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管理研究

2014-12-25 01:25武鑫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規劃管理新農村建設問題

武鑫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全新課題,其規劃與管理尚處于探索前進階段,如何讓規劃與管理較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突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意義和作用,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與完善。本文分別從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三個方面著手進行探索研究,這對提高村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規劃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農村建設發展史上一次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規劃建設管理模式,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管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一、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的影響因素

1、資源因素

土地資源數量、水文、氣候及地形地貌等要素都屬于資源稟賦。資源的稀缺性是新農村建設中對村莊進行規劃的主要動因,因其能直接影響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對村莊的規模和布局有一定的制約[1]。平原地區的人口居住密集度較高,能夠獲得良好的聚集效應及輻射效益;而山區及丘陵地區人口居住較分散,很難產生規模效益。

2、建筑布局因素

村莊布局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區域布局完整,方便生產和生活,并盡量不占用農耕地等原則,在布局過程中主要以集中集約和分散集約這兩種模式為主。集中集約模式指的是將村莊進行集中布局,從而利用有限的資金讓農民的居住生活條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充分發揮集聚效益作用,有效減少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成本。分散集約模式指的是將受地形限制而無法集中布局的農村建筑進行適度分散,從而實現農村用地的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

3、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村莊規劃的投資額度,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區域往往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同農民需求層次有直接關系,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及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民對居住條件及配套設施等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農戶對住宅的要求從最初的生存型提升到中期的居住寬裕型,目前又向著居住舒適享受型的方向發展。

4、人文因素

農民既是村莊規劃的參與主體,也是村莊規劃的實施主體,因此,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及固有的思維觀念都會對村莊規劃產生直接影響。農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所以他們在選擇住所時大多從靠近農田方面考慮,從而導致農戶住宅的布局比較分散。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再加上一些農民進入附近企業打工,必然會產生村莊規劃集中居住的需求。與此同時,很多農民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只有先建好新房才能拆除舊房,娶新媳婦必須要住新房,所以導致大量的農耕地被占用;另外,一些農民認為老宅是祖上留下的并形成空心村現象,即使不居住了也不愿意出售給他人,這就導致很多老宅基地長期閑置。

二、新農村建設中做好村鎮規劃管理的建議

1、統籌城鄉經濟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目標就是讓農村迸發出城市的活力,讓城鄉居民共享農村的田園風光。要想真正實現城市和農村的聯動發展,必須以制定科學合理的村鎮體系規劃為基礎。因此,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就是村鎮體系規劃,該規劃包括城鄉一體化的空間布局、社會保障機制及產業分工等內容,利用城鄉一體規劃打破傳統城鄉二元化結構的束縛,推動城市與農村的聯合發展[2]。

(1)加強城鄉文化交流

村鎮中的鎮不但是經濟發展的中心,也是科技創新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相對廣大農村而言,城市文明程度、文化設施及各種資源要遠遠高于農村,因此應加強城鄉文化交流,特別是中心村的文化實施建設是最便捷的法師最大程度的促進城鄉文化交流,通過舉辦文化下鄉和科技下鄉等活動加強農村文明建設。

(2)加強城鄉經濟交流

農村是農產品的輸出基地,而城市是工業產品的輸出基地,因此城市和農村在經濟方面存在較強的互補性,應盡最大努力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城鄉經濟交流,實現資源優化整合,最終達到城鄉經濟共同發展的目的。

(3)統籌城鄉交通建設

農村交通設施落后,對城鄉人員、文化及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很不利。因此應大力發展農村交通設施,構建村村通公路、村鎮通公路、鎮市通公路等交通網絡,為城鄉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成為城市的一員。合理的村鎮體系規劃對各級村鎮在區域中的發展定位及合理布局至關重要,各村鎮應盡最大努力打造經濟發展特色推廣“一村一品”,實現區域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加強村鎮居民點的區域規劃

當前,農村在交通、土地、環境等方面的問題都源于未對居民點進行長遠規劃而導致的。因此,在處理農民居住問題時,應汲取城市發展經驗,從長遠角度出發。在規劃居民點過程中,對房址、水、電、通訊及供氣等基礎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整體面貌。

(2)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的區域規劃

在當前城鎮化、工業化不斷推進的今天,基本農田的保護便顯得尤為重要,它是農村人口乃至村鎮人口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所以,要通過土地規劃,加強基本農田的保護,尤其是各種糧食生產基地的保護,落實國家最嚴格的土地保護政策,規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域一旦納入規劃,便具有法律效應,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得擅自變更土地的用途[3]。

3、統籌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本質是以人類的理性安排克服市場的失敗,實際上是用有限的資源滿足人類無限的需求,如果沒有理性的規劃,理性地安排資源的使用,而是掠奪性的對待自然資源,就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濫用和枯竭。

(1)提高村鎮居民的認識水平

反對無視自然,自以為是的片面思想和做法,提倡尊重自然,人類要與自然共處共生,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

(2)加強村鎮人居環境建設

以改善村鎮與村莊人居環境為中心,村鎮與村莊建設應不斷滿足廣大居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

(3)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綠化、村容鎮貌、環境衛生建設,吸取城市在環境污染方面的教訓,切實做到事前防護,環境保護規劃要與各項建設規劃同步進行,而不是等到污染嚴重后再來進行規劃和治理。

三、結語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關乎農村的長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規劃既是行動的綱領,也是行動的方案。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把村鎮規劃作為龍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城鄉統籌、區域統籌、經濟與社會建設統籌、人與自然統籌這幾個角度來考慮,堅持高標準編制規劃,并通過搞好規劃加快新農村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周博;新農村建設中村莊改造的問題與方式及對策[J].山西建筑,2010(28):45-46.

[2]張豪;也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新西部(下半月),2007(09):27-28.

[3]馬宏,朱新芳,楊??;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防災減災規劃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09(01):11-13.

猜你喜歡
規劃管理新農村建設問題
關于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探討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