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城市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2014-12-25 01:25景喜燕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承載力城市規劃供給

景喜燕

摘要:要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合理的規劃是一個首要的目標和任務。城市的可持續也是現在整個人類首要的目標和任務,人們在進行城市規劃過程中,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資源,不鋪張浪費,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關鍵詞: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思路框架顯著特點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 城市規劃的內涵

通常人們把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 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稱之為城市規劃。 它是由城市權力機構制定,并經上級政府批準的在一定年限內關于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目標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 建筑和設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規或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規劃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 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要預見并合理地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和布局,作好環境預測和評價,協調各方面在發展中的關系,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使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 經濟合理、 骨肉協調、 環境優美的綜合效果。為城市人們的居住、 勞動 、學習 、交通、休息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城市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 人口急劇膨脹, 各種經濟成分雜亂無序的發展, 導致區域資源短缺和整體環境惡化, 又限制了城市的發展。我國城市建設比較重視人工生態系統的建設, 但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比較薄弱, 因此, 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性應表現為城市環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城市的開發建設應保持在環境與資源的承受力之內, 保護和維護自然與生命支持系統。

2、經濟可持續增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經濟可持續性應表現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采用清潔生產, 文明消費, 不僅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 而且還要重視增長的質量。城市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離不開區域生態環境背景, 離不開區域城市與城市之間資源和產業配置分工協調和城市內部合理的產業結構。

3、 社會可持續性---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人是城市的主體, 不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是可持續發展所追尋的最終目標。它包括關注城市人們的基本權利, 人居住環境的改善, 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 社會心理穩定等一系列目標的實現。

三、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就是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城市規劃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可持續發展對于城市規劃的意義在于它拓展了城市規劃的責任, 特別對城市總體規劃而言,迫使我們將目光由規劃期所界定的時限,投向更遠的未來, 由規劃邊界所界定的城市建設區投向更廣闊的區域生態遠景, 由相對單純的物質空間投向更復雜的社會空間。城市規劃就不僅是建設規劃而是在城市化、 工業化的過程中, 為城市開發、 建設、 發展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和可供選擇的方案。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證今天的開發、 建設的決策不給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即可持續發展問題。城市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城市規劃方面,主要是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和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城市規劃的基本價值取決于對決策過程的影響, 城市規劃只有通過實施才能發揮作用。在實施過程中, 要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長遠發展與近期建設的關系。

四、可持續發展觀念下城市規劃的思路框架

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城市規劃中除了包括常規的規劃內容之外,還必須綜合考慮城市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問題,預測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統的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狀況,在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力兩個關鍵指標的約束下,制定城市的發展方案及相應的發展對策建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需要對城市規劃的內涵進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下城市規劃的新思路城市規劃是一個反復迭代的過程,如果城市規劃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環境承載力及城市的資源供給力,則要求進行相應的需求管理,對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進行控制,據此在環境指標和資源指標下得出一個新的城市規劃方案,再與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力比較,直至滿足為止。 這種城市規劃新思路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綜合需要與可能,建立一個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統。同時必須考慮城市環境承載力和城市資源供給力,將城市的資源環境消耗確定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

根據研究目標設立了兩個決策作用點:城市交通環境承載力和城市資源供給力 。城市環境承載力即城市環境對污染承載能力;城市資源供給力即城市的資源(包括土地 、淡水、 森林、 能源等資源)對城市發展的供給能力 。對于任何區域,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城市的資源利用和城市的環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限度將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五、城市規劃思路具有如下三個顯著特點:

(1)規劃內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發展,而是將與之關聯的人口、 經濟 、社會、 資源 、環境等諸多因素納入規劃過程,在保證上述因素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的前提下,尋求城市適宜的發展規模 發展速度與發展方式;特別在規劃的開始,就把城市的環境分析和城市的資源分析和城市發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慮,由此得出平衡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初步方案。

(2)整個規劃的出發點不僅是以往的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城市土地及空間資源的關系,而特別強調了城市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力 這是可持續發展觀念對城市規劃提出的新的要求。

(3)資源環境體系的基本承載力是決策城市規劃方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控制點,即規劃方案中建議的城市規劃不能突破城市的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力。 需要說明的是,城市規劃方案的確定并不是被動的接受承載力和供給力指標的約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環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經濟發展的資源消耗特性會相應發生變化,導致環境承載力不斷增大和資源供給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統允許發展規模上限的擴大。 可見,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力指標的引入,保證了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未來城市規劃不僅僅是滿足現有人類生存環境的需求, 而是要與自然環境能夠和諧共存, 要更加關心那種對我們的自處環境承擔責任的生態價值觀, 關心所有生命的神圣性和后代人的福利, 要有生于自然, 還于自然的體會。新世紀的城市發展, 應以建立 “安全、 健康、 有活力的生態城市” 為目標, 掌握自然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 公共設施的充分開發, 城市文化和歷史的延續與發展,創造安全、 高效、 便捷、 舒適、 和諧的充滿活力的健康環境。如果我們逐步實現了思想的轉變、 意識提高、 觀念更新、 理論深化、 標準統一, 就有了扎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再通過實施明確目標、 科學規劃、 完善體系、 協調監控、 推進市場、 公眾參與、 營造風尚、 城區合作等有力措施, 生態城市建設將會穩健有序的進行。

猜你喜歡
承載力城市規劃供給
高郵市水環境承載力分析
超大斷面隧道初期支護承載力學特性及形變研究
安徽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供給側”何以流行
聽說你低估了一輛車的承載力
許小年:供給側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城市規劃評價及其方法:歐洲理論家與中國學者的前沿性研究》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