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4-12-25 01:25王運華姜麗敏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土地規劃建議農村

王運華 姜麗敏

摘要:農村土地規劃管理是農村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對策,希望為農村土地規劃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工作。一方面以國家戰略目標為前提,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規劃,盡早實現城鄉一體化;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建設目標。盡管我國在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取得喜人的成果,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新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為此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應對措施,以保證新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工作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一、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不完善

首先,對農村土地所有權沒有明確定義,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確規定:土地是集體所有,村民沒有土地處置權力,這與所有權實際上是矛盾的。在城鎮化進程中,各類性質的征地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始終處于弱勢地位,自身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其次,所有權主體不明確?!锻恋毓芾矸ā芬幎ǎ恨r村的集體土地可以由村委會或者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管理,也可以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管理或經營。然而,規定與實際的配套監督機制卻并不匹配,導致一些道德素質低下、只顧自身利益的干部,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權錢交易,從而嚴重影響村民的切身利益。如發生在山東平度的征地事件,在村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村長以權謀私,私自將村民土地出讓。村民對征地嚴重不滿,與相關方面展開對抗,結果受到傷害的總是手無寸鐵的農民。最后,所有權弱化。農民普遍認為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這種認識導致村委會等集體土地所有權組織實際職能弱化,執行力、約束力嚴重不足。

(二)缺乏建立長期規劃目標的意識

自從 1978 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土地轉讓以及使用的計劃被逐步放開,大部分的土地規劃管理部門為了獲取經濟收益而將土地頻繁的售出給企業, 用于建設工業園區、 工程項目等。以我國的江西省南昌市為例, 根據資料表明, 2009 年該市回收的十八塊土地中, 有十七塊土地都批給了企業用于商業開發。為了暫時的經濟收入而沒有規劃性的開發土地, 會導致農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下降,土地發展變得混亂不堪。

(三)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問題

首先,土地規劃不科學。我國土地總體規劃特別強調土地利用,對總體規劃的重視程度較高,而對于專項規劃卻只作為一種補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樣就會出現,在實際過程中各級規劃的核心職責缺乏明確分工,導致土地規劃太過于片面,缺乏戰略性和協調性。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出現“偏軌”情況,提升了農村土地規劃難度。其次,機構設置不全面。農村土地利用規劃主要由縣、鄉(鎮)國土管理部門負責,而在落實上主要由縣級規劃管理部門進行管理,這樣造成了實施過程中的諸多矛盾。在城鄉土地利用收益上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這種差異將更加顯著。再次,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信息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規劃管理上應用也非常廣泛。但在大多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滯后,信息化管理現狀令人堪憂。最后,土地利用率較低。農民對擁有土地只能承包使用,不允許出讓或用于非農業建設。這一模式導致土地市場配置作用無法發揮,土地資產價值得不到體現。

(四) 土地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力仍需提升

對于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來說,土地資源規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強的話, 那么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工作自然也難做到位。 目前國土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并不高,專業知識也有待加強,這是當前我國土地規劃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二、農村土地規劃管理的原則

一是優先農業耕作使用。在2012年以后,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雖是如此,但我國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大國,土地仍然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農業耕作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及產量,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所以保持一定的農業耕地面積是優先條件。二是節約土地原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生活環境是舒適的、大面積的。然而這必然會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在節約土地的原則上,應盡可能的利用劣地或者荒山做建設用地,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同,土地規劃利用也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地制宜地進行合理規劃。

三、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的具體措施

(一) 發達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發達地區是土地規劃管理的重點區域,這些區域的土地整治資金相對充足,應制定長遠的規劃目標,把農村建設用地的整治工作作為重點。其整治方向應放在農村宅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引導村民向中心村靠攏,形成產業園區,對建設用地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盡早實現新農村建設。

1、遷村并點。農村宅基地占有大量土地,在整治工作中,盡量將分散居住的村莊遷移到具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基礎的中心村。在遷移之后還要進行復墾工作,從而保證村民的正常生活。統一的住宅布局、完善的配套設施,復墾帶來了更多的耕地,為農民解決了后顧之憂。

2、整村搬遷。對地處偏遠、居住環境差的村子整體搬遷到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地理條件較差、不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配套設施較差,改造起來成本較高。然而,如果進行整村搬遷后,原地點的土地還可以整體規劃,提高了耕地使用率。

3、舊村改造。在原村地址上進行舊村改造,提高閑置空房的利用率。

4、建立城鎮化社區。將農村土地規劃與城鄉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部分居民生產生活方式進行城鎮化轉變,使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二) 次發達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次發達地區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而穩定的糧食生產是國家穩定生產的基礎。在農村土地規劃過程中,要采取以下方式。

1、農田改造。對較好的農田進行改造,同時健全相慶的配套設施,提高產量、質量,形成標準化農田。

2、農田產品發展。通過農村土地的整治,給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供平臺,從而可以為地方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創造便利的條件,并且提供優質的服務。在土地整治方面,一定要與現代化農業產業形勢發展相適應,符合現代化土地規劃及產業化發展的具體要求,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基地。

(三)落后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1、特色農業。為特色農業提供配套設施,基礎平臺。比如有的地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灌溉條件,這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基本保障。通過土地整治,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使農作物能夠得到充分的光熱資源和養分,為優質農業奠定良好資源基礎。

2、 生態保護。在土地整治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土地整治,在地質環境脆弱區以及城市生態隔離帶等不同地區制定相應的整治規劃方案,進行分類整治,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

結束語

總之,我國土地規劃利用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科學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土地規劃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我國正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黃艷華,曹月娥,周穎,李小華. 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問題及改革措施[J]. 安徽農業科學,2013,(22).

[2]田立峰. 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14,(04).

[3]劉藝,張坤,王滔,喻勝. 我國農村土地規劃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2).

[4]王宏杰. 淺談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才智,2010,(34).

猜你喜歡
土地規劃建議農村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基于四象限分析理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方法研究
探討基于經躋轉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規劃筐理
城鄉規劃與土地規劃統籌發展
新時期鄉鎮土地規劃管理的探析
三代人的建議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