史教授更是屈指可數。

二是世界史教學依然未受到足夠重視。從四所高校2012年修訂的歷史學本科培養方案中不難看出,世界史課程在通識課程中沒有一席之地,在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與專業必選課中也份量不足,在專業選修課中幾乎淪為點綴。世界史課程偏少,自然影響到世界史師資的引進力度。

三是世界史科研落后的局面遠未改觀。五所高校都設立了諸多中國史的科研機構,包括幾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世界史只有一個科研平臺(贛南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東南亞研究中心)。2010—2014年,五所高校獲批24項中國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世界史只有5項。五所高校的歷史系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與《歷史研究》上共發表了9篇中國史的論文,迄今只有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在《歷史研究》發表了1篇世界史的論文。

二、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落后的原因

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世界史與中國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以前世界史屬于歷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地方院校都得對世界史學科進行必要的投入,以免世界史學科跛腳殃及中國史學科的發展。世界史與中國史各自成為為一級學科后,中國史學科更樂意整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政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等學科資源,以獲批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或博士點,世界史的成果反而不具整合價值。1不僅如此,以前世界史可以搭乘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便車,自主設立世界史二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獨立為一級學科后,如此捷徑反而走不通了,而地方院校世界史要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委實不易。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的領導肯定更愿意扶植中國史學科發展,而將世界史學科打入冷宮。另外,中國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由于師資充足,在二級學科碩士點方面可以“全面開花”。而世界史即使有幸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由于師資有限,也難以大規?!芭荞R圈地”。江西師范大學與贛南師范學院世界史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后,其總體發展規模依然遠不如中國史學科。

另一方面,它可能加大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馬太效應。毋庸諱言,一些名牌高校及少數地方院校(如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利用世界史成為一級學科的契機,大力引進師資、申報項目、打造平臺、推出成果,推進學科快速發展。但名牌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除了為地方院校培養了一些師資外(地方院校引進世界史師資的力度不大,因此這方面的貢獻也有限),并未對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甚至還擴大了名牌高校與地方高校世界史學科發展的差距,如挖走了地方院校中本來就為數不多的世界史優秀人才,進一步壟斷了學科資源,使得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除江西師范大學外,江西另外四所高校世界史學科近年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方面顆粒無收就很能說明問題。

三、發展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的對策

首先,爭取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高校通識教育體系。2005年,中宣部與教育部提出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但世界史課程一直乏人問津。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卷入全球化進程。2003年,胡錦濤就號召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國際意識與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適逢其時??梢圆扇∫韵路绞剑阂皇切略O公共歷史(包括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內容)作為通識課程,既提升學生的史學素養,又增強歷史學服務大眾的現實功能。二是增加世界文明史為通識課程,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值得推廣。如果能將世界史類課程納入通識教育體系,就可以拓寬世界史教學口徑,增強世界史師資力量,為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主動整合相關學科資源。眾所周知,經濟學下面的外國經濟史與西方經濟思想史、法學下面的國際關系史與外國法制史、政治學下面的西方政治制度史與西方政治思想史、藝術學下面的西方藝術史等學科在申報碩士點或科研項目時,經常整合世界史學科資源。應當承認,這種“被整合”拓寬了世界史教師的發展空間,但對于世界史學科發展的作用甚微,甚至還加速了世界史人才轉行。因此,為了世界史學科的長遠發展,世界史教師要以我為主,積極整合其它相關學科資源,打造本學科的發展平臺,擴大世界史的學術陣地。

再次,實現與中國史學科的互動雙贏。世界史與中國史分別獨立為一級學科,并不意味著兩者就分道揚鑣。兩者畢竟共屬于歷史學科門類,也共處于高校的同一院系中,可謂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因此,歷史系內這兩大學科要打破資源分配時此多彼少的傳統誤區,加強合作,共創雙贏。有關評估也要綜合考慮院系整體發展情況,尤其要將學科平衡發展作為重要指標,以扭轉一些地方院校中國史與世界史學科嚴重失衡的局面。

最后,擴大世界史學術交流與合作。地方院校世界史學科首先要加強本地同行的交流,如江西可以利用江西省世界歷史暨國際關系學會的平臺,凝聚學科力量,合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學術品牌,擴大江西世界史學科在國內學界的影響力。2另外,地方院校世界史教師也要爭取與名校同行建立固定的交流機制與溝通管道,在項目申報、課題研究、資料利用、師資交流、學生培養等方面開展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的合作,以縮小地方院校與名牌高校之間的學科差距。

注釋:

①贛南師范學院官網未顯示各專業教師數量,但該校研究生部官網《關于公布2014級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資格審核結果的通知》中顯示,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導師名單中,專門史導師11人,與中國史關系密切的社會學導師8人,學科教學(歷史)5名導師也都是從事中國史研究的,世界史導師只有4人。

參考文獻

1王加豐.普通師范院校世界史學科建設的一些問題J.史學月刊,2012,(2).

2余永和.江西的世界史研究:成就、差距和期待J.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責任編輯:程文燕

猜你喜歡
世界史中國史通識
高校通識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楚漢之爭(六)
楚 漢 之 爭(八)
家國情懷素養在世界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現狀與路徑構建研究
獨立學院通識教育教學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試論高等師范院校中國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以近代化史觀整合中國史復習淺見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性一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